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文体中术语翻译的模糊处理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翻译工作,专业程度要求非常高。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语言专业性强,术语、缩略语、简称等的使用频繁,翻译难度大,因此,需要非常高的翻译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以下是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
1.术语不准确:科技英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翻译人员必须熟悉该领域的各种术语,否则就容易翻译不准确。
2.译文中没有代替专业术语的合适用语:部分英语术语在汉语中无相应的专业术语,需要用汉语表达,否则容易造成译文不准确。
3.缩写或首字母缩写不正确: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专业术语的缩写或首字母缩写使用频繁,一旦这些缩写或首字母缩写翻译不正确,就会给读者留下不良印象。
4.语法错误:科技英语翻译中语法错误也比较常见,如果语法不正确,就会进一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二、应对技巧1.深入了解所翻译的领域:为了避免术语不准确、用语不恰当等问题,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所翻译的领域,尽可能了解不同的概念、专业术语、缩写和用语等。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结合参考书籍或专业期刊等,扩大专业知识面。
2.翻译前进行术语整理:术语整理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翻译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进行术语整理,提前收集整理可能出现的专业术语、常用缩写和用语等,以此为基础进行翻译。
3.对比多种来源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我们可以对比多种来源的翻译,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更好地把握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4.及时纠错,完善翻译体系: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从而避免错误蔓延扩大。
翻译人员还需要完善翻译体系,建立起完整的翻译流程,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总之,科技英语翻译需要翻译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常见的错误以及应对技巧需要翻译人员认真掌握,通过完善的翻译体系和不断积累的经验,逐渐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事物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
与其他题材的文章相比,科技专业文章在内容、表达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具有科技性强、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的特点,在翻译上力求准确全面、严谨明确和通顺简练。
1科技英语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科技文章的特点来看,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述说事理、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术语繁多,语言严谨、数据精确。
这就要求译文必须概念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正确、数据无误,尤其对定义、定律、公式、图表、结论等更应特别注意。
科技英语作为特殊英语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构成、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语法结构不十分严密、语言习惯和汉语也有不少差别、词汇量大、词语繁多,因此科技英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
另外,科技文章比较重视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
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而是大量使用科技词汇、专业技术用语,译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更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自由翻译。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准则一直为不少翻译工作者所接受。
“信”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雅”指的是译文的用词修辞。
三准则体现了译文和原文信息等值这一基本要领。
“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是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科技文献的翻译。
由于科技文章特有的文体特征,与其他类文章相比,其“达”和“雅”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流畅通顺。
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英语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达的过程,首先由译者理解原文,然后把他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翻译过程包含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理解阶段的关键是透彻理解和把握住原文的内容和实质,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专业内容,通过对词汇和语法的分析,彻底弄清原作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是专业名词的翻译错误。
科技领域涉及到的专业名词往往比较繁杂和特殊,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考验。
在翻译中,如果对专业名词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翻译不准确,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应对这个问题,翻译者首先应该对所涉及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尤其是要熟悉相关的专业名词的使用和含义。
在遇到专业名词翻译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权威的科技词典或者专业资料来进行参考和查证,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还包括语言风格的不一致。
科技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往往包含着严谨的逻辑和严密的语言风格,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将这种风格保持一致,就会导致翻译不通顺、不连贯或者不准确。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尽量保持翻译文本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可以借助专业的语言工具或者术语数据库来积累相关的科技英语表达,从而提高翻译的语言水平和风格的一致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还表现在对于句子结构和语法的不准确理解和使用。
科技英语文献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复杂句式和专门的语法结构,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结构,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翻译者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强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分析和归纳科技英语文献中常见的句式和结构,加强对于语法的应用和把握。
可以借助语言工具和语法检查软件来进行语法检查和改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翻译者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错误。
在实际的工作中,翻译者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对科技领域的学习和了解,通过日常的积累和总结,以及借助相关的语言和翻译工具,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挑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是一种特殊领域的翻译工作,要求翻译人员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语言功底,而且要善于处理科技英语中的一些常见错误。
本文将从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浅谈,希望为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错误产生的原因1.语言难度高。
科技英语通常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缩略语、简写和较复杂的句子结构等,这些都给翻译带来了语言难度。
2.文化差异大。
科技英语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例如,英文中常用的“a bill of material”在中文中译成“材料清单”,但在德语中“bill of material”被译为“物料列表”。
3.上下文模糊。
科技英语不像日常英语那样具有足够的上下文作为辅助,因此在翻译时容易产生模糊和歧义。
4.忽略语言变化。
科技英语中的术语和概念时刻都在变化中,如果译者没有及时了解新的术语和概念,就会产生错误。
二、应对技巧1.加强语言培训。
译者需要了解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缩略语、简写的用法,熟练掌握科技英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这可以通过加强语言培训来实现。
2.注重文化研究。
了解目标语文化背景,尤其是与翻译内容有关的行业、领域和习惯用语,可以帮助译者准确把握翻译的含义,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3.注意上下文和语用。
在翻译科技英语时,切忌忽略上下文和语用,避免句子翻译出现歧义或不恰当,应同时考虑科技性质与自然语言之间的矛盾。
4.及时了解语言变化。
不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同时也应掌握源语言中关于新概念、术语的变化,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5.注意专业细节。
科技英语往往非常注重细节,包括名称大小写、标点符号用法、数字表示方法等等。
译者要注重细节,翻译时应遵循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格式。
结语科技英语翻译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业性的工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
在翻译中应该注重语言培训、文化研究、注意上下文和语用、及时了解语言变化和注意专业细节等方面。
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科技翻译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技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涉及到专业术语的准确传达、科技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的有效融合。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对于提高科技翻译质量、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以期为科技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概述科技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分析当前科技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套科技翻译的标准,包括准确性、专业性、流畅性和可读性等方面,以确保科技翻译的质量。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处理术语的歧义和跨文化差异。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具体阐述科技翻译标准和科技术语翻译原则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科技翻译实践,旨在展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标准和原则,提高科技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总结科技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提出针对未来科技翻译领域的建议和对策。
这些建议和对策将围绕提高翻译质量、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展开,以期为科技翻译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二、科技翻译的标准科技翻译,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翻译标准具有其独特性和严谨性。
科技翻译的首要标准就是准确性。
由于科技文本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任何细微的误解或错译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甚至可能对科技研究和实践产生误导。
因此,科技翻译必须严格遵循原文,确保译文的每一个术语、每一个概念都准确无误。
除了准确性,清晰性也是科技翻译的重要标准。
科技文本的读者通常是专业人士,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准确的信息,还需要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
因此,科技翻译需要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表述。
科技英语翻译的失误及战略
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技英语翻译失误和应对策略:
1. 词义混淆:科技领域的术语较多,有时译者可能会将不同的词义混淆,导致误解。
解决方法是要熟悉科技术语的不同词义,并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译词。
2. 语法错误:由于英语和中文的语法结构不同,翻译时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解决方法是仔细阅读原文,理解语法结构,然后根据中文的语法要求进行翻译。
3. 文化差异:科技领域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译者需了解原文所处文化,避免将其文化特点丢失。
解决方法是进行跨文化研究,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的文化内涵。
4. 歧义解读:科技英语中有些短语或句子可能存在歧义,译者应注意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解释。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上下文的理解,或与原作者沟通以澄清意思。
战略上,翻译科技英语需要建立一套科技术语的译名系统,保持一致性,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科技领域。
此外,培养专业的科技翻译人才也十分重要,他们需要具备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技巧。
此外,利用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但仍需要人工校对和优化。
最重要的是,积极与科技领域专家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展,以确保翻译准确传达技术信息。
翻译过程中模糊信息的处理技巧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因为源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够明确或具体,或者是因为翻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不同导致的。
处理这些模糊信息需要翻译者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下是处理模糊信息的一些常用技巧:1. 仔细分析上下文:在遇到模糊信息时,翻译者应该仔细分析上下文,寻找相关的线索,以便帮助理解和解决模糊之处。
上下文可以包括前后文的内容、语境、目的等。
2. 借助参考资料:如果遇到某些特定的领域、行业或文化的模糊信息,翻译者可以借助相关的参考资料进行查询和研究,以了解更多背景信息和专业知识,并在翻译中予以应用。
3. 与客户或相关人员沟通:在遇到关键性的模糊信息时,翻译者可以主动与客户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和解释,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通过沟通,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图,减少翻译中的误解和偏差。
4. 适度推理和合理假设:在处理模糊信息时,翻译者可以适度进行推理和合理假设。
通过对上下文和语义的综合分析,翻译者可以推测出一个可能的意思,并在翻译中进行合理的表达。
推理和假设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并且要在翻译中进行明确标注,以免造成歧义或误导。
5.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在处理模糊信息时,翻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一些翻译策略,如增加补充说明、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采用拓展解释等。
根据具体的模糊信息和翻译目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处理模糊信息是翻译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之一,但翻译者可以通过仔细分析上下文、借助参考资料、与客户沟通、适度推理和合理假设、灵活运用翻译策略等技巧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
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
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
现分述如下: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当代英语语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
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
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则。
句中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If you use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boiler, 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炉壁采用耐火砖可大大降低热耗。
科技英语所表述的是客观规律,因之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此外,要使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
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
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科技英语的翻译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也越来越多,这给翻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出发,提供一些应对技巧,以提高翻译质量。
一、术语翻译错误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术语翻译错误是非常常见的错误之一。
术语是指在一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使用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单词或短语,其翻译需要准确无误。
要避免术语翻译错误,翻译者应该在翻译之前对相关术语进行研究和了解,并尽量使用相同的术语进行翻译。
同时,如果遇到没有相应术语的情况,翻译者不应该随意编造术语,而应该尽力描述原文的内容,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二、语法错误语法错误也是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结构,翻译者需要遵循相应语法规则对原文进行翻译。
要避免语法错误,翻译者应该熟练掌握原文的语法,并按照相应的语法规则进行翻译。
同时,翻译者也应该注重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错别字、漏字等错误。
三、文化差异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也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
翻译者需要了解源文所在的文化背景,有时需要对一些原文中的文化隐喻或习语进行解释或转化。
四、机器翻译误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翻译方式。
然而,机器翻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容易出现不准确、含义模糊、语法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机器翻译,而是依赖自己的翻译能力和经验进行翻译。
总之,在科技英语翻译中要尽力避免各种错误,提高翻译质量,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翻译对象的语汇、语法和文化背景,注重细节和精度,同时要时刻关注文章的连贯性和清晰度,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术语处理错误分析摘要:科技文章向读者传递科技信息,因而在其翻译过程中,对措辞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科学术语作为概念称谓的集合,对其恰当准确的翻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翻译专业与否。
而科学术语的繁杂又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在翻译时会出现诸如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错误。
本文从相关实例出发,罗列具体错误,并进行分析。
1.望文生义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由一个词根派生而出,在词形上非常相似,学生遇到有关单词,往往通过词根来猜测其意思。
这一做法可以是翻译更加高效,但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中:The life sciences include all the branches of biology such asbotany,zoology,genetics,and medicine.我们可以看到,句中genetics的词根为gene,意为基因。
于是学生便推测其含义,将文中的genetics翻译为基因学。
但我们却不把其翻译为基因学,而是遗传学。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造成望文生义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过于简单看待有关单词,未查阅相关词典。
2.断章取义一个词语的含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较完美地确定,如果忽略上下文,单纯地以其原义翻译,就会造成语句歧义,与作者本意不符的情况。
例如第二单元text中:And by the 1960’s rocket planes approached speeds of 4000 mph, and men in space capsules were circling the earth at 18000mph.capsule 意为胶囊,在这里如果不联系上下文,以原义翻译,显然不够合理,违背学术要求。
结合语境发现,本句是说明火箭、飞机、太空飞船不可思议的速度。
所以为了符合作者意图,我们将其翻译为宇宙飞船更加合适。
3.忽略词语搭配随着常用词汇的专业化,英语的同一个常用词不仅被一个专业采用,而且被许多专业用来表示各自的专业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同一个词又有许多不同词义。
科技英语文体中术语翻译的模糊处理原则作者:王辞韩征顺许明武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05期摘要: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理解过程中出现模棱两可或产生歧义,科技英语文体在表达上强调确切性、清晰性以及客观性。
同样,科技术语翻译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对应译名表达上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与严密性。
也就是说,科技翻译中也同样要求做到表述确切、明白,尽量避免歧义。
而事实上,从概念表述的角度来看,科技术语的对应译名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等值。
因此,在科技术语翻译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模糊”处理原则来再现原文所负载的语义内涵。
关键词:术语,模糊性,翻译,等值一引言无可否认,客观世界中许多事物都具有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也就是指客观事物在中间过渡领域所呈现出的不确定状态。
日常生活中诸如大(小)、轻(重)、长(短)等相对概念都属于模糊现象的范畴。
模糊性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表现在人类的语言之中。
事实上,自然语言中所存在的模糊现象在语言学研究中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考虑因素。
1965年,扎德(L.A.Zadeh)提出了模糊集合(fuzzy sets),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系统工程、信息论乃至语言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从而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
[1]模糊理论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并不存在精确规定的界限。
在语言研究过程中,过度地依赖于精确方法也会产生一些看似完美却又不切实际的结论。
由此产生的困惑已使得模糊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
[2]本文试从翻译标准的角度分析,就“模糊”处理原则在科技文体专业术语翻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展开相关论述。
二科技术语翻译的总原则科技文体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EST) 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3]科技文体的基本特征在于强调意义表述上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具体说来,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语言规范、语气正式、陈述客观、逻辑性及专业性强等方面。
[4]相对于文学翻译而言,科技英语翻译时较少运用修辞手段,更注重事实与逻辑,要求做到技术概念明确清楚、逻辑关系清晰突出、内容正确无误、文字简洁明了、符合技术术语的表达习惯,从而体现科技英语翻译科学、准确、严谨的特征。
三翻译标准中的模糊性忠实与通顺通常被认为是翻译的两大基本要求,而其中所提到的忠实更是被视为翻译标准中首要考虑的必要条件。
[5]然而,自然语言中所存在的模糊性也会不可避免地在翻译标准中有所体现。
这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原文所包含的各种模糊因素往往会导致译者误解或无法用另一种语言来准确表达,而译语中的模糊因素也往往可能导致对原作本意的曲解或表达不够确切。
因此,对模糊语句的正确理解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长期以来,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被奉为译界的金科玉律,并成为译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其中的“信”就是针对原文而言,要求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
后人所提出的翻译标准中,无论是“信、达、切”,还是“信、达、贴”等,无一例外都将忠实原文以及表达流畅作为公认的翻译标准。
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到底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再现原文的确切意义?究竟是否真的能够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对等?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说过:“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o two words in any two languages are completely identical in meanings. This means that to some extent there is always some loss or skewing of meaning in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6]由此可见,所谓“等值”概念,严格说来其实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绝对等值”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翻译实践中为了表达原意,有时候译语要使用一个与源语相差很远的词,比如,汉语中的“红茶”一词译成英文为“black tea”。
在强调准确表达的科技术语中,有时也可能出现译语与源语形式上大相径庭的情况。
如冶金术语“hot bed”,本义指的是一种轧钢设备,用于冷却加工钢板、管材、钢锭等产品,由于加工过程中其床体本身是热的,因此英文使用“hot bed”一词,但在汉语对应名称中,由于命名法则是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的,故采用“冷床”一词作为其相应的译名。
[7]而按照模糊理论,翻译标准中的所谓“忠实”原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从绝对不忠实到绝对忠实之间的一个连续过程。
客观地说,“绝对忠实”实际上是不可实现的。
从翻译标准研究的角度来看,译文要求中提到的“忠实”,也就是尽可能地去获取“最佳近似度”。
[8]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活动,必然也会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自然也就无法回避这种语言模糊性对于译文的影响作用。
这是因为,人类语言本身就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精确是必要的,模糊也是必不可少的。
[9]四模糊处理原则的运用由于科技翻译涉及诸多不同的学科及专业领域,相关的概念必然要通过大量使用科技术语反映出来。
所谓科技术语就是指在科技领域中表示某一专门概念的词语,它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并且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各个术语都会有其严格规定的具体意义。
[10]因而,翻译科技术语时就必须根据其专业内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概念的具体含义。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一些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也会使得新的专业术语不断涌现。
如何就这些新出现的科技术语进行规范化命名,以及针对尚无确切表述概念的术语确立相应的新译名,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1]然而,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许多事物与现象往往也并不是完全确定的,语言中表述的某些“模糊概念”也是如此。
以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为例,它最早被称为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
事实上“atypical pneumonia”和“SARS”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病原体和学术内涵的术语,所以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严重的呼吸病症称为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此后较长的一段时期里,“非典型性肺炎”和“非典”仍被大量使用,用来指代SARS。
“非典”这个模糊概念尽管自身存在种种缺陷,但是在当时,“非典”一词仍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2]科技术语译名规范化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而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科学事物的认识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有些科技术语译名的确定也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同步发展、完善。
[13]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术语翻译更好地促进科技交流。
另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有些专业术语的译名为了再现源语中该词本身固有的生动形象而有意识地保留了这种“模糊性”。
比如英文的“menu”一词,《美国传统词典》上收录了3个义项:(1) A list of the dishes to be served or available for a meal.(菜单:用餐时列有供应菜菜名的单子。
)菜肴:用餐时所供应或可点要的饭菜。
) 【】computer user.(【计算机科学】菜单,功能选择单:显示在屏幕上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选择单。
)因此,严格说来,在计算机科学中,“menu”一词的意思应该是“选项单”或是“功能选择单”。
虽然大多数计算机用户似乎一度更倾向直接采用“菜单”作为“menu”一词对应的中文,但为了进一步体现科技术语表达的规范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正式收录并建议使用“选单”而不是菜单,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研究工作人员的肯定。
类似的还有鼠标(mouse)和防火墙(fire,《美国传统词典》对它们的定义如下:mouse —screen,allowing the operator to move the indicator freely,as to select operations or manipulate text or graphics.— Computer hardware or software that prevents unauthorized access to private data (as on a company’s local area network or intranet) by outside computer users (as of the Inter net).假如“mouse”与的中文译名完全根据上述描述而采用“光标定位器”和“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话,那么不仅会显得冗长、累赘,而且也不能够体现源语中该词汇本身所包含的模糊形象与联想意义。
[14]综上所述,在推敲译名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翻译的意义传达,利用汉语构词灵活的特点,尽量使译名具备表意、简洁、易记等特点,同时也要大胆保留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以避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五总结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模糊性对于科技文体的翻译必然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研究模糊语言也就是为了对语言本身能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般说来,科技文体翻译强调准确性,术语译名要求表意确切、明白,避免模棱两可或是产生歧义。
[15]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有些新出现的术语概念,往往一时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规范一个统一的名称。
有时候出于保留源语自身形象的考虑,可以有意识地采用模糊处理原则翻译某些科技术语的译名。
对于那些约定俗成的术语译名,也应从便于交流的角度考虑而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1]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114-126.[2] 吴世雄.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6(1): 74-79.[3]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25-338.[4] 其顺, 王学铭.英汉科技翻译教程.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2-6.[5] 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8-46.Education Press,1993: 123-124.-197.[8]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6.[9] 王卫新.模糊与精确:翻译学的一个悖论.语言与翻译, 2003(4): 48-51.[10]Alistair Wood.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English: Some Thoughts on Science, Language and Ownership.Science Tribune,IV,1997: 71-79.[11] 黄振定.中西科技交流及其翻译的创造性.中国翻译, 2003(2): 66-68.[12] 李定钧, 陈维益.医学语言学的构建——从“非典”、“疑似病人”的译名谈起.上海科技翻译,2004(2): 4.[13] 吴书芳.模糊翻译与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国科技术语, 2007(3): 43-46.[14] 许明武.计算机英语的隐喻及其翻译技巧.中国翻译,2003(2):69-72.[15] 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应用.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8-35.王辞: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430074韩征顺: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430074许明武: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