第二章 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399.77 KB
- 文档页数:29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答: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20.41%()()()()2412043204120412041203920122212......-+-+-=--=∑=n xxs ni i=0.02%n=3,置信度为95%时,t = 4.303,有μ=nts x ±= (20.410.05)%7. 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置信度选95%) 答:x =0.116%,s=0.003%n=6,置信度为95%时,t = 3.182,有t 计算=n sx μ-=4003012301160⨯-...=4.667> t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 + 9.6×10-5 - 0.0326×0.00814; (2) 51.38/(8.709×0.09460);(3);(4)688103310161051---⨯⨯⨯⨯... 解:(1)1.868;(2)62.36;(3)705.2 ;(4)1.7×10-5。
第三章 滴定分析3.7. 计算下列溶液滴定度,以g·mL -1表示:(1) 以0.2015 mol·L -1HCl 溶液,用来测定Na 2CO 3,NH 3 (2) 以0.1896 mol·L -1NaOH 溶液,用来测定HNO 3,CH 3COOH 解: (1) 根据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H 2CO 3 + NaCl NH 3·H 2O + HCl = H 2O + NH 4 Cl 可以得到关系式 n Na 2CO 3 = HCl n 21, HCl NH n n =3, 所以=11000232-⋅⨯⨯L mL M c CO Na HCl =0.01068g/mL=110003-⋅⨯LmL M c NH HCl =0.003432g/mL(2) 根据NaOH 与HNO 3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HNO3 根据NaOH 与CH 3COOH 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CH3COOH所以=110003-⋅⨯LmL M c HNO NaOH = 0.01195g/mL ;=110003-⋅⨯L mL M c COOHCH NaOH = 0.01138g/mL3.8. 计算0.01135 mol·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 考 题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 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第三章 滴定分析思 考 题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 反应速率要快。
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 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H 2SO 4,KOH, KMnO 4, K 2Cr 2O 7, KIO 3, Na 2S 2O 3·5H 2O答:K 2Cr 2O 7, KIO 3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余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第二节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我们取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一般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
它们只能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不能说明总体特征,难以反映总体的全貌情况。
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必须对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并以此计算各种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全貌,认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可见,统计整理不是单纯的数据汇总,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它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显示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数据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成果。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
(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一)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要注意三点:(1)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2)统计分组应有分组标志。
(3)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统计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一、数据收集。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客户的反馈、市场调研等多个方面。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质量测量指标。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质量测量指标。
常用的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投诉率、服务满意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三、统计分析方法。
在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控制图来监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标准数据的差异,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运用散点图来分析产品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还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来建立质量预测模型,预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
四、质量改进措施。
通过质量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可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成本,并采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措施;可以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还可以通过六西格玛方法,系统地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持续改进。
质量统计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统计分析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总结。
质量统计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检测作为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统计分析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对一批产品的抽样检测,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相对全面的产品质量信息。
例如,对于一批电子产品的生产,通过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可以获得产品的各项指标,如尺寸、电阻、电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多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从而了解产品在整体上的质量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分类评估,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的等级。
其次,数据处理方法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运用也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于准确评估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正态分布检验。
通过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可以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如果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可以利用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如求取置信区间、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等。
另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产品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质量差异,并找出影响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
此外,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水平和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产品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图像采集和处理,可以将产品的表面缺陷转化为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缺陷的类型、数量等信息,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总之,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从大量的测试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首先,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清
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
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数据的特点,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散点图,我们可
以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包括正相关、负相关或者无相关。
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图表。
通过控制图,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过
程中的变化,并且判断这些变化是否属于正常的随机变动,还是属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化。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确保产品或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假设检验是一种用来判断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方法。
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对产品或过程的性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产品或过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和假设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产品或过程的性能,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因此,掌握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法,掌握各种⽅法的特性。
(⼆)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各种数据搜集的⽅式⽅法,并对所得数据进⾏加⼯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1、数据搜集的⽅式⽅法;2、统计调查⽅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
(四)教学时数9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般分类⽅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尺度。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平⾏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例如,按照性别将⼈⼝分为男、⼥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
这⾥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
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不同数字或编码表⽰不同类别。
⽐如⽤1表⽰男,0表⽰⼥;⽤1表⽰国有企业,2表⽰集体企业,3表⽰私营企业,等等。
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更不能进⾏任何数学运算。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利⽤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等品、⼆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事物的态度”作为⼀种顺序尺度,可将⼈们的态度分为⾮常同意、同意、保持中⽴、不同意、⾮常不同意,等等。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答: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20.41%()()()()2412043204120412041203920122212......-+-+-=--=∑=n xxs ni i=0.02%n=3,置信度为95%时,t = 4.303,有μ=nts x ±= (20.410.05)%7. 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置信度选95%) 答:x =0.116%,s=0.003%n=6,置信度为95%时,t = 3.182,有t 计算=n sx μ-=4003012301160⨯-...=4.667> t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 + 9.6×10-5 - 0.0326×0.00814; (2) 51.38/(8.709×0.09460);(3);(4) 688103310161051---⨯⨯⨯⨯... 解:(1)1.868;(2)62.36;(3)705.2 ;(4)1.7×10-5。
第三章 滴定分析3.7. 计算下列溶液滴定度,以g·mL -1表示:(1) 以0.2015 mol·L -1HCl 溶液,用来测定Na 2CO 3,NH 3 (2) 以0.1896 mol·L -1NaOH 溶液,用来测定HNO 3,CH 3COOH 解: (1) 根据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H 2CO 3 + NaCl NH 3·H 2O + HCl = H 2O + NH 4 Cl 可以得到关系式n Na 2CO 3 = HCl n 21, HCl NH n n =3,所以=11000232-⋅⨯⨯L mL M c CO Na HCl =0.01068g/mL=110003-⋅⨯LmL M c NH HCl =0.003432g/mL(2) 根据NaOH 与HNO 3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HNO3 根据NaOH 与CH 3COOH 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CH3COOH 所以=110003-⋅⨯LmL M c HNO NaOH = 0.01195g/mL ;=110003-⋅⨯L mL M c COOHCH NaOH = 0.01138g/mL3.8. 计算0.01135 mol·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最新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科学、真实、准确和及时,促进行政管理及社会治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编制、传输、发布、应用和管理的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用来反映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方面情况的数据。
第三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统计数据科学、真实、准确和及时,对统计数据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组织、控制和监督。
第四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遵循的原则是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机密性和现代化。
第五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设备,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效能,不断满足社会各方对权威和可信统计数据的需求。
第六条本制度的编制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并在全体统计人员中有广泛的宣传和贯彻。
第二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第七条本单位设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是本单位统计工作的牵头部门,并直接承担统计数据质量的全面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第八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编制、修改、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本单位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三)组织开展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报告能力。
(四)建立统计数据差错管理制度,并协调处理发现的数据差错。
(五)建立统计数据应用质量监督机制,按照计划对所编制的统计数据进行抽查、审核和鉴定。
(六)负责本单位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化水平。
(七)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统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数据的数据挖掘能力。
第九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设有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具体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如下:(一)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管理部门负责和指导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