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土地革命战争9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7.93 MB
- 文档页数:97
土地革命四一二事变后,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率先在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
---百度发展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先后粉碎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加剧了中日间的民族矛盾。
大敌当前,蒋介石集团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蒋介石又相继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中国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一面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国军的进攻。
粉碎了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左”倾错误领导下也损失严重,被迫撤离根据地,先后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粉碎了中国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第 4 课土地革命战争1.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
随即被优势敌军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2. 井冈山会师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开上井冈山以后,到1928年2月,以他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井冈山军民,利用湘赣两省国民党各派军队混战的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已经初步开创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先后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