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第3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20
第7章扩散与固态相变一、选择题1.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比阴离子扩散能力强的原因在于()。
[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A.阴离子的半径较大B.阳离子更容易形成电荷缺陷C.阳离子的原子价与阴离子不同【答案】A2.材料中能发生扩散的根本原因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A.温度的变化B.存在浓度梯度C.存在化学势梯度【答案】C3.在低温下,一般固体材料中发生的扩散是()。
[南京工业大学2009研]A.本征扩散B.非本征扩散C.无序扩散【答案】B【解析】固体材料在温度较高时,发生本征扩散;在低温下,则发生非本征扩散。
二、填空题散机制主要有______和______;前者是原子通过______进行迁移,后者是原子通过______进行迁移,因此前者的扩散激活能比后者______;扩散系数比后者______。
[合肥工业大学2006研]【答案】化学势梯度;化学位降低;空位扩散机制;间隙机制;空位扩散;晶格间隙;小;大2.上坡扩散是指______。
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_。
[江苏大学2005研]【答案】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的扩散;化学势的改变3.扩散系数越______,结构缺陷越多,扩散速度越______。
[沈阳大学2009研]【答案】小;快4.马氏体相变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 、 和 等。
[南京工业大学2009研]【答案】存在习性平面;取向关系;无扩散性;速度快(或没有特定的相变温度)【解析】马氏体相变具有热效应和体积效应,相变过程是形成核心和长大的过程。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之一,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马氏体)承袭了母相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和晶体缺陷。
惯习(析)面是指马氏体相变时在一定的母相面上形成新相马氏体。
三、简答题1.解释名词扩散系数。
[东北大学2004研]答:根据菲克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用J 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d d C J D x=- 式中,D 为扩散系数,m 2/s ;C 为扩散物质(组元)的体积浓度,原子数/m 或kg/m ;d C /d x 为浓度梯度;“-”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组元由高浓度区向2扩散系数D 是描述扩散速度的重要物理量,它相当于浓度梯度为1时的扩散通量,D 值越大则扩散越快。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在非化学计量化合物ZrO2-x中存在的晶格缺陷是()。
A.阴离子空位B.阳离子空位C.阴离子填隙D.阳离子填隙【答案】A【解析】非化学计量化合物ZrO2-x中Zr为正四价,那么可见氧离子不足,于是产生氧离子空位,也就是阴离子空位。
2.在烧结过程中,只使坯体的强度逐渐增加,而坯体不发生收缩的传质方式是()。
A.晶格扩散B.流动传质C.蒸发-凝聚D.溶解-沉淀【答案】C【解析】晶格扩散指原子在晶体内部的扩散过程,其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相际之间的非流向传质,即当流体流经与其浓度不同的异相表面时,发生在两相之间的传质现象。
溶解-沉淀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蒸发-凝聚是制备高性能金属及合金超微粉末的有效方法,可用于烧结过程。
3.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投影图的晶体有()。
A.立方和菱方晶体B.四方晶体和斜方晶体C.立方和四方晶体D.立方晶体【答案】D4.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A.[1120]B.[2110]C.[2110]D.[1210]【答案】B5.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A.由硅和氧组成的硅氧多面体B.由硅和氧组成的6[SiO]-六面体6C.由硅和氧组成的4[SiO]-四面体4D.由二氧化硅组成的8[Si O]-八面体28【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15分)1.固态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______、______,而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______和______。
这四种传质过程的△L/L与烧结时间的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解析】晶格扩散指原子在晶体内部的扩散过程,其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相际之间的非流向传质,即当流体流经与其浓度不同的异相表面时,发生在两相之间的传质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石德珂版2021考研名校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导论1.试举例分析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中南大学2007研]答: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有重要而复杂的影响,材料也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
通过合理和经济的合成和加工方法,可以不断创制出许多新材料或改变和精确控制许多传统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提高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制备/合成和加工不仅赋予材料一定的尺寸和形状,而且是控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必要手段。
如钢材可以通过退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来改变它们内部的结构而达到预期的性能,冷轧硅钢片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能使晶粒按一定取向排列而大大减少铁损。
2.任意选择一种材料,说明其可能的用途和加工过程。
[中南大学2007研] 答:如Al-Mg合金。
作为一种可加工、不可热处理强化的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塑性,在飞机、轻质船用结构材料、运输工业的承力零件和化工用焊接容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材料使用目的,设计合金成分,考虑烧损等情况进行配料,如A15Mg合金板材,实验室条件下可在电阻坩埚炉中750℃左右进行合金熔炼,精炼除气、除渣后720℃金属型铸造,430~470℃均匀化退火10~20h后,在380~450℃热轧,再冷轧至要求厚度,在电阻炉中进行稳定化处理,剪切成需要的尺寸或机加工成标准试样,进行各种组织、性能测试。
3.说说你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
[中南大学2007研] 答: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相影响。
材料的性能与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对结构十分敏感,结构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使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如钢中存在的碳原子对钢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许多金属材料中一些极微量的合金元素也足以严重影响其性能。
然而由同一元素碳构成的不同材料如石墨和金刚石,也有着不同的性能,有些高分子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而性能却大不一样,其原因是它们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
第5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一、选择题三元系统相图中,若存在有n条界线,则此系统相图中能连接出()条连线。
A.3B.n-1C.nD.n+1【答案】C【解析】三元系统相图中,存在几条界线就能在相图中连接出几条连线。
二、填空题1.Fe-Fe3C相图中含碳量小于______为钢,大于______为铸铁;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均由______和______两个基本相组成;奥氏体其晶体结构是______,合金平衡结晶时,奥氏体的最大含碳量是______;珠光体的含碳量是______;莱氏体的含碳量为______;在常温下,亚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___,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是______;Fe3CⅠ是从______中析出的,Fe3CⅡ是从______中析出的,Fe3CⅢ是从______中析出的,它们的含碳量为______。
【答案】2.11%C;2.11%C;铁素体(a);渗碳体(Fe3C);FCC;2.11%;0.77%;4.3%;铁素体和珠光体;珠光体和Fe3CⅡ;液相;奥氏体;铁素体;6.69%2.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原子尺寸因素、______、电子浓度因素和______有关。
【答案】电负性;晶体结构三、判断题1.中间相只是包括那些位于相图中间且可以用一个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相。
()【答案】×【解析】凡是位于相图中间的各种合金相结构都统称为中间相,这其中当然包括一个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相以及一些固溶体相。
2.三元相图中的三元无变量点都有可能成为析晶结束点。
()【答案】×【解析】三元相图中三条界线的交点是三元无变量点,也是低共熔点,它的液相同时对三种晶相饱和。
低共熔点也是存在液相的最低温度点。
通过低共熔点平行于底面的平面称为固相面或结晶结束面。
固相面之下全部是固相。
四、名词解释1.中间相答:中间相是指合金中组元之间形成的、与纯组元结构不同的相。
在相图的中间区域。
2.间隙固溶体答:间隙固溶体是指若溶质原子比较小时可以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之中而不改变溶剂的晶格类型所形成的固溶体。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原子结合健中 B 的键的本质是相同的A 、金属键与离子键B 、氢键与德瓦尔斯键C 、离子键与共价键2、钨、钼熔点很高,其结合键是 A 的混合键A 、金属键和离子键B 、金属键和共价键C 、离子键和共价键3、MgO 、Al2O3等的结合键是 C 的混合键A 、金属键和离子键B 、金属键和共价键C 、离子键和共价键4、工程材料的强度与结合键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键能高的其强度也 A 些。
A 、高B 、低5、激活能反应材料结构转变 B 的大小;A 、动力B 、阻力6、材料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称为 A ;A 、稳态结构B 、亚稳态结构7、一般而言,晶态结构的能量比非晶态要 B ;A 、高B 、低C 、相等第二章 材料的晶体结构1. 氯化铯(CsCl )为有序体心立方结构,它属于 CA 、体心立方B 、面心立方C 、简单立方点阵;2. 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 为 BA 、1.6B 、2(2/3)1/2 ;C 、2/33. 对面心立方晶体而言,表面能最低的晶面是 cA 、 (100);B 、(110),C 、(111);D 、(121)4. 下列四个六方晶系的晶面指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CA 、(1322);B 、(0112);C 、(0312) ;D 、(3122)5. 面心立方结构的铝中,每个铝原子在本层(111)面上的原子配位数为 BA 、12;B 、6;C 、4;D 、36. 简单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A 、100%B 、65%C 、52%D 、58%7. 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 D 晶带A 、[110]B 、[100]C 、[211]D 、[111]8. 立方晶体中(111)和(101)面同属 D 晶带A 、[111]B 、[010]C 、[011]D 、]011[9.原子排列最密的一族晶面其面间距A、最小B、最大10.六方晶系中和(1121)晶面等同的晶面是 AA、(1211)面;B、(1112)面;C、(1211)面;D、(2111)面11.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 BA、每个原子周围的原子数;B、每个原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数;C、每个原子周围的相同原子数;D、每个原子周围最邻近的和次近邻的原子数之和12.密排六方与面心立方均属密排结构,他们的不同点是: DA、晶胞选取方式不同;B、原子配位数不同;C、密排面上,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原子密排面的堆垛方式不同13.在立方晶系中,与(101)、(111)同属一晶带的晶面是: dA、(110); Bb、(011); C、(110); D、(010)14.TiC与NaCl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它们不属于同一类中间相,这是因为: DA、TiC是瓷,NaCl是盐;B、NaCl符合正常化合价规律,TiC不符合正常化合价规律;C、TiC中电子浓度高,D、NaCl的致密度高15.立方晶体中(110)和(310)面同属 D 晶带A、[110]B、[100]C、[310]D、[001]16.14种布拉菲点阵: AA、按其对称性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B、按其点阵常数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C、按阵点所在位置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D;、按其几何形状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17.与(113)和(112)同属一晶带的有: CA、(112),B、(221)C、(110)D、(211)18.引入空间点阵概念是为了: CA、描述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B、描述晶体的对称性,C、描述晶体结构周期性,D、同时描述晶体结构周期性和对称性19.有A、B两晶体,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所属空间点阵相同,则此两晶体的结构相同;B、晶体结构相同,它们所属空间点阵可能不同;C、晶体结构不同,它们所属空间点阵必然不同;D、所属空间点阵不同,晶体结构可能相同20.体心立方晶体中间隙半径比面心立方中的小,但BCC的致密度却比FCC低,这是因为: DA、BCC中原子半径小,B、BCC中的密排方向<111>上原子排列比FCC密排方向上的原子排列松散,C、BCC中的原子密排面{110}的数量太少,D、BCC中的原子配位数比FCC中原子配位数低21.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必要条件是: BA、两组元的电子浓度相同,B、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C、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同,D、两组元的电负性相同,22.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相互关系 CA、空间点阵的每一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原子;B、每一种空间点阵代表唯一的一种晶体结构;C、晶体结构一定,它所属的空间点阵也唯一地被确定;D、每一种晶体结构可以用不同的空间点阵表示23.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地关系是 AA、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大;B、配位数越小,致密度越大;C、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小,D、两者之间无直接联系24.离子晶体和纯金属晶体各有配位数的概念,两者的含义: CA、完全相同,B、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同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原子数,C、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异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原子数,D、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异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临和次近邻的原子数之和25.在离子晶体中 BA、阳离子半径大于阴离子半径;B、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C、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相等;D、阳离子半径可以大于阴离子半径;也可以小于阴离子半径;26.硅酸根四面体中的氧离子 CA、只属于一个硅酸根四面体;B、可以被多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C、只能被两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D、可以被四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已知聚氯乙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7500,则其平均聚合度是(A )。
第10章材料概论
一、判断题
金属材料是晶体,即金属原子在整个空间都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
()
【答案】×
【解析】金属在固态下一般都是晶体。
二、简答题
1.何谓塑料?何谓橡胶?两者在室温时的力学性能有何显著差别?
答:塑料是指室温下处于玻璃态的高分子材料。
橡胶是指室温下处于高弹态的高分子材料。
室温下,塑料的硬度较高,但其脆性较大,容易脆性断裂,弹性较低;橡胶的硬度较低,但脆性较小,不易断裂,弹性较高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2.何谓陶瓷?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解释其主要性能特点。
答:陶瓷主要是由无机非金属作为基体组分组成的。
以共价键或离子键为主,在共价键结合的陶瓷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式进行键合的,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且键能相当高,陶瓷主要是由高硬度高脆性的特殊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相的一类材料。
由于这些化合物中的结合键以共价键或离子键为主,键合力稳定并且很强,故陶瓷材料具有熔点高,热膨胀系数小,硬度高,抗氧化、耐腐蚀,高温强度高,良好的光学特性和绝缘性等特性;但由于烧结及制备工艺等原因,陶瓷材料中难免存在气孔或微裂纹,故陶瓷材料的脆性大,强度低且易存在缺陷。
三、计算题
1 / 2
在制造Al2O3陶瓷材料时,原料粉末的粒度为2μm。
在烧结温度下保温30分钟,测得晶粒尺寸为10μm,则在同一烧结温度下保温2小时后,晶粒尺寸为多少μm?为抑制晶粒生长在原料粉末中加入0.2%MgO,并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保温2小时,则晶粒尺寸为多少μm?
解:d1=20μm(D2=kt);d2=16μm(D3=kt)。
2 / 2。
第9章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一、简答题1.简明解释为什么晶格中两个电子可以由吸引作用而形成库柏对。
答:电子间通过交换格波声子而产生间接的相互作用,例如波矢为的电子发射一个波矢为的声子被散射到波矢为的状态,第二个电子本来的波矢为,吸收了第一个电子发射的声子进入波矢为的状态。
另一过程是第一个电子吸收一个由第二个电子发射的波矢为的声子而由k1散射到第二个电子则从散射到,按照量子理论,如果能量差是声子角频率),则相互作用能为负,即电子间具有净的吸引作用而形成库柏对。
显然,只有在费密面附近的是德拜角频率)范围内的电子才能满足上述条件。
2.(1)写出固体热导率的定义和公式。
(2)指出传导热流的元激发。
(3)指出在低温和高温下热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并描述在这两个区间内的主要物理过程。
答:(1)固体热导率的定义为:单位温度梯度所引起的热量流密度,即式中的系数k,在非金属固体热导率的表示式为式中,c为固体热容;为声子的平均速度;l为声子的平均自由程。
(2)传导热流的元激发为声子。
(3)对于金属,其热导率通常由晶格热导率k a(由声子贡献)及电子热导率k e(由自由电子贡献)两部分所组成,即式中,以典型值代入后得因此,典型金属的热导率主要由自由电子贡献,即式中,le为电子平均自由程,依赖于电子-声子散射过程。
所以式中,为温度为T时的平均声子数。
在高温区:,则,所以,,与温度无关。
在低温区:,则,所以,在极低温区:声子数很少,主要是杂质散射,是杂质密度)与t无关,所以3.示意画出n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用能带理论定性解释上述曲线。
答:(1)如图9-1所示。
图9-1(2)n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包括掺杂的施主电子及本征半导体固有的电子和空穴,但施主电子跃迁所需克服的能垒E d小于本征电子和空穴跃迁所需克服的能垒E g/2。
①温度较低时,本征电子和空穴的热激活跃迁几率很小,而施主电子跃迁几率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增大,此时电导率主要由掺杂的施主电子提供。
《材料科学基础》填空题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与四个量子数有关,且服从下述两个基本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最低能量原理2.原子结合键中一次键(强健)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二次键(弱健)有范德瓦尔斯键、氢键、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导电性差。
3.金属晶体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熔点较高。
4.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态结构,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5.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由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共同决定;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1、晶体结构中基元就是化学组成相同、空间结构相同、排列取向相同、周围环境相同的基本单元2、简单立方晶胞中(100)、(110)、(111)晶面中,面间距最小的是(111)面,最大的是(100)面;3、晶面族{100}包含(100)(010)(001)及平行(100K010K001)等晶面;4、(100),(210),(110),⑵0)等构成以[001]为晶带轴的晶带;(010,(011),(101),(110)等构成以[111]为晶带轴的晶带;5、晶体宏观对称元素只有1,2, 3, 4, 6, 1,m,等8种是基本的6、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三种;7、金属密堆积结构中的间隙有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两种类型8、面心立方晶体中1个晶胞内有生个八面体间隙,E个四面体间隙。
9、陶瓷材料是以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混合键结合在一起;10、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酸根四面体:11、SiO2中主要化学键为共价键与离子与:12、硅酸盐几种主要结构单元是岛状结构单元、双四面体结构单元、环状结构单元以及链状结构单元、层状结构单元;13、离子晶体中决定正负离子堆积方式的两因数是:电荷大小,满足电中性;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14、陶瓷材料的组成相有玻璃相、气相和结晶相(a) (b>15、上图为离子晶体中稳定和不稳定的配位图形,—为不稳定配位图形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 1.按照聚合物热行为可将聚合物分为热固性塑料和一热塑性塑料一两类。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2、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
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3、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答: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都是指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结合方式或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于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分子键是由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弱引力结合的结合方式。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键。
4、原子中的电子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答: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按照四个量子数的规定从低能到高能依次排列在不同的量于状态下,同一原子中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不可能完全相等。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1、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
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E、F为立方晶胞中6个表面的面心,由它们构成的正八面体其表面和棱边两两互相平行。
ABF面平行CDE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BE面平行CDF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DF面平行BCE面,其晶面指数为(111);ADE 面平行BCF 面,其晶面指数为(111)。
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石德珂主编导论记下什么叫材料学和材料的分类,其他的随便看看。
第一章和第二章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仔细看看!要会画NaCl 型CsCl型立方ZnS型CaF2型钙钛矿型晶体结构;晶面指数,晶向指数,会计算体心和面心立方的晶面间距、致密度、线密度、面密度等。
第三章高分子基本不会考,看看高分子的分类P69;分子结构对结晶能力的影响P80;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途径。
10年真题这章考过一个题目。
第四章晶体缺陷概念比较多,这章初试是不会出计算题的,像P95这样的计算题就没必要去看现在,复试在看!P130润湿行为现在可以不看。
第五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对于这章主要看第一节和第三节;第二节只要略看,记几个名词解释;第三节是重点,特别是铁碳相图,看不懂死记硬背都行。
注意下P176和P186这两个图的区别;P179表5-8要记熟!!这章剩下的没必要看了。
第六章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看下第一节;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P265,其他的你觉得不放心也可以浏览下,没时间就不用看了。
第七章扩散与固态相变第一节,扩散定律基本上复试的时候考,把P281的例题弄懂,记住这个公式,会应用这个公式就行。
第二节,扩散机制是重点,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简单看看,只需要记住公式,推到过程不用!第三节是重点,特别是影响扩散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主要是二、烧结(过程、影响因素)第五节,看看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就行P300.第六节,第七节,选择性看,考的概率小,但是还是要看看;第八节,主要看看马氏体的基本特征、F组成和马氏体的形态及归纳下这两种形态的区别就行了,其实考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以防万一还是要看。
第八章材料的变形与断裂(重点)第一节,会画和描述应力-应变曲线;第二节,稍微看看;第三节是重点,要细看,派-纳力公式、滑移与孪晶的异同这一章我建议都要好好看看了,考的比较多,尤其是涉及到陶瓷这一块!!第九章主要是能带理论,掺杂半导体,第三节不用去看;剩下的结合真题看看就行。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原子结合健中 B 的键的本质是相同的A 、金属键与离子键B 、氢键与范德瓦尔斯键C 、离子键与共价键2、钨、钼熔点很高,其结合键是 A 的混合键A 、金属键和离子键B 、金属键和共价键C 、离子键和共价键3、MgO 、Al2O3等的结合键是 C 的混合键A 、金属键和离子键B 、金属键和共价键C 、离子键和共价键4、工程材料的强度与结合键有一定的联系,结合键能高的其强度也 A 些。
A 、高B 、低5、激活能反应材料结构转变 B 的大小;A 、动力B 、阻力6、材料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称为 A ;A 、稳态结构B 、亚稳态结构7、一般而言,晶态结构的能量比非晶态要 B ;A 、高B 、低C 、相等第二章 材料的晶体结构1. 氯化铯(CsCl )为有序体心立方结构,它属于 CA 、体心立方B 、面心立方C 、简单立方点阵;2. 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 为 BA 、1.6B 、2(2/3)1/2; C 、2/33. 对面心立方晶体而言,表面能最低的晶面是 cA 、 (100);B 、(110),C 、(111);D 、(121)4. 下列四个六方晶系的晶面指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CA 、(1322);B 、(0112);C 、(0312) ;D 、(3122)5. 面心立方结构的铝中,每个铝原子在本层(111)面上的原子配位数为 BA 、12;B 、6;C 、4;D 、36. 简单立方晶体的致密度为 CA 、100%B 、65%C 、52%D 、58%7. 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 D 晶带A 、[110]B 、[100]C 、[211]D 、[111]8. 立方晶体中(111)和(101)面同属 D 晶带A 、[111]B 、[010]C 、[011]D 、]011[9.原子排列最密的一族晶面其面间距A、最小B、最大10.六方晶系中和(1121)晶面等同的晶面是 AA、(1211)面;B、(1112)面;C、(1211)面;D、(2111)面11.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 BA、每个原子周围的原子数;B、每个原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数;C、每个原子周围的相同原子数;D、每个原子周围最邻近的和次近邻的原子数之和12.密排六方与面心立方均属密排结构,他们的不同点是: DA、晶胞选取方式不同;B、原子配位数不同;C、密排面上,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原子密排面的堆垛方式不同13.在立方晶系中,与(101)、(111)同属一晶带的晶面是: dA、(110); Bb、(011); C、(110); D、(010)14.TiC与NaCl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它们不属于同一类中间相,这是因为: DA、TiC是陶瓷,NaCl是盐;B、NaCl符合正常化合价规律,TiC不符合正常化合价规律;C、TiC中电子浓度高,D、NaCl的致密度高15.立方晶体中(110)和(310)面同属 D 晶带A、[110]B、[100]C、[310]D、[001]16.14种布拉菲点阵: AA、按其对称性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B、按其点阵常数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C、按阵点所在位置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D;、按其几何形状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17.与(113)和(112)同属一晶带的有: CA、(112),B、(221)C、(110)D、(211)18.引入空间点阵概念是为了: CA、描述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B、描述晶体的对称性,C、描述晶体结构周期性,D、同时描述晶体结构周期性和对称性19.有A、B两晶体,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所属空间点阵相同,则此两晶体的结构相同;B、晶体结构相同,它们所属空间点阵可能不同;C、晶体结构不同,它们所属空间点阵必然不同;D、所属空间点阵不同,晶体结构可能相同20.体心立方晶体中间隙半径比面心立方中的小,但BCC的致密度却比FCC低,这是因为: DA、BCC中原子半径小,B、BCC中的密排方向<111>上原子排列比FCC密排方向上的原子排列松散,C、BCC中的原子密排面{110}的数量太少,D、BCC中的原子配位数比FCC中原子配位数低21.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必要条件是: BA、两组元的电子浓度相同,B、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C、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同,D、两组元的电负性相同,22.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相互关系 CA、空间点阵的每一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原子;B、每一种空间点阵代表唯一的一种晶体结构;C、晶体结构一定,它所属的空间点阵也唯一地被确定;D、每一种晶体结构可以用不同的空间点阵表示23.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地关系是 AA、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大;B、配位数越小,致密度越大;C、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小,D、两者之间无直接联系24.离子晶体和纯金属晶体各有配位数的概念,两者的含义: CA、完全相同,B、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同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原子数,C、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异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原子数,D、不同,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邻的异号离子数,而纯金属晶体的配位数是指最近临和次近邻的原子数之和25.在离子晶体中 BA、阳离子半径大于阴离子半径;B、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C、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相等;D、阳离子半径可以大于阴离子半径;也可以小于阴离子半径;26.硅酸根四面体中的氧离子 CA、只属于一个硅酸根四面体;B、可以被多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C、只能被两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D、可以被四个硅酸根四面体共用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1.已知聚氯乙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7500,则其平均聚合度是(A )。
第1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它的性质如何递变?答: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右,核电荷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增加,失电子能力降低,得电子能力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从上→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降低,失电子能力增加,得电子能力降低,金属性增加,非金属性降低。
2.试写出原子序数为11的钠与原子序数为20的钙原子的电子排列方式。
解: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有11个电子。
电子首先进入能量最低的第一壳层,它只有s态一个亚壳层,可容纳2个电子,电子状态计作1s2。
然后逐渐填入能量较高的2s、2p,分别容纳2个和6个电子,电子状态计作2s2和2p6。
第11个电子进入第三壳层的s 态。
所以,钠原子的电子排列为:钙原子有20个电子,填入第一壳层和第一壳层电子的状态与钠原子相似。
当电子填入第三壳层s态和p态后仍有2个剩余电子。
因为4s态能量低于3d态,所以这两个剩余电子不是填入3d态,而是进入新的外壳层上的4s态。
所以,钙原子的电子排列为:。
答:原子的结合键有: (1)离子键。
其特点是:正负离子相互吸引;键合很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熔点、硬度高,固态不导电,导热性差。
(2)共价键。
其特点是:相邻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键合强,有饱和性,有方向性;熔点、硬度高,不导电,导热性有好有差。
(3)金属键。
其特点是: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相互吸引;键合较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熔点、硬度有高有低,导热导电性好。
(4)分子键。
其特点是:分子或分子团显弱电性,相互吸引;键合很弱,无方向性;熔点、硬度低,不导电,导热性差。
(5)氢键。
其特点是:类似分子键,但氢原子起关键作用;键合弱,有方向性;熔点、硬度低,不导电,导热性好。
二、计算题有铀和硼两种材料,若已知铀的密度为19.05g/cm 3,原子量为235.03,硼的密度为2.3g/cm 3,原子量为10.81,阿伏伽德罗常数为236.0210⨯,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材料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导论
1.试举例分析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中南大学2007研]
答: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有重要而复杂的影响,材料也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
通过合理和经济的合成和加工方法,可以不断创制出许多新材料或改变和精确控制许多传统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提高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制备/合成和加工不仅赋予材料一定的尺寸和形状,而且是控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必要手段。
如钢材可以通过退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来改变它们内部的结构而达到预期的性能,冷轧硅钢片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能使晶粒按一定取向排列而大大减少铁损。
2.任意选择一种材料,说明其可能的用途和加工过程。
[中南大学2007研]
答:如Al-Mg合金。
作为一种可加工、不可热处理强化的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塑性,在飞机、轻质船用结构材料、运输工业的承力零件和化工用焊接容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材料使用目的,设计合金成分,考虑烧损等情况进行配料,如A15Mg合金板材,实验室条件下可在电阻坩埚炉中750℃左右进行合金熔炼,精炼除气、除渣后720℃金属型铸造,430~470℃均匀化退火10~20h后,在380~450℃热轧,再冷轧至要求厚度,在电阻炉中进行稳定化处理,剪切成需要的尺寸或机加工成标准试样,进行各种组织、性能测试。
3.说说你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
[中南大学2007研]答: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相影响。
材料的性能与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对结构十分敏感,结构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使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如钢中存在的碳原子对钢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许多金属材料中一些极微量的合金元素也足以严重影响其性能。
然而由同一元素碳构成的不同材料如石墨和金刚石,也有着不同的性能,有些高分子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而性能却大不一样,其原因是它们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
材料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不同层次,包括原子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显微组织和结构缺陷。
如果同样的晶体材料,它的晶粒或是“相”的形态和分布改变,就可以大大地改善它的性能。
无论是金属、陶瓷、半导体、高分子还是复合材料,它们的发展都与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只有理解和控制材料的结构,才能得到人们所要求的材料性能。
而材料的制备/合成和加工不仅赋予材料一定的尺寸和形状,而且是控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必要手段。
如钢材可以通过退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来改变它们内部的结构而达到预期的性能,冷轧硅钢片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能使晶粒按一定取向排列而大大减少铁损。
有时候可以说没有一种合成加工上的新的突破,就没有某一种新材料。
如有了快速冷却的加工方法,才有了非晶态的金属合金。
4.谈谈你所了解的新材料、新工艺。
[中南大学2007研]
答:材料的种类繁多,把那些已经成熟且在工业中已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的材料称之为传统材料或基础材料。
而把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称之为先
进材料或新材料。
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性能可以成为新材料,新材料经过长期生产和应用之后也就成为传统材料。
目前新材料往往与新的加工技术联系在一起,如通过一种快速冷却或机械合金化等加工方法,可以制备非晶态的金属合金,而在这之前人们不知道金属还可以做成非晶态;其他如喷射沉积技术、半固态加工技术、净形薄带连续铸造技术等都是新的加工技术。
其中铝合金制备新技术有:热顶铸造、气隙铸造及电磁铸造技术,铝合金电磁铸轧技术,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技术,特宽铝合金中厚板轧制技术,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铝合金显微组织结构预测及性能控制技术。
5.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的RoHS指令(现已成为法令)要求禁止哪些有害物质?其最高允许含量分别是多少?替代有铅钎料的主要钎料系统有哪些?[清华大学2008研]
答:禁用铅(Pb,0.1%)、汞(Hg,0.1%)、镉(Cd,0.01%)、六价铬
多溴联苯(PPB,Polybrominated,0.1%)、多溴二苯醚(PBDE,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0.1%)。
替代有铅钎料的主要有:Sn-Ag-Cu、Sn-Zn、Sn-Bi、Sn-In系统。
第1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化学键中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的为(
)。
[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
A.共价键
B.金属键
C.离子键
【答案】B
2.大多数实际材料键合的特点是(
)。
[浙江大学2006研]A.几种键合形式同时存在
B.以离子键的形式存在
C.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
【答案】A
3.原子间的吸引与排斥作用随原子间的间距不同而不同,原子间距不同时,起主要作用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有()。
[浙江大学2006研]
A.吸引力在原子十分接近时起主要作用
B.吸引力在远距离时起主要作用
C.排斥力在远距离时起主要作用
【答案】B
【解析】吸引力是远程力,在远距离是起主要作用;排斥力是近程力,在近距离是起主要作用。
4.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条件若以成键两原子间电负性差来表示时,其电负性差值为()。
[浙江大学2006研]
A.0.7 1.7
x <∆≤B.0.5
x ∆<C.a b 0.7
x x x ∆=-<【答案】A
【解析】金属键形成的条件是0.5x ∆<,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是 1.7x ∆≥,共价键形成的条件是0.7 1.7x ∆<≤5.容易形成玻璃的物质往往具有(
)之类的键型。
[南京工业大学2009研]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共价键
D.共价键
【答案】C
二、名词解释
1.离子键[吉林大学2009研]
答:离子键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基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的。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当两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靠近时,表现为相互吸引,而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又存在着静电排斥作用,当静电吸引与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便形成离子键。
因此,离子键是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健[北京工业大学2009研]
答:共价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金属键[西安工业大学2007研]
答:金属键是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
三、简答题
1.判断下列物质的主要结合键[西安交通大学2003研]
CaO SiC GaAs Cu3A1
*离子键的相对比值可参考公式:
离子键相对比值
式中,x A、x B分别为A、B元素的电负性。
以下为相关元素的电负性值:
表1-1
元素0Ca Cu Al Si Ga As C
电负性 3.44 1.00 1.90 1.61 1.90 1.81 2.18 2.55答:CaO:离子键;SiC:共价键;GaAs:共价键;Cu3Al:金属键。
2.说明材料中的结合键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中南大学2007研]
答:材料结合键的类型及结合能的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1)结合键越强,熔点越高,热膨胀系数就越小,密度也越大。
(2)金属具有光泽、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塑性,且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这就与金属的金属键有关。
(3)陶瓷、聚合物一般在固态下不导电,这与其非金属键结合有关。
工程材料的腐蚀实质是结合键的形成和破坏。
力学性能:(1)晶体材料的硬度与晶体的结合键有关。
一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结合的晶体比分子键结合的晶体的硬度高。
(2)结合键之间的结合键能越大,则弹性模量越大。
(3)工程材料的强度与结合键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结合键能高,强度也高一些。
(4)材料的塑性也与结合键类型有关,金属键结合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而离子键、共键结合的材料塑性变形困难,所以陶瓷材料塑性很差。
3.简述原子间四种结合键各自的特点,并从结合键的角度讨论金属的力学特性。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