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19
注:①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系指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如施工操作工艺标准、工法等)的名称、编号;②企业标准应有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执行时间、标准名称及编号;③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④施工单位当前如无企业标准,可暂选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及其他企业公开发布的标准,但选用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⑤交底内容摘要,只填写已交待执行标准中的章、节标题和补充内容概要。
注:①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系指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如施工操作工艺标准、工法等)的名称、编号;②企业标准应有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执行时间、标准名称及编号;③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④施工单位当前如无企业标准,可暂选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及其他企业公开发布的标准,但选用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⑤交底内容摘要,只填写已交待执行标准中的章、节标题和补充内容概要。
注:①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系指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如施工操作工艺标准、工法等)的名称、编号;②企业标准应有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执行时间、标准名称及编号;③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④施工单位当前如无企业标准,可暂选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及其他企业公开发布的标准,但选用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⑤交底内容摘要,只填写已交待执行标准中的章、节标题和补充内容概要。
注:①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系指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如施工操作工艺标准、工法等)的名称、编号;②企业标准应有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执行时间、标准名称及编号;③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④施工单位当前如无企业标准,可暂选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及其他企业公开发布的标准,但选用标准的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⑤交底内容摘要,只填写已交待执行标准中的章、节标题和补充内容概要。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
记录
年月
年月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
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技术交底记录
年。
砖混结构外墙抹灰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前准备1.1材料准备1.1.1抹灰材料:水泥、石膏、砂浆。
1.1.2骨料:砂子、碎石等。
1.1.3辅助材料:防水材料、抗裂网格布等。
1.2工具准备1.2.1辊筒、刮刀、抹刀。
1.2.2手电钻。
1.2.3搅拌机。
二、施工方法2.1检查基层2.1.1检查墙面垂直度,修复墙面缺陷如凹凸不平、龟裂等。
2.1.2检查基层渗水及破损情况,做好防水处理。
2.1.3检查基层是否平滑,发现不平滑部分需要进行打磨处理。
2.2抹灰底层2.2.1预先将水泥、石膏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2.2.2 使用批刀将混合材料均匀涂抹在墙体表面,厚度约为10mm。
2.2.3底层抹灰完成后,使用刮刀将表面打磨平整。
2.3罩面层施工2.3.1 在墙体干燥后,将干燥的抹灰砂浆均匀地涂抹在墙体表面,厚度约为8mm。
2.3.2使用批刀将砂浆均匀压实,使其与底层抹灰形成整体。
2.3.3水泥砂浆稍干后使用细刮刀将墙面抹平,并擦拭整齐表面。
2.3.4在罩面层抹灰完成后,使用批刀将表面进行打磨,使其更加平整。
2.4防水处理2.4.1使用刷子将防水材料均匀地刷涂在罩面层表面,并确保涂层的厚度均匀。
2.4.2抹灰表面干燥后,使用批刀将表面的防水层进行打磨,使其更加平滑。
2.5抹灰修补2.5.1在抹灰过程中,如有需要进行修补的部分,可用刮刀将砂浆均匀填补。
2.5.2修补部分干燥后,使用批刀进行打磨,使其与整体表面形成一致。
2.6抗裂处理2.6.1在水泥砂浆稍干后,使用手电钻在墙体背后预先钻孔。
2.6.2在钻孔处插入抗裂网格布,再次用砂浆涂抹抹灰表面,使其覆盖网格布。
2.6.3抹灰表面干燥后,使用批刀将表面打磨,使其与整体表面一致。
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3.1工地安全3.1.1工地必须摆放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3.1.2工地必须定期清理,防止杂物堆积导致安全事故。
3.2个人安全3.2.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砖混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本次砖混结构施工项目位于_____,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建筑高度为_____米。
该建筑为_____用途,设计使用年限为_____年,抗震设防烈度为_____度。
二、材料要求1、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
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无弯曲、裂纹等缺陷。
砌筑前 1 2 天应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 10% 15%。
2、水泥采用_____牌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
如遇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等情况,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3、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 5%。
4、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 7 天。
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5、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基础工程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弹出轴线、墙身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
砌筑部位的灰渣、杂物已清除干净。
常温施工时,砖应提前 1 2 天浇水湿润。
2、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各部位的尺寸和做法。
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工具准备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四、工艺流程1、抄平放线砌墙前应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
用墨线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2、立皮数杆在房屋的四大角及纵横墙的交接处设立皮数杆。
皮数杆上应标明砖的皮数、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等的标高。
3、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
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砖混结构砼浇筑技术交底砖混结构的砼浇筑技术交底是建筑工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砖混结构砼浇筑的技术交底内容。
1.施工前准备:1.1砼材料检查:检查水泥、砂、石等砼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模板检查:检查模板的安装是否牢固,表面平整。
1.3缝隙处理:处理砖与模板之间的缝隙,确保砼不会泄漏。
1.4压浆处理:根据需要,在模板表面进行压浆处理,确保砼表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2.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2.1施工道路:保证施工道路平整,不得有杂物影响施工。
2.2混凝土浇筑设备的检查:检查搅拌槽、输送泵、管道等设备的完好性。
2.3浇注方式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砼的浇注方式,如人工浇注、机械泵送等。
3.砼浇筑过程:3.1砼的搅拌和运输:根据砼的性质和用途,确定搅拌时间和搅拌比例,然后将砼从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至施工现场。
3.2砼浇注的顺序: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定砼浇筑的顺序,先浇筑哪一部分等。
3.3砼的浇注方式:根据浇注顺序,确定砼的浇注方式,确保浇注均匀,并使用振动器加强浇筑效果。
3.4浇筑过程中的控制:控制浇注速度,避免砼流动速度过快或过慢,控制浇筑高度,防止砼塌落或积聚。
4.砼浇筑后的处理:4.1浇筑后的养护:根据砼的性质和环境条件,合理进行养护,确保砼的强度和耐久性。
4.2浇筑面的整理:根据需要,对砼浇筑面进行整理,确保砼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4.3施工道路的清理:及时清理施工道路的杂物和残余砼,保持工地整洁。
以上就是砖混结构砼浇筑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砖混结构砼浇筑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时刻关注工地的环境和安全状况,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影响。
最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记录,以备后期查阅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