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姓名和名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2
第3课人格不可辱我们的姓名和名誉教学目标: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2.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名誉,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3.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提高公民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展现人格的力量。
4.知道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增强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5.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生活在线:出“名”的人(出示童星阿尔法与刘翔的图片。
他们是谁?)游戏:“猜猜看”。
出示游戏规则。
一分钟内按规则进行游戏。
探究平台:1.说说我们的姓名说出你的姓名的来历和含义。
加深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的理解。
补充与公民姓名相关的知识。
明确法律对姓名权的规定。
2.喊姓名还是喊绰号案例讨论:莉莉的绰号。
(1)结合相幻灯片上相关的观点,请同学们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说明自己的理由。
(2)如果别人给你起了不雅的外号,你会如何处理?从情感、态度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分析:通过“议一议”、“生活感悟”、“考考你”、“金点子”、“案例分析”等环节,分析对绰号的不同认识,强化对侵犯姓名权行为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3.如何珍惜名誉讨论:CD风波。
思考回答问题:(1)你对小吴和小白的言行有什么看法?(2)如果你是小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回自己的CD机?(3)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名誉?链接: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有关名誉的格言。
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好的名誉?讨论:P34案例,虞孚为什么会沦为乞丐?列举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通过“心灵导航”使学生明确“誉从信中来”的道理,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拓展天地:“被别人误会时”。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维护人格尊严。
案例评析:姓名权与名誉权是公民两项基本的人格权。
第四课人格不可辱第1课时我们的姓名和名誉编写:罗佳佳审核:罗佳佳一、学习目标1、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
2、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3、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二、课堂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姓名权的法律意义?2、绰号是否都具有侮辱性?3、如何珍惜名誉?4、诚信和名誉的关系?(二)预习检测1、姓名权是的重要内容。
2、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和,禁止他人、、。
3、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
4、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
5、“诚交天下客,。
”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课堂教学(一)构建知识体系姓名权的法律意义我们的姓名和名誉绰号和雅号如何珍惜名誉(二)课堂练习【判断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自己的姓名可以随意改变。
()2、良好的信誉是一个人获得良好名誉的前提。
()3、盗用、假冒他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并不违法。
()4、尊重他人的名誉,意味着不可以给他人取绰号。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取绰号,应慎之又慎。
()【选择题】1、汤某和仇某同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平时关系较好。
汤某正式向仇某求婚,不料被拒。
汤某怀恨在心,冒用仇某的真实姓名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并注明仇某的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
随后,仇某接二连三收到多封求爱信,她大为震惊和羞愧。
单位和同事以为仇某对爱情不专一,对其看法改变。
汤某的行为()①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②侵犯了仇某的名誉权③侵犯了仇某的人格尊严④侵犯了仇某的姓名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旧时中国店铺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追求利润和讲诚信是矛盾的B、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不可能的C、追求利润和讲诚信二者不可得兼D、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消费者信任,才有可能获得利润3、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得奖金。
Don'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lways have to go.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名誉权和姓名权指什么?名誉权指的就是人格权的一种,就是属于公民或者是法人自身存在的一种价值而所拥有的合法权利;而对于姓名权就是指自己享有决定还有使用,以及改变自己姓名的一种权利,这两种权利都不容他人破坏。
一、名誉权和姓名权指什么?(一)、名誉权: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人格权的一种。
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
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 [1]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名誉权。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也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
(二)、姓名权:《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姓名权的主要法律特征为: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