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9
最新三毛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倾城》
《温柔的夜》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的宝贝》
《我的快乐天堂》
《背影》
《哭泣的骆驼》
《撒哈拉的故事》
《闹学记》
《高原的百合花》
《谈心》
《雨季不再来》
《万水千山走遍》
《亲爱的三毛》
《你是我不及的梦》《月河》
《秋恋》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猜你喜欢:。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的个人是很有性格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毛的个人简介,供大家参阅!三毛简介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人物经历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作家三毛作品导读:三毛作品集《随想》《我的宝贝》梦里花落知多少《不死鸟》《明日又天涯》《云在青山月在天》《归》《梦里梦外》《不飞的天使》《似曾相识燕归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男孩子的爱情》《我的写作生活》《骆驼为什么要哭泣》《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童话》(西沙) 《两极对话》雨季不再来《序》(舒凡) 《惑》《秋恋》《月河》《极乐鸟》《雨季不再来》《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安东尼·我的安东尼》《赴欧旅途见闻录》《我从台湾起飞》《骆驼为什么要哭泣》《翻船人看黄鹤楼》《平沙漠漠夜带刀》《去年的冬天》《三毛——异乡的赌徒》《访三毛、写三毛》《飞——三毛作品的今昔》稻草人手记《序》《江洋大盗》《亲爱的婆婆大人》《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这种家庭生活》《塑料儿童》《卖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农场》《巨人》温柔的夜《他们说三毛》《寂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附录:我不是三毛迷》哭泣的骆驼《尘缘》《收魂记》《沙巴军曹》《搭车客》《哭泣的骆驼》《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哑奴》撒哈拉的故事《妈妈的一封信》《回乡小笺》《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送你一匹马《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爱马(自序)》《蓦然回首》《惊梦三十年》《回娘家》《故乡人》《看这个人》《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逃亡》《往事如烟》《梦里不知身是客》《野火烧不尽》《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学期作业报告》《你是我特别的天使》《朝阳为谁升起》《一生的战役》《送你一匹马》《衣带渐宽终不悔》《陈老师(跋)》万水千山走遍《大蜥蜴之夜》《街头巷尾》《青鸟不到的地方》《中美洲的花园》《美妮表妹》《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附记》《药师的'孙女》《银湖之滨》《索诺奇》《夜戏》《迷城》《逃水》倾城《女儿》《阿姨》《我的小姑》《小姑》《我的小姑》《我也叫她小姑》《一千零一夜的阿姨》《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胆小鬼》《吹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约会》《一生的爱》《紫衣》《蝴蝶的颜色》《说给自己听》《爱和信任》《简单》《什么都快乐》《天下本无事》《还给谁》《轨外的时间》《狼来了》《一定去海边》《他》《不负我心》《夏日烟愁》《倾城》《评'胆小鬼'》《读三毛的'倾城'》背影《逃学为读书》《背影》《克里斯》《荒山之夜》《离乡回乡》《浪迹天涯话买卖》《雨禅台北》《周末》《永远的夏娃开场白》《赤足天使》《亲不亲,故乡人》《黄昏的故事》《饺子大王》《拾荒梦》《巫人记》闹学记《序一》《序二》《闹学记你从哪里来》《如果教室像游乐场》《春天不是读书天》《我先走了》《经验之谈》《爱马落水之夜》《我要回家》《求婚》《孤独的长跑者》《长歌杨柳青青》《导读罪在那里》《遗爱星石》《吉屋出售》《随风而去》《E·T回家》《新天新地重建家园》《后记》谈心《自爱而不自怜》《祝福中国》《人生何处不相逢》《隔离与沟通》《不满、不满、不满》《真聪明的好孩子》《没有找呀》《教书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爱吗?》《为什么、为什么?》《读书和迷藏》《不弃》《不逃》《其实都不是问题》《不能给你快乐》《写作不难》《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是美德还是懦弱》《“喜欢”有千万种...》《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五个对话》《如果是我的女儿》《如果我是你》《不要也罢》《小朋友好》《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如何死得其所》《不讲了》《说朋道友》《愧疚感》《少年愁》《回不出的书信》《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后记》【作家三毛作品】1.作家三毛简介2.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3.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4.中国作家与作品汇总5.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精选6.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7.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集合8.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专题上文是关于作家三毛作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本人很喜欢三毛,这是我搜集的关于三毛的资料,以及大家对她的评价,分享给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物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
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到三岁时,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后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三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她本人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人物评价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在我这个做父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
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作家三毛简介导读: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
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
三毛简介及名言大全三毛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精选1. 在一个个漫漫长夜,思念象千万只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身体。
2. 人毕竟是要各自飞行的,能彼此看一眼是一霎又已是千年了!3. 我最喜欢别人将我看成傻瓜。
这样与人相处起来就方便多了。
4. 如果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5. 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没有了爱人,你也有能力一个人过活。
6. 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艳丽,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
7. 一刹真情,不能说那是假的,爱情永恒,不能说只有那一刹。
8. 一刹知心的朋友,是贵在于短暂,拖长了,那份契合总有枝节。
9. 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
10. 小孩子只想长大,青年人恨不得赶快长胡子,中年人染头发……1. 因为我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就有多长。
2. 真正的爱情,绝对是天使的化身;一段孽缘,只是魔鬼的玩笑。
3.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4. 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道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
5. 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6. 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7. 什么时候,我的时代已经悄悄的过去了,我竟然到现在方才察觉。
8. 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着去爱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9. 红的寂寞,唯有在雪地或阴暗的背景下,才会体现那股鲜血的颜色。
10.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11. 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台湾作家三毛的笔名,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三毛流浪记》是三毛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她在世界各地流浪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感伤。
故事的开始,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上的一段旅程。
他们在沙漠中遭遇了种种困难,但也收获了友谊和爱情。
三毛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将沙漠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孤独与壮美。
然而,荷西的去世彻底改变了三毛的生活。
她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游历世界各地,寻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经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她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在流浪的过程中,三毛不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坚强。
她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三毛的流浪记并不只是一本旅行散记,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哲学书。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自由、对爱情、对友情的追求,以及对孤独、对死亡的思考。
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世界的希望。
在《三毛流浪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和独立,看到了一个灵魂的成长和升华。
三毛用她的文字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行笔记,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和人性的启示录。
三毛的流浪记,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人生的旅程。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自由、对爱情、对友情的追求,以及对孤独、对死亡的思考。
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世界的希望。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一、三毛的简介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白羊座出生于重庆黄桷桠。
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1964年,陈平进入文化大学学习。
获张其昀特许,进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成绩优异。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二、怎样看待三毛。
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1、三毛是一个矫情得恰到好处的女人。
说她理想主义也好,浪漫也好,小资也好,文艺也好,其实在我看来都不是,三毛最让我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女性的自主,独立与自由。
她完成一代又一代的女人在年轻时做一些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因此她给予的呈现的是广大女青年的自由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女性的解放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生为三毛着迷而很多男生却很不解甚至反感。
因为哪怕是现代社会的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还是毋庸置疑的。
而三毛的所做从小时候的捡破烂,到长大了可以不顾一切得逃学退学,然后游学。
在那个年代,一个亚洲女人独自去西班牙。
台湾作家三毛简介三毛与丈夫荷西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yìyè)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乾卦-所以。
《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
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作品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剧本:《滚滚红尘》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诗:《朋友》作品评论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一文库()〔作家三毛简介〕三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作家三毛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第1页共3页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
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2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毛个人资料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三毛非常熟悉的吧,特别是她书写相关与她和她丈夫的事迹,令人向往,下面由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毛个人资料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个人简介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笔名三毛民族汉出生日期 1943年3月26日( 癸未年)职业作家、旅游家、演讲家主要成就“台湾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最佳编剧提名丈夫荷西外文名 ECHO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重庆逝世日期 1991年1月4日毕业院校文化学院哲学系代表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血型 B个人概述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因学不会写“懋”,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
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1964年,陈平进入文化大学学习。
获张其昀特许,进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成绩优异。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自杀,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