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15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一、导入
你知道地球上有两个极地地区吗?它们分别是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这些地区的奇特的地方。
二、认识极地地区
1. 了解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貌特点,如冰川、冰山等。
3. 了解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
三、探索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1. 了解极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2. 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有物种,如北极熊、企鹅等。
3. 探讨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珍爱的重要性。
四、探究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
1. 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影响。
2. 分析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3. 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珍爱极地地区的环境。
五、实践与体验
1. 观察极地地区的动植物标本或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
2. 进行极地地区气候模拟实验,体验极端寒冷的气候。
3. 制定一份珍爱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计划,提出具体的珍爱措施。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珍爱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为地球的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为环境珍爱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
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生存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极地环境极具特殊性,其极低的气温、冰雪覆盖的地表以及严寒的风暴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极地地区依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不禁想要了解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是如何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生存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极地地理环境。
北极和南极地区都位于地球的两个极点,因此气候条件非常相似。
这两个地区的气温极低,冬季的平均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甚至更低,而夏季的气温也很少超过零摄氏度。
此外,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少,大部分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低温和缺乏降水,极地地区的地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广袤的冰原和冰山。
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并生存下来的呢?首先,动植物必须具备很强的耐寒能力。
许多动物和植物通过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来应对极寒的气温。
例如,北极熊和南极企鹅都有厚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毛发,可以有效地保持体温。
而在植物方面,一些苔藓植物和地衣植物能够在寒冷的冰面上生长,它们具备了抗寒的特性,能够忍受低温和干旱的环境。
其次,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还必须应对冰雪覆盖的地表。
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下,动物需要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北极地区的海洋生物主要依赖海冰上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为食,而南极地区的动物则以海洋中的鱼类和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这些动物通过迁徙和寻找合适的栖息地来满足其生存需求。
植物方面,一些特殊的植物如冰藻和海藻能够在冰雪覆盖的海洋中生长,它们通过吸收阳光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此外,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还需要应对严寒的风暴。
极地地区经常受到强风和暴风雪的袭击,这对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恶劣的天气条件,动物和植物都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北极熊和南极企鹅都有厚重的毛发和羽毛,可以有效地抵御寒风和雪花的侵袭。
植物方面,一些高大的植物如北极杨和南极苔藓植物可以抵挡强风的吹袭,并且它们的根系能够在冰雪中牢固地生长。
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极地地区是指位于地球两极附近的广阔地域,包括北极和南极。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这些地区在不同季节中经历极端的天气和环境条件。
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生物多样性、气候、冰川形成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极地地区是地球最寒冷、最寸草不生的地区,北极位于北纬66°33'N附近的冰冻海域,南极则位于南纬66°33'S附近的大陆。
这些地区由于高纬度的位置,受到极端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二、封冻地质特征极地地区的地表主要由冰层和冰川构成。
在北极,大部分的地面是由冰被覆盖的海洋,而南极则是一个大陆,覆盖着厚厚的冰盖和浩瀚无垠的冰川。
这些冰层形成于数万年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压缩,形成了冰川地貌。
三、气候极地地区的气候极其寒冷,气温极低,冰雪覆盖了大部分地表。
由于高纬度位置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低,极地地区的日照时间也相应较短。
由于极地地区受到南北极涡旋的影响,天气变化较为剧烈,经常出现风暴和暴雪。
四、生物多样性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因为大部分生物很难适应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北极地区主要有极地熊、海豹、北极狐等动物,而南极地区则以企鹅、海豹、海鸟等为主要代表。
由于冰雪覆盖的环境,植被相对较少,只有少数适应极端环境的苔藓和低矮的灌木植物。
五、冰川和冰山极地地区的冰川是地球上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形成的,它们缓慢地向海洋或内陆运动。
南极洲的冰川体量巨大,其中包括着名的罗斯冰架和皇后玛丽冰架。
此外,极地地区还是冰山形成的重要地区,冰山是冰川从陆地边缘崩解下来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
六、环境保护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对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
国际社会致力于保护极地地区,通过制定保护政策、发展可持续旅游等方式来保护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
地理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90度的地方,被冰川覆盖着,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的大陆。
北极则位于北纬90度,是一片海域,被冰层覆盖。
两极地区都是地球上最寒冷、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2. 地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冰盖和浮冰构成,其中冰盖厚度约为2200米。
北极地区则是由海洋和浮冰组成,浮冰数量和范围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变动。
3. 地质极地地区的地质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
南极地区主要由南极洲大陆组成,地质年代古老,岩石多样。
北极则是一片覆盖冰层的海域,地质活动有限。
二、气候特征1. 温度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0摄氏度,最低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北极地区的气温则较为温和,夏季气温约为零下2至零上10摄氏度,冬季气温约为零下30至零下20摄氏度。
2. 降水南极地区降水非常稀少,主要以雪为主;北极地区由于是海洋环境,降水量相对较多,主要为雪或冰雹。
3. 风速极地地区的风速非常大,南极地区风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北极地区风速也很快,尤其是冬季季风。
三、生物多样性1. 植被极地地区的植被非常稀少,主要以苔藓、地衣和低矮植物为主。
南极地区植被更为稀疏,绝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植被。
2. 动物极地地区的动物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适应极寒环境的动物种类丰富。
南极地区有企鹅、海豹、北极熊等动物,而北极地区有北极狐、北极熊、海豹等动物。
3. 海洋生物北极地区的海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之一,海豹、北极熊、数百种鸟类和鱼类生活在这片海域。
四、人类活动1. 科学研究极地地区是地球上少数可以开展科学研究的场所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2. 旅游观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极地地区的旅游观光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许多人前往南极、北极地区,探索这些神秘的地方。
3. 自然灾害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没有永久性的人类居住点,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升温速度是极地地区的其他地方的好几倍,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
地理极地知识点总结一、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和特点1、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由北极洋、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俄罗斯北部的一部分组成。
2、南极则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地区,由南极洲和周围的南极洋组成。
二、气候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极低、降水稀少、风大等。
北极地区的气温通常在摄氏零下50度至零下30度之间,而南极地区的气温可达零下80度。
2、极地地区的冰川、冰盖和冰架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景观。
三、动植物1、由于气候极端,极地地区的植被少而分散,大多为苔藓、地衣和低矮的草本植物。
2、极地地区的动物生存条件极其苛刻,只有少数适应了极地环境的动物能在此生存,如北极熊、企鹅、海豹等。
四、冰层1、极地地区的冰层是全球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冰层反射太阳光线,起到了控制地球气温的重要作用。
2、北极地区的冰盖和南极地区的冰架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还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自然资源1、极地地区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矿产开发和能源资源的宝库,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2、然而,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压力,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六、环境保护1、极地地区的独特生态环境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议题。
2、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仅涉及到当地国家的责任,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
七、极地科研1、极地科研对认识地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各国在极地科研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推动对极地地区的深入研究。
八、极地旅游1、极地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北极和南极地区参观冰川、观赏野生动物等。
2、极地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是关于地理极地的知识点总结,极地地区的独特环境、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加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和研究,为人类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极地地区知识点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特殊、最神秘的区域之一。
它们分别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生态系统。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以及周边的陆地和岛屿。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浅且最冷的大洋之一。
这里的大部分海面在冬季会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夏季时,冰层会有所融化,形成一些开阔的水域。
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包括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北部边缘。
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苔原和针叶林带。
苔原地带的植被较为稀疏,主要是低矮的苔藓、地衣和一些矮小的灌木。
夏季时,短暂的温暖天气会让一些候鸟和哺乳动物来到这里繁衍后代。
南极地区则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区域,主要由南极洲大陆以及周围的岛屿组成。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最冷、最干燥、风最大的大陆。
其平均海拔超过 2000 米,大部分地区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了 2000 多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 4000 米。
南极地区的气候极其寒冷,年平均气温在零下 25 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 892 摄氏度。
这里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有 55 毫米左右,被称为“白色荒漠”。
同时,由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强烈的冷空气下沉和极地东风的影响,使得南极成为了世界上风最大的地区之一,被称为“风库”。
极地地区的气候对于全球气候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极地地区的冰层和海冰能够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从而对地球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
其次,极地地区的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也与全球的气候系统相互关联。
例如,北极的海冰变化会影响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度和路径,进而影响欧洲地区的气候。
在极地地区,还生活着许多独特的生物。
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海象等动物。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标志性动物,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脂肪来抵御严寒,以海豹为主要食物来源。
南极地区则有企鹅、海豹、海鸟等生物。
企鹅是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它们有着独特的形态和行为方式,能够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存。
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1)位置和范围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②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气候两极地区的共同气候特征是严寒,降水少。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①南极地区: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②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
风速远不及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南极地区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3)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科学考察的宝地(1)自然资源丰富①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②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和北极熊、海豹等生物资源。
(2)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知识点的认识】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学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及如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如果按照广义的资源定义,则还应算上军事资源、科学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谈到北极资源种类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据保守的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 1 000 亿~2 000 亿桶,天然气在 50 万亿~80 万亿立方米之间.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铁矿是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南极地区环境破坏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臭氧空洞,危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急需保护臭氧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整个南极地区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里不仅有铁、煤等矿产资源,还有磷虾等丰富的生物资源.分析:南极洲面积约 1 40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 350 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 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 1 720 米.解答:南极洲上已发现 220 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此外还有磷虾等丰富的生物资源.故答案为:铁;煤;磷虾.点评:考查极地的资源,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记忆两极地区的环境和资源的概况.极地地区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所在.1/ 1。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常州)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A. 均有太阳直射现象B. 北极地区是“白色沙漠“C. 南极地区海拔不高D. 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两极地区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极地区终年积雪,有“白色沙漠”之称。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
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
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
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故选:D【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
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考查极地的气候、海拔和资源。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答案】 D【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条件: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风速极大。
夏季虽然短暂,但气温也极低。
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导致极地地区成为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极端环境。
2. 生态系统: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极地地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在北极地区,冰川、冻土和海洋是该地区主要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南极地区则是由冰川、霜花和苔原等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3. 地形地貌:极地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冰川和冰盖为主要特征,这些冰川和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层之一。
在南极洲,由于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冰川和冰盖保存得非常完好。
4. 地球磁场和光环:极地地区是地球磁场辐射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
同时,极地地区还能见到极光的奇观。
极光是由太阳风的带来的带电粒子撞击地球磁层所产生的光现象,在极地地区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是独特的自然奇观。
总体来说,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极其恶劣,使得它成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极地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特征1. 南极洲南极洲是地球上第五大洲,位于南半球,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
整个南极大陆主要由冰雪覆盖,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最高处为文森特角,海拔约3700米。
南极洲周围被南极洋环绕,是世界上海洋最大的洋之一。
2.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内,主要包括北极海洋、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区。
北极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冰川、冰盖、山脉和海洋等地貌。
二、气候条件1. 南极洲南极洲的气候极其严酷,主要由低温和高风速所特征。
南极洲夏季温度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之间,冬季温度更是低达零下60摄氏度。
降水很少,主要以降雪为主。
风速高达每小时65英里,极大地影响了南极洲的气候和地貌。
2.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也十分极端,冬季寒冷漫长,经常出现零下50摄氏度以上的低温。
夏季气温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较低,通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不多,主要以降雪为主,同时也受到极地气候的影响。
三、动植物1. 南极洲南极洲的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大部分是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
主要的动物包括企鹅、海豹、鲸鱼等,它们都是极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南极洲的植被主要以苔藓、藻类和地衣为主,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下生长。
2.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一些,主要包括北极熊、驯鹿、海豹、北极狐等动物,同时也有一些水生动物如海豹、鲸鱼等。
在北极地区也有一些植物如苔藓、地衣、灌木等,它们都能够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
四、科学研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地地区成为了许多科学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们在极地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气候、生物和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动植物种群的改变等问题日益凸显。
初中极地知识点总结一、极地的地理位置1.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90°附近,包括北极冰洋和周围的陆地。
2. 南极地区位于南极洲上,也就是南纬60°以内的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二、极地的气候1. 极地气候寒冷干燥,极少有植被,甚至无法生长树木。
2. 冬季漫长,温度极低,夏季短暂,气温仍然较低。
3. 极地地区的气温在冬季可能会下降到零下60度以下,而夏季的气温最高也只有零上10度左右。
三、极地的生物1.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象、企鹅等,而南极地区以企鹅和海豹最为著名。
2. 北极地区的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等,南极地区几乎没有植被。
3.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极地的生物多为冷冻生物,适应极端低温环境的生物。
四、极地的气候变化1. 极地气候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冰川融化加剧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极地的自然景观1. 北极地区主要由冰川、冰山和北冰洋组成,而南极地区则是由冰雪覆盖的高原和冰川组成。
2. 极光是极地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现象,极其美丽。
六、极地的资源1. 极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但开发利用极地资源需要考虑环保和气候条件。
2. 极地地区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有各种鱼类、虾类等海产品。
综上所述,极地是地球上独特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系统。
保护极地的生态环境,研究极地的气候变化,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和自然界,保护环境,维护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关注极地地区,尊重极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专题11 极地地区学案【课标解读】(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
备考指南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01】:独特的自然环境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位置主要位于以南,濒临洋、洋和洋主要位于以北,四周临洲、洲、北美洲范围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海陆状况以为主以为主地形特征高原为主海洋为主气候特征: (被称为“冰雪高原”“寒极”“白色荒漠”)终年冰雪覆盖,但气候却不像南极那么酷寒,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大很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代表动物居民无常住居民因纽特人【易错警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南、北极地区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时呈“南顺北逆”。
二、两极地区气候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相同点酷寒、干燥二、科学考察的时间(1)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每年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有极昼现象出现,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进行。
(2)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每年月,原因是:中国科考站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要点提示】:黄河无极昼极夜纬度最高7月至9月 11月到次年3月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有极昼现象出现,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进行。
【考点03】极地的保护和利用1.极地目前的环境问题(1)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南极周围的鲸遭到乱捕滥杀,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也遭到了滥杀。
(2)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固体淡水在减少。
(3)南极臭氧层空洞。
2.保护措施(1)南极地区:签订了《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的利用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等;禁止南极的乱捕滥杀活动。
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