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提纲一、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1.古代文学的出现和发展背景-人类语言的诞生与文学的萌芽-写作工具的演进与文字的形成-农耕文化与文学的初步成型-国家架构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2.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诗、赋、文、传-韵文和散文的区别与特点-文学应用于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学流派3.古代文学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与仁爱思想-宗教信仰的影响-社会乱象与人性善恶的探讨二、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与代表人物1.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诗经》:反映周代社会风貌的诗歌集-《楚辞》:展现楚国风土民情的文学作品-《左传》: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记录-《庄子》:道家哲学的代表作品-《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描绘了他内心的痛苦与追求2.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管仲:《韩非子》中重要人物,享有“管仲称相”之誉-屈原:楚国诗人,被称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三、古代文学的出版及传播1.古代文学作品的保管与传承-古代文学作品的流传与阐释-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传统2.古代文学作品的流传与传播途径-传统的手抄本传播方式-印刷术的发明与书籍的普及-纸张材料的进步与文学作品传播的便利化四、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渊源关系-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启发与影响-古代文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2.古代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古代诗歌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古代小说的揭示社会百态与审美追求-古代哲学文学的思想启迪与精神寄托五、复习方法和建议2.掌握各个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眼光和思维深度4.多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点和考题形式5.坚持每天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好的心态总结: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复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同时加强对古代文学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
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是考研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资料之一。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本值得参考的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
1. 《古代文学概论》: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体裁、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掌握古代文学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本书以时代为线索,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作家的创作风格,有助于培养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古代文学批评与研究导读》: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为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奠定基础。
4. 《古代文学选读》:这本书是古代文学的精选集,包括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通过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熟悉古代文学的主要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有助于进行重要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一些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的推荐,希望对大家的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当然,除了这些书籍外,还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川大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由李学勤主编的这本书是
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
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对于考研复习非常有帮助。
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版),同样由李学勤主编,这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对于了解现代
文学的演变和主要流派非常有帮助。
3.《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三版),由王士元主编,这本书系
统地介绍了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派,对于考研汉
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考点非常重要。
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由陈寅恪等人编著,这本书详
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考研汉语言文学专
业的研究生课程非常有帮助。
5.《文学与人生》,由余秋雨著,这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的读物,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思考,探讨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有很大帮助。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辅导书籍,如《考研汉语言文学专
业基础知识精讲精练》、《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年真题精析》等,这些书籍通常会对考研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并提供大量的
习题和真题供复习。
总之,川大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学习需
求和复习进度来确定,以上推荐的书籍只是一些常见的参考书,希
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题库是为那些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子们准备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和相关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
# 一、古代文学基础知识1. 题目:请简述《诗经》的分类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歌。
《诗经》以其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 题目:《楚辞》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是什么?内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集,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名。
其创作背景是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艺术特色包括浪漫主义色彩、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
# 二、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家1. 题目:请列举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并简述其特点。
内容:唐代诗歌主要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抒怀诗等流派。
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强调自然和谐;边塞诗以高适、王昌龄为代表,表现边关将士的壮志与豪情;咏史抒怀诗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2. 题目: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内容: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
他的诗歌语言豪放,情感真挚;散文则以《赤壁赋》等作品著称,文风清新,意境深远;词作则以《水调歌头》等为代表,情感丰富,风格多变。
# 三、古代文学作品分析1. 题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内容: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性格天真烂漫、不拘小节,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
他象征着对封建社会的反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作者曹雪芹对人性与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
2. 题目:《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有哪些特点?内容:《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形象多样,他们大多出身低微,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和压迫而聚义梁山。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反抗精神、侠义心肠和对正义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 。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 _____ 。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它保存在________ 中。
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 。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___________ 年间的 ______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_________ ,或连其诗篇数称_________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十五国风”,共___________ 篇。
5、《诗经》中的雅”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前者有___________ 篇,后者有 ___________ 篇,共____________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_____ 颂、_______ 颂、______颂,它们分别有_________ 篇、_________ 篇和________ 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中国文学点睛篇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一、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 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
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陵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 沈约、谢跳、王融、何逊、阴铿等。
其中谢眺成就最高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魔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虽然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壤。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志人小说兴盛与土族文人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初唐四杰:指在唐代初期颇负盛名,且以文词齐名天下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怀才不遇,生活潦倒,他们的诗作具有慷慨昂扬的情调,感情充沛,气骨刚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韩孟诗派: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卢仝、李贺、贾岛等人。
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最新资料推荐…………………………………………………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提示了为人生的方向。
二.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
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如《王风?黍离》D.称颂执政者的诗情爱诗的内容: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第一编先秦文学诗经:关雎、桃夭、汉广、黍离、溱、蒹葭、七月、鹿鸣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行歇息。
汉有游女,不行求思。
汉之广矣,不行泳思。
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行泳思。
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行泳思。
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郑风溱 zhen 洧 wei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jian 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以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以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贵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2023各高校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引言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考研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古代文学的核心知识和经典作品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考研生更好地准备古代文学考试,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2023年各高校的考研生参考的古代文学书目。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上卷》 - 余英时•《中国文学批评史》 - 陈寅恪•《中国古代文学史稿》 - 高国士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品流派、文学批评等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二、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 傅佩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 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论》 - 蔡元培这些书籍将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批评的传统。
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非常有帮助。
三、古代文学作品选读1. 先秦文学•《尚书》•《诗经》•《论语》•《孟子》以上四种典籍都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特点非常重要。
2. 唐诗•《全唐诗》•《唐诗三百首鉴赏》 - 李敖•《唐诗鉴赏辞典》 - 陈洪业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巅峰时期,唐诗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考研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诗的发展和特点,提高对唐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宋词•《全宋词》•《宋词鉴赏辞典》 - 张惠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宋词以其豪放洒脱、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名。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考研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貌。
4. 明清小说•《红楼梦》 - 曹雪芹•《水浒传》 - 施耐庵•《西游记》 - 吴承恩•《金瓶梅》 - 兰陵笑笑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考研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特点。
结论通过阅读以上推荐的古代文学参考书目,考研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理论和古代经典作品。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对于考研来说,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例子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分类1. 古代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包括诗、书、礼、乐等多个方面。
2. 古代文学可分为诗、赋、文、辞、曲五种文学体裁。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诗经》:集中了先秦时期各国民歌、宫廷歌谣,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典籍。
2.《楚辞》: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唐诗》: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古代文学的重要思想与主题1.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与德行,强调孝敬、忠诚、仁爱等价值观念。
2.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和心灵的安宁,强调无为而治、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3. 佛教思想:强调人生苦难和解脱,追求涅槃、般若等修行境界。
四、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1. 象征手法:通过对事物的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饮酒的方式抒发对人生的豪迈态度。
2. 对偶手法:通过对相对矛盾的句子进行对偶,形成韵律和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断”与“声”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亲友边疆生活的思念之情。
3. 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喻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比喻草木的枯荣,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五、与考研相关的古代文学重点人物和作品1. 孔子:《论语》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道德观念。
2. 屈原:《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以抒发内心世界和反映时代矛盾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楚国情怀。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讲西厢记填空题1.元杂剧《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传奇小说《________》。
2.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_______________》。
3.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_____本_____折。
4.王实甫的《西厢记》的主题是______。
5.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__。
6.王实甫的《西厢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婢女形象,她的名字是______。
7.杂剧《墙头马上》的作者是______。
8.裴少俊是杂剧《________》中的人物。
9.白朴的《梧桐雨》是根据白居易的长诗《_______》写成的。
10.《汉宫秋》的作者是_____。
11.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________”。
12.《汉宫秋》写的是汉代______的故事。
13.元杂剧中的水浒戏,以康进之的《_______》和高文秀的《______》为代表。
14.《赵氏孤儿》的作者是_______。
15.《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陈玄佑的传奇《_______》。
16.宫天挺和秦简夫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单项选择题1.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 B 四本二十一折 C五本二十一折 D六本二十折2.“南戏之祖”是对元末南戏()的誉称。
A《拜月亭》 B《荆钗记》 C《琵琶记》 D《白兔记》3.元杂剧《倩女离魂》的作者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郑光祖 D张养浩4.《陈州粜米》是()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5.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A《梧桐雨》 B《临川梦》 C《比目鱼》 D《奈何天》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有()。
A孙飞虎 B崔莺莺 C张生 D红娘 E李千金2.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
A纪君祥 B杨显之 C康进之D 高文秀 E白朴3.《西厢记》是通过()两条线索、两种冲突来布置情节、安排结构的。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个人总结)一. 诗经1.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国风是地方土乐。
雅指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汉代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体可分为:(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有其历史和文学的价值。
(2)农事《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3)燕飨《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的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但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个侧面。
(4)怨刺诗产生于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
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揭露时艰.讽喻朝政,这些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5)战争徭役《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第一编先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作家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
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王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诗歌“,”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
第一章汉政论散文1、统一全国之前,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
全书分《》、《》、《》,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
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
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
3、先生曾言:“代文章,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
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著文 12 篇纵论汉之得失等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了务民贵粟的主。
6、《过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7、《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
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
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一文则艰涩枯燥;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
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
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
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
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
作者的另一篇赋作《》,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
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
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此外还有抒发对迅速败亡的《》,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
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
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如描写游猎主要用,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
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四篇是他的代表作。
向的赋多不出《》窠臼,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
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作了《》,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的《》也占有一席之地,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
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
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代表作品为《》。
另外,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
此类作品中,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
东汉末年,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
第三章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
1、现存的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
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
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著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恽的《》等。
3、向一生有著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
5、司马迁,字,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
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并参与制定了《》,因案被处以宫刑。
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
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
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行文,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
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
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
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
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
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