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岗前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2
医院院感管理岗前培训时间:2024年7月23日15时主持主讲:肖科长参加人员:新入职医务人员(共计20人)内容:院感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患者等。
一、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左右。
手卫生分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所有医务人员要做好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外科洗手)、两前三后洗手(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二、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医院废物(Hospitalwaste)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五大类:(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3)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4)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5)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三、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操作原则:(1)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2)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约20cm。
(3)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4)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防止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6)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医院感染管理科基础知识岗前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基础知识岗前培训一、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责和目标医院感染管理科是负责医院内部感染防控工作的专业部门,目标是提高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划,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2.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掌握医院感染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3. 组织和开展医院内感染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明确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4. 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5. 参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和交流。
二、感染控制措施和工作流程1. 感染控制措施:(1)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当经常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剂或手消毒剂清洁双手;(2) 环境清洁与消毒: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3) 装备和器具的消毒与灭菌:对医疗器械和装备进行正确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4) 隔离措施:对高风险的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5)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感染性疾病诊疗时,应根据疾病类型和传播途径,正确选择个人防护装备。
2. 感染控制工作流程:(1) 感染监测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2) 调查和分析:针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环境清洁等;(4) 实施和宣传:将感染控制措施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确保每个医务人员都能正确执行;(5) 监督和评估: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工作流程。
院感知识岗前培训(一)一、院感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