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末梢采血注意事项及其心理调适
- 格式:ppt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31
幼儿体检静脉采血心理疏导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幼儿体检静脉采血的心理状况,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3676例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采用语言鼓励及非语言安抚等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护理。
结果 3676例幼儿体检静脉采血幼儿经过良好的心理疏导护理,消除了幼儿紧张、恐惧的情绪,积极参与到静脉采血。
结论采取心理疏导护理方法可以消除幼儿惶恐、紧张的情绪,为静脉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儿体检静脉采血心理疏导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3676例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幼儿的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3676例幼儿中,男1951例,女1725例。
经过调查分析幼儿们在进行静脉采血前的心理状况发现,3676例进行静脉采血的幼儿中,有986例基本配合型,有1356例存在紧张情绪,有642例存在恐惧心理,还有692例存在抵抗情绪。
1.2研究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保证静脉采血的顺利进行。
(1)增进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对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所以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要先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情感,取得幼儿的信任,消除幼儿与原本不安的情绪。
(2)语言的激励。
医护人员对幼儿要轻声细语,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参与到采血中。
例如,赞扬幼儿是个勇敢的好孩子或者以幼儿中的榜样为激励,鼓励幼儿向好的榜样学习[1]。
幼儿都好很好强的心理,自然愿意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静脉采血。
(3)耐心解答幼儿的问题。
医护人员在与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给以幼儿诚恳的目光,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
认真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不要阻止幼儿说话,要耐心倾听,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
医护人员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4)非语言安抚。
非语言的安抚可以是一个甜美的笑容,也可以是一次温柔的抚摸。
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面带微笑,给幼儿亲切的感觉,减少幼儿对医护人员恐惧的心理。
学龄期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静脉采血患儿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在学龄期儿童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用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映。
【关键词】学龄期采血心理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儿童,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实验组,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在抽血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的应急反应。
结果:对照组勇敢型65%.内向胆小型26%、不配合型9%。
实验组勇敢型80%,内向胆小型15%,不配合型5%如下图所示:类别例数勇敢型胆小型不配合观察组10065%26%9%对照组10080%15%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血肿,晕针等反映,减少医疗纠纷。
抽血检查已是体检及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是一个转折点,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同时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情绪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都加深了,但还是会受到周围坏境影响而变化,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将其内化为对自身的评价,此期情绪很不稳定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因此进行学龄期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促使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到华西第二医院门诊患儿160例,住院40例,年龄6到12岁,男孩110例,女孩90例,第一次采血40例,第二次64例第三次或三次以上9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图所示:类别例数性别[nc%]年龄第一次采血第二次采血第三次采血男女观察组10065%35%6岁—12岁243244对照组10045%55%6岁—12岁2032541.2 方法对照组100按常规采血流程操作,采血前核对信息,准备用物,找好血管消毒后采血,采集完后处理标本观察患儿情况。
实验组100例患儿在常规静脉采血护理与对症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干预。
临床采末梢血用左手无名指原因及末梢血和静脉血注意事项末梢采血是刺破肢体末梢循环的毛细血管后所采集的血液,采血量较少。
末梢采血一般从手指或足跟、耳垂采血,以左手(左利手者则取右手)无名指指尖尺侧为最佳采血部位。
为什么左手无名指最佳1. 使用频率较低:左手无名指是双手中使用频率较低的手指,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和疼痛感。
相比之下,拇指和食指是手部最常用的指头,容易受伤或感染。
2. 避免重要神经和血管:无名指相对较少重要神经和血管分布,降低了采血过程中引起神经损伤或过度出血的风险。
3. 疼痛感觉轻:手指部位神经末梢分布丰富,不同手指所受神经的支配不同,所以它们的疼痛阈值也不同。
在无名指指尖的尺侧采血,只会牵涉尺神经末梢,影响范围较少,疼痛也较轻微。
4. 伤口愈合更快:拇指和小指的滑膜囊直通掌心深部。
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滑膜囊相对独立,且无名指的滑膜囊位于手掌浅部,因此即便有感染也不会引起手掌的深部病变,此外,无名指通常会受到较少的压力和摩擦,这有助于采血后的伤口更快愈合,减少感染的机会。
5. 采血量适中:无名指的末梢血量适中,能提供足够的血液用于常规检查,而不需要过多挤压,避免产生血液样本中的溶血现象。
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末梢血和静脉血在来源、成分和临床应用上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1. 来源末梢血:通常通过刺破手指、足跟或耳垂的皮肤采集,主要用于小容量血液样本的采集。
静脉血:通过静脉穿刺采集,通常从手臂的静脉抽取,适合大容量血液样本的采集。
2. 成分差异末梢血:由于末梢血来自于毛细血管,可能混有少量的动脉血和组织液,导致血液成分可能与纯静脉血稍有不同。
静脉血:纯静脉血通常含有更一致的成分,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全身的代谢状态和氧合作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标准的血液检测。
3. 临床应用末梢血:常用于快速检测、血糖监测、微量元素检测、婴幼儿或老年人的血液检测,以及需要少量样本的测试,如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由于采集方便,末梢血也常用于家庭自检。
末梢血常规标本采集操作规程1.2采血方法1.2.1 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外为宜,半岁以上儿童无名指为好,半岁以下婴儿通常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
1.2.2 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1.2.3 捏刺血部位,用无菌刺血针穿刺取血,动作应迅速,深度约2mm稍加挤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
1.2.4 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
1.2.5 采血完毕,用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片刻。
1.3注意事项除特殊情况外若在耳垂采血要避开冻疮、炎症、水肿等部位,以免影响结果。
其他注意事项参考静脉血常规标本采集规程。
3.14.1 白细胞成年人静脉血:3.5~10.0x109/L;手指血:4.4~10.0x109/L;新生儿:15.0~20.0x109/L;6个月~2岁:11.0~12.0x109/L。
3.14.2 红细胞成年男性:135~180g/L;成年女性:3.77~5.17x1012/L;新生儿:6.0~7.0x1012L。
3.14.3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35~180g/L;成年女性:115~155g/L;新生儿:170~200g/L。
3.14.4 血细胞比容成年男性:0.400~0.517;成年女性:0.367~0.467。
3.14.5 血小板 100~300x109/L。
MCV:80~100Fl;MCH:27.2~34.4pg;MCHC:320~360g/L;RDW:0.145;PCT:男性0.183±0.041;女性0.198±0.042;MPV:男性10.07±1.78Fl;女性10.24±1.58fl;PDW:16.8%±0.63%。
3.15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3.15.2警告/危急值白细胞<0.5x109/L;红细胞<1.0x1012/L;血红蛋白<30 g/L;血小板<20x109/L。
3.14.1 白细胞成年人静脉血:3.5~10.0x109/L;手指血:4.4~10.0x109/L;新生儿:15.0~20.0x109/L;6个月~2岁:11.0~12.0x109/L。
害怕给小朋友采血?儿童静脉采血技巧来帮你展开全文一、头皮静脉采血法适用于1月龄-5周岁的患儿,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采血方法。
方法: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或侧卧位,固定其头部,选择额部、颞部、耳后等处静脉,采血针针尖与头皮呈15°-20°刺入,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然后连接采血管,缓慢抽取所需血量。
技巧要点:采血过程中应妥善固定患儿头部,防止采血针滑出血管。
采血前,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前提下,可鼓励患儿多饮水,使静脉更充盈,采血过程更顺畅。
二、肘正中静脉采血法适用于3周岁-14 周岁的患儿。
方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用压脉带在肘关节上方5cm处扎紧,嘱其握拳(年幼不配合者,可在肘关节下方6cm处增加1根压脉带扎紧,以代替握拳)。
采血针与皮肤呈20°-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然后连接采血管,缓慢抽取所需血量。
技巧要点:采血前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使其主动配合。
可嘱患儿采血前用力甩2-3次胳膊,以增加肘正中静脉的充盈度,利于采血成功。
三、股静脉采血法适用于1天-14周岁的患儿,是新生儿首选的采血方法。
方法: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穿刺侧臀下垫小枕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固定好患儿,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消毒,然后用左手食指准确找出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进行,并轻轻按住,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根据患儿胖瘦程度,针梗进入2/3或3/4后边退边抽吸,见回血后固定,抽吸所需血量。
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
技巧要点:①无法扪及股动脉搏动的患儿可直接按照解剖位置定位,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可扪及一处凹陷,此处可作为进针点。
②对于体型肥胖的患儿可右手执注射器与皮肤呈90°垂直进针,进针宜深,进针后,右手缓慢向上提注射器,边提边抽吸,左手固定注射器针栓,缓慢抽取所需血量。
小儿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分析静脉采血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儿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反应心理护理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穿刺疼痛,穿刺失败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刺激,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要达到:“一针见血、无痛操作”的目标,一是要求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二是要求护士充分考虑到静脉采血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及不良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心理护理,达到解除患儿的心理矛盾和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配合护士的操作。
现将300例静脉脉采血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静脉采血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因素,即心理性应激源1.1第一类应激源——疼痛由于针头对患儿皮肤、血管等的刺激,可使患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感。
1.2第二类应激源——血液临床可见某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正源源不断地抽吸到注射器时,突然表现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紧张、恐惧等,严重的可发生晕血。
1.3第三类应激源——护士冰冷、生硬的服务态度及不够过硬的技术,由于要遭受疼痛和血性物的刺激,静脉采血对患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 我们对300例静脉采血小儿进行心理特征问卷调查3 讨论3.1潜在紧张型:12%的小儿属于这种类型。
他们能配合护士的操作,但自认感到情绪紧张。
3.2恐惧型:患儿有较强烈的心理反应。
评判指标:(1)患儿情绪紧张、害怕、恐惧;(2)不愿主动配合护士的操作;(3)必须要在护士或亲友的解释及劝导下,才能较顺利地配合护士的操作。
3.3烦躁不安型:表现为不能承受静脉采血带来的刺激,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他们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自制力、自觉性、意志力、所受教育等有关。
3.4焦虑型:(1)患儿主要表现焦虑不安,考虑过多,对护士的操作水平表示怀疑等;(2)愿望不能满足时,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
3.5高度紧张型:患儿情绪过分紧张;少数患儿发生晕针或晕血。
针对儿童静脉采血时的心理护理作者:秦飞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1672-3783(2012)03-0161-0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技术高,服务态度好,更要体现人性化,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对医院存在强烈的恐惧心理,怎样针对儿童在静脉采血时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儿童的恐惧感,使患儿在心理不会留下太深的心理阴影,因此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让患儿在心理上能接受扎针,动作上能较好配合使患儿及其家属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一影响儿童静脉采血成功的因素1 环境的影响,患儿对医院环境陌生,不熟悉.表现为恐惧和焦虑,而静脉采血对患儿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家长也因为担心采血会影响患儿的健康给患儿带来痛苦而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拒绝采血。
2 病情的影响,患儿由于病情导致身体的不适,而哭闹,不合作,烦躁不安,情绪很难稳定3 年龄的影响,糼儿期儿童有明显不配合现象,需要家长的配合,而有的家长因为过于爱护孩子而在操作时不能有效配合护士操作4 护患关系的影响,患儿及家长对护士不了解,缺乏信任,未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现在大部分患儿是独生子女,家属心疼孩子,为此埋怨护士技术低,增加护士的压力,极易造成护患紧张。
护士心理状态和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患儿在生病后,家长对患儿倍加呵护,而静脉采血是在家长的直视下进行,家长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或要求护理人员心须一次穿刺成功,造成护理人员的压力,影响穿刺技术的正常发挥,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二护理对策1 良好的第一印象,患儿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分散患儿注意力,温和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能减轻其恐惧,避免血管痉挛,护士的语言艺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静脉穿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末梢采血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儿童末梢采血心理护理对儿童的影响。
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运用不同方法针对我院患儿进行临床末梢采血心理护理。
结果: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消除患儿对于末梢血采血方法的紧张、恐惧。
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或消除儿章存末梢采血中由于疼痛体验所导致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远期发展。
标签:心理护理;末梢采血;疼痛;护理方法末梢血是指耳垂血和指血末梢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簡单易行,用血量少,测定快速的化验检查。
末梢采血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为医师分析病情和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1]。
大量研究证实,反复的疼痛刺激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注重人性化服务。
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非药物干预疗法对儿童静脉采血过程中疼痛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末梢采血的患儿在采血前后给予如抚触、鼓励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
1 采血前的温馨护理1.1采血室空气清新、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做好消毒隔离、墙上贴有卡通画。
这样,创造一个良好的采血环境能缓解患儿的紧张感,达到心情舒畅,减少恐惧感[2]。
1.2采血前与患儿及患儿家长沟通,达到语言安抚作用。
护士主动患儿交流,鼓励患儿勇敢,转移患儿注意力,询问患儿多大了,在幼儿园或学校是否是个好孩子。
语言安抚能体现护士的爱心,能给患儿温暖以消除紧张情绪。
1.3熟练掌握采血的常用部位,熟悉采血的深度及采血针的使用方法,保证采血一次成功非常必要。
2采血过程中的护理2.1护士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到沉着熟练、稳、准、快,一针见血,以减少患儿的疼痛与不适。
2.2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状态,尤其年长儿,针对见血紧张后易产生晕厥现象,最好让患儿坐位或平卧位,对不合作的患几应与家长共同对患儿加以束缚,以免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意外[3]。
2.3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出血速度,以免因出血过慢引起的凝血或出血速度过快而产生溶血,以免采血过程中患儿躁动,而使患儿血液浪费采不到。
儿童抽血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儿童抽血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项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和诊断。
然而,对于儿童来说,抽血可能是一种令人不愉快和紧张的经历。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甚至痛苦。
因此,在进行儿童抽血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他们的不适和焦虑感。
1.儿童抽血的目的?儿童抽血的目的是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抽血的目的。
1. 诊断疾病:通过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儿童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2.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血液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3. 评估健康状况: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儿童整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例如,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等。
4. 预防筛查:某些疾病在儿童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进行早期筛查。
例如,新生儿常规筛查中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先天代谢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抽血的目的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儿童抽血前,医生会根据病情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
1.儿童抽血的注意事项儿童抽血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以下是一些儿童抽血的注意事项。
1. 心理准备:①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抽血。
可以告诉他们,抽血是为了帮助医生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血液中的一些指标。
②强调短暂性和不会造成太多疼痛:告诉孩子抽血的过程通常是短暂的,只需要几分钟。
可以解释说,抽血时会使用一个小针头,可能会感觉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但是很快就会结束,不会造成太多疼痛。
③提供支持和安慰: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重视的。
可以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告诉他们医生和护士会尽力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