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46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和血管活动是与整个机体代谢的需要相适应的。
如在劳动和运动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随之加强,以增加对活动器官的血液供应。
当劳动停止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
心脏血管的这种适应性远非自身活动所能完成,而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
一、神经调节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
下面分别讨论: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以及一些主要的心血管反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 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段1,5节侧角(1)内,其轴突在椎旁交感神经中上行,在星状神经节内换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纤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相结合,可使心率加快,兴奋经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1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结果导致心输出量增加。
这些作用分别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其它儿茶酚胺β受体激动剂)是通过下列机制改变心脏的活动。
2+1)增加慢通道的通透性,促进Ca内流。
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窦房结细胞动作电2+2+位的4期Ca内流加速,故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心率增快。
由于其动作电位0期内Ca内流加快,其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故慢反应细胞、房室交界区的兴奋传导速度加2+快。
同时,在心房肌和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时Ca内流也增多。
此外,去甲肾上2+腺素还能使肌浆网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增多,故心肌收缩力加强。
+2)使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以Na为主的内流加快,故自律性加快。
因此,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浦肯野细胞自律性明显升高,可形成心室快速异位节律。
+3)使复极化K外流增快,从而使复极过程加速、复极相缩短,不应期相应缩短。
八年级循环系统知识点八年级生物教育的核心知识就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通过心血管系统来向全身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带回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循环系统的知识点。
血管系统人体的血管系统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
动脉是心脏的输送系统,将带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
静脉是回收系统,负责将带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微孔与周围组织交换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回收二氧化碳和废物。
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室是所有心室中最强壮的,因为它必须将血液泵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心脏的基本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泵送到全身的动脉中,并将血液从整个身体的静脉输送回心脏的右心房。
循环系统的调节循环系统的调节是由自主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共同控制的。
当我们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时,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元会把心率和心脏收缩的力量提高,从而更快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细胞中。
荷尔蒙会增加心率和舒张心室的能力,从而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高效。
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健康保持的方法相似。
减轻压力和规律的锻炼、饮食健康摄入的营养素、戒烟和戒酒都是保持循环系统健康的好方法。
结论循环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回收二氧化碳和废物。
我们必须保持身体健康才能保证循环系统的健康,这将帮助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循环系统知识点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出。
了解循环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的功能以及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一、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位于胸腔中心,稍微偏左。
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循环。
心房负责接收静脉血,心室则将血液推送到动脉中。
二、心脏的电气传导系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电气信号控制的。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会定期发出电信号使心脏收缩。
这个电信号通过传导系统逐渐传递到心脏各个部位,最终引发心肌收缩。
三、血管的分类与结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有氧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而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使血液能够有效地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四、血压与血液循环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它由心脏收缩时的最高压力(收缩压)和心脏舒张时的最低压力(舒张压)组成。
正常血压范围是120/80mmHg,其中120表示收缩压,80表示舒张压。
血液在体内通过动脉和静脉的循环,保持供氧和排除代谢产物的功能。
五、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它在输送营养物质、调节体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负责输送氧气、免疫功能和止血功能。
六、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调节心率和血压。
荷尔蒙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影响血压和血液循环。
七、心血管疾病与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各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塞等。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烟酒摄入和定期体检等。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分别支配心房肌、心室肌、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和血管平滑肌。
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是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是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图)(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发自脊髓的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存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型)。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了心交感神经,分别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等。
左右两侧的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明显不同,支配窦房结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右侧;支配房室交界的心交感神经主要来自左侧。
刺激右侧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心率加快;而刺激左侧心交感神经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交感神经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其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导致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心房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增强,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循环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cAMP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钙离子的内流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使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故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区中结区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故传导速度加快。
(2)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元集中在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走行于迷走神经内,称为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纤维进入心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在心脏内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分别支配窦房结、心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
心脏循环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的构造1. 心脏的位置和形状人体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间位置,略偏左侧,位于胸骨后方。
它呈锥形,约重250-350克,大小约等于拳头大小。
2. 心脏的组成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分别由房室瓣隔开,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3. 心脏的血管心脏的血液通过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来供给,这些血管位于心脏的表面并穿行于心肌内。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1. 输送氧气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循环将含氧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2. 运输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还负责将从腹部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3. 排除代谢废物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将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输到肺部或肾脏,再将其排泄出体外。
4. 调节体温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分布,来维持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心脏循环的过程心脏循环主要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两个阶段。
在舒张期,心房和心室放松并充满血液;在收缩期,心房和心室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1. 心脏的舒张期在心脏的舒张期,心房和心室松弛,此时,血液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通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
同时,氧合血从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通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
在心脏舒张期,心脏接受氧合血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准备开始下一次心脏收缩。
2. 心脏的收缩期当心脏发生收缩时,心房向对应的心室排血,此时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防止血液逆流。
心室收缩时,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此时,血液被推送到肺动脉和主动脉,进入肺部和全身循环。
这一过程称为心脏的收缩期。
四、心脏循环的调节机制1. 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循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心律的调节,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刺激心肌收缩,加快心率,增加心排量;而副交感神经则减慢心率,减少心排量。
2. 荷尔蒙系统荷尔蒙也对心脏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儿茶酚胺能够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能够增加心脏对交感神经的敏感度,进而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
人体循环系统重难点人体就像一座复杂而精密的“工厂”,而循环系统则是其中的“物流通道”,负责运输各种物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
在学习和理解人体循环系统时,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
人体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淋巴系统则包括淋巴管、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等)。
心脏是整个循环系统的“核心动力泵”。
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掌握循环系统的关键之一。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房主要负责接收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
心脏的跳动是由电信号控制的,这种电信号的传导路径以及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一个难点。
例如,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要理解它们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并非易事。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的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能够承受心脏泵出时的高压。
其中,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它的分支和分布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我们清晰地掌握。
而静脉则将血液送回心脏,其管壁较薄、弹性小,并且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这里涉及到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的交换过程,以及影响交换效率的因素,比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血压等,都是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流经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则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这两个循环的路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配合。
体循环主要负责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肺循环则主要负责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氧气。
在学习循环系统时,血压的调节也是一个重难点。
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阻力、血容量等。
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危害以及治疗方法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