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煤油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8)
- 格式:xl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发布6月11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
2018年,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引领下,全球一次能源消费迅速增长。
然而,碳排放量以七年来最高的速度上升。
不过可喜的是,可再生能源同比增长14.5%,太阳能发电增长了3000万吨油当量,提供了4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增长,中国功不可没!能源发展去年一次能源消费以2.9%的速度增长。
几乎是10年均值(1.5%)的两倍,也是自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速。
按照燃料划分,能源消费的增长是由天然气增长所驱动的,天然气贡献了超过40%的增长。
除了可再生能源(虽然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增速第二快的能源),所有燃料增长速度均快于10年平均水平。
中国、美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之和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美国能源消费增速为近30年来最快。
一次能源—2018年一次能源增长的贡献情况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碳排放碳排放量增长了2.0%,是七年来最快的增长。
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石油年度原油均价(布伦特)从2017年的54.19美元/同升至71.31美元/桶。
石油消费量平均增长140万桶/日以上,即1.5%。
中国(68万桶/日)和美国(50万桶/日)是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了220万桶/日,几乎所有的净增长都来自美国造,其产量增长(220万桶/日)创下了世界纪录。
在其他地区,加拿大(41万桶/日)和沙特阿拉伯(39万桶/日)的产量增长被委内瑞拉(-5万桶/日)和伊朗(-31万桶/日)的下降所抵消。
炼油厂的产量上升至96万桶/日,但相较2017年的150万桶/日有所下降。
然而,炼油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攀升至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石油产量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950亿立方米,即5.3%,是1984年以来最快增速之一。
天然气消费的增长主要是由美国(780亿立方米)推动的,中国(430亿立方米)、俄罗斯(230亿立方米)和伊朗(160亿立方米)也提供了支持。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1期2021年01月No. 1Jan.2021煤的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介绍和煤热解技术对比Introduction of coal cascad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comparison of pyrolysis technology in coal洪超,王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6)摘要:煤炭作为国内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煤的梯级利用可以实现低阶煤的环保、经济和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典型的煤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从工艺流程、工业化进程、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等方 面进行阐述,对比各工艺路线的核心热解技术,并对以后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煤的梯级利用;热解;煤气;焦油;半焦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23 -1249(2021 )01 -0040 - 030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煤为主,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总量增长1-0%,占比57.7%,占比相比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能源比例虽逐 年下降,消费总量却逐年增加,煤炭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占据能源消费主导地位。
根据中科院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国内已探明原煤储量10077亿吨。
其中低变质烟煤、褐 煤等低阶煤占煤炭储量的50%以上,其挥发分高、含水量高、热值低等特点决定了常规的直接燃 烧或者气化等利用方式存在效率低、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缺点⑴。
随着技术的发展 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如直接发电、液化、完全气化、干燥提质和煤的梯级利用等多种典型的低阶 煤利用技术路线⑵。
1低阶煤的梯级利用煤的梯级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解分质、梯 级延伸加工,实现各级产物的梯级利用、吃干榨尽,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热能效率高、利于环保等 优势。
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情况、消费情况、进口情况及“十四五”时期发展趋势分析[图]一、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我国能源生产情况分析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延续反弹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供应方面,2018年我国能源产量快速回升,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煤,同比增长5%,创7年来新高。
能源供需形势总体还属于宽松状态,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还有供应偏紧情况发生。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3.3%,增速创5年来新高;其中电力消费增速创7年最快。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整体稳定。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7.5亿吨,比上年增长4.2%。
煤炭结构性去产能不断深入,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
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向资源富集地区进一步集中,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76.8%,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天然气生产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达到12亿吨和1.4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5.0%和68.0%。
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9亿吨,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上年下降1.1%。
天然气产量1736亿立方米,增长9.8%,连续三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7.1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
其中,火电增长1.9%;水电增长4.8%;核电增长18.3%;太阳能增长13.3%;风电增长放缓至7.0%。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27.7%。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业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分析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排序一、引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本文将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能源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概述1.能源消费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9.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
2.各类能源消费占比在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品种的能源消费占比较大。
其中,煤炭消费占比最高,达到57.7%;石油消费占比为18.9%;天然气消费占比为7.3%;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为16.1%。
3.区域能源消费差异在我国,能源消费地区差异较大。
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能源消费占全国比重较高,分别为41.8%、27.2%和16.5%。
而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能源消费占比相对较低。
三、主要能源消费品种分析1.煤炭消费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煤炭消费的增长与工业生产、电力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煤炭消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
2.石油消费石油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位居第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逐年增长。
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
然而,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3.天然气消费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工业和发电等领域。
随着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未来天然气消费有望进一步增长。
4.可再生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逐年上升。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和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然而,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跨区域输送能力。
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策略1.减少煤炭消费为应对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应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水平。
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调查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调查――石油摘要:石油作为战略资源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战争息息相关。
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在未来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立足国内,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大力拓展海外石油资源空间;加大我国海域石油资源勘探力度;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引文: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战略规划》,指出中国的能源发展要本着“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方针,同时加强利用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战略也逐步从国内调整面向全球,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结构调整,节能增效来实现2021年GDP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同时还愿意积极开展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
第一章我国石油资源调查的背景21世纪世界将面临石油资源短缺。
截至1997年底,在全球2466亿吨常规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中,已产出1105亿吨,剩余储量1121亿吨,尚未发现的储量只有240亿吨。
从石油地质的角度看,由于石油在生成、运移和圈闭的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保存下来能够开采的油田很少,今后不再可能发现新的大油田。
深海区域的石油因质量欠佳而不会对世界常规石油供应产生大的影响。
尽管地震技术不断进步,但更侧重于小石油藏的描述,时于发现大油田不可期望过高。
另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影响了时世界石油资源的客观评价,高估了世界油气资源的潜力。
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国石油安全长远规划。
就当前而言,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少石油危机应急应对机制和处置手段,应研究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短缺以及由此造成的油价剧烈波动,甚至供应中断等情形,加紧研究如何避免使石油来源过多集中于某个地区,以规避风险。
《中国能源⼤数据报告(2019)》20190520 01 宏观经济形势 1. 2018年我国GDP⾸破90万亿元,同⽐增6.6%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产总值900309亿元,⽐上年增长6.6%。
全年⼈均国内⽣产总值64644元,⽐上年增长6.1%。
国民总收⼊896915亿元,⽐上年增长6.5%。
全年最终消费⽀出对国内⽣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的贡献率为-8.6%。
图12009~2018年国内⽣产总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2012~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稳增,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2018年,第⼀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从占⽐看,第⼀产业增加值占国内⽣产总值的⽐重为7.2%,较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延续下降的态势;第⼆产业增加值⽐重为40.7%,较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重为52.2%,⽐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从近⼗年三⼤产业增加值占⽐⾛势看,第⼀产业增加值⽐重在持续下降,2018年较2009年降低2.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呈上升趋势,2018年较2009年提⾼7.8个百分点。
第⼆产业增加值占⽐在2016年之前处于下降趋势,近两年略微回升。
其中,2012年,第⼆产业、第三产业占⽐均在45.5%左右,这是⽐重变化的重要分割点,2012年之前第⼆产业增加值占⽐⾼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012年之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超过第⼆产业并呈现稳增趋势。
图2 2009~2018年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产总值⽐重(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675亿元,⽐上年增长5.9%。
2019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9年展望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一、2019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9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9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9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9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
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
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
我国能源消费方面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总能源消费量为45.3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4.3%。
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和石油是中国两种主要的能源来源,其中煤炭是最为主要的能源。
2019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57.7%,石油的占比为20.6%。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也在逐年增加。
2019年,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合计为8.3%。
总体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呈现出总量大、消费结构单一的特点。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各级政府不断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排序
(原创版)
目录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2.各种能源消费在总量中的占比
3.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
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方向
正文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排序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各有所占比例。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这些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排序。
首先,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长期保持在 60% 以上。
以 1999 年为例,煤炭在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的消耗结构中占比高达 76.2%。
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煤炭消费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其次,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根据同一数据来源,1999 年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 16.6%,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仅次于煤炭。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以 1999 年为例,天然气在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的消耗结构中占比仅为 2.1%。
这与我国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比重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电力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1999 年,电力(包括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 5.1%。
随着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近年来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次之,天然气和电力占比相对较低。
为了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国政府正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图提高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