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
(2) 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
(3) 掌握文章的大意;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梅花的高雅美丽,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文章的大意。
难点:掌握本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文章的大意。
三、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 播放梅花的相关短片,让学生体会梅花的高雅美丽;
(2) 让学生结合短片,说出梅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文的学习。
2. 理解文章:
(1) 师生共读本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师生共讨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语法知识。
3. 拓展提升:
(1)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
(2)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孝道精神;
(3) 师生共同讨论梅花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背诵诗歌,了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生平资料,预习重点字词,熟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常建和李白的步伐,游历了诗歌的国度,体悟品味了常建的落寞诗意和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诗人的脚步,在古典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再次领略古代诗词之美。
二、自我研学1.作家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一生创作诗歌数量颇丰,今存世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2.作品简介。
陆游的作品主要是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
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3.背景简介。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诗歌的情感表现为愤懑抑郁。
三、整体感知1.精读课文,注意朗读断句和节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疏通文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阙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重难点: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梅花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大家来一起读读。
(学生朗读)2.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诗词,你能说出一些吗?这里的“卜算子”是什么呢?(词牌名),那咏梅呢?(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屏显:词(略)3.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诗词。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绘梅之愁,写眼里的梅花1.词的题目是咏梅,那作者在哪里直接写梅?2.朗读,思考:你觉得这里从那几个方面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情况、黄昏的愁苦、风雨的摧残)3.选择一个角度,把你看到的梅花写出来。
4.交流,品析:抓住哪些词语来写的?5.指导朗读。
明确:语气、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轻重缓急。
指名学生朗读,老师范读。
四、品梅之骨1.朗读下片,说一说你看到怎样的梅花?2.交流:你关注哪些词语?指导朗读。
3.体悟“香”字,说梅花骨气。
4.小组合作交流: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咏梅呢?明确:愁的外形和香的内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借助外在的形象表达内心的想法。
5.屏显: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hui)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i)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6. 齐读下片,练习背诵整首词。
五、类文阅读1.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比较异同。
明确相同点:都以梅花自比、不畏严寒、梅花不与群芳争春、梅花高洁的品格不同点: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6.4《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3、比较阅读,在探究同题材诗词过程中比较异同。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比较异同,深悟主题,赏析写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探梅: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梅花有所了解吗?赏梅:幻灯出示有关梅花的书画和傲雪开放的梅花真实照片,让学生走进多彩梅世界尽情欣赏。
说梅:通过观赏多彩的梅世界,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2、写作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卜算子咏梅【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
比必寄托。
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教学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借助词中意向,领会词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 感受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三.了解宋词,激发热爱古典文学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宋词之美,美在情之所至,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情到深处而写就的文字,直击人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卜算子咏梅》,探寻前人足迹,感受宋词之美。
二.复习旧知回顾宋词。
1.了解宋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
它最初民间流传,晚唐时期,文人开始创作,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词的艺术水平。
到宋代,词达到了其艺术顶峰。
2.了解宋词的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3.回顾常用词牌名,了解宋词体裁。
定风波鹧鸪天蝶恋花渔家傲菩萨蛮虞美人满江红水龙吟临江仙水调歌头卜算子天仙子江城子浪淘沙雨霖铃八声甘州青玉案清平乐浣溪纱念奴娇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4.了解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喻示特定的人或者事物,以表达真值得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梅:高洁孤傲高洁志士兰:优雅空灵贤达之士竹:虚心有节谦谦君子菊:淡泊名利世外隐士三.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1.初读课文,划分节奏,理清上下阙的内容。
2.抓住意象理解词意。
(1)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2)梅花所处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孤独、寂寞、萧瑟、凄凉(3)词的下阙体现了梅怎样的品格?孤傲高洁矢志不渝3.了解时代,感知作品。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在持续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3、体会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2、体会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导入梅花。
二、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三、朗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自由朗读。
2、教师领读,纠正读音。
3、分组读。
四、理解内容五、文本研读1、词的上阙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意象:驿外断桥梅花黄昏风雨感受:荒凉破败寂寞开、独自愁惆怅、萧瑟凄凉、惨淡作用:融情于景。
烘托内心的愁苦以及自己孤独的处境。
2、词的下阙体现了“梅”的什么品格?从哪里能够看得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孤傲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矢志不渝)3、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和排挤,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4、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明确:托物言志中心思想:此词以梅花自喻,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借梅花孤傲高洁、矢志不渝的品质,表达自己绝不媚俗的忠贞。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其他咏梅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的《梅花》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梅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梅花在寓意、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应用。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来源:]2.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感受作者孤高正直、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卜算子咏梅》朗读mp3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1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2)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
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环境,有什么目的?3.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
思考词人是怎样写品格,从哪里体现?4.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来源(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
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过程与方法:朗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冰天雪地一枝花,有红有黄枝上趴,一身铁骨傲风雪,花香满院人爱它。
梅花因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清香怡人特点,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二、初读,感受“愁”,诵读“愁”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1. 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2. 学生齐读愁诗三、再读,品析“愁”。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但陆游在这首诗中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1、“愁”在哪?(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外的驿外,断桥的旁边2、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备受冷漠。
唉!读3、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驿站断桥边的野梅,唉!读4、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默默地开,又默默地败,它孑然一生,又有谁来眷顾呢?这是一株无主的野梅啊5、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是景语?哪是情语?(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1.学生读此句,愁在哪?(黄昏,独自,风,雨)2.日落黄昏时,暮色朦胧,它孑然一生,这无人过问的梅花,如何承受这种凄凉呢?读!3.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处境又是何等的冷峻啊,读!4.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种种压力,它失败认输了吗?它开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是凌寒独自开,也许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陆游以花喻己,梅花就是写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并且理解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的手笔。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背景导入: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
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
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
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
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
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
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培养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3)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咏梅诗吗?它们通常描绘梅花怎样的形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梅花是如何展现傲骨和坚韧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5.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其他咏梅诗,体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描绘。
(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尝试运用咏梅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现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于《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诗词创作的质量。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
一树梅花一放翁——《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生平,积累咏梅诗句。
2.抓住词眼“愁”,感受词中的意境,理解词人的精神品格。
3.反复诵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两组诗歌竞赛题目引出“梅”。
屏幕显示梅花图片。
草木皆有意,万物总关情......二、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生平,积累咏梅诗句。
2.抓住词眼“愁”,感受词中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表达的词人的品格。
3.反复诵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进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坎坷不平,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四、初读感知读梅诗1、解题卜算子词牌名,咏梅为词的标题。
2、正音和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3、读懂词意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开了,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五、咏物类诗词学习方法怎样学习咏物诗词?1.咏物诗(词):就是借描写客观的“物”的特点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的诗歌(词)。
2.根据咏物词方法品读诗歌定物象:梅找特点:“驿外、断桥”“黄昏、风雨、零落、香”明情志:情——寂寞愁苦志——找出“物”和“人”的契合点析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六、品读任务1、品读上阕,找出哪些意象或关键词能体现梅的“愁”。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四川省南部中学易大国【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2、学习快速读懂一首诗(或词)的一些方法,争取做到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明确初中生阅读占诗词的基本要求和阅读步骤,学习快速读懂一首诗(或词)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活学活用,快速读懂任何•首古诗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人崇尚的君子引出“花中四君子”,自然地引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过渡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并板书课题,简要介绍作者。
二、明确目标1>本课的学习目标①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②学习快速读懂一首诗(或词)的一些方法,争取做到灵活运用。
2、初中生读诗词的基本要求①读顺②读通③读懂④会赏析三、结合《卜算子•咏梅》学习快速读懂一首诗词的方法1、明确步骤①初读②译读③品读④诵读2、初读本首词,注意正音断句。
3、译读本首词,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大体意思说出来。
4、品味欣赏,总结方法①看题目,抓住暗示信息“咏”赞美;“梅”写作对象。
举例《天净沙・秋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②看作者,做到知人论世陆游举例小学学过的熟悉的《示儿》一爱国诗人③看字词,把握主要内容抓住“开”“愁”“著”“争” “碾” “香”等动词,明确主要内容④看意象,分析特定含意抓住“驿外断桥” “黄昏”“风雨”等名词,“寂寞”等形容词,“无意” “一任”“只有”等副词,分析其特定含意。
⑤看注释,明确写作背景[注]此词作于陆游赴临安进士应试取得第一名,却被秦桧等人忌妒而罢免之后。
明确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情感。
并举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三峡》于以说明。
⑥看尾句,注意卒章显志“只有香如故”。
分析本词主旨⑦看典故,还原本来意义5、巩固练习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要求用所学步骤和方法快速读懂,并能简要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咏物词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对词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题目《卜算子·咏梅》,提问:“咏梅”的意思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圈出生僻字词,查找字典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3. 推荐一首咏物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短文写作和推荐咏物词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
明确:松、竹、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岁寒三友”其中之一,关于梅的一首诗词。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集体有感情朗诵《卜算子.咏梅》,边读边感知。
三、走进作者,认识陆游
四、再读诗词,疏通词意
小组讨论,集体翻译词意,老师加以点拨。
五、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一)、上片:主写梅的生存环境
1、提问:环境怎样?如何表现?
明确:驿外断桥边(恶劣、破败)、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已是黄昏独自愁(忧愁、惆怅)、更着风和雨(凄凉、悲惨)
2、提问:写梅的生存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出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
(二)、下片:主写梅的内涵品格
1、提问:表现梅花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傲高洁,矢志不渝六、深入探究,领悟情感
2、诗词仅仅是在写梅花的生存环境和高尚品格吗?
明确:由梅写人,托物言志
(1)用梅花生存环境喻陆游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
(2)用梅花高尚品格喻陆游不屑媚俗邀宠,区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复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七、主旨归纳,总结课文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
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
比必寄托。
物我融一。
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2.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
1.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熟读成诵,并能简单地赏析诗词名句。
2、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一、构建动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课堂应用
(一)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查找资料交流展示
“咏梅”的诗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关于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2、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
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
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枝头坠落,又被疾风吹滚的到泥路的中央,沉重的大车轮从我的身上碾过,我将变了尘灰,但却要把这骨子里的香气溢满这春的乾坤。
陆游的直白:
我是陆游,因小人的谗言而降职远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孤单的沿着荒僻的驿路走向远方。
疾风骤起,彤云密布,又是一个难捱的黄昏。
蓦然回首,却见一树梅花立在驿路断桥边。
花瓣迎着风雨洒落,我的心不禁一颤。
“矢志北伐,恢复我大宋山河”生为男儿自当有报国之志。
魑魅魍魉的谮害,驿路坎坷的折磨,又算的了什么?陆游啊,纵捐了这七尺之躯就像那被车轮碾过的梅花,也要将这一腔爱国的热血倾洒到这已被蹂躏的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
【设计意图】活动二和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
【学生活动四】:我的风采
以《卜算子咏梅》为内容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吟唱,可以诵读,可以作画,可以书法……
(三)综合建模: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当堂检测】
“梅”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你默写几句与“梅”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孤单寂寞凄风苦雨坚贞品格报国之志
【作业布置】
A.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B.课外选读陆游的其他词作。
进一步体味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