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几种路由协议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14
目录第1章 IP路由协议概述............................................................................................................ 1-11.1 IP路由和路由表介绍.......................................................................................................... 1-11.1.1 路由和路由段........................................................................................................... 1-11.1.2 通过路由表进行选路................................................................................................ 1-21.2 路由管理策略 ..................................................................................................................... 1-31.2.1 路由协议及其发现路由的优先级.............................................................................. 1-31.2.2 对负载分担与路由备份的支持 ................................................................................. 1-41.2.3 路由协议之间的共享................................................................................................ 1-51.3 Eudemon防火墙的路由功能.............................................................................................. 1-5第2章静态路由配置................................................................................................................ 2-12.1 静态路由简介 ..................................................................................................................... 2-12.1.1 静态路由.................................................................................................................. 2-12.1.2 缺省路由.................................................................................................................. 2-12.2 静态路由配置 ..................................................................................................................... 2-22.2.1 配置静态路由........................................................................................................... 2-22.2.2 配置缺省路由........................................................................................................... 2-22.3 路由表的显示和调试 .......................................................................................................... 2-22.4 静态路由配置举例.............................................................................................................. 2-32.5 静态路由配置的故障排除 ................................................................................................... 2-4第3章 RIP配置........................................................................................................................ 3-13.1 RIP简介............................................................................................................................. 3-13.1.1 RIP的工作机制 ....................................................................................................... 3-13.1.2 RIP的启动和运行过程............................................................................................. 3-23.2 RIP的配置 ......................................................................................................................... 3-23.2.1 启动RIP并进入RIP视图........................................................................................ 3-33.2.2 使能指定网段的RIP接口........................................................................................ 3-33.2.3 配置报文的定点传送................................................................................................ 3-43.2.4 指定接口的RIP版本 ............................................................................................... 3-43.2.5 配置接口报文的零域检查......................................................................................... 3-53.2.6 指定接口的工作状态................................................................................................ 3-53.2.7 禁止主机路由........................................................................................................... 3-63.2.8 启动路由聚合功能 ................................................................................................... 3-63.2.9 配置对RIP报文进行认证........................................................................................ 3-73.2.10 配置水平分割......................................................................................................... 3-73.2.11 引入其它协议的路由.............................................................................................. 3-83.2.12 配置缺省路由权..................................................................................................... 3-83.2.13 配置RIP协议的优先级.......................................................................................... 3-93.2.14 配置附加路由权..................................................................................................... 3-93.2.15 配置路由过滤....................................................................................................... 3-103.3 RIP显示和调试 ................................................................................................................ 3-103.1 RIP典型配置案例............................................................................................................. 3-113.1.1 配置指定接口的工作状态....................................................................................... 3-113.2 RIP故障排除.................................................................................................................... 3-12第4章 IP单播策略路由配置 .................................................................................................... 4-14.1 IP单播策略路由简介.......................................................................................................... 4-14.2 IP单播策略路由的配置 ...................................................................................................... 4-14.2.1创建策略 ................................................................................................................. 4-24.2.2配置Route-policy的if-match子句......................................................................... 4-24.2.3配置Route-policy的apply子句 ............................................................................. 4-24.2.4 使能/禁止本地策略路由 ........................................................................................... 4-34.2.5 使能/禁止接口策略路由 ........................................................................................... 4-34.3 IP单播策略路由显示和调试............................................................................................... 4-44.4 IP单播策略路由典型配置举例 ........................................................................................... 4-44.4.1 配置基于源地址的策略路由..................................................................................... 4-44.4.2 配置基于报文大小的策略路由 ................................................................................. 4-6第1章 IP路由协议概述1.1 IP路由和路由表介绍1.1.1 路由和路由段在因特网中进行路由选择要使用路由器,路由器根据所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由(通过某一网络),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路由中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
路由器高级配置命令我们在前面讲过路由器它本身自带有独立的操作系统,而且它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所以对路由器的配置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除了上一篇所介绍的一些基本配置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许多项特殊的配置,如广域网协议配置、局域网协议配置等。
本篇要介绍的是高级用户最常用的路由器命令方式配置方法。
一、路由器的命令配置方式新购置的路由器由于没有配置文件,所以需进行初始配置。
待终端通讯参数设置完毕后,接好路由器控制台,先打开终端电源,后开路由器电源,之后就可以进入初始配置了。
我在这里仍以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进行介绍,其它路由器的初始化配置过程原理差不多。
我们在前面就已经介绍,路由器的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命令方式,另一种是对话方式,命令方式较为灵活,针对性较强,所以路由器的一些高级配置通常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比较复杂,需要记住许多路由器配置命令,对于新手来说不容易。
对话方式相对来说没那么灵活,但容易接受,就像我们用Windows系统比用UNIX系统要容易一些一样。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用命令方式是如何进行的。
先对配置的路由器硬件进行连接,用Cisco随机附带的CONSOLE线,一端连在Cisco3640路由器的CONSOLE口,一端连在计算机的COM口。
打开电脑,启动超级终端程序,为您的连接取个名字,比如Cisco_SETUP,下一步选定连接时用COM1,下一步选定第秒位数9600,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最后选确定。
其实这里的连接方式与我们在前面所介绍的换机初始化配置方式一样,具体连接方式参见前面有关内容。
因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包括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所以下面就分别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为了向大家作一个较详细的说明,在命令语句中穿插了一些解释性的语句,前面都带有一个"//"符号。
1.配置以太网端口Cisco的各种命令均可以简写,只要不与其他命令重复即可,如"configure terminal(终端配置)"可以写成"conf t",但这也并不是说可以乱写,配置多了就会发现它的一些基本缩写规律的,在此之前最好还是参照有关书籍进行。
BGP协议原理及配置中文详解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得不同的自治系统(AS)能够相互通信和寻找最优的路由。
本文将详细介绍BGP协议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BGP的配置。
一、BGP协议原理1. BGP的基本概念BGP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使用AS路径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
它与内部网关协议(IGP)如OSPF和EIGRP相比,具有更强大和灵活的路由选择功能。
2. BGP的路由选择原则BGP通过评估路径的属性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其路由选择的原则包括:- AS路径长度:短的AS路径被认为是更优的路径。
- 接入点:具有多个接入点的AS被认为具有更好的可达性。
- 路径属性:权重、本地优先级、本地地址优先和原点等属性。
3. BGP的路由传播过程BGP路由传播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邻居建立:通过建立BGP邻居关系,交换自己的路由信息。
- 路由更新:将本地的路由信息发送给邻居,并接收邻居的路由信息。
- 路由策略:基于策略进行路由选择和过滤,决定最佳路径。
- 路由保存:将最佳的路由信息保存在BGP路由表中,用于转发数据包。
4. BGP的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是连接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其核心任务是将本地自治系统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自治系统,并将其他自治系统的路由信息传递到本地自治系统。
ASBR是BGP协议的核心设备。
二、BGP的配置流程BGP的配置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步骤,包括配置BGP邻居关系、配置路由策略、配置BGP属性等。
1. 配置BGP邻居关系首先需要配置BGP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包括远程路由器的IP 地址、AS号码等相关信息。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配置与邻居路由器A建立BGP邻居关系,需要在本地路由器上执行如下命令:```router bgp <本地AS号>neighbor <邻居路由器A的IP地址> remote-as <邻居路由器A的AS 号>```2. 配置路由策略在BGP配置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配置策略,来控制路由的选择和传播。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路由请解释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计算机网络路由是指在互联网中,为了将数据包从源主机送达目的主机,而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和交换节点的过程。
在一个大型的互联网环境下,可能存在上千个网络设备,每个路由器负责管理局部网络,并根据路由协议进行信息交换,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
下面将详细解释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
一、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法,由网络管理员手动指定路径和转发规则。
它的优点是配置简单,能够确保数据包按照管理员设定的路径传输。
然而,静态路由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难以应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链路故障,因此在较小的网络环境中使用较多。
二、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网络中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
RIP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并根据跳数(网络间的跳数)来计算最佳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配置简单,但是在大型网络中,由于其跳数限制和计算路径的简单算法,容易出现收敛慢和网络拥堵等问题。
三、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通过构建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实时更新路由表。
OSPF通过交换Hello报文和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以及采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与RIP相比,OSPF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扩展性,在大型网络中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OSPF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其配置也较为复杂。
四、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跨域路由信息。
BGP通过交换路由更新消息,实现自治系统之间路由的互联互通。
BGP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和策略制定。
实验报告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一、实验目的学习理解OSPF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如何在路由器上进行OSPF协议的配置,了解动态路由的优势和使用场景。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1.两台Cisco路由器,型号为CISCO 1941。
2.一台PC,用于通过远程终端软件进行配置。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配置基本网络环境在路由器上面配置基本网络,包括路由器的IP地址、掩码、路由器名称等。
2.配置OSPF协议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通过洪泛算法计算网络拓扑,并为该拓扑分配最短路径,从而获得网络路由信息。
因此,在进行OSPF协议的配置时,需要比较细致的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和各个节点的IP地址等信息。
在路由器上进行OSPF协议的配置步骤如下:(1)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输入en命令进入enable模式。
(2)输入conf t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输入router ospf 1命令进入OSPF配置模式,其中的数字1表示一个process id,是用来识别一个ospf进程的唯一标志。
(4)输入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命令为第一个路由器添加一个网络,其中192.168.1.0是网络的IP地址,0.0.0.255是子网掩码,area 0表示这个网络为区域0。
同样的,我们可以为第二个路由器添加一个网络。
(5)保存配置命令为write memory。
3.查看OSPF协议的状态和路由表信息在路由器上可以通过show命令查看OSPF协议的状态和路由表信息,具体步骤如下:(1)输入en进入enable模式,再输入show ip protocols命令查看OSPF协议的状态。
(2)输入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信息,其中O表示该路由为OSPF路由。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步骤的配置,可以让两台路由器之间建立起OSPF协议的动态路由,它可以实现自动学习网络拓扑结构,获得最短路径并自动更新路由表信息,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拓展性。
路由器的协议路由器的协议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标地址。
它通过使用不同的协议来实现这个功能。
协议是通过规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处理方式来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在路由器中,常见的协议包括IP协议、ARP协议、DHCP协议和OSPF协议等。
IP协议是Internet协议的缩写,它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IP协议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通过IP协议,每一个连接到互联网的主机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于标识这个主机。
IP协议还定义了如何将数据包分成小的片段并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在不可靠的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数据。
ARP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它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在局域网中,主机之间的数据包传输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因此需要通过ARP协议进行地址解析。
DHCP协议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缩写,它用于自动分配IP 地址给接入网络的主机。
在大型网络中,手动配置每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非常繁琐的,因此通过DHCP协议可以实现自动的IP地址分配。
通过DHCP协议,路由器可以向主机提供IP 地址、网关和DNS服务器等配置信息。
OSPF协议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计算路由器之间最优路径的路由协议。
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选择最短路径,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OSPF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建立路由表和计算最短路径等方式来实现这个功能。
除了以上几种协议外,路由器还可以支持其他协议,如BGP 协议、RIP协议和IGMP协议等。
不同的协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可以根据网络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在路由器中,协议的实现通常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完成。
软件负责协议的实现和管理,而硬件则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
不同的路由器厂商和型号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协议和实现方式,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路由器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需求和兼容性。
路由器配置ACL详解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简称 ACL)的详细说明和使用指南。
通过正确配置 ACL,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进行精确的过滤和管理。
2. 路由器基础知识回顾在开始学习如何配置 ACL 前,请先了解以下几个与路由器相关的基础概念:- IP 地址:IP 地址是用来唯一标识设备或主机在互联网上位置的数字地址。
-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一个 IP 网络中哪些位表示网络部分、哪些位表示主机部分。
- 默认网关:默认网关是当目标 IP 不属于同一局域网时数据包将被发送到该地址所代表的下一跳设备。
3. 访问控制列表介绍访问控制列表(ACL)允许管理员根据特定条件限制进出某个接口或者 VLAN 的数据流动。
它可应用于不同层次协议,并且能够定义多种类型规则以适配各类需求。
4. 配置步骤及示例a) 创建并命名一个扩展型 IPv4 或 IPv6 的访问清单。
b) 定义访问清单的规则,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和允许/禁止等条件。
c) 将 ACL 应用到特定接口或 VLAN 上。
示例:```ip access-list extended MY_ACLpermit tcp any host 192.168.1.100 eq 80deny icmp any any echo-reply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ipv6 address FE80::2 link-localipv6 enable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description LAN Connection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no shutdown```5.ACL 规则类型详解- 标准型 IPv4 访问控制列表:基于源 IP 地址进行过滤。
磊科路由器智能QoS配置步骤教程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构成了基于TCP/IP 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的主体脉络,也可以说,路由器构成了Internet的骨架。
大多数网管型路由器都具有QoS功能,当网吧内网主机太多,带宽不够时,该功能可以保证某些主机至少拥有一定带宽。
在网络过载或拥塞时,路由器QoS功能可以确保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
下面小编说说磊科路由器智能QoS配置步骤具体介绍第1章 QoS基础介绍 1.1 什么是QoSQoS就其字面意思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它是指网络通信过程中,允许用户业务在丢包率、延迟、抖动和带宽等方面获得可预期的服务水平。
网络资源总是有限的,只要存在抢夺网络资源的情况,就会出现服务质量的需求。
因此,QoS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
而狭义上的QoS单指限速。
1.2 QoS的发展史 1.2.1 第一代无流控优点:带宽利用率高缺点:单一应用霸占带宽,游戏网页不能保证补充说明: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内网有人用迅雷下载,则其他人就打不开网页、发不出邮件、游戏延时异常高。
1.2.2 第二代简单限速优点:每个用户适当保证带宽缺点:空闲时候带宽利用率低,游戏网页不能保证补充说明:给内网用户限制一个固定的速度,但是如果内网只有1台电脑上网的话,就是对带宽的一种浪费。
另一方面,如果该电脑在下载,把分配的速度占完了,那它就几乎打不开网页、玩不了游戏,只能坐等下载完成。
1.2.3 第三代智能平分总带宽优点:带宽利用率相对较高缺点:带宽利用不够完美。
游戏网页不能保证,人多的时候还是会卡补充说明:这比前一代的QoS有了明显进步,一般来说也能很好利用带宽。
但是我们假设一种情况,比如10M带宽,2台电脑,平均每人5M,但是一个在下载另一个人在玩游戏,我们知道玩游戏其实不费带宽,下载当然越快越好,这就是一种浪费。
再补充一点,第二代和第三代路由器虽然都号称有QoS,但是都只是在限速上面做文章,无法识别各种不同的数据包,一旦速度达到上限,则网页、邮件、财务报税、游戏等重点应用和实时交互程序根本无法保证。
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华为路由器是一款高性能路由器,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中小企业网络中。
正确配置华为路由器可以使其发挥最佳的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华为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这款设备。
一、网络设置1、WAN口设置:根据您的上网方式,选择正确的WAN口连接类型,如动态IP(DHCP)、静态IP等。
确保已正确设置WAN口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2、LAN口设置:设置LAN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LAN口和WAN口在同一网段内。
3、Wi-Fi设置:根据您的需求,设置Wi-Fi名称(SSID)和密码。
建议使用强密码来确保网络安全。
4、端口映射:根据您的需求,设置端口映射,将内网IP地址的端口映射到公网IP地址。
二、安全设置1、密码设置:为路由器设置管理员密码,确保密码强度足够,避免使用简单密码。
2、防火墙设置:开启防火墙,防止来自公网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根据需要设置防火墙规则,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
3、网络安全控制:根据您的需求,设置网络安全控制,如IP与MAC 地址绑定、访问控制列表(ACL)等。
三、其他功能配置1、DHCP服务:根据您的网络拓扑和设备数量,设置DHCP服务,为网络中的设备自动分配IP地址。
2、动态IP分配:配置动态IP(DHCP)分配,使客户端设备能够自动获取IP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3、无线AP设置:如果您需要扩展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可以配置无线AP模式,将多个AP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无线网络。
4、模块配置:根据您的需求,添加所需的模块,如防火墙模块、VPN 模块等。
以上是华为路由器基础配置的简要介绍。
正确配置华为路由器将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建议参考华为路由器用户手册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思科路由器查看配置命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路由器是网络拓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思科路由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路由的基本配置-回复什么是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指网络中不同的子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它是决定了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以及如何选择最优路径的方法。
路由器起到了连接不同网络的桥梁作用,它能够根据网络中的路由表来决定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个方向。
通过路由器的帮助,数据可以在网络中快速、准确地传递,实现了互联网的正常运行。
那么,关于基本的路由配置,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1.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在配置路由器之前,首先需要设置好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而子网掩码则用于将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通常,路由器会有一个与之相连的接口,我们需要为该接口设置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路由表的设置路由表是路由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不同目标网络的信息。
路由表中通常包含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出口接口等相关信息。
在配置路由表时,我们需要明确指定数据包应该通过哪个出口接口发往下一个目标网络。
3. 静态路由的配置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它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添加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
静态路由的配置相对简单,但也需要确保路由表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的。
一旦网络拓扑发生变化,需要手动更新静态路由表。
4.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自动化的路由配置方式,它可以根据网络中的变化自动更新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EIGRP等。
在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时,我们需要将路由器接口的协议类型设置为对应的路由协议,并配置一些相关的参数。
5. 路由器间的互联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之间的连接。
在配置路由器间的连接时,我们需要指定连接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带宽等信息,并确保各个路由器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以上就是基本的路由配置的几个关键步骤。
总结起来,路由的基本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路由表、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以及设置路由器间的互联。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小结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可用于IPv4网络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RIP协议进行路由配置。
我们需要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通过将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以便相邻路由器可以更新它们的路由表。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即通过几个路由器可以到达目标网络。
RIP协议支持最多15个跳数,超过15个跳数的网络将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在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所有路由器都在同一个子网中。
2. 开启RIP协议。
在路由器上开启RIP协议,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
3. 配置网络。
使用命令“network 网络地址”将本地网络添加到RIP协议中。
4. 配置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配置路由。
5. 配置默认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地址”配置默认路由。
6. 保存配置。
使用命令“write”将配置保存到路由器中。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了RIP协议的配置。
我们配置了三台路由器R1、R2和R3,它们分别连接两个局域网。
具体配置如下:1.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我们将R1、R2和R3的IP地址分别设置为192.168.1.1/24、192.168.2.1/24和192.168.3.1/24,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2. 开启RIP协议。
我们在R1、R2和R3上分别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
3. 配置网络。
我们在R1、R2和R3上分别使用命令“network 192.168.x.0”将本地网络添加到RIP协议中(其中x分别为1、2和3)。
如何在路由器上设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相关配置信息给网络设备,如计算机、手机、路由器等。
通过使用DHCP,我们可以省去手动配置每个设备的麻烦,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路由器上设置DHCP,以便自动为网络设备提供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
一、什么是DHCP?DHC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参数给设备。
传统上,在网络中添加新设备时,需要手动为该设备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而使用DHCP可以简化这一过程。
通过DHCP服务器,新设备可以自动向服务器请求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并由服务器自动进行分配。
二、在路由器上启用DHCP1.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默认IP地址,并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2. 找到“网络设置”或类似的选项,并点击进入DHCP设置页面。
3. 在DHCP设置页面中,启用DHCP服务器功能,通常有一个开关按钮,将其打开即可。
4. 在DHCP服务器设置中,可以设置IP地址池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这是用于分配给设备的IP地址范围。
例如,起始地址为192.168.1.100,结束地址为192.168.1.200,则分配给设备的IP地址将从这个范围中自动选择。
5. 除了IP地址范围外,还可以设置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在设备连接到网络时自动配置并分配给设备。
三、DHCP的优缺点1. 优点:- 自动化:DHCP可以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避免了手动配置的繁琐过程,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
- 灵活性:DHCP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 管理便捷:通过DHCP服务器,管理员可以集中管理和监控网络中的设备,减少了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它能够自动发现网络中的路由器并建立路由表。
下面介绍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
1.启用OSPF首先,需要启用OSPF协议。
打开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使用以下命令启用OSPF: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process-id]其中[process-id]是OSPF进程的ID,可以是一个1到65535之间的整数。
通常,您可以使用默认值1。
2.配置OSPF区域接着,需要配置OSPF区域。
在OSPF进程下,使用以下命令指定区域:Router(config-router)# area [area-id]其中[area-id]是OSPF区域的ID,可以是一个0到4294967295之间的整数或点分十进制表示的IP地址。
例如,如果您想将区域设置为0.0.0.0,可以使用以下命令:Router(config-router)# area 0.0.0.03.配置接口现在,需要将接口添加到OSPF区域。
在路由器接口下,使用以下命令指定OSPF区域:Router(config-if)# ospf [process-id] area [area-id]其中[process-id]是OSPF进程的ID,[area-id]是OSPF区域的ID。
例如,如果您想将接口FastEthernet0/0添加到区域0.0.0.0,并使用进程ID为1,可以使用以下命令:Router(config-if)# ospf 1 area 0.0.0.04.配置OSPF参数您可以在OSPF进程下配置各种参数,如路由器ID、网络类型、接口开销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参数的配置命令:设置路由器ID:Router(config-router)# router-id [router-id]其中[router-id]是路由器。
实验六: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之一)Ⅰ、实验总目标:掌握基本路由技术。
包括:1.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掌握路由器端口的常用配置参数;4.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掌握当前路由器的工作状态;5.配置静态路由,并验证连通性。
Ⅱ、实验环境:锐捷网络实验室,路由器RG-R1762Ⅲ、基本内容: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之一)1.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及模式之间的切换;2.初步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Ⅳ、实验原理:路由技术Ⅴ、实验仪器与用品:Star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
Ⅵ、路由器配置预备知识阅读一、主要路由器模式一览:路由器的命令是按模式分组的,每种模式中定义了一组命令集,想要使用某个命令,必须先进入相应的模式。
各种模式可通过命令提示符进行区分。
命令提示符的格式是:提示符名模式提示符名一般是设备的名字,路由器的默认名字是“Router”(锐捷设备的默认名字是“Ruijie”),提示符模式表明了当前所处的模式。
如:“>”代表用户模式,“#”代表特权模式。
二、常见的几种命令模式:三、命令模式的切换路由器的模式大体可分为四层: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其它配置模式。
进入某模式时,需要逐层进入。
四、CLI命令的编辑技巧㈠命令行接口命令行接口是用户配置路由器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命令行接口,可以简单的输入配置命令,达到配置、监控、维护路由器的目的,RGNOS提供了丰富的命令集;可以简单的通过控制口(Console口)本地配置;也可以通过异步口远程配置;还可以通过Telnet客户端方便地在本地或者远程进行配置路由器。
㈡RGNOS提供的命令行接口有如下的特性:高度兼容主流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减少熟悉时间,方便用户使用可以通过Console口、AUX口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可以通过Modem拨号登录到路由器异步串口进行远程配置可以通过Telnet连接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路由器用户可以随时键入‘?’而获得详细的在线帮助提供多种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 、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定位网络故障用t 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路由器可以通过反向Telnet,管理其他的网络设备支持TFTP 方便用户升级路由器支持TFTP用来上传下载配置文件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随时调出命令行历史记录,方便用户输入提供功能强大的命令行编辑功能提供命令补齐功能,减少输入的字符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没有冲突的关键字,即可解释执行㈢RGNOS命令行接口模式为了方便使用路由器,RGNOS提供了不同的命令模式,在不同的命令模式中,有各自完整的一套指令集,也有不同的系统提示符,在各自的系统提示符下,简单的键入‘?’,便可以列出在各自的命令模式下的所有的可以使用的命令了。
实验^一配置OSPF各由协议作者: 日期:实验十一配置OSPF路由协议11. 1路由协议OSPF既述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于一个自治系统内部•在这个自治系统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自治系统结构的数据库,其中存放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
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OSPF路由表的•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 (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传送给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同。
运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相邻的路由器。
对于OSPF路由协议,度量与网络中链路的带宽等因素相关,也就是说OSPF路由信息不受物理跳数的限制。
另外,OSPF路由协议还支持TOS(Type of Service )路由,因此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中•1 •区域在RIP协议中,网络是一个平面的概念,并无区域及边界的定义。
在OSPF路由协议中,一个网络或者说是一个路由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区域area ,每一个区域通过OSPF边界路由器相连,区域间可以通过路由总结(Summary)来减少路由信息,减小路由表,提高路由器的运算速度。
在OSPF路由协议的定义中,可以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我们把按照一定的OSPF路由法则组合在一起的一组网络或路由器的集合称为区域(area ).在OSPF路由协议中,每一个区域中的路由器都按照该区域中定义的链路状态算法来计算网络拓扑结构,这意味着每一个区域都有该区域独立的网络拓扑数据库及网络拓扑图•对于每一个区域,其网络拓扑结构在区域外是不可见的,每一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对域外的其余网络结构也不了解,这意味着OSPF路由域中的网络链路状态数据广播被区域的边界挡住了,这样有利于减少网络中链路状态数据包在全网范围内的广播,也是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成很多个区域的重要原因。
路由器的NAT的原理及配置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用于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
通过NAT技术,一个公网IP地址可以映射到多个私网IP地址,实现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的功能。
在路由器上配置NAT,可以实现多台设备通过路由器进行互联网访问。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由器的NAT原理及配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 NAT的基本原理NAT通过修改IP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实现内部IP 地址与外部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它分为静态NAT和动态NAT两种模式,具体的工作机制将在本章进行详细解释。
2. 静态NAT的配置方法静态NAT是一种固定的地址映射方式,将内部IP地址与外部IP地址一对一映射。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固定映射关系的场景,如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的情况。
本章将介绍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NAT。
3. 动态NAT的配置方法动态NAT是根据内部设备的需求进行地址映射的方式,可以动态地分配外部IP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内部设备数量较多且变化频繁的情况。
本章将介绍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动态NAT。
4. NAT的高级配置除了基本的静态和动态NAT配置外,路由器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NAT配置选项,包括端口转发、NAT策略、NAT池等功能。
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些高级配置功能,以满足特定的网络需求。
5. NAT的故障处理在配置NAT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故障,如由于配置错误导致的网络不通等。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NAT故障情况及解决方法,帮助用户快速排查和解决问题。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一种网络协议,用于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
2.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唯一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
3. 静态NAT(Static NAT):一种固定的地址映射方式,将内部IP地址与外部IP地址一对一映射。
第2章路由协议设置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以下这几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本节简述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静态路由的配置。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RIP与IGRP本节将详细讨论RIP与IGRP的配置细节。
●IPX RIP的配置2.1 静态路由2.1.1 实验目的通过配置静态路由,用户可以人为地指定对某一网络访问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在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且一般到达某一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唯一的情况下采用静态路由。
本次实验将告诉大家如何手工向路由器中添加路由表。
2.1.2 实验原理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 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而要送给不同IP子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
“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
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
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
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 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
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
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 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
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
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
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
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
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
为了建立路由表,网络管理员们必须在其上配置静态路由或通过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这一节的实验中,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手工建立路由表。
2.1.3 所需设备完成本实验练习需要下面的模拟设备:(1)两台Cisco2500路由器(2)一个串行口连接器(3)两台PC机(4)两根交叉线2.1.4 实验要求IP地址分配表2-1●在ROUTER1上手工添加一条到192.168.2.0的网段的路由信息到路由表中。
●在ROUTER2上手工添加一条到192.168.1.0的网段的路由信息到路由表中。
●用SHOW命令查看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2.1.5 网络拓扑图图2-12.1.6 所使用的主要命令表2-2mask :子网掩码address :下一个跳的IP地址,即相邻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2.1.7 命令详解Router1:enable!进入特权命令状态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设置状态interface serial 0!进入s0口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0.1,掩码给24位clock rate 64000!设置DCE端线路速度为64000no shutdown!激活端口interface ethernet 0!进入e0口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1.1,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exit!退出接口模式,回到全局设置状态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0.2!添加静态路由Router2:enable!进入特权命令状态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设置状态interface serial 0!进入s0口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0.2,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interface ethernet 0!进入e0口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为192.168.2.1,掩码给24位no shutdown!激活端口exit!退出接口模式,回到全局设置状态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0.1!添加静态路由验证路由信息在特权模式下show ip route我们可看到如下图2-2所示的结果:图2-2从显示的结果中你可知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已经有了三条记录,其中两条代码为C-connected都是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而另外一条代码为S-static的就是你手工添加进路由表的静态路由信息。
用PING命令去验证网络层以下各层的连通性,结果如图2-3:图2-32.1.8 思考题在Cisco的路由器中,如果同时存在去往同一网段的静态路由信息与动态路由信息,路由器会采用哪一个?2.2 RIP与IGRP路由协议2.2.1 实验目的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了为了建立路由表,我们可在路由器上启用适当的路由协议来达到这一目的。
本次实验,大家就将学习到如何在路由器上启用RIP和IGRP这两个动态路由协议。
并通过查看路由表的方式进行验证。
2.2.2 实验原理路由协议是对交换及获知路由信息的程序与过程进行描绘的术语。
在深入讨论基础逻辑之前,应该首先考虑路由协议的目的。
不管协议的基本概念是何种类型,下面所列的目标对任何IP路由协议都普遍成立。
●利用到达网络中所有子网的路径来动态获知和填充路由表。
●如果到达子网的有效路径不止一个,在路由表中设置最好的那个路径。
●留意路由表中的路径何时失效,并将其从表中删除。
●如果从路由表中删除一条路径,同时有另一条通过相邻路由器的有效路径,需要将此有效路径加入到路由表中。
●及时添加新路径或用当前最好的有效路径取代丢弃的路径。
从丢弃一条路径到找寻一条有效的取代路径间的时间称为收敛时间。
●防止路由循环的出现。
IP路由协议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这些协议是适于为一个组织内部创建路径,还是适于为两个或多个互联的组织之间创建路径。
外部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组织的路由器之间。
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是外部路由协议的两个类型;BGP在这两者中更为流行且在近期得到更快的发展。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内部路由协议。
一种路由协议类型是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 protocol)。
链路状态协议使用为每个路由器创建的拓扑数据库,数据库项包含:每个路由器的入口描述、每个路由器上的附属链路及每个路由器的邻接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图。
此拓扑数据库由成为Dijkstra最短路径优先(SPF)的算法生成,目的在于选择最好的路径并添加至路由表中。
详细的拓扑信息与Dijkstra算法一起可帮助链路状态协议避免循环的发生及进行快速收敛。
第二种路由协议类型是平衡混合协议(balanced hybrid protocol)。
平衡混合是Cisco 创造的术语,用于描述EIGRP的内部工作过程,EIGRP中使用差分更新算法(DUAL)来计算路径。
与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相比,平衡混合协议要交换更多的拓扑信息,但在避免循环时,它并不需要完整的拓扑及使用计算强度很大的Dijkstra算法。
距离向量是另一种协议类型,将在下面详细讨论。
下表2-3列出了内部IP路由协议和它们的类型。
表 2- 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选择信息协议)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都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以下是当使用RIP-1或IGRP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时,对路由器特性的总结:●直接相连子网已经被路由器所获悉;这些路径被广播到邻接路由器。
●路由更新是广播模式的(或在一些情况下属多播模式),这样一来,通过单个广播或多播的更新信息,就可使所有邻接的路由器获知路径。
●路由更新是可监听的,所以路由器可获知新的路径。
●更新信息中,采用尺度描述每条路径。
尺度代表了路径的情况,如果去往同一个子网有多条路径,应选尺度最少的那条路径。
●路由更新中的拓扑信息至少包括子网和尺度信息。
●定期更新是指在一段规定的间隔时间接收来自邻接路由器的信息。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接收邻接更新失败,将删除先前从邻接路由器获知的路径。
●从邻接路由器获知的路径被假设穿过此路由器。
●失效的路径会被广播一段时间,其尺度暗示网络距离“无穷大”。
从而该路径被认为不可用。
每个路由器发送定期路由更新信息。
路由更新计时器决定了更新信息的发送频率。
尽管可为计时器配置不同的值,但要求所有路由器上的计时器相同,否则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