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答案 第九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9.00 KB
- 文档页数:6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9.3 习题答案9.1 在ROM中,什么是“字数”,什么是“位数”?如何标注存储器的容量?解:地址译码器的输出线称作字线,字数表示字线的个数;存储矩阵的输出线称作位线(数据线)。
位数表示位线的个数。
字线和位线的每个交叉占处有—个存储单元。
因此存储容量用“字数×位数”表示。
9.2 固定ROM、PROM、EPROM、E2PROM之间有何异同?解:固定ROM、PROM、EPROM、E2PROM都是只读存储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都是由地址译码器、存储矩阵和输出电路构成,当地址译码器选中某一个字后,该字的若干位同时由输出电路输出,存储矩阵由M个字、每个字N位的存储单元构成。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储单元的写入和擦除方式不同。
固定ROM出厂时结构数据已经固定,用户不能更改,适于存储大批量生产的程序和数据,常被集成到微控制器中作为程序存储器;PROM可由用户写入数据,但只能一次性写入,之后不能更改。
适于存储中、小批量生产的程序和数据;EPROM数据可通过紫外线擦除,重新写入。
可擦除数百次,写入一个字节需50ms。
适用于开发研制阶段存储数据和程序,并可经常修改;E2PROM数据可通过电擦除,因此在工作时间可随时擦写。
可擦除数10~1000万次,写入一个字节需20ms。
适合于信息量不大,经常要改写,掉电后仍保存的场合。
9.3 试用ROM阵列图实现下列一组多输出逻辑函数F1(A,B,C)=⎺AB+A⎺B+BCF2(A,B,C)=∑m(3,4,5,7)F3(A,B,C)=⎺A⎺B⎺C+⎺A⎺BC+⎺ABC+AB⎺C+ABC解:将F1 ,F2 ,F3都用最小项表达式表示:F1(A,B,C)=⎺AB+A⎺B+BC=∑m(2,3,4,5,7)F2(A,B,C)=∑m(3,4,5,7)F3(A,B,C)=⎺A⎺B⎺C+⎺A⎺BC+⎺ABC+AB⎺C+ABC=∑m(0,1,3,6,7)ROM的阵列图如下图:9.4 用适当规模PROM 设计2位全加器,输入被加数及加数分别为a 2a 1和b 2b 1,低位来的进位是CI ,输出本位和∑2∑1以及向高位的进位C O2。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电路的性质。
(1)??,55,30100==Ω+=∠=••P I j Z V U(2)???,1653,153000===-∠-=∠=••P X R A I V U(3)???,5,301000300====∠-=-••P X R A e I V U j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中,除A 0和V 0外,其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在图上都已标出(都是正弦量的有效值),试求电流表A 0或电压表V 0的读数。
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Ω=50R ,mH L 60=,F C μ100=s rad /1000=ω,V U C ︒∠=010&,试求:(1)电路的阻抗Z ;(2)电流•I 和电压•U 、•L U 及有功功率P 、Q 、S ;(3)绘电压、电流相量图。
在图示电路中,V )30314sin(23600+=t u ,R 1=32,R 2=60,X 1=48,X 2=80。
求总电流i ,总有功功率P 及总功率因数。
I.I .I .U .R R j j 1212XX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51A I =,252A I =,110V U =,5Ω=R ,2L X R =试求,I ,C X L X 2R 及。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i u V U A I I 与,100,1021===同相,试求L C X X R I 及,,。
单相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ο&60401∠=U V ,Ω=5C X ,Ω==4L X R 。
求:(1)电流I &及电压2U &、U &;(2)电路的P 、Q 、S 。
图示电路中,并联负载Z 1、Z 2的电流分别为I 1=10 A ,I 2=20 A ,其功率因数分别为)0(6.0cos ),0(8.0cos 222111>==<==ϕϕλϕϕλ,端电压U =100 V ,ω=1000 rad/s 。
第九章继电-接触器控制思考题解答9-1-1一个复合按钮的动合触点和动断触点有可能同时闭合或同时断开吗?[答]由教材图9-1-5复合按钮的结构可知,当按钮被按下,动触片移动时,是先断开动断触点,后接通动合触点的,在动触片移动的过程中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动断触点和动合触点是同时断开的;当松开按钮时,是动合触点先复位断开,然后动断触点再复位闭合,中间也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动断触点和动合触点是同时断开的。
所以复合按钮的动断触点和动合触点只可能同时断开,而不可能同时闭合。
9-2-1 能否直接用按钮来控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主电路的通/断?为什么?[答]不能,理由有二: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主电路有三根电线,需用三只按钮同步控制,显然不合适;2. 按钮触点的允许通过电流一般不超过5A,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一般都超过此值,起动电流则更大。
9-2-2 在图9-1的电动机起、停控制控制电路中已装有接触器KM,为什么还要装一个隔离开关QS?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图9-1[答] 接触器KM是控制电动机起、停的电器,而刀开关QS是隔离开关,它的作用是在检修时隔离电源以保安全,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9-2-3 在图9-1中,如果将隔离开关QS下面的三个熔断器改接到隔离器上面的电源线上是否合适?为什么?[答]通常熔断器安装在刀开关的下方,是为了在更换熔丝时便于与电源隔离以确保安全,如果将刀开关下面的三个熔断器改接到刀开关上面的电源线上,则在更换熔丝时将带电操作,因此从安全方面考虑是不合适的。
9-2-4 按图9-1所示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停控制电路接好线,通电操作时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试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哪部分:(1) 按下起动按钮SBst ,接触器KM已经动作,但电动机不转或转得很慢并发出嗡嗡声;(2)当电动机已经起动后,松开起动按钮SBst ,电动机不能继续运转。
[答] (1) 按下起动按钮SBst,接触器KM已经动作,说明控制电路正常,但电动机不转或转得很慢并发出嗡嗡声.,说明三相电动机未通电或处于单相运行状态,可见问题出在主电路,可能是主电路中未接控制电路一相(图9-1中的L1相)的熔断器熔断,或是主电路中某处线路未接好或接触不良。
第1章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中,电路的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
3. 电阻元件只具有单一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电特性,电容元件只具有建立电场储存电能的电特性,它们都是理想电路元件。
4. 电路理论中,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为与其相对应的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5. 电位的高低正负与参考点有关,是相对的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其大小仅取决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是绝对的量6.串联电阻越多,串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多,并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小。
7.反映元件本身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的是欧姆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结点上各电流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CL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VL定律。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
9.电桥的平衡条件是: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10.在没有独立源作用的电路中,受控源是无源元件;在受独立源产生的电量控制下,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二.判断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电力系统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电子技术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小电流。
(错)2.理想电阻、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是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理想化和近似。
(对)3.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能视为零时,可按理想电压源处理。
(对)4.电压和电流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量,因此它们都是矢量。
(错)5.压源模型处于开路状态时,其开路电压数值与它内部理想电压源的数值相等。
(对)6.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其消耗的电功也一定比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多。
(错)7.两个电路等效,说明它们对其内部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错)8.对电路中的任意结点而言,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必定相同。
(对)9.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仅适用于闭合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
(错)10.当电桥电路中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时,则该电桥电路的桥支路上电流必为零。
第九章 三相电路(部分习题参考答案)9.1 A m cos 2u U t ω=,,C m cos(2120)u U t ω=−oB m cos(2240)u U t ω=−o9.2 相电压为198V ,相电流为6.10A 9.3 220VAXU &BYUU &AYU &9.4440VU &U &AX&ACU &9.5 (1)ϕ2=120°,ϕ3= −120°;(2) A'B'45A I =o&,B'C'165A I =o&,C'A'75A I =−o&;(3) A 15A I =o&,B 135A I =o&,C105A I =−o& 9.6 (1) ,,; A'N'2053.13V U =∠−o &B'N'20173.13V U =∠−o &C'N'2066.87V U =∠o & (2) ,, AB 34.623.13V U =∠−o &BC 34.6143.13V U =∠−o &CA34.696.87V U =∠o &9.7 , ; A 15.8337.7A I =∠−o &A N202.80.96V U ′′=∠o & , ; B 15.83157.7A I =∠−o &B N202.8119.04V U ′′=∠−o &C 15.8382.3A I =∠o &, C N202.8120.96V U ′′=∠o &9.8 ,,; A 28.1739.8A I =∠−o &B 28.17159.8A I =∠−o &C28.1780.2A I =∠o &A B 16.269.8A I ′′=∠−o &,,; B C 16.26129.8A I ′′=∠−o &C A 16.26110.2A I ′′=∠o &A B312.328.86A U′′=∠o &,, B C312.391.14A U ′′=∠−o &C A312.3148.86A U ′′=∠o &9.9110V9.10 (a) 电流表读数为0, (b) 电流表读数为220A 9.11 l I =9.12 1()R C L += 9.13 电流表A 1的读数为0.591A ,电流表A 2的读数为0.318A , 电流表A 3的读数为0.318A ,电流表A 0的读数为0.364A9.14 (1),(2)A B ''4cos15 3.86A I I ==≈o A '2A I =,B 'I =9.15 ,电源连接方式改变不会影响结果。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9.1工厂供电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答:工厂供电系统由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配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
9.2什么是额定电压?如何划分等级?答:额定电压就是指能使各种用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工作电压。
我国现阶段各种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统一划分等级,共分为三类。
第一类额定电压是100v 以下的电压,这类电压主要用于安全照明、蓄电池及开关设备的操作电源。
其中36v 电压,只作为潮湿环境的局部照明及其他特殊电力负荷用。
第二类额定电压高于100V ,低于1000V ,这类电压主要用于低压三相电动机及照明设备。
第三类额定电压高于1000V ,这类电压主要用于发电机、变压器、配电线路及发电设备。
9.3标志供电电能质量的指标是什么?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频率、波形和供电的可靠性。
9.4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如何定义的?答: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有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之分。
①电力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分两种情况。
如果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同,即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
当变压器接在线路上时,则看作是线路的用电设备,所以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电网额定电压相同。
②电力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也分两种情况。
由于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一次绕组加上额定电压而二次绕组开路的电压,即指的是开路电压;而在变压器满载时,其二次绕组内约有5%的阻抗压降。
所以,如果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高压电网输电)时,则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一方面要考虑补偿变压器满载时内部5%的电压降,另一方面要考虑变压器满载输出时的二次电压还要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故要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若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不长,如为低压配电网或直接供电给高低压用电设备时,则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只需高于电网额定电压的5%。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电路的性质。
(1)??,55,30100==Ω+=∠=••P I j Z V U(2)???,1653,153000===-∠-=∠=••P X R A I V U(3)???,5,301000300====∠-=-••P X R A e I V U j9.2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中,除A 0和V 0外,其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在图上都已标出(都是正弦量的有效值),试求电流表A 0或电压表V 0的读数。
9.3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Ω=50R ,mH L 60=,F C μ100=s rad /1000=ω,V U C ︒∠=010 ,试求:(1)电路的阻抗Z ;(2)电流•I 和电压•U 、•L U 及有功功率P 、Q 、S ;(3)绘电压、电流相量图。
9.4 在图示电路中,V )30314sin(23600+=t u ,R 1=32Ω,R 2=60Ω,X 1=48Ω,X 2=80Ω。
求总电流i ,总有功功率P 及总功率因数λ。
I .I .I .U.R R j j 1212X X12+-9.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51A I =,252A I =,110V U =,5Ω=R ,2L X R =试求,I ,C X L X 2R 及。
9.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i u V U A I I 与,100,1021===同相,试求L C X X R I 及,,。
9.7单相交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60401∠=U V ,Ω=5C X ,Ω==4L X R 。
求:(1)电流I 及电压2U 、U ;(2)电路的P 、Q 、S 。
9.8 图示电路中,并联负载Z 1、Z 2的电流分别为I 1=10 A ,I 2=20 A ,其功率因数分别为)0(6.0cos ),0(8.0cos 222111>==<==ϕϕλϕϕλ,端电压U =100 V ,ω=1000 rad/s 。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1-3 I 1的实际方向向下,I 2的实际方向向左,I 3的实际方向向上;U 1的实际方向下正上负,U 2的实际方向向右正左负,U 3的实际方向下正上负;W 360111-==I U P 释放功率 W 210222=-=I U P 吸收功率 W 150333==I U P 吸收功率1-4 (a )W 162A V 8=⨯=P(b )W 123A V 4-=⨯-=P (c )W 51A V 5=⨯=P (d )W 183A V 6-=⨯-=P 1-6 V 600==RI U W 1802==RI P 1-7 []900kWh kWh 30)(3100)10100(3=⨯⨯⨯⨯==-Pt W1-8 (a )A 1A 268=-=I V 2V )12(bc -=⨯-=U (b )8V V )152512(S =⨯++-⨯+U 4V S =U 1-9 (a )V 1V 2V 3ab =-=U(b )1)V 2(V 5⨯+-=R Ω=7R1-10 (a )A 2)A 221(=+=I电压源功率:W 42)W 2(US -=⨯-=P 电流源功率:W 21)W 2(IS =⨯=P电阻功率:W 2W 222R =⎥⎦⎤⎢⎣⎡=P(b )1V V )211(=⨯+-=U电压源功率:W 22)W 1(US -=⨯-=P电流源功率:[]W 2W 2)1(2)W (IS -=⨯--=⨯-=U P 电阻功率:[]W 4W 122R =⨯=P 1-11 0521=-+I I I0645=--I I I 0236=-+I I I0134=--I I I0S11144S455=-++-U I R I R U I R 0S44433S366=+--+U I R I R U I R05566S222=--+-I R I R U I R 其他回路电压方程略1-12 5V 2)V 756366(-=⨯-+⨯+=U 1-13 0321=-+I I I0S13311=-+U I R I R0S23322=-+U I R I R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得:A 121=I ,A 42-=I ,A 83=I 以b 点位参考点, 0b =V0V 1233a ==I R V 0V 18S1c ==U V 0V 8S2d ==U V 0V 10d c cd =-=V V U以d 点位参考点, 0d =V0V 422a =-=I R V 0V 8S2b -=-=U V 0V 10S2S1c =-=U U V 0V 10d c cd =-=V V U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2-1 (a )图中四个电阻并联,Ω=2R(b )图中两个2Ω电阻并联后与3Ω电阻串联,然后与4Ω电阻并联,再与6Ω电阻串联,最后与 8Ω电阻并联,Ω=4R 2-2 开关打开A 91.2A 2624)2(6)2(410=++++⨯+=I开关闭合A 94.2A 2222646410=+⨯++⨯=I2-3 (a )(b )6V(c2-4 将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可求出电流。
电路(第九章)9—7、附图中已知 us 200 2 cos(314t / 3)V ,电流表 A 的读数为 2A,电压表 V1、V2的读数均为 200V。
求参数 R、L、C。
并作出该电路的相量图(提示:先作相量图辅助计算)。
+ V1 -解:由于 Us、V1、V2 读数相等,三个电压的相量图为等边△。
ARjωL+1jωC -+ V2-•US 20060V•则:U 1200120V•U22000V•I290A题 9—7 图XC U2 I200 2 100C 1 1 31.8F X C 100 314Z1• U1 • I200120 290 10030 86.6 j50则:R 86.6X L 50L X L 50 0.16H 314•9—8、附图中 iS 14 2 cos(t )mA ,调节电容,使电压U U ,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50mA。
求电流表 A2 的读数。
A1+ A2R jωL•解:设U U0V画相量图为:••••从相量图可以看出:U I 2 ,且U 与 I S 同相相量图- 题 9—8 图••• ••所以: I S I 2 ,I S 、I 1 、I 2 构成直角三角形。
I2 I12I2 S502 142 48mA9—9、附图中 Z1(10j50), Z2(400•j1000 ), 如果要使 I 2•和US的相位差为90(正交),β应等于多少?如果把图中 CCCS 换为可变电容 C,求ωC。
Z1 1 +Z2 -题 9—9 图 0••••••解:U S Z1 I Z2 I 2 Z1 I 2 Z1 I 2 Z2 I 2 则:•US• Z1 Z1 Z2I2••若要使 I 2 和U S 正交应有:ReZ1 Z1 Z2 0 即:10+10β+400=0β=-41•••••••若把图中 CCCS 换为可变电容 C 时:U S Z1 (I 2 I C ) Z2 I 2 Z1 I 2 jCZ1Z2 I 2 Z2 I 2ReZ1 jCZ1Z2 Z2 0 即:10-30000ωC+400=0 C 1.37 10219—10、已知附图电路中 Z2=j60Ω,各交流电表的读数分别为 V:100V;V1:171V;V2:240V。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题及答案电路分析基础第⼀章⼀、1、电路如图所⽰,其中电流为答( A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2、电路如图⽰, 应为答( C )A. 0 VB. -16 VC. 0 VD. 4 V3、电路如图所⽰, 若、、均⼤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答( B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法确定UI S⼆、 1、图⽰电路中, 欲使⽀路电压之⽐,试确定电流源之值。
I SU解:由KCL 定律得:22328222U U U ++=V由KCL 定律得:0422=++U I U S1160-=S I A 或-5.46 A 2、⽤叠加定理求解图⽰电路中⽀路电流,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时,2/3A;4 A 电流源单独作⽤时,-2A, 则两电源共同作⽤时-4/3A 。
3、图⽰电路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4 ;开路电压22 V。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第⼆章⼀、1、图⽰电路中,7 V电压源吸收功率为答( C )A. 14 WB. -7 WC. -14 WD. 7 W2、图⽰电路在时开关闭合,时为答(D )精品⽂档A. B.C. D.3、图⽰桥式电路中,已知,欲使图中u=0,应满⾜的条件为答( A )A. B.C. D.⼆、1、试⽤叠加定理求图⽰电路中的电压。
4Ω解:4Ω电路可分为图1和图2单独作⽤图1U 1=-3v图2U 2=- 249+ ×(4×4)=-3V U=U 1+U 2=-6v 2、图⽰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
当时开关断开,求的。
100u C解:Uc(0)=100vUc(∞)=40150×20=75v 10RC ==τUc (t )=75+25e-0.1t3、求:⽰⽹络ab ⼆端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第9章9.1 选择题1. 处于谐振状态的RLC 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 B )。
A. 电阻性B. 电感性C. 电容性D. 视电路元件参数而定 2. RLC 串联电路中,发生谐振时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6V ,电感两端电压为8V ,则电路总电压是( C )。
A. 8VB. 10VC. 6VD. 14V3. Ω=5R 、mH L 50=,与电容C 串联,接到频率为1KHz 的正弦电压源上,为使电阻两端电压达到最大,电容应该为( B )。
066.5.A F μ B.F μ5066.0 C.F μ20 D.F μ24. 下列关于谐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RLC 串联电路由感性变为容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B. 串联谐振时阻抗最小,并联谐振时导纳最小C.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D. 串联谐振电路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5. 如图x9.1所示RLC 并联电路,sI •保持不变,发生并联谐振的条件为( A )。
A.CL ωω1=B.Cj L j ωω1=C.CL 1=D.Cj L j R ωω1=+图x9.1 选择题5图6. 若i i i 21+=,且A sin 101t i ω=,A )902sin(102ο+=t iω,则i 的有效值为( C )。
A. 20A B. A 220 C. 10A D. A 2/109.2 填空题1. 在含有L 、C 的电路中,出现总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谐振 。
Cj ω12. 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角频率=0ωLC /1,=0f LC π2/1。
3. Ω=10R ,H 1=L ,F 100μ=C ,串联谐振时,电路的特性阻抗=ρ 100 ,品质因数Q= 10 。
4. 对某RLC 并联电路端口外加电流源供电,改变ω使该端口处于谐振状态时,电压 最大, 导纳 最小,功率因数=λ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