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6
临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本文将通过临床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健康问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障碍是其临床特征之一,导致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
随着疾病的进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二、肺功能变化1. 慢性支气管炎的肺功能变化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特征是气道炎症、黏液过多和气流受限。
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只表现出咳嗽、咳痰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
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减少,呼气流速降低,呼气末流速占用率下降等。
2. 肺气肿的肺功能变化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另一常见类型,其特征是气道和肺组织的永久性扩张。
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主要表现为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增大、呼气流速下降等变化。
肺气肿的发展会导致肺弹性减弱,肺泡壁破坏,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三、肺功能评估1.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方法。
包括肺通气功能测试、肺容积功能测试和气体交换功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2. 高分辨率CT扫描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结构的细微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病理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肺气肿、气道壁增厚等特征性改变,帮助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
四、治疗策略1.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吸氧治疗、支持性通气和营养支持等。
吸氧治疗可以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支持性通气可纠正通气功能障碍,缓解呼吸困难;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康复。
COPD患者呼吸机参数调节1、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的大小可决定PaCO2的高低。
由于COPD患者基础PaCO2偏高,为保持体内酸碱平衡,肾脏对HCO3—重吸收增多。
PaCO2变化较快,而肾脏对HCO3—的调节需数日,因此,对COPD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应避免调节得过大,否则会引起碱血症,使病情复杂化。
一般先设置为8—10L/min。
2小时后根据血气分析复查结果再行调节,正确的方法是使患者PaCO2缓慢下降。
在2—3天内下降到理想水平(50—60mmHg)2、吸/呼时间比:在容量转换呼吸机上,吸呼时间比是由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气流速共同决定的。
COPD患者的吸/呼时间比=(吸气时间+暂停时间)/呼气时间,一般可选择1:2.5左右,呼气时间不宜过短。
3、吸气流速:有吸气流速按钮,可直接调整其大小,如果没有此按钮,则需通过改变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吸/呼时间比来调整。
4、吸入气氧浓度(FiO2):FiO2不宜过大,原则上只要维持SaO2>90%即可,一般尽快使FiO2控制在40—50%以下5、PEEP:由于COPD患者存在气道的动态陷闭,使其呼气不完全,形成动态过度通气状态,产生PEEPi,在机械通气时适度给予外源性PPEP,可对抗PEEPi,扩张气道,减少呼吸功,改善人机对抗。
但需注意容易气胸等并发征。
6、撤离:标准潮气量>5—8ml/kg,肺活量>10—15ml/kg,每分通气量≤10L/ml,最大吸气压(Pimax)≤-20cmH2O。
撤机模式:SIMV+PSV法,间断直接脱机法。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大多数专家认为,重症哮喘具备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两种时可使用机械通气:<1>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大汗淋漓,意识障碍。
<2> 出现明显的呼吸肌疲劳,即辅助呼吸肌参与运动,特别是出现胸腹矛盾运动者。
<3> 呼吸频率>30次/分,在吸入气FiO2为50—60%时,PaO2<60mmHg,PaCO2>50mmHg.。
阻塞性通⽓功能障碍的主要肺通⽓功能指标及特点
阻塞性通⽓功能障碍是指由于⽓道阻塞造成的通⽓障碍,表现为与在肺功能检查过程中所能
呼出的最⼤肺容积(通常为肺活量或⽤⼒肺活量)相⽐,最⼤呼⽓流速不成⽐例地下降,提⽰
呼⽓时⽓流受限,流速下降,临床上最为常⽤的指标为第1秒⽤⼒呼⽓容积(FEV1)及其与⽤
⼒肺活量(FVC)的⽐值(FEV1/FVC%)显著下降,⽽FVC可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下降。
流量-容积曲线可表现为呼⽓相下降⽀向横坐标轴(容量轴)⽅向凹陷,凹陷越明显常提⽰
⽓道阻塞,⽓流受限越严重。
常见的引起阻塞性通⽓功能障碍的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闭塞
性细⽀⽓管炎、囊性纤维化和上⽓道梗阻(UAO)疾病。
阻塞性通⽓功能障碍除特征性的FEV1
与FEV1/FVC%下降外,其他如最⼤通⽓量(MVV)、最⼤呼⽓中期流量(MMEF)、⽤⼒呼⽓
50% 肺活量(FEF50%)等肺通⽓指标也常常显著下降。
MVV 由于与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在肺功能诊断及对肺部疾患的随访中较少采⽤,
但在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也起到⼀定的帮助作⽤,如MVV与FEV1相⽐不成⽐例地下降,
即MVV下降更为明显时,常常提⽰神经肌⾁疾患或UAO。
⽽MMEF 与FEF50%下降与⼩⽓道病
变存在⼀定的相关性。
copd肺功能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和肺部炎症,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COPD肺功能标准是评估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COPD肺功能标准主要包括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
FEV1是指用力呼气1秒内呼出的气体容积,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指标。
FVC是指从最大吸气到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总量,是评估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FEV1/FVC比值则是评估气道梗阻的重要指标,正常值大于70%。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客观评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COPD肺功能标准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肺功能试验和呼吸功能检测。
肺功能试验是通过肺活量仪或肺功能仪进行的,可以测定患者的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等指标。
呼吸功能检测则是通过呼吸道阻力仪、肺泡弹性仪等设备进行的,可以测定患者的呼吸道阻力、肺泡弹性和气道通畅度等指标。
这些测定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OPD肺功能标准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通过对患者肺功能的评估,可以明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COPD,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此外,肺功能的评估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对于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COPD肺功能标准的测定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史资料等综合分析,全面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之,COPD肺功能标准是评估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准确评估,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copd肺功能诊断标准,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 患者具有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动后气喘等临床症状。
2. 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低于70%,即FEV1/FVC<7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流受限不会得到改善,FEV1/FVC 仍然低于70%。
3.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史。
综合以上三项标准,可以初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COPD。
需要注意的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而其他两项标准仅供参考。
此外,对于没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使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也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气流受限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才能确诊为COPD。
COPD气体交换受损的临床表现与评估方法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气体交换的严重受损。
COPD患者往往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评估COPD患者的气体交换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COPD气体交换受损的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的详细内容。
一、COPD气体交换受损的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COPD患者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剧烈运动或日常活动中,由于气流阻塞引起的通气功能减退导致肺通气量下降,造成呼吸困难。
2.咳嗽和咳痰:COPD患者常常有慢性咳嗽和咳痰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气道炎症和黏液的过度分泌所致。
3.气促:患者在轻度活动或静息状态下,常出现过度呼吸或呼吸急促的症状,这是因为肺功能减退引起的缺氧刺激导致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4.胸闷:COPD患者可能会经历胸闷的感觉,这是由于肺部通气功能减退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所引起的。
5.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由于气流阻塞和气体交换的受损,COPD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他们可能很难完成日常活动,如上楼梯或步行长距离等。
6.发绀:COPD患者可能出现发绀的症状,这是由于肺通气和氧合功能受损导致的低氧血症引起的。
二、COPD气体交换受损的评估方法1.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是评估COPD气体交换受损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用力呼气容积-时间曲线(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肺功能比值(FEV1/FVC)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肺通气功能的程度和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
2.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功能和呼吸性酸中毒的程度。
3.肺部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COPD患者的肺部情况,发现肺气肿和肺心病等相关的病变。
4.6分钟步行测试:这个测试可以评估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体力活动能力。
患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尽量走过尽量长的距离,根据走过的距离来评估其体力活动能力。
多索茶碱联合头孢呋辛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受力下降。
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吸烟戒断、药物治疗和氧疗等。
在药物治疗上,多索茶碱和头孢呋辛钠是常用的药物。
多索茶碱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头孢呋辛钠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多索茶碱联合头孢呋辛钠在COPD 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
一、多索茶碱联合头孢呋辛钠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1. 多索茶碱多索茶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它通过抑制磷酸二酸腺苷(cAMP)水解酶而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
多索茶碱也可以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和趋化因子释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在COPD治疗中,多索茶碱常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窘迫感和改善运动耐受力。
2.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钠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一定的敏感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对于COPD患者因感染引起的急性加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索茶碱和头孢呋辛钠在COPD治疗中常常联合应用。
多索茶碱可以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而头孢呋辛钠可以抑制细菌感染,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对COPD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二、多索茶碱联合头孢呋辛钠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众所周知,COPD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和气道阻塞,导致通气功能下降,血气指标异常。
血气分析是评估肺功能和气体交换的重要手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
肺功能鉴别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工具之一。
COPD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虽然在临床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治疗和预后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正确地进行肺功能鉴别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流量-容积曲线的形状COPD患者的流量-容积曲线通常呈现为均匀下降的特征,呼气末段通常有明显的延长。
而支气管哮喘的流量-容积曲线则表现为快速下降并在呼气末期出现急剧上升的特征。
2. 肺功能检测指标COPD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通气功能减退,最典型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呼气一秒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降低,而FVC也明显降低。
而支气管哮喘通常呈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即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明显增加。
3. 症状和临床表现COPD患者通常具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多数情况下患者有明显的吸烟史。
而支气管哮喘患者则表现为阵发性的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感,常见的诱因包括过敏原、冷空气等。
4. 化验检查COP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通常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5. 可逆性检测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逆性气流受限,因此可逆性试验是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鉴别的重要手段。
在肺功能检测中,可逆性气流受限通常是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如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FEV1明显增加,通常超过200ml,并占预减值的12以上。
正确地进行肺功能鉴别对于COPD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对比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当充分了解COPD和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鉴别要点,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警惕性。
肺功能鉴别是确定患者肺部疾病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手段。
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方法与工具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导致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和气体交换受损的慢性疾病。
评估COPD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于确诊疾病、监测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方法与工具。
1. 肺功能测试(PFTs)肺功能测试是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包括测量呼气容积-时间曲线(VT),肺活量(VC),一秒钟强迫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容量曲线(MVLV)。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能力。
2. 动脉血气分析(ABG)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方法之一。
它通过从动脉血液中获取样本,并测量气体分压(PaO2和PaCO2)以及血液酸碱平衡来评估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和氧合情况。
3. 6分钟步行测试(6MWT)6分钟步行测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方法。
在这项测试中,患者需要在6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行走,评估其耐力和气体交换能力。
这项测试可以反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耐力。
4. 广谱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广谱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工具。
通过夹在患者的指尖上的探头,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SpO2)以及脉率。
这可以帮助评估氧合情况和可能存在的低氧血症。
5. 肺部CT扫描肺部CT扫描是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它可以提供有关肺部结构、气道病变和肺实质损伤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
6. 肺血管超声(Echocardiography)肺血管超声是一种评估COPD患者肺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功能,评估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帮助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7.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估COPD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方法。
copd分级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可预防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学界制定了一套COPD分级标准。
这些分级标准基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和急性加重风险等因素,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其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COPD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这些等级是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即FEV1/FVC比值)和症状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轻度COPD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微的气短和咳嗽,但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
他们的FEV1/FVC比值通常大于50%,表示肺功能尚未受到严重影响。
中度COPD患者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可能出现明显的气短和咳嗽,肺功能指标在30%至50%之间。
重度COPD患者的症状会更加严重,可能出现严重的气短和咳嗽,肺功能指标在30%以下。
而极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更低,可能伴有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其次,COPD分级标准还考虑了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
因此,分级标准还将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和严重程度考虑在内。
对于急性加重次数较多的患者,医生可能需要加强治疗和监护,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最后,COPD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COPD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进行适当的锻炼等。
而对于重度和极重度的COPD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吸氧治疗甚至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COPD分级标准是一套科学且实用的评估工具,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分级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COPD分级标准,并在实际临床和生活中加以应用。
反应肺通气的功能指标
肺通气的功能指标是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和通气功能的重要参数。
这些指标包括:
1.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后能够呼
出的气体量。
它是评估肺部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肺
活量试验来测量。
2. 肺功能参数,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比值。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评估肺部通气功能是
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梗阻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
3. 最大呼气流速(PEF),PEF是指最大呼气流速,即在最大
用力呼气时的呼气流速。
它通常用于监测哮喘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
4. 肺泡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泡通气/血流比值(V/Q比)和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用于评估肺泡通气和血液气体交换
是否正常。
5. 呼吸肌功能,评估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的指标,如最大吸气压
(MIP)和最大呼气压(MEP)等,对肺部通气功能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肺通气的功能指标涵盖了肺活量、肺功能参数、最大呼气流速、肺泡气体交换功能和呼吸肌功能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肺部通气功能的情况。
copd分级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COPD的诊断和分级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提出了COPD的分级标准,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COPD分级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程度来进行评估。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而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主要通过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来进行评估。
轻度COPD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和咳嗽,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肺功能损害表现为FEV1/FVC比值低于70%,FEV1大于80%预计值。
中度COPD患者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明显,肺功能损害为FEV1大于50%且小于80%预计值。
重度COPD患者呼吸困难明显,肺功能损害为FEV1大于30%且小于50%预计值。
极重度COPD患者症状最为严重,常常需要持续吸氧治疗,肺功能损害为FEV1小于30%预计值或伴有呼吸衰竭。
除了症状和肺功能损害程度外,COPD的分级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急性加重(AE)情况。
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于有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需要特别加强治疗和管理。
COPD的分级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轻度和中度COPD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等。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考虑氧疗、呼吸康复和肺移植等治疗手段。
总之,COPD的分级标准是临床评估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管理。
希望通过不断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COPD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与肺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关系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OS法气道阻力测定与肺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为气道阻力用于COPD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4月就诊的69例COPD患者行IOS法气道阻力和肺通气功能测定,同时对患者呼吸困难状况行Borg评分。
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ISO法气道阻力测定与肺通气功能和Borg评分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Zrs与FEV1%、PEF%、IC%呈负相关,X5与FEV1%、PEF%、IC%呈正相关,Fres与FEV1/FVC、FEV1%、PEF%呈负相关。
Zrs和Fres与Borg 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IOS气道阻力测定可用于COPD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COPD排第4位,同时COPD也严重消耗全球医疗资源,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COPD诊治经济负担将位居世界疾病的第5位[1]。
在我国,COPD同样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钟南山领导的小组对25 627例受试者进行研究,发现我国COPD 的发病率平均为8.2%,其中男12.4%,女5.1%[2]。
COPD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3]。
COPD患者周围气道阻力增加是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
气流受限和气道阻力增加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且呈进行性加重。
COPD 对患者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气流受限的程度,还取决于症状(特别是气促和活动能力下降)的严重程度、全身效应以及有无合并症。
当前诊断和评估COPD严重程度都以肺通气功能,特别是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主要指标。
在进行通气功能测定时要求患者很好的配合,对于部分COPD患者结果可靠性受到质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脉冲振荡法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的比较秦茵茵1 郑劲平1 李建国21广东省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51012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广州510120) 【摘要】 目的 进一步了解脉冲振荡法(I O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探索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中至重度C OPD缓解期的患者40例与健康者40例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及I OS测定。
结果 ①C OPD组各通气参数明显降低,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②健康组各阻力值均相近并维持较低水平,共振频率(Fres)基本小于10H z;C OPD组各阻力值明显高于健康组,R值升高并随频率增高而快速下降,呈下凹曲线,X5下降明显,共振频率增大。
③C OPD组Fres,R5和R5-R20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其中FE V1与Fres相关性最强,而与R20相关性不大。
结论 C OPD患者各通气参数明显降低,而阻力值明显升高;I OS 指标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肺功能,分析结果时应互补结合。
【关键词】 肺疾病,阻塞性 脉冲振荡法 肺通气功能 脉冲振荡法(IOS)一改传统的肺功能以受试者作为信号源的测试方法,将信号源外置,连续记录外加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和流速,得出一系列呼吸阻抗的参考值。
目前国内关于IOS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研究尚少,其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进一步了解IOS对C OPD的诊断价值,寻找其特征性及规律性改变,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C OPD组:中至重度C OPD缓解期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6版拟定的标准,其中中度20例、重度20例。
对照组:健康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身高、体重与C O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病因不十分清楚,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
临床表现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体征:肺气肿的体征望: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语颤减弱叩:过清音,心界小,肝下移听: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罗音实验室检查:1. 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2. 胸部X线:早期无变化,以后可见肺炎和肺气肿改变。
3. 高分辨CT,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1.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确诊。
2. 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并非肺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的肺纤维化。
3. COPD:慢支+肺气肿+肺功能检查时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完全可逆鉴别诊断:1. 支气管哮喘:可逆2. 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3. 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痰菌培养+影响学检查4. 肺癌:痰中带血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合理膳食,营养支持,休息,生活指导。
2. 对症治疗:扩张支气管,祛痰,氧疗。
3. 控制感染(如有感染)病例分析男性,59岁。
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伴发热3天。
患者于20年前出现咳嗽、伴有少许白色泡沫痰,量5—10ml/日,以晨起及晚睡时体位改变时明显。
无低热、盗汗、胸闷、咯血等。
没当受凉、感冒、冬天和季节交替时容易发作。
每年发作3—4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4周。
2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未予正规诊疗。
3天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黄粘痰,伴活动后明显气促。
发热(自测体温38.2℃)、心悸。
无盗汗、咯血,无双下肢水肿。
自服“感冒通、消炎片”疗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