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想史(第十讲 工业革命和应用科学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50
1、导论定义:今天所谓的“科学”,是在16、17世纪以来形成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制造的特定机制。
科学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今天所持有的“科学观”本身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斗争的产物,在这种斗争中仅仅只有得胜了的观点才幸存下来。
今日科学的本质:数学化的看待自然科学1(S1):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或形式陈述,以及由一定时间内被人们接受了的科学知识所构成的理论和数据的一种集合。
体现在教科书和科学论文中。
没有被真正地看成人类的行为,很少引起史学家的兴趣。
科学2(S2):由科学家们的活动或行为所构成,是作为人类行为的科学包含了作为某种过程结果的S1,但这个过程本身在S1中并没有得到反映。
通常在教科书和科学论文中找不到,必须与历史材料的利用结合起来。
是科学史研究的对象科学史可以称作历史吗?科学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搞科学史的人所思考的是历史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研究科学史需不需要精通特定的科学?观点1:大多数科学史学家对他们所研究的科学了解甚少,因此他们阅读科学著作的序言而对科学著作本身却不予理睬。
如果他们不是数学家,那么他们就没有权力干涉数学史和理论物理学史。
观点2:现代科学史家首先是一位史学家,因此不需要精通他正在研究的那门科学的技术内容。
科学史独立于科学本身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与科学的对象毫无关系科学史与技术史观点1:科学和技术的确是不同的领域,但是在科学史和技术史之间不存在也不应当有某种明显的界限。
观点2:技术史不能作为科学史的附属物来对待,首先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
科学史的“作用”读史明智,历史具有一种教育、启发或引起争论的价值为科学服务。
帮助理科教学,为科学知识包上糖衣看看以前做了些什么,以及还留下些什么要做从历史中为现实的科学难题寻找答案科学史家的科学史对科学研究基本上没有直接的用处为现实服务。
科学史的意识形态功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史为现实科技政策服务研究科技的社会运行规律,帮助制定科技政策,研究制约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库为素质教育服务。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成因摘自拙著草稿《发现文明》第十章之二,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一般认为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格兰中部,尤其是始于公元1750年的曼彻斯特;其主要特征是从手工业转换为机器大工业,机器取代了人力。
这是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但最终影响到所有的社会领域。
这个时代也被称呼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因为核心是人类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劳动;又因为主要以产业领域带动,所以工业革命又被称为“产业革命”。
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纺织工业的一系列革新也是最初的标志。
工业革命随后向英国全境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最终成为一场全球的科学革命与传播。
有人认为恩格斯是第一个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汇的,其实最早总结与使用这一词汇的是法国人,并且最初这个词汇引起人们注意的主要是受到的责难,比如有“工业革命的灾难”之说,马克思与恩克斯对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就是一个明证。
工业革命不仅挤压了传统农业的空间,而且产生大批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无产阶级”,这就是共产主义思想萌芽的基础,另外工业革命引发农村社会的萎缩与衰败,也引起大批怀旧人士的愤怒。
今天看爱尔兰发生的一连串包括饥荒在内的悲惨事件就是早期工业革命的一个后果,最终爱尔兰失去了五分之一的壮年男性人口。
中国在20世纪的动荡与1960年前后的饥荒,明显也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恶果,当时为支持重工业对农村实行了剪刀差,所以中国的饥饿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工业化的灾害还包括了工业必然引起的污染事件,比如从1952年的伦敦大雾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以及随后的巴西、印度与中国的广泛污染,而且人口越大污染越严重。
今天看,工业化及其导致的现代化依然是众说纷纭,攻毁有之,赞誉有之。
关于探究工业革命的发源,历史上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有人种说,资源说,还有经济说,文化说等等,不一而足,但文明学都不同意。
工业革命定义之争舒小昀【提要】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究竟什么是工业革命往往人言人殊。
学者们就历史上是否存在工业革命争论不休,即使承认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大变革的学者,也开展了渐进论和突变论的争论。
罗斯托、门德尔斯、德弗里斯等学者提出了起飞、原工业化、勤劳革命等概念。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博采众长者亦有之,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
这些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定义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
自从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1884年出版以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
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究竟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人言人殊。
一对历史上是否存在“工业革命”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人各异词。
“工业革命”一词并非一开始就被人接受,即使一流的历史学家也完全否认这个术语。
希顿认为,将这样一个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作为一个标签不能令人满意,需要用一个新标签来替代。
【1】虽然,斯密在工业革命期间完成《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样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并没有注意到当时出现的工业革命,就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进行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竞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
【2】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在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
历史学家马蒂诺、麦考莱在著作中没有使用,狄更斯、迪斯累里的社会小说中也没有出现,在宪章运动的演讲中似乎也没有作出肯定的回应。
即使到19世纪的中期和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叫作“工业革命”的事情。
【3】当时的人并没有注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
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们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科学革命从17世纪中叶开始,标志着人类向现代科学的转变;而工业革命则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为核心,推动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从传统学术体系向现代科学方法转变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放弃了依赖权威和信仰的观点,开始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科学革命的先驱者包括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
他们通过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研究。
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 laws,发现许多科学原理和技术创新,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牛顿的力学原理在运动机械的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为农业和工业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手工业向机械工业的转型过程。
这一革命以英国为中心,逐渐蔓延至全球。
工业革命的核心在于发明和应用各种机器,以替代人力和动物力量,从而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工业革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的背后离不开科学革命的推动。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laws 的理解更加深入,而这些laws 的应用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础。
例如,热力学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工业革命也加速了科技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三、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们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化的进步。
科学革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则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腾飞。
其次,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城市社会转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九年级历史10课知识点历史课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之一。
九年级历史教材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十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航海探险的时期。
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纷纷派遣船队探索新航路,并开辟了新的贸易网络,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以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为代表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中世纪的宗教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新科学观念。
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运动,主张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对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以及教育方式等进行了重要的探讨和批判。
四、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至1799年法国爆发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产阶级对权力的夺取。
这场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
五、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兴起的一场引发了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的运动。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年至1918年间发生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七、二战与纳粹德国二战是指1939年至1945年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对抗法西斯势力的战争。
纳粹德国是二战的重要参与者和策源地,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在德国国内实施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和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
八、冷战与冷战格局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状态。
这场冲突几乎涉及全球范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形成了势力对立的冷战格局。
科学革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科学革命是指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的欧洲发生的一系列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变革。
它标志着中世纪封建时代的结束,在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革命的确切时间范围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始于16世纪末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时期,结束于17世纪中叶的牛顿时代。
在科学革命之前,欧洲学术界主要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几乎没有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
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在知识传播和思想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对自然界的研究大多以圣经的解释为标准。
然而,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对古代文化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同时出现了接受新观念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革命最早的标志可以追溯到哥白尼(1473-1543)和伽利略(1564-1642)的工作。
尼古拉斯·哥白尼、伽利略·伽利莱等人提出了以日心说为基础的新的宇宙观,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他们的工作打破了封建教会对宇宙观念的垄断,启发了人们对科学研究的新思考。
在伽利略之后,牛顿(1643-1727)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
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物理学体系。
他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进展,科学革命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发展。
在生物学方面,荷兰人安东尼·凡·李文霍克(1632-1723)发现了显微镜,并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化学方面,罗伯特·博义(1627-1691)和安托万·拉瓦锡(1743-1794)通过实验验证了许多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原理,创建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科学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实证主义和实验方法。
科学家们开始重视对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和实验验证,并且借助数学进行准确的量化和测量。
科学革命的思想解放与科技革新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引领了思想的解放与科技的革新。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迷信和神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运用理性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最终带来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科学革命的背景在科学革命之前的中世纪,宗教在欧洲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人们被束缚在迷信和神秘主义的桎梏下。
宗教教义被视为唯一的真理,反对者被视为异端邪说,往往被严重迫害。
这种局面限制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对知识的推动几乎停滞不前。
二、启蒙思想的兴起启蒙思想家们开始提倡对于传统观念的批判,他们主张人类应当依靠理性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这些思想家像是以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尔和洛克等人,他们审视了旧有的知识体系,开始了科学思维的探索。
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解放为科学革命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他们批判了宗教的主导地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
这种思想的解放最终为科技革新提供了土壤。
三、科学革命的重要人物在科学革命期间,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和实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伽利略·伽利雷是其中一位重要的科学家,他通过望远镜的发明观测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意见。
他的实验证明了开创性的观点,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宇宙观念。
以花剌子模的伊本·西那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家们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传承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科学知识,通过翻译、注释和推广,使之传到欧洲。
这对启蒙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知识积累。
牛顿的力学定律是科学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展出了微积分学。
这一理论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并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四、科学革命的影响科学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工業革命的特點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 )請完成下表:工業革命的特點–飛越城都一百年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 )1.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是什麼? 其方程式又是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1年展開的計劃是什麼? 此計劃導致什麼武器的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37 年5月6日赫登堡飛船發生大爆炸,試說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了較易發生意外,請說出另外兩個使飛船未能發展的原因。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們開拓些什麼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28 年佛來明發明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佛來明的發明對當時有什麼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訊科技如何演變?電報P.1思考題:9. 你對「地球村」的出現有什麼意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參考以下課題:(i) 全球暖化(ii) 臭氧層稀薄(iii) 空氣、水質、陸地、噪音污染(iv) 土壤問題(v) 塑膠袋問題你認為科學或科技發展是改善了世界,使人類能更舒適地生活? 還是製造了更多複雜問題,令人類的前途增加不確定的因素? 試舉例說明。
九年级上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九年级上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 涌现出的发明成果:(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什么是工业革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的建立(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专题十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思维导图知识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要点回顾】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A.珍妮机 B.蒸汽机C.火车 D.发电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5 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的开采,导致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的迅速增长。
故B符合题意;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与煤的产量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火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故C不符合题意;发电机的出现时间晚于1850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技能点拨】本题的易混点是蒸汽机和火车,需要分清火车是交通工具,是以蒸汽机为动力。
蒸汽机燃烧的是煤炭,促进了煤的大量开采。
【迁移训练】1.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
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造成的B.英国气候雾多造成的C.乱砍树木造成的D.汽车尾气引起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因此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一位历史学家说:“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英国正在发生着一个变化。
这一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英国的“这一变化”是()A.光荣革命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答案】C【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这个时间段,英国正发生着工业革命(18世纪六十年代到1840年前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威力不亚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