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6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概述第一章前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机理和经济政策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如国家、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本文旨在简要概述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了更好地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机理和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会做出一些基本假设。
1. 人们是理性的。
这个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是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
2. 市场是有效的。
这个假设认为在竞争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整到供需相等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长期的。
这个假设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通过长期的研究来评估。
这些基本假设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现象的前提。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使用两种基本模型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
1. 一般均衡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资源和市场都是彼此联系的,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实现最优配置。
2. 准线性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一个简单准线性求和方程和一个误差项。
这个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宏观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效果等问题。
这两种模型可以分别用来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四章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收支等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里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包括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的总价值。
2.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物价总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
3.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比例。
4.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往来的总额。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
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1.2 GDP的几方面意义1. GDP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不计入其内。
3. GD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GNP的概念: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与其他国家不发生任何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GDP与GNP的值是相等的。
2 GNP以国籍为界,GDP以国界为界。
3 GNP= GDP + NFP NFP(Net factor payment) —净要素收入NFP=本国公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外国公·民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4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GDP指标。
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内生产净值(NDP):NDP = GDP-资本折旧3 国民收入(NI):NI = NDP ―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补贴或NI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4 个人收入(PI):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DI = PI ―个人所得税PDI2.1.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三面等值原则”一、企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生产要素的收入, 即:总产出=总收入二、企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整个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支出, 即:总产出=总支出总结: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此式是定义性相等,或人为的相等,为恒等式。
宏观经济第一章:概述宏经研究分短期(生产能力既定)与长期(生产能力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短期中分短期总供给曲线(价格,工资刚性(合同限制))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可变)短期波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总需求(根据需求增减供给)长期增长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总供给(无工人下岗,无工人加班,刚好充分就业)AD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亦叫AE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 ,亦叫对产量的计划总支出AS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亦叫总产出/产量,亦叫总收入(有回购,有产出必交易),用GDP衡量第二章:讲述了衡量经济水平的三大指标1、GCD所有的生产核算在内,原则上不重复计算,折旧的部分不得不重复计算(如果将折旧这部分重复计算排除在外,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中国境内生产就要计,即使可能归外国所有(例如苹果手机),同理海外市声生产获利不计特殊四方面:住宅提供的服务•政府提供的服务•地下经济不包括在内•耐用品提供的服务不包括在内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或GNI)GNP=GDP+本国(本地)居民在境外获得的收入-国外(境外)居民在本国(本地)获得的收入区分:名义GDP:名义GDP(Nominal 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实际GDP(Real 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一个通货膨胀系数。
2、物价指数GDP Deflator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CPI消费物价指数,跟上式的区别是不计全部商品,只计部分消费商品,且权重国际统一定生产物价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人*100%,特别注意只对劳动力统计,不计学生与家庭主妇第三章:长期经济下宏观经济均衡:总生产=总需求现代金融体系构成:金融市场(证交所),金融中介(银行)总产出的需求Y=C消费+I投资(事先计划,随利息率变化)+G政府购买总产出的供给Y=F(K资本,L劳动)第四章:货币定义:用于市场交换的一种资产存量1、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2、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3、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这些大规模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的企业或消费者,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表现。
这包括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收支等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非易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等。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伴随现象,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带来诸多问题。
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过高的失业率不仅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失业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国际贸易收支则涉及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贸易顺差可能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贸易逆差则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那么,宏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呢?它主要通过构建各种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分析。
这些模型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经济变量,试图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之一。
总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就业与失业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命题(1)商业周期:产出、就业、金融环境和价格的短期波动;(2)经济增长: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3)通货膨胀问题;(4)稳定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倒退问题;(5)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6)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7)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与产出。
5.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无论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