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体例
- 格式:docx
- 大小:18.18 KB
- 文档页数:4
常用公文体例格式篇一:常用公文体例格式印发性通知××××(单位)关于印发××××方案的通知××××(主送单位):《××××方案》已经××××(会议或决策机构)批准(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印章)年月日(标题中一般不使用书名号,方案作为正文,不标注附件说明)转发性通知××××(单位)转发(原发文机关)关于×××××意见的通知××××(主送单位):为××××(目的主旨),经××××同意(授权依据),现将××××(原发文机关)《××××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具体贯彻意见)。
××××(印章)年月日(标题中意见不使用书名号,意见为正文,不标注附件说明)会议通知××××(单位)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主送单位):为××××(目的主旨),根据××××(依据),××××(主办单位)决定召开××××会议。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体例格式要求根据《玉溪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第二款“撰写”条款要求,就毕业论文写作体例格式特作如下规定:1、毕业论文装订顺序:封面——作者声明——论文(包括参考文献)——鸣谢——封底。
2、毕业论文构成顺序一般按科研论文体例撰写,即:①标题(正标题、副标题)②作者姓名、所在系及专业、班级、学号③中文摘要(100—200字)④关键词⑤正文(引论、本论、结论)⑥注释⑦参考文献⑧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3、毕业论文行款格式(1)正标题:2号黑体、居中副标题:小3号黑体、居正标题之下(2)作者姓名:4号、居中,标题下一行院、系、专业、班级名:玉溪师院文学院××级××班,学号:×××,5号字,居中,姓名下一行。
(3)中文摘要、关键词:5号(格式:【摘要】、【关键词】)(4)正文:小4号(宋体)(5)注释、参考书目内容:5号(宋体)(“注释”、“参考书目”此6字为4号字)(6)“作者声明”(“作者声明”四个字小3号,居中,内容小4 号)(宋体)(7)“鸣谢”(“鸣谢”2字小2号,居中;内容小4号。
该部分单独占一页)(宋体)(该部分第一段内容表达“作者声明”内容,落款需签名。
)(8)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学使用应执行GB/T15834—1995《出版物上数学用法的规定》,简化字使用应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为准。
(9)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居中,写在每页正文下方。
(10)注释:可用脚注和尾注两种方式。
(宋体)注释(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引用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置于当页地脚或正文后。
序号用最小号1、2、3等数字形式标示。
参考文献附于全篇正文之后,序号用[1]、[2]、[3]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需注明具体出处的,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标页码或章节篇号。
教材编写体例及要求教材编写体例及注意事项一、封面二、扉页包括:书名、作者姓名、著作方式(著、编著、编、主编、译等)。
三、内容简介一般分成两段:1)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和特点;2)针对读者对象,力求文字简练、准确、精彩。
四、总序五、前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在1000字以内。
主要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特点、编写分工及致谢等。
六、目录一般只标出两级标题,序号与文字间空一格。
一级标题(如:章):黑体,5号,顶格;二级标题(如:节):宋体,5号,缩2格。
七、正文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标题设置如下:1)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
每章另起一页。
2)每节的节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
3)节中的一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
八、插图1)插图要有图号、图名,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注,如“如图*-*所示”。
2)图号、图名小五宋居中,放在图片的下方,图注要在Word中用文本框来标注,不要直接嵌入图中。
3)图、表的序号用×-×表示,用半字线连接。
4)图、表的序号与名称之间空一字空。
5)图的大小一般为原图大小的5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九、表格书稿中的图号和表号分章为讫(如图3-1,表5-4等),图号和图题写在图的下方,表号和表题写在表的上方。
十、公式与方程式1)公式缩进2个汉字。
2)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1.1)、(1.2)。
谈谈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及教学策略习作单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编排习作单元时,需要考虑教学策略和教学体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及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编排体例1. 主题确定习作单元的编排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相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以“我的家乡”、“我的假期”、“我喜欢的书”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2. 习作类型在确定主题之后,需要确定习作的类型,包括叙事、描写、议论等,不同类型的习作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题目设计在确定了主题和习作类型之后,需要设计具体的习作题目,题目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任务设置在确定了题目之后,需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要求,包括写作要求、写作目的、写作对象等,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目标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5. 批改标准在编排习作单元时,还需要确定习作的批改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和选材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依据,同时也能够让教师进行科学地评价。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示范写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文范例,让学生能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3. 分层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指导,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高层次的任务和挑战。
课例的写作格式及实例课例的写作格式及实例课例的写作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
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
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
实际上通常情况下,课例的表达形式就是: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从设计到反思,是教师研究运行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教师研究的基本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有着形形色色不同的变式。
下面的变式只是其中几种。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这种形式在介绍教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详尽场景加以叙述,再现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门思考和讨论。
课例1——生成的教学《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
而要做到这点,教师能够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教师怎样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以推进课堂实现教学目标?《与时间赛跑》的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点的。
写作样式体例一、基本体例:文章题目(居中,宋小2, 加粗)姓名(居中,楷4)[摘要](“摘要”二字为黑体,摘要内容为楷体)[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黑体,内容为楷体,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下空一行)正文(宋5)。
文章开篇用一段500字左右的文字作为全篇引言。
1 一级标题(居中,黑3, 加粗,上下各空一行)1.1 二级标题(左顶格,楷4, 加粗,上下各空一行)1.1.1 三级标题(左顶格,宋小4, 加粗,上下不空行)表格标题黑5,表上方,居中,表序号后空两格再写表名称,如表1-1 大五特质的遗传率估计图标题黑5,图下方,居中,图序号后空两格再写图名称,如图1-1 艾森克人格层次结构图图表上下各空一行二、文献与注释:注释和参考文献写法采用APA的体例,中文部分基本也是仿照APA,一律采用文中标注,不用页下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文献标注格式。
例一,期刊文献:(Terry & Huebner, 1995)例二,专著或文集:(Terry et al., 1998, p.32),(Maslow, 1968, pp. 77~78) 例三,中文期刊: (车文博,2001)例四,中文书籍:(高觉敷,1986, p.50),(高觉敷,1986, pp.50~55)例五,中文译著: (马斯洛,1987, p.3),文中不注译者,但书末所列参考文献中要注译者。
例六,如果强调译著之原著出版时间: (马斯洛,1968/1987, p.6), 1968代表原著出版时间,1987代表中译本出版时间。
书末参考文献采用相应写法。
例七,直接引用原文不独立成段: “…………”(Terry & Huebner, 1995)。
注意引文句末标点在括号外。
例八,间接引用: …………(Terry & Huebner, 1995)。
注意句末标点在括号外。
例九,直接引用原文独立成段: 不用引号,另起一段并上下各空一行,左右各缩进两个字,并改用5号楷体字,注释写法同例八,但句末标点在括弧前,如…………。
议论文写作体例(一)
议论文可以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
它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证明式等。
下面以《说“思”》这一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
“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3、还要“善思”(怎么样)。
【高中高考作文】高考素材记叙文写作体例(一)【高中高考作文】高考素材--记叙文写作体例(一)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通常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记叙文的结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阐明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绘、图形气氛的描绘法《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绘的就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靠岸着乡村里出的资产规模船。
船里载满的就是崭新米;把船身甩得很低,魏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围困着,一碧一碧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这段描绘给人遗留下的印象就是船多、米多,表明了大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大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沮丧构成了独特的对照,阐明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撷取最关键,最紧绷、最能够迎合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结尾,然后再依次记述事件出现发展或人物犯罪行为经历的始末。
必读二:写作体例课程论文写作体例如下,务请按此体例打印。
(一) 文题正题:二号标宋(字体文件见附件),占一行。
副题:三号仿宋,另占一行,前加破折号(——)。
作者姓名:四号宋体,另占一行。
居中。
(二) 摘要关键词“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个汉字的空格,接排摘要正文。
摘要正文居中,左右空3字空格,小五号宋体。
摘要的字数最多不超过200字。
“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
(三) 正文1.正文,通栏,上空一行,五号宋体,1.5倍行距。
2.文章分节小标题,序码用汉字一二三,五号黑体,居中;汉字序码一二三后用顿号“、”隔断,阿拉伯数字123及字母ABCabc序码后用点号“.”隔断。
标题文字后一律不加标点。
3.例句,5号楷体,如例句较短,可排分栏。
有序码例句:序码用(1)(2)(3)排序,后空半字空。
起行空2字空,回行与起行的汉字对齐。
序码原则上一排到底,酌情可分节编排。
如果例句接排,例句间空二字空。
无序码例句或例词:起行空3字空,回行空3字空。
较短的可接排,中间用竖线隔开。
例句的普通话译文:标在()内附在例句后。
4.引文:起行空5字空,回行空3字空。
5.例句、引文等的出处(书名、报刊名)一律用书名号,外加圆括号。
著作依次为:作者、书名、出版社、时间。
例:(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修订本),35页)报刊名依次为:作者文章、报刊名称、时间,例:(周培红《今生今世》,《收获》1991年第1期)古文依次为:朝代、人名、书名、篇名、章节,例:(唐·李白《古风·十九》)、(《诗经·硕鼠》)6.国际音标括号用直方括号“[]”,声调一律用数码标在右上角。
7.数字:公历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参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视情而定,一篇文章内要统一。
文中阿拉伯数字及字母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8.正文中引述文献标注顺序:作者、年代,中间加逗号,外加圆括号。
教学案例的写作体例及示例一、什么是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运用反映实际情景的案例开展教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存在,并逐步发展、完善,运用的范围也逐步扩大。
例如,医学教学,它不能把病人搬到课堂上,也不能视病人为试验品。
写作体例
正式成文时,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下面仅就正文写作体例说明如下:
一、标题
论文撰写通行的标题层次结构是:
标题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论文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能混杂使用。
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粗,上下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
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加粗,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四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二、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在每页的右下角标明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标起)。
页面按上边距2.5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5cm,左侧预留1 cm装订线。
三、图
正文中所有图都应有编号和图题。
图的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按大问题独立排列),例如:“图1-1”、“图2-2”等。
图的编号按大问题排列,不可以一直连续到文末。
图题即图的名字,每幅图都应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与编号之前空一格排写。
图的编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字体采用5号宋体,图表内
文均用5号宋体。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的编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正文中与相关图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图m-n)”字样。
四、表
正文中所有表都应有编号和表题。
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1”、“表2-2”等(按大问题独立排列)。
表的编号不可一直连续到文末。
表题即表的名称。
每个表都应有表题,并置于表的编号之后,与编号之前空一格排写。
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字体采用5号宋体。
正文中与相关表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表m-n”字样;表题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中各栏应注明量和相应的单位,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表内数字或内容须上下对齐。
相邻栏内的数字或内容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为空。
五、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并缩格书写,与周围的文字留足够的空间分开。
如有多个公式,应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按大问题独立排列),并将编号置于括号内。
公式的编号右端对齐,公式与编号之间可用“…”连接。
公式较多时,可分章编号。
示例:
A=b+c …(6-5) 注:只要有数字,就要注明参考文献。
图和表的参考文献即“资料来源”,可以直接标在图和表的下面,不需再在后面标注。
如有英文缩写,要把英文全称写出来,如在文中有: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在后面的文字中,如果再需要提到“世界贸易组织”时,可直接用WTO。
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一)文献类型及标识码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二)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论文(设计)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论文最后,在文中出现时,采用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出来。
参考文献的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1]宋利芳,杨琦.国际反倾销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改革思路[J].国际贸易,2006(7):30—33.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的页码.
示例:
[1]白书农. 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2001-12-19)[2002-04-15].http:∥/news/ 200112190019.htm.
[2]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History of OCLC
[EB/OL].[2000-01-08].http:∥/about/history/default.htm.
(三)参考文献的标注一律采用“尾注”方式
在WORD文档中,使用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尾注→编号格式→1…→应用”。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以免标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