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作业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7
第5章习题解答一、填空1.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是在创建该文件时给出的。
2.所谓“文件系统”,由与文件管理有关的那部分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管理所需要的数据结构三部分组成。
3.块是辅助存储器与内存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单位。
4.在用位示图管理磁盘存储空间时,位示图的尺寸由磁盘的总块数决定。
5.采用空闲区表法管理磁盘存储空间,类似于存储管理中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法管理内存储器。
6.操作系统是通过文件控制块(FCB)感知一个文件的存在的。
7.按用户对文件的存取权限将用户分成若干组,规定每一组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
这样,所有用户组存取权限的集合称为该文件的存取控制表。
8.根据在辅存上的不同存储方式,文件可以有顺序、链接和索引三种不同的物理结构。
9.如果把文件视为有序的字符集合,在其内部不再对信息进行组织划分,那么这种文件的逻辑结构被称为“流式文件”。
10.如果用户把文件信息划分成一个个记录,存取时以记录为单位进行,那么这种文件的逻辑结构称为“记录式文件”。
二、选择1.下面的 B 不是文件的存储结构。
A.索引文件B.记录式文件C.串联文件D.连续文件2.有一磁盘,共有10个柱面,每个柱面20个磁道,每个盘面分成16个扇区。
采用位示图对其存储空间进行管理。
如果字长是16个二进制位,那么位示图共需A字。
A.200 B.128 C.256 D.1003.操作系统为每一个文件开辟一个存储区,在它的里面记录着该文件的有关信息。
这就是所谓的 B 。
A.进程控制块B.文件控制块C.设备控制块D.作业控制块4.文件控制块的英文缩写符号是 C 。
A.PCB B.DCB C.FCB D.JCB5.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名总是以 C 打头。
A.磁盘名B.字符串C.分隔符D.文件名6.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名是从 B 开始,逐步沿着每一级子目录向下,最后到达指定文件的整个通路上所有子目录名组成的一个字符串。
A.当前目录B.根目录C.多级目录D.二级目录7.从用户的角度看,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D 。
人类遗传病(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
下列遗传病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 )A.猫叫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21三体综合征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选A。
苯丙酮尿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单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造成的。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2.(2020·泰州高一检测)某同学拟调查人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最适合的调查对象是( )A.该病患者的家系B.学校中的男同学C.老年人群D.随机选择的人群【解析】选D。
在该病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适宜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A错误。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不应该在学校中的男同学或老年人群中调查,B、C错误。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正确。
3.(2020·临汾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B.由多个基因的异常所致C.可通过遗传咨询进行治疗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病的唯一措施【解析】选A。
单基因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A正确。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异常导致的,B错误。
可通过遗传咨询进行预防,C错误。
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D错误。
【知识归纳】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②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第5章液压辅助元件作业一、判断题1、液压系统中,辅助元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提高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2、液压系统中,所有的辅助元件都是标准件,不需要自行设计,直接选用即可。
()3、当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达到35MPa时,最好选择无缝钢管。
()4、油箱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同时还能起着散发热量、逸出气体、沉淀污物等作用。
()5、油箱内壁不可见,一般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6、为了节省制作油箱的板材,以及考虑油箱的占用空间,一般情况下需要满容量使用油箱。
()7、为了方便检修,一般将油箱的吸油口及回油口布置在一起。
()8、过滤器的作用主要了过滤油液中的杂质污物,延长液压油的使用周期,对其他液压元件没有影响。
()9、过滤精度越高代表过滤器的过滤能力越好。
()10、为了保证油液纯净,液压系统在单个循环中必须对所有油液进行过滤。
或者在大流量系统中采用单独过滤系统。
()11、为了保证过滤效果,一般情况下要求过滤器可以双向过滤。
()12、液压系统如果密封不良,会使其容积效率降低,甚至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系统的密封性能越高越好。
()13、液压系统对蓄能器的安装位置没有要求,但是要求在泵和蓄能器之间安装单向阀,在蓄能器和管理之间安装截止阀。
()14、在选择油管的时候,根据工作压力定管的材质和壁厚。
一般情况下根据流速定管径,小直径管路采用低一些的流速。
()15、吸油管路和回油管油压比较低,可以采用有缝钢管。
()二、选择题1、为了考虑油箱的成本及重量,同时兼顾油箱的强度,最合适的措施是()。
A、加焊或冲压坚强筋B、加厚板材C、涂层处理D、没有办法2、高压液压系统油箱的有效容积选择是每分钟排油量的()。
A、2~4倍B、5~7倍C、10~12倍D、都可以3、过滤精度很高的过滤器不能安装在()。
A、吸油口B、回油路C、油箱进口D、都可以4、可以清洗并重复利用的过滤器有()。
A、表面型B、深度型C、中间型D、都可以5、表面型过滤器主要使用材料是()。
ERP第五章能力需求计划课后习题作业解答08国贸1班 080801015康明跃 080801016蔡绍东 080801017李美燕1.解释CRP的概念。
(080801015康明跃)答:CRP是一种将MRP输出的对物料的分时段需求计划转变成对企业各个工作中心的分时段需求计划的管理工具,是一种协调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之间平衡管理的处理过程,是一种协调MRP的计划内容和确保MRP在现有生产环境中可行、有效的计划管理方法。
2.简述CRP的主要作用。
(080801015康明跃)答:CRP能够解决以下问题: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B、使用什么工艺路线?工艺路线中包括哪些工作中心。
C、工作中心的可用能力是多少?D、分时段的能力需求状态如何?4、分析比较无限能力计划和有限能力计划。
(080801015康明跃)答:ERP的能力需求计划可分为无限能力计划和有限能力计划两种。
无限能力计划是指不考虑生产能力的CRP限制,而对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与负荷进行计算,得出工作中心的负荷情况,产生能力报告。
当负荷大于能力时,对超负荷的工作中心进行负荷调整,采取的措施有加班、转移负荷工作中心、采用替代工序、外协加工或直接购买。
若这些措施都无效,只有延长交货期或取消订单。
有限能力计划是指考虑能力限制的CRP编制方式,计划的安排按照优先级进行。
先把能力分配给优先级高的物料,当工作中心负荷已满时,优先级低的物料被推迟加工,即订单被推迟。
5.CRP的输入包括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分别是什么?(080801016蔡绍东)答:(1)CRP的输入数据包括:已下达的生产订单,MRP计划订单,工艺路线文件,工作中心数据,工作中心日历数据。
(2)特点:a .加工订单是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
按照指导生产加工的有效性状态,加工订单可以分为三类:计划订单、确认订单和已下达订单。
计划订单是根据MRP直接计算得到的加工订单。
计划订单经过修正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后,由生产计划管理人员将其状态修改为确认订单。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A) 定时中断(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C) 外部串行中断(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A)98H (B)84H (C)42 (D)22H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13. 什么是中断嵌套?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17. 把教材的P82页的图4.24改为中断实现,用负跳变方式,中断0(INT0)显示“L2”,中断1(INT1)显示“H3”。
(可参考第四章的电子教案中的例子)18.第5章课后作业第9题。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答案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13)H。
第5 章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1.对文法G[S]S→a|∧|(T)T→T,S|S(1) 给出(a,(a,a))和(((a,a),∧,(a)),a)的最左推导。
(2) 对文法G,进行改写,然后对每个非终结符写出不带回溯的递归子程序。
(3) 经改写后的文法是否是LL(1)的?给出它的预测分析表。
(4) 给出输入串(a,a)#的分析过程,并说明该串是否为G 的句子。
答案:(1) 对(a,(a,a)的最左推导为:S=>(T)=> (T,S)=> (S,S)=> (a,S)=> (a,(T))=> (a,(T,S))=> (a,(S,S))=> (a,(a,S))=> (a,(a,a)) 对(((a,a),∧,(a)),a) 的最左推导为:S => (T)=> (T,S)=> (S,S)=> ((T),S)=> ((T,S),S)=> ((T,S,S),S)=> ((S,S,S),S)=> (((T),S,S),S) => (((T,S),S,S),S)=> (((S,S),S,S),S)=> (((a,S),S,S),S)=> (((a,a),S,S),S)=> (((a,a),∧,S),S) => (((a,a),∧,(T)),S)=> (((a,a),∧,(S)),S) => (((a,a),∧,(a)),S)=> (((a,a),∧,(a)),a)(2) 改写文法为:S→a|∧|(T)T→S NN→,S N| ε非终结符FIRST 集FOLLOW 集S {a,∧,(} {#,,,)}T {a,∧,(} {)}N {,,ε} {)}对左部为S 的产生式可知:Select(S→a)∩Select(S→∧)∩Select(S→(T))={a}∩{∧}∩{(}= φ对左部为N 的产生式可知:FIRST (,S N)={,}FIRST (ε)={ε}FOLLOW (N)={)}由于SELECT(N →, S N)∩SELECT(N →ε) ={,}∩ { )}= φ所以文法是LL(1)的。
第五章(P192-196) (仅供参考,不一定最佳!)7-8 题7-8图所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0=t 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时电感电压。
0≥t )(t u LV题7-8图解:标注电感电流如上图所示 由换路定理得A i i L L 5315)0()0(===−+换路后,由于电路中不存在独立电源,所以有0)(=∞L i 将换路后电路中的电感开路,求其等效电阻,如下图所示由及有KVL KCL ⎪⎪⎩⎪⎪⎨⎧−×=+⎟⎠⎞⎜⎝⎛−×=)6(2638U u u uU I U 解得I U 12=故Ω==12IU R eq由此得换路后电感放磁电路的时间常数为s R L eq41123===τ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公式可得Ae e i i i t i t t L L L L 45)]()0([)()(−−+=∞−+∞=τ故V e e td t di Lt u t t L L 4460)4(53)()(−−−=−××== 7-10 题7-10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电容电压为零。
在S c u 0=t 时闭合,求S 0>t 时的和。
)(t u c )(t i c20c题7-10图解:由题意及换路定理得0)0()0(==−+c c u u换路后,电容电压的终值为)(t u c V u c 1010102010)(=+×=∞换路后,将电压源短路及电容开路,则端口处的等效电阻为Ω=+=+=k R eq 105510//105由此得换路后电容充电电路的时间常数为s C R eq 1.010********=×××==−τ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公式可得()Ve e u u u t u t t c c c c 10110)]()0([)()(−−+−=∞−+∞=τ故mAe e t d t u d C t i tt c c 10106)10()1(101010)()(−−−=−×−×××==7-11 题7-11图所示电路中开关打开前已处稳定状态。
1、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32921L L L Q -+=。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函数和边际产量L MP 函数; (2)分别计算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最大值;(3)证明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解:(1) 根据32921L L L TP L -+= 可得:2921L L LTP AP L L -+==231821L L dQ dTP MP LL -+==(2)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 即 0318212=-+L L 解得 7=L (1-=L 不合题意) 代入24592132=-+=L L L TP L 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2921LL AP L -+=L AP dLdL 29-= 令0=L AP dLd即 029=-L 得 5.4=L(5.4=L 也可用L L MP AP =,即 2231821921L L L L -+=-+求得) 又因为02<-=⎪⎭⎫⎝⎛L AP dL d dL d 所以5.4=L 为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代入 2921L L AP L -+= 得平均产量AP L 的最大值为41.25 。
同样,对于231821L L MP L -+=L MP dLdL 618-= 令0=L MP dLd即 0618=-L 得 3=L又因为06<-=⎪⎭⎫⎝⎛L MP dL d dL d 所以3=L 为边际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
将3=L 代入231821L L MP L -+=得到边际产量MP L 的最大值为48。
(3)证明:从(2)中可知:当5.4=L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为41.25而当5.4=L 时,劳动的边际产量25.41318212=-+=L L MP L 所以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
2、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 )与产出(Q )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2X -23X ,当X 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解:TP=1000X+10002X -23X MP=1000+2000X-62X AP=1000+1000X-22XX=200 MP=161000 AP= 121000 X=300 MP=61000 AP= 121000 X=400 MP= -159000 AP= 81000 MP= AP, X=250MP=0,1000+2000X-62X =0,610060001000+=X =334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界点是X =250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分界点是334 因此,X=200处于第一阶段,X=300处于第二阶段;X=400处于第三阶段。
第四章短期经营决策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按照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经营决策属于按照决策对经营活动影响期的长短进行分类的决策类型。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常见的相关成本有:(1)增量成本;(2)机会成本;(3)重置成本;(4)可避免成本;(5)专属成本;(6)可分成本。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常见的无关成本有:(1)沉没成本;(2)不可避免成本;(3)共同成本;(4)联合成本。
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在经营决策分析过程中,判断每个方案的相关成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汇总每个方案涉及的所有成本;(2)排出其中的沉没成本,并剔除各方案之间无差别的成本;(3)保留下来的即为各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成本,也就是相关成本。
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专属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该固定成本往往是为了弥补生产能力暂时的不足而增加有关装置、设备、工具等长期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经营决策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三种:差量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在实际工作中,接受特殊订单需要考虑一定的前提条件:(1)该订单的售价不会违反国家有关的价格法规;(2)接受该特殊订单对正常销售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分析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自制零部件通常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来生产,无论是否自制,固定成本总是要发生的。
因此,自制方案一般不需要考虑固定成本,但也应该注意区分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二是如果剩余生产能力有其他用途,则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企业生产受到一种资源约束决策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产受到某一种资源约束,但销售量不受限制;(2)生产受到某一种资源约束,销售量也受到限制。
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步练习【基础训练篇】1.当人体的尿液中发现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是肾脏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小管D.肾小球【答案】D【详解】结合分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当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肾小球,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排尿的生理意义不正确的是()A.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B.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平衡【答案】D【详解】排尿不仅可以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不能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平衡,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肾单位是构成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其主要有哪些结构构成()A.肾小体和肾小嚢B.肾小管和肾小囊C.肾小球和肾小管D.肾小体和肾小管【答案】D【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故选D。
4.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叫排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排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D.排尿具有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作用【答案】A【详解】A.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第五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1. 是非判断题1-1 在水溶液中解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也大。
1-2 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HAc c Ac c H c K a -+=θ,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c(HAc),a K θ必随之改变。
1-3 在浓度均为0.01 mol ·L -1的HCl ,H 2SO 4,NaOH 和NH 4Ac 四种水溶液中,H +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均相等。
1-4 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1-5 将10mL 0.1 mol ·L -1NH 3·H 2O 溶液稀释至100mL ,则NH 3·H 2O 的解离度增大,OH -离子浓度也增大。
1-6 在一定温度时,稀释溶液,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增大。
1-7 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OH - 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1-8 弱酸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因此溶液中H + 离子浓度也就增大。
1-9 根据稀释定律,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就越大,故溶液中(OH -)越大,溶液pH 值越大。
1-10 NaHCO 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2. 选择题2-1 将2.500g 纯一元弱酸HA 溶于水并稀释至500.0mL.已知该溶液的pH 值为3.15,计算弱酸HA 的离解常数K a θ。
[M(HA)=50.0g ·mol -1]A. 4.0×10-6B. 5.0×10-7 C 7.0×10-5 D. 5.0×10-6 2-2 C 6H 5NH 3+(aq)⇔ C 6H 5NH 2(aq) + H +,C 6H 5NH 3+的起始浓度为c ,解离度为α,则C 6H 5NH 3+的a K θ值是 A.21c αα- B.()21c αα- C.21c αα+ D.()21c αα+ 2-3 已知0.01 mol ·L -1某弱酸HA 有1%解离,它的解离常数为A.1×10-6B.1×10-5C.1×10-4D.1×10-32-4 对于弱电解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B.溶液的浓度越大,达平衡时解离出的离子浓度越高,它的解离度越大C.两弱酸,解离常数越小的,达平衡时其pH值越大酸性越弱D.一元弱电解质的任何系统均可利用稀释定律计算其解离度2-5 已知313K时,水的K =3.8×10-14,此时c(H+)=1.0×10-7 mol·L-1的溶液是wA.酸性B.中性C.碱性D.缓冲溶液2-6 下列化合物中,同浓度在水溶液,pH值最高的是A.NaClB.NaHCO3C.Na2CO3D.NH4Cl2-7 1升0.8 mol·L-1HNO2溶液,要使解离度增加1倍,若不考虑活度变化,应将原溶液稀释到多少升?A. 2B. 3C. 4D. 4.52-8 要使0.5升0.6 mol·L-1HF溶液中的HF的解离度增加到原先的3倍,应将原溶液稀释到多少升?A. 2B. 3C. 3D. 4.52-9 使0.05 mol·L-1HCl溶液的浓度变为0.1 mol·L-1,则A.解离常数增大B.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减小C.解离度增大D.不是以上情况2-10 0.05 mol·L-1HAc溶液中添加溶质,使溶液浓度变为0.1 mol·L-1,则A.解离常数增大B.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减小C.单位体积离子增多D.解离度增大3. 填空题3-1 在0.10 mol·L-1NH3·H2O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浓度最小的物种是。
第5章部分习题解答1.已知某2ASK 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0波特,所用载波信号为()6cos 410A t π⨯。
(1)假定比特序列为{0110010},试画出相应的2ASK 信号波形示意图; (2)求2ASK 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解:由1000s R baud =,6210cf Hz =⨯,有:621020001000b c T T ⨯== (1)一个码元周期内有2000个正弦周期:(2)222000null b s B R R Hz ===2.某2ASK 系统的速率为2b R Mbps =,接{}n a2(ASK s t 0 1 1 0 0 1 0收机输入信号的振幅40μV A =,AWGN 信道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180510/N W Hz -=⨯,试求传输信号的带宽与系统的接收误码率。
解:传输信号的(第一零点)带宽为:24T b B R MHz ==平均码元能量:24bb A T E =系统的接收误码率: (1)若是包络检波,()2622618000401040444210510b b b E A T A N N R N --⨯====⨯⨯⨯⨯其误码率为(最窄带宽接收):/4092211 1.031022b E N e P ee ---≈=≈⨯ (2)若是相干解调:其误码率为(MF 接收):101.2710e P Q Q -⎛⎫==≈⨯ ⎪ ⎪⎝⎭3.某2FSK 发送码1时,信号为()()111sin ,0s s t A w t t T θ=+≤≤;发送码0时,信号为()()000sin ,0s s t A w t t T θ=+≤≤。
式中1θ及0θ为均匀分布随机变量,0128s ωωπ==,码1与0等概率出现。
(1)画出包络检波形式的接收机框图; (2)设码元序列为11010,画出接收机中的主要波形(不考虑噪声);(3)若接收机输入高斯噪声功率谱密度为0/2N ,试给出系统的误码率公式。
解: (1)由P195图5.2.5可得()2FSK S t 包络检波BPF1f ()1r t BPFf ()0r t 包络检波抽样判决符号定时{}ˆn a(2)0128s ωωπ==,0124/s f f T ==,122s b f R R ==由0112b f f f R-==,此2FSK 系统的频差足够大,可保证信号正确解调。
()2FSK s t 1()1r t ()0rt()1yt ()0y t ˆn a1010(3)由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的误码率公式P199(5.2.12),2220/4/41122nBPFA A NB e P ee σ--==2200/441122S bA T A N R N e e --==(最窄带宽接收)4.某2FSK 系统的速率为2b R Mbps =,两个传输信号频率为110f MHz =与012f MHz =,接收机输入信号的振幅40A V μ=,AWGN 信道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180510/N W Hz -=⨯,试求传输信号的带宽、工作频带与系统的接收误码率。
解: 由题,有102f f MHz -=与2b R Mbps =, 则传输信号的带宽为:210662(5.2.8)21022106FSK bB f f R MHz=-+=⨯+⨯⨯=工作频带为:8MHZ ~14MHZ(由P197图5.2.9)由于,()2622618000401080222210510b b b E A T AN N R N --⨯====⨯⨯⨯⨯,于是,(1)相干解调时系统的误码率:19(218 5.5.1)1.87210e P Q P Q-⎛⎫= ⎪ ⎪⎝⎭=≈⨯式(MF 接收)(2)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时系统误码率:/80221811222.124210b E N e P e e---≈=≈⨯(最窄带宽接收)7.假定在采用LPF 的BPSK 相干解调系统中,恢复载波和发送载波相位差为固定的θ,LPF带宽为B。
试证明该系统的平均误比特率计算公式为Q e P ⎛=⎝解:解调系统LPF 输出信号为: ()()(){}ˆ2cos 2c mt LPF r t f t π=⋅()()()()()cos 22cos 22cos 2c c c Am t f t f t LPF n t f t πθππ+⋅⎧⎫⎪⎪=⎨⎬+⋅⎪⎪⎩⎭()()cos c Am t n t θ=+有用信号部分为cos A θ±。
噪声部分功率为202nN B σ=。
由式(4.3.20)系统的最小平均误比特率为:Q e P ⎛= ⎝式中1cos s y A θ=,2cos s y A θ=-故Q Q e P ⎛⎛== ⎝⎝Q ⎛⎫=⎪ ⎪⎝⎭8.假定2DPSK 数字通信系统的输入比特序列为110100010110(1)写出相对码(考虑相对码的第一个比特为1);(2)画出2DPSK 发送与接收框图。
解:(1)绝对码{}n b1 1 0 1 0 0 0 1 0 1 1 0相对码{}n d1 0 1 1 0 0 0 0 1 1 0 1 1(2)发送框图:接收框图:9.设载频为1800Hz ,码元速率为1200波特,发送信息为011010。
试按下面方式画出2DPSK信号的波形。
(1)若相位偏移00θ∆=代表0,0180θ∆=代表1。
解:(1)1800312002b c c b T f Hz T f Baud ===,此2DPSK信号一个码元周期包含有1.5个载波周期。
经过差分编码后,相对码为101100(设初始相对码为1)10.假设在某2DPSK系统中,载波频率为2400Hz,码元速率为1200Baud ,已知相对码序列为1100010111。
(1)试画出2DPSK信号波形; (2)若采用相干解调法接收该信号,试画出{}n d t2()DPSK s t 1 0 1 1 0 0(cos 2πt解调系统的各点波形;(3)若发送符号0和1的概率相同,试给出2DPSK信号的功率谱示意图。
解:240021200b c c bT f HzT f Baud ===,此2DPSK 信号一个码元周期包含2个载波周期。
(1)110001{}n d ()2DPSK s t 0111(2)DPSK 相干解调框图:各点的波形图:{}n d ()2DPSK s tˆn a ˆnd 1ˆn d -ˆnb (3)2DPSK 功率谱示意图(同P200图5.3.2)c b c c b c b c c b()s P f11.假定QPSK 系统的输入二进制序列为00100111010010,试问: (1)载波相位序列(B 方式);(2)相应的载波相位序列(A 方式); (3)同相与正交支路的比特序列;(4)传输率为4Mbps 时需要的带宽。
解:(1)首先将输入序列表示为格雷编码序列:00 11 01 10 01 00 11,由P209表5.4.1可以得出B 方式下的载波相位:54π,4π,74π,34π,74π,54π,4π(2)相应的A 方式下的载波相位序列为:π,0,32π,2π,32π,π,0(3)同相支路的比特序列{}0n b :0 1 1 0 1 0 1正交支路的比特序列{}1n b :0 1 0 1 0 0 1(4)传输率为4Mbps 时,6/2210s b R R baud==⨯采用矩形NRZ 基带信号时,可得:62410null s B R Hz ==⨯19.电话线频带为300~3300Hz ,试给出下面调制方式下的载波频率、符号率与比特率:(1)OOK 、BPSK 、2DPSK (采用0.25α=的升余弦滚降特性); (2)BFSK ;(3)QPSK 、DQPSK (采用0.25α=的升余弦滚降特性)。
解:(1)对于OOK 、BPSK 、2DPSK :载频选在频带中央:300330018002c f Hz +==符号率:33003002400110.25T s B R baud α-===++比特率:2400/b s R R b s == (2)对于BFSK :假设基带信号取第一零点带宽,要使两路2ASK 部分在频谱上可分离,则两个频谱间的间距应该至少满足102b f f R -≥所以 2102224FSK b b b b B f f R R R R =-+≥+= 不等式取等号,得23300300750/44FSK b B R b s -===03001050b f R Hz =+=133002550b f R Hz =-=750s b R R baud ==(3)对于QPSK 、DQPSK :载频选在频带中央:300330018002c f Hz +==符号率:33003002400110.25T s B R baud α-===++比特率:2log 240024800/b s R R M b s ==⨯=21.QPSK 系统,采用0.25α=的升余弦基带信号,信道带宽为20MHz ,求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最大速率。
解:6620101610110.25T s B R baud α⨯===⨯++72log 2 3.210b s s R M R R bps =⨯==⨯22.设通信系统的频率特性为0.5α=的升余弦滚降特性,传输的信息速率为120kbps ,要求无码间串扰。
(1)采用2PSK 调制,求占用信道带宽和频带利用率; (2)设010b E N =,求2PSK 最佳接收机的误比特率。
解:(1)信道带宽:(1)(10.5)1201000180T b B R kHzα=+=+⨯⨯=频带利用率:12/13b T R bps Hz B ηα===+(2)2PSK最佳接收机的误比特率:6(5.3.8)3.872110e P Q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