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气体基本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2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1996)建标字250号文的通知,由我公司对原《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94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二个附录。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增补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
在修订过程中,针对原规范中无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内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企业对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实践经验,并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科研和检测仪制造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我公司,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参加编制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中国石化集团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仪表厂深圳安惠实业公司主要起草人:王怀义王毓斌王子平1 总则1.0.1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或人身安全,检测泄漏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以预防火灾与爆炸和/或人身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计。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可燃气体combustible gas本规范中的可燃气体系指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V%)为10%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大于20%的甲类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
2.1.2 有毒气体toxic gas本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2.1.3 最高容许浓度allowable maximum concentration系指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即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1总则1.0.1为预防人身伤害以及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设计。
1.0.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可燃气体combustiblegas指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
2.0.2有毒气体toxicgas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肢体接触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健康的气体。
本规范中有毒气体的范围是《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所列的有毒蒸汽或有毒气体。
常见的有:二氧化氮、硫化氢、苯、氰化氢、氨、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光气(碳酰氯)等。
2.0.3释放源sourceofrelease指可释放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有毒气体的位置或地点。
2.0.4检(探)测器detector指由传感器和转换器组成,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单元。
2.0.5指示报警设备indicationapparatus指接受检(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发出指示、报警、控制信号的电子部件。
2.0.6检测范围sensiblerange指检(探)测器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检测出被测气体的浓度范围2.0.7报警设定值alarmsetpoint指报警器预先设定的报警浓度值。
2.0.8响应时间responsetime指在试验条件下,从检(探)测器接触被测气体达到稳定指示值的时间。
通常,达到稳定指示值90%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恢复到稳定指示值10%的时间作为恢复时间。
2.0.9安装高度verticalheight指检(探)测器检测口到制定参照物的垂直距离。
2.0.10爆炸下限lowerexplosionlimit(LEL)指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引言
一、核算方法
1.数据收集与整理
石油化工企业应每年对其能源使用情况、原材料消耗、产品产出及其排放因子进行数据收集,并将其整理为统一的数据报告。
2.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采用直接排放法和间接排放法两种方法进行温室气体的排放计算。
直接排放法是指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能源使用和产出量,结合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算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量。
间接排放法是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分析,计算与企业活动相关的间接排放量。
其中包括购买电力、热能等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燃烧过程与非燃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
对于燃烧过程,可以通过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的碳含量来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根据燃烧过程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结合相应的排放因子,可以计算出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对于非燃烧过程,需要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结合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进行温室气体的排放计算。
二、报告指南
1.报告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点、所属行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258 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3-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2、3.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九年三月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Code for the design of combustible gas and toxic gas detection and alarm forpetrochemical industry2009-03 发布 2009-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 124号文《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针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中的检(探)测点确定、检测报警系统以及指示报警设备的设置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使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实践经验,参考欧洲标准EN50073:1999《可燃气体或氧气检测与测量仪器的选用、安装、使用和维护指南》, 并征求有关设计、生产、科研和检测器制造单位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认真讨论,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和3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一般规定、检(探)测点的确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以及检(探)测器和指示报警设备的安装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负责对规范的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款的解释。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第一页总则、术语名词解释第二页一般规定第三页检测点的确定第四页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第五页检测报警仪表的安装1 总则1.0.1 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或人身安全,检测泄漏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以预防火灾与爆炸和/或人身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计。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可燃气体 combustible gas本规范中的可燃气体系指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V%)为10%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大于20%的甲类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
2.1.2 有毒气体 toxic gas本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2.1.3 最高容许浓度 allowable maximum concentration系指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即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此数值亦称上限量。
2.2 符号2.2.1 LEL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
2.2.2 TLV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值。
3 一般规定3.0.1 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
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下同)的2区内及附加2区内,应按本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按本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1 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一旦泄漏,可燃气体可能达到25% LEL,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2 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一旦泄漏,有毒气体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3 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只设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4 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标题: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全面探讨与理解摘要:石油化工行业的仪表供气设计规范是确保工厂运行安全和高效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评估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并探讨其多个方面,如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设备选型、安全性考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理解,读者将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掌握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 第一部分:简介在石油化工工厂中,仪表供气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将介绍仪表供气系统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结构。
### 1.1 仪表供气系统的概念仪表供气系统是指为石油化工工厂的仪表设备提供稳定、可靠气源的系统。
它涉及到气体输送、净化、压力调节和监控等方面。
### 1.2 仪表供气系统的重要性稳定的仪表供气对于石油化工工厂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不合格的仪表供气系统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生产事故以及产品质量问题。
### 1.3 本文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1. 石化仪表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2. 仪表供气系统的设计流程3. 仪表供气系统的设备选型4. 仪表供气系统的安全性考虑5. 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石化仪表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仪表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是确保仪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准确的数据。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气体输送、净化、压力调节和监控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 2.1 气体输送气体输送是指将气体从供应源输送到仪表设备的过程。
本文将讨论常用的输送方法和管道设计原则。
### 2.2 气体净化气体净化是确保供气系统提供纯净气体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不同的净化技术和其适用性。
### 2.3 气体压力调节气体压力调节是为了确保仪表设备获得所需气体压力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压力调节器的原理、类型和选择。
### 2.4 气体监控气体监控是通过传感器和仪表设备对气体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过程。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或人身安全,检测泄漏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以预防火灾与爆炸和/或人身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计。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术语、2.1 术语2.1.1 可燃气体 combustible gas本规范中的可燃气体系指气体的爆炸下限浓度(V%)为10%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大于20%的甲类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
2.1.2 有毒气体 toxic gas本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2.1.3 最高容许浓度 allowable maximum concentration系指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即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此数值亦称上限量。
2.2 符号2.2.1 LEL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
2.2.2 TLV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值。
3 一般规定3.0.1 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
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下同)的2区内及附加2区内,应按本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按本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1 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一旦泄漏,可燃气体可能达到25%LEL,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2 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一旦泄漏,有毒气体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3 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只设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4 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SH 3009-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 3009-2010条文说明2010 北京目次3一般规定 (3)4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的设置 (3)5设计排放条件的确定 (4)6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管网 (5)7分液及水封 (6)8高架火炬 (10)8.1允许热辐射强度 (10)9地面火炬 (14)9.1地面火炬的设计原则 (14)9.2封闭式地面火炬 (15)9.3开放式地面火炬 (15)10火炬气回收 (16)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3 一般规定3.2 为避免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规模过大和工程投资过高,或在为满足环保要求的特定情况下,通常采用自动控制连锁减排系统以减少或消除工艺装置在紧急事故时可燃性气体的排放。
如:由停电引起空冷器风扇停止转动、冷却水中断、塔冷却回流中断等事故时,使用自动控制连锁系统切断热量的输入,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可燃性气体的排放。
但自动控制系统不可能百分之百无故障,在确定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时不能不考虑自动控制连锁减排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另外,国外某些标准在这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
3.5 理论上讲,高于常温并含有碳五以上烃类或水蒸气的可燃性气体,随着温度的下降会有一部分冷凝液析出。
但通过对放分液罐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重组分装置附近的放空油气管道内存液很多,在装置运行期间,装置边界处分液罐内的凝结液经常处于满负荷。
很多炼厂反应放空油气刚出装置时带油多。
分析其原因,显然大部分的凝结液不是在离开装置这一段裸管因冷却而形成的,而是气流夹带出来的碳5以上的烃类物质。
因此,采用在装置内先进行分液罐分液然后送出装置。
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a装置操作人员可直接掌握放空油气夹带液滴的情况,有利于操作;b便于对分液罐的管理与操作;c便于分液罐内的轻质馏份回收处理;d有利于系统管网的安全运行。
3.7 大多数石油化工装置可燃性气体的安全泄放压力较低,而通常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管网复杂且管道的路线较长,装置内外统一进行水力计算可以科学优化放空气体管网的规模;统一进行管系的应力计算,有利于避免大直径管道配管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