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第三章 运输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一章现代物流概论1.物流的定义:是供应链中,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和存储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2.物流活动的构成:客户服务、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物流信息与通信、物料搬运、订单处理、包装、零配件与服务、厂房与仓库选址、采购、回收物流、运输、仓储3.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总成本理念、成本权衡理念、顾客服务理念、增值理念4.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优点、特征及采用时要考虑的因素定义:指物流活动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它是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产物。
外协优点:可减少或控制经营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金、产生现金流入、降低风险、确保获得内部没有的资源特征:整合一个以上的物流功能;本身不拥有货物;运输设备、仓库等由自身控制;按需提供全部的劳动力与管理服务;按客户的要求提供特助服务。
企业采用:规模经济性、专业化程度、复杂性、竞争程度、核心业务5.第四方物流:所谓4PL是指协调人(Integrator)通过对供应链中各分包商(TeamingPartner)的控制和管理,为客户提供点到点式服务的供应链运作方式。
6.3PL与4PL的区别1)从组织形式上看,4PL通常是由客户与其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以合资或长期合同的形式建立的一个独立实体2)4PL在客户与众多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起着唯一的界面(Interface)的作用,并通过合作或联营的方式对物流服务进行经营管理3)客户企业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都由4PL进行管理4)一些大的3PL经营人可以在现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成为4PL第二章物流战略与规划1.物流战略目标:降低成本、减少资本、改善服务2.供应链管理战略中反应能力与盈利水平权衡反应能力:对需求量大幅度变动的反应、满足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提高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的要求。
反应能力与盈利水平之间是相悖关系。
3.对接仓储(直接换装):从供应商那里过来的货车分别运载不同类型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送到配送中心,未进行存储,直接从一辆车换装到对应的货车上。
现代物流学现代物流学第⼀章:概论⼀、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的特征:电⼦化、⽹络化、社会化、集约化、系统化、国际化三、物流的作⽤:1、物流贯穿于商品⽣产流通的全过程(物流为⽣产全过程提供⽀持;物流是实现从⽣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户价值。
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运营过程的集约化;获得外部关系最优化)4、提升企业核⼼竞争⼒(通过物流提升企业的管理能⼒、通过物流增强企业的竞争⼒)四、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的的有机集合体。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系统、⼈员及组织管理五、物流系统的特点:⽬的性、整体性、协调性、专业性、先进性与开放性六、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1、物流作业管理2、物流战略管理3、物流成本管理4、物流服务管理5、物流⼈⼒资源管理6、供应链管理七、物流管理的原则?1、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中的要素进⾏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
2、宏观上完善⽀持要素建设之外,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也是⾮常必要地。
3、微观上不紧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要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化4、服务上遵循7R原则,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优良的印象、适当的价格、、适合的商品。
⼋、物流标准化的意义?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致性,加快流通速度。
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段。
3、物流标准化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技术⽔平,推动物流技术发展。
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6、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
九、物流标准化的内容?1、物流系统标准化2、物流作业标准化3、管理组织⼯作标准化第⼆章:仓库与库存管理名词解释: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在海关的监督下专门⽤于存放未办理关税⼿续⽽⼊境或过境货物的场所。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第二版)(完整版)目录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 (3)1.1 物流基本概念 (3)1.2 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1.3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4)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4)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4)2.3 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 (5)2.4 物流国际化 (6)2.5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7)2.6 中国物流展望 (8)第三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9)3.1 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 (9)3.2 运输技术与管理 (9)3.3合理运输 (10)3.4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 (12)第四章仓储管理 (13)4.1 储存概述 (13)4.2 仓库管理 (14)4.3库存控制策略 (14)第五章包装技术与管理 (15)5.1 包装的功能 (15)5.2 包装技术和方法 (15)5.3包装机械 (16)5.4 包装管理 (17)第六章装卸搬运 (18)6.1 装卸搬运概述 (18)6.2 装卸搬运工作组织 (18)6.3 散装和特种物品的装卸与搬运 (19)6.4 集装箱的装卸与搬运 (19)第七章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 (21)7.1 、配送的概念: (21)7.2 配送业务 (22)7.3 配送管理 (23)第八章流通加工 (24)8.1 流通加工概述 (24)8.2 流通加工形式与内容 (24)8.3 流通加工管理 (25)第九章物流信息系统 (26)9.1 物流信息及管理 (26)9.2 物流信息技术 (27)9.3 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28)9.4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28)第十章物流中心网络概述 (30)10.1 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概述 (30)10.2 物流中心网络布局 (30)10.3 物流中心设计与投资的一般原则 (30)第十一章物流运输站(场)规划 (30)11.1 铁路货运站(场)规划 (30)11.2 公路货运站(场)规划 (30)11.3 水路货运码头规划 (30)11.4 航空货运港站规划 (30)11.5 管道输送站规划 (30)第十二章货物运输的优化求解 (30)12.1 产销运输问题 (30)12.2 分配运输问题 (30)12.3 网络流问题 (30)12.4 送货集货问题 (30)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1.1 物流基本概念(一)物和流物: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流:物理性移动(伴随的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二)物流的定义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物主要求的过程。
附件9: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物流学课程(课程代码:07114)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考试基本要求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章现代包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章装卸搬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五章现代运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七章供应链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八章物流信息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九章物流成本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十章国际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11章第三方物流与精益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12章新兴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中的地位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三、关于自学教材四、自学方法指导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现代物流学》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有关现代物流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持续不断运动的规律性、物资流转的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资料流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的物流系统运行的技术、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与指导性的特点,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物流的基础性课程。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物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掌握现代物流学的目标、功能和重要性。
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流与物流学的概念物流学的发展历程现代物流学的基本原理物流的功能和目标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案例,理解物流学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学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物流系统与物流网络2.1 教学目标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物流网络的结构。
掌握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的设计。
理解物流系统优化和物流网络的构建。
2.2 教学内容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网络的结构物流节点的设计物流线路的优化物流网络的构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物流网络的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案例,理解物流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网络设计报告。
第三章:物流运输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物流运输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物流运输的方式和选择。
理解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
3.2 教学内容物流运输的定义和作用物流运输的方式(陆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选择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运输的定义、作用和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运输案例,理解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运输管理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报告。
第四章:库存管理与仓储物流4.1 教学目标了解库存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仓储物流的流程和管理。
4.2 教学内容库存管理的定义和作用库存控制的方法(定量库存管理、定期库存管理、ABC分析法)仓储物流的流程仓储物流的管理(仓库布局、库存盘点、仓库安全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库存管理的定义、作用和方法。
第1章现代物流运输概论1.1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物品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上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1.2 运输的功能与原理: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提供两大功能: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
1.2.2 运输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随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另外,通过规模运输还可以获得运价折扣,也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费用上的分摊。
1.3.3 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运输对物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它构成因素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大4.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1.3.5 物流中运输的构成:1.物流中运输的参与者运输交易受到五方面影响: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政府和公众。
2.运输服务的提供者(1)单一方式经营人。
(2)专业承运人。
(3)联运经营人。
(4)中间商。
3货运代理人4托运人协会5经纪人1.4 运输市场:所谓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1.4.3 运输市场的竞争(2)运输竞争能力,运输企业争取用户、争取市场的能力,由运能、质量、价格、信誉、服务五个要素所构成。
2.建立运输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1)建立健全规范运输市场竞争的法制,使运输市场公正、有序的竞争具有法律环境的支持。
主要包括:一是要制定若干制度性的市场规则。
二是要根据运输市场活动情况制定一套商业法则和条例。
(2)严格运输市场的准入制度。
(3)制定运输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现代物流学】论述题1、论述配送与运输的区别正确答案:配送与运输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
(1)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运输是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线路上移动以实现商品的位置移动,是一种线路活动。
(2)配送是以送为主,属于运输范畴。
运输一般是指大范围内进行的,如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等。
配送一般仅局限于在一个地区或城市范围内。
(3)配送一般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但同时要满足客户的多种要求。
运输是实现以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主,运输途中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存储功能。
(4)为了满足客户的某些要求,有时增加加工、包装、分割、存储等功能,因此,配送具有运输外的多种功能性。
(5)一般来说,运输与配送同时存在于物流体系中,运输处在配送的前面,先通过运输实现物品的长距离的位置转移,然后由配送来完成短距离的运送。
2、物流标准化的内容与意义正确答案:物流标准化包括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
物流系统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仓储及信息系统等诸子系统。
其中物流系统标准化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化、集装模数尺寸标准化、物流专业名词标准化、物流核算统计标准化、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化。
物流技术标准化包括运输工具标准化、仓库技术标准化,站场技术标准化,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化,传输机具标准化,货架、储罐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
(4分)物流标准化对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物流标准化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
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3、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
第1篇现代物流学总论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概述1、传统物流:指物品的运输与储存及一些附属业务而形成的功能单一的物流模式。
(P3)2、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P3)现代物流强调系统整体优化。
现代物流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现代物流具有选进的物流科学技术。
3、现代物流的特征:(P4)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
4、物流系统分类:按业务性质分:生产物流;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P7)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5、按相对范围分:(P7)企业物流;(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社会物流;综合物流;(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国际物流。
主要经营特征是:跨国经营。
6、物流系统功能:输入,输出,处理(或转化),限制(或制约),反馈。
7、物流子系统: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配送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物流信息子系统。
(P10)8、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P12)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9、通过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得利润(第一利润源泉);通过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利润(第二利润源泉);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利润(第三利润源泉)(P13)10、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第一章1、物流定义: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物流活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2、流通与生产的关系:恩格斯曾指出:‘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相互制约,并且相互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流通的性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流通的规模和方式,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市场的商品,当然也就没有流通,反之流通也对生产有反作用,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速度。
生产越发展,物资越丰富,流通的反作用也就越显著。
3、流通的内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1)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2)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3)商流和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过程。
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3、物流分类,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也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到需求者、使用者之间的物流。
生产物流:从工厂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过程的物流活动都称为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是指物资从生产者或持有者到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资材是要回收并加以利用,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筐、酒瓶等,建筑行业的脚手架也属于这一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