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3.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新版)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并学会观察天气、描述天气。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天气现象的认识较为模糊,天气变化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天气现象,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识。
2.天气变化的原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观察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用于实时查询天气。
3.准备天气变化原因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
2.呈现(10分钟)讲解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描述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实时查询当前天气,并记录下来。
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查询到的天气。
4.巩固(5分钟)讲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大气压力等,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如四季变化、气候变化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周内的天气变化,体会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8.板书(5分钟)天气现象、天气变化原因以上教学过程共计4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我们关心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能简单描述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天气,培养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通过分析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关心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
2.难点:简单描述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天气预报图、气象符号卡片、天气记录表。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引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2.学习天气符号:教师展示气象符号卡片,学生认识并学习常见的天气符号。
3.学习看懂天气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讲解如何看懂天气图,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学习使用天气预报:教师教授如何使用天气预报,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天气记录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记录实践,教师指导。
6.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天气记录,讨论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并对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关心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知道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并了解天气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2.经历记录天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雾、雪、大风、暴雨等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了解天气和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记录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教学天气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相关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或看过天气预报吗?听过或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2.图文结合,创设情景:给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的视频。
3.引导学生结合天气预报进行讨论。
4.教师提问:我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呢?喜欢今天的天气吗?5.学生观察天气,并回答。
6.老师总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的一些问题。
7.板书:我们关心天气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1.出示课件,观察各种天气图片,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学会使用图标表示天气。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并进行天气现象分类讨论,完成随堂学的第2题。
3.参照随堂学第4题阅读长城、黑龙江、海南的图片并思考判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大气圈。
(1)教师提出问题: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在哪里发生?(2)学生动脑思考,开动想象,适当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2.了解灾害性天气。
(1)教师提问:有这么多种天气,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为什么会讨厌这种天气呢?(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引出灾害性天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出示教学课件,总结灾害天气的种类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认识天气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中不同条件下的天气情况。
我们关心天气【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聚焦板块,全班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他们也许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他们也许对某几次特殊的天气还记忆犹新。
这部分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
第41 页上的插图提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以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探索板块,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
通过“台风”、“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交流“我们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重要。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
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聚焦板块,全班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他们也许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他们也许对某几次特殊的天气还记忆犹新。
这部分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
第41 页上的插图提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以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探索板块,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
通过“台风”、“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交流“我们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重要。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
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我们关心天气-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我们关心天气”,属于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我们关心天气”单元。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能够描述天气现象,并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知道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知道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现象,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现象。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与天气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天气现象的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知道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天气现象。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天气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热爱生活的态度。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天气工具,如天气预报、天气图等,了解天气信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知。
2.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天气工具的使用。
4.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天气工具,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4.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现象,如晴、雨、雪等,让学生认识天气。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天气现象、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3. 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 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教学难点: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二、探究内容:1.不同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好的天气里应该怎么办。
・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2.生物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蜻蜓赶场,大水当防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麻雀洗澡,有雨快到鸡不入笼,阴雨将临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大蛇横路,泥酬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2)生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泥酬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数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3、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在制作天气日历前老师先请你们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出示天气符号学生自己认识。
(2)检查、交流。
(3)这些符号和电视里天气预报用的符号一样吗?(4)把这些天气符号分类,并把分类清楚认真的小组贴在黑板上。
并给优秀小组加分。
(5)学生分类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我们关心天气》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科学的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简单的天气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于天气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科学的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天气与人们生活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具:天气预报模型、天气图标等。
3.作业准备:让学生提前观察并记录一天的天气情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然后,教师讲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适合室内活动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并说出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现在是什么天气?适合做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天气现象回答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天气现象,让学生说出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以及适合的活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教科版《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一定的天气知识,本课需要找准三年级学习的起点。
同时,作为单元起始课更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预留学习空间。
通过聚焦问题、答疑解惑、天气观测方法学习、记录天气日历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解决困惑的过程。
同时,通过学习气象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坚韧、严谨的科学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练就持续学习的韧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感官的感知,主观性较强;亦或是父母、天气预报等对于天气的描述,认识比较粗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磁铁、天气日历班级汇总表、汇总表2张[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小明班明天要组织去动物园秋游,大家在制定物品清单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些同学觉得需要带雨伞,另一些同学觉得不需要带雨伞。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天气,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的初步概念、天气观察的方法、天气图标的认识等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初步概念,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天气。
3.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图标,了解天气图标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初步概念和天气变化的特点。
2.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天气观察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天气的概念和图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观察的工具,如天气预报手册、天气图标卡片等。
3.准备教室内的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关心天气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暴雨、干旱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手册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天气的初步概念,如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10度的天气情况?并表达一下你在这种天气里的感受。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今天有云,会不会下雨呢?早上冷。
阴天,还有风,我看见树枝在动。
旗子飘起来了。
凉,云遮住了太阳。
2.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示PPT课件(12月份的海南和黑龙江)你观察到了什么?同样是12月份,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碧海蓝天,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却是白雪皑皑,气温可低至零下30℃。
说明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展示PPT课件(雪天和晴天的长城)你观察到了什么?同一地点的长城,冬季下雪时银装素裹,夏季晴天时郁郁葱葱,景色各不相同说明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3.常见的天气现象播放视频《不同的天气》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常见的天气现象:常见天气现象的分类:天气现象一般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和凝华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1)降水现象:包括雨、雪、冰雹、雨夹雪等。
(2)地面凝结和凝华现象:包括露、霜、雾凇等(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霾、沙尘暴、扬沙等(4)雷电现象:包括雷暴、闪电等(5)其他现象:风、晴天、多云、阴天等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天气现象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情况及切身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展示对比使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形成对天气的统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