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辅修各专业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8.70 MB
- 文档页数:23
2、辅修各专业介绍
D
本科核心课程,与市场的实践需要和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
3.教学方法先进。西北大学法学院教师上课不仅仅满足于传授专业法律知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充分的结合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并且特别注意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
4.为有兴趣报考国家统招全日制法律硕士,今后从事法律及相关职业的同学奠定了专业基础。国家统招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对象是本科非法学专业毕业生(含应届)。通过法学辅修专业的学习,可使有兴趣报考西北大学法学院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同学,具有专业课应试的优势。
法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教学时数 每周学时
共计 讲授 试验 实习 考核 第一学期 第
二
学
期 第三学期
宪法 2 36 36 2
法理学 3 54 54 3
法制史 3 54 54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54 54 3
民法学概论 3 54 54 3
刑法学 3 54 54 3
民事诉讼法学 2 36 36 2
刑事诉讼法学 2 36 36 2
经济法概论 3 54 54 3
国际经济法概论 2 36 36 2
知识产权法学 2 36 36 2
国际法 2 36 36 2
国际私法 2 36 36 2
商法学 2 36 36 2
合计 34 612
西北大学法学院
法学(知识产权)辅修专业
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面向西北大学非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法学辅修课程,通过法学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教学,训练学生法学思维和知识产权实务技能,培养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同时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特别是专利、商标代理服务的交叉学科人才。其特点及优势表现如下:
1.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早。西北大学法学院从1987年复建开始就向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之后在国际法学和民商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方向,西北大学于2005年成立西部首家知识产权学院,2009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在长期的各层次教学和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和斐然的科研成果。
2.知识产权教学优势。依托西北大学文理工管法并重的综合性优势以及陕西省重要的高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与其他院校相比更具教学优势。
3.开设课程合理。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所选辅修课程经过严格论证,囊括了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以及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与市场的实践需要和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
4.教学方法先进。我院在教学上不仅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依托我校省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知识产权局、各级法院等单位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增加就业机会和教育选择。完成知识产权辅修专业学习可以申请第二学士学位,既拥有本专业学位又有知识产权学位和相关法律背景,可以参加司法考试、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增加就业机会,并为愿意报考国家统招全日制法律硕士,今后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关职业的同学奠定了专业基础。
法学(知识产权)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FX07201 宪法学 2 36 36 2
FX07202 法理学 2 36 36 2
FX07203 法制史 2 36 36 2
FX0720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 36 36 2
FX07205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2 36 36 2
FX07206 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 3 54 54 3
FX07207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3 54 54 3
FX072010 经济法概论 2 36 36 2
FX072011 国际经济法概论 2 36 36 2
FX072012 知识产权法概论 2 36 36 2
FX072013 著作权法 2 36 36 2
FX072014 商标法 2 36 36 2
FX072015 专利法 2 36 36 2
FX07208 竞争法 2 36 36 2
FX07209 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 2 36 36 2
合计 32 576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辅修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对于将来在其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学习了本专业辅修课程后可以掌握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简单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辅修专业依托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所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着完善的本科生培养教学体系和培养经验,该专业现有一支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15人的教师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教师人数的60%,年龄在40-59岁的9人,25-40岁的6人,有合理的教学梯队;本专业拥有各类实验室7个,具备从基础实验到专业实验完整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训练条件。
●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是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基本指导思想,确立“加强基础、突出实践、培养素质、面向工程”的培养理念。在教学中将以电子信息课程为主线,建立合理的专业教育体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强化理论思维与实践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
复合型现代信息技术人才。
● 专业辅修要求:
本辅修专业招收的学生是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理工科学生;本辅修专业的修业年限为2年,学习期间需要完成8门理论课、6门实验课共计670学时30个学分的学习任务。
电子信息工程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电路分析 3 54 54 54
数字电子线路 3 54 54 54
模拟电子线路 3 54 54 54
信号与系统 2 36 36 36
通信原理 2 36 36 36
自动控制原理 2 36 36 36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 36 36 36
数字信号处理 2 36 36 36
模拟电路实验 1 36 36 36
数字电路实验 1 36 36 3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 2 72 72 72
课程设计 1 1周 1周 1周
生产实习 1 2周 2周 2周
毕业设计 5 6周 6周 6周
合计 30 670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辅修专业
● 专业介绍
西北大学计算机学科,1984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和2004年分别获得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授予权。2001年3月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1997年“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及其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成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8年陕西省软件工程中心成立,挂靠在我校计算机科学系。2002年3月成立陕西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 师资与教学条件
本专业设置8门课程,每门课程配备2-3名教师,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50%以上。在南北校区均有机房供学生实习,另外有网络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网络实验.
● 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具有网络构建与维护、网页制作与维护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各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应用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理论+实验)
1 高级程序设计 4 54+36
2 数据结构 4 54+36
3 WEB程序设计 4 54+36
4 网站设计与维护 4 54+36
5 网络工程 4 54+36
6 数据库应用 4 54+36
7 软件工程 4 54+36
8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4 54+36
总计 32 432+288
说明:该辅修专业开设8门课程,每学期开设2门课程。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辅修专业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西部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开拓者,其前身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4年10月,2001年11月成立新闻传播学院,目前下设新闻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广告学系和传播学系。学院为西北地区最早的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及“艺术硕士(广播电视方向)”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培养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活跃在国内新闻、出版、广告等领域。
新闻传播学院已成为我国西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要基地。学院下设西北新闻人才培训中心、陕西省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网络编辑师职业全国统一培训鉴定机构等各类培训测试机构。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新闻学辅修课程教学制度完善,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 培养方向
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和造就熟悉国家政策法规、通晓网络技术,具备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人文学科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够胜任新闻、出版、宣传、教学、科研机构的记者、编辑、教师及高级管理工作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从事新闻宣传及其相关工作,包括:新闻媒体——运用新闻业务知识进行新闻的采写编评;政府部门——政策、文件的宣传,舆论引导工作; 其他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企业宣传等。
新闻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教学时数分配 每周学时安排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