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源工程第6章 其他热源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0
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同济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不属于常规空调通风系统与主要设备部分的是()。
包括5章内容,分别是,、冷热源与空调系统设计、泵与风机、水力系统平衡优化与系统调试、空调系统末端设备。
参考答案:建筑节能2.本课程主要面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年级学生。
参考答案:大四3.课程开设时间在毕业设计之前,或者与毕业设计同步。
参考答案:对4.本课程在同济大学开设近10年。
对5.建筑节能与软件应用具体包括哪几章内容?参考答案: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评价;经济与技术分析;模拟与工程应用工具第一章测试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夏季室外空气( )的干球温度。
参考答案:历年平均不保证50h2.设置供暖的民用建筑,冬季室内活动区的平均风速不宜大于()。
参考答案:0.3m/s3.民用建筑短期逗留区域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可在长期逗留区域参数基础上适当放低要求。
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宜在长期逗留区域基础上提高()。
2℃4.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不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参考答案:错5.空间较大、人员较多的空调区宜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
参考答案:对6.变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末端装置宜选用压力无关型。
参考答案:对7.当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服务于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域时,可以采用新风比最大区域的数值作为系统的总新风比。
参考答案:错8.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MPa。
参考答案:0.89.毛细管网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6MPa。
参考答案:对10.当符合下列哪些情况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参考答案:全年所需供冷、供暖时间短或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不经济。
;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分散。
;需增设空调系统,而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的既有公共建筑。
;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房间。
第二章测试1.建筑需要通风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哪些因素?参考答案:舒适需求;公共卫生需求;健康需求;生理需求2.只有空调系统由室外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才算新风。
公共建筑设计规范及施工要求第1章总则 (6)1.1 设计基本原则 (6)1.2 施工基本要求 (6)第2章建筑设计规范 (6)2.1 建筑平面设计 (6)2.2 建筑空间设计 (6)2.3 建筑外观设计 (6)第3章结构设计规范 (6)3.1 结构选型与布置 (6)3.2 结构计算与分析 (6)3.3 结构构造要求 (7)第4章电气设计规范 (7)4.1 供配电系统设计 (7)4.2 照明系统设计 (7)4.3 防雷与接地设计 (7)第5章给排水设计规范 (7)5.1 给水系统设计 (7)5.2 排水系统设计 (7)5.3 消防给水设计 (7)第6章暖通设计规范 (7)6.1 供暖系统设计 (7)6.2 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 (7)6.3 冷热源及设备选型 (7)第7章装修设计规范 (7)7.1 室内装修设计 (7)7.2 外墙装修设计 (7)7.3 屋面装修设计 (7)第8章建筑防火设计 (7)8.1 火灾危险性分析 (7)8.2 防火分区设计 (7)8.3 疏散与安全出口设计 (7)第9章建筑节能设计 (7)9.1 节能设计原则与要求 (7)9.2 保温隔热设计 (7)9.3 节能门窗设计 (7)第10章建筑智能化设计 (7)10.1 智能化系统设计 (7)10.2 信息网络系统设计 (7)10.3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7)第11章建筑施工要求 (8)11.1 土建施工要求 (8)11.3 安装工程要求 (8)第12章质量验收与维护 (8)12.1 质量验收标准 (8)12.2 质量验收程序 (8)12.3 建筑维护与管理 (8)第1章总则 (8)1.1 设计基本原则 (8)1.1.1 本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工程安全、经济、适用、美观。
(8)1.1.2 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发挥资源优势,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8)1.1.3 设计应注重功能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使用需求,同时考虑未来发展的可扩展性。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1前言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内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
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第14章内容。
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内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
电子版每节的内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内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
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
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内容及增补内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
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
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的前两个字母。
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
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陆亚俊23第1章 绪 论1.1 建筑与冷热源●保持建筑室内一定温、湿度的方法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内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内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内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内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低温介质—⎡⎢⎣地下水 天然冰 天然冷源人工制取低温介质 人工冷源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建筑有热量损失,如何向建筑补充热量呢?—— —— 、利用温度较高的介质通过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
冷热源工程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填空题1.目前广泛应用的物理制冷方法有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温差电制冷。
2.按照不同的制冷温度要求,制冷技术可分为普通制冷、深度制冷、低温制冷、极低温制冷。
3.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热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功、冷凝器单位热负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
4.在分析热交换和压力损失对蒸汽压缩制冷实际循环性能的影响时,须考虑的管段、设备和过程包括吸入管道、排气管道、冷凝器到膨胀阀之间的液体管道、膨胀阀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蒸发器、冷凝器、冷凝蒸发过程。
5.制冷机运行工况的工作参数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吸气温度。
6.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常用术语包括活塞的上下止点、活塞行程、汽缸工作容积、余隙容积、相对余隙容积。
7.按照冷凝器使用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有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
8.根据制冷剂供液方式的不同,蒸发器的类型有液液式、干式、循环式、喷淋式。
9.写出下列制冷剂的对应代号:R744、R22、R13B110.说明下列锅炉型号的含义:70-Y:常压卧式内燃室燃炉,额定功率为出水温度为95,进水温度为70,燃油热水锅炉250-WII:表示为双锅筒横置式链条炉排锅炉,额定流量为20t/h,额定工作压力为,出口过热蒸汽温度为250℃,燃用Ⅱ类无烟煤的蒸汽锅炉。
:强制循环往复推饲炉排锅炉,额定功率为,允许工作压力为,出水温度95℃,进水温度70℃,燃用Ⅰ类烟煤的热水锅炉。
11.常用的制冷机组有压缩-冷凝机组、冷水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泵机组。
12.锅炉房的辅助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送引风系统、水系统(包排污系统)、仪表控制系统。
13.燃料的元素分析成分和工业分析成分,通常采用的分析基准为应用基、分析基、干燥基、可燃基。
14.锅炉蒸汽品质的影响因素为锅炉的负荷、蒸汽压力、蒸汽空间高度、炉水含盐量。
冷热源工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1,什么叫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1),在一定的蒸发压力下,蒸发温度比组成它的单组分低.
(2),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单位容积制冷量与单一制冷工质制冷量大..
(3),化学性质稳定
(4),有时能冷却电动机
2,什么叫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该工质没有共沸点,在定压下蒸发或冷凝式,气相和液相成分不同,温度也在不断的变化.
3,蒸发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1)蒸发温度升高时,制冷效率升高.(2),蒸发温度降低时,制冷量下降,单位压缩增大,制冷系数降低,压缩机理论功率增大.
4,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1),冷凝温度升高时,单位质量的制冷量减小了单位压缩功增大了,制冷系数减小了,压缩机耗功大,风机负荷大.
(2),冷凝温度降低时效率,制冷量增大,越低越好
5,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的特点?
制冷剂又称为制冷工质,是制冷装置中能够循环变化和发挥其冷却作用的工作媒介.
(1),临界压力小,易于液化.
(2),沸点低,气化潜热大
(3),容易检漏
(4),不易燃烧,物爆炸性
(5),无毒,无刺激性,无公害
(6),对金属物腐蚀作用
(7),价格便宜,来源广泛
6,什么叫载冷剂?有什么特点?
在间接冷却的装置中,被冷却物体或空间中的热量,是通过一种中间介质传给制冷工质,这种中间介质的制冷工程称为载冷剂.
(1),凝固温度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
(2),比热容要大.
(4),密度小,黏度小
(5),化学稳定性好
(6),无腐蚀作用
(7),不燃烧,不爆炸,无毒(8),价格低,便于获得。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2分)空气调节指对某一房间或空间内的()进行调节与控制,并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A.温度B.洁净度C.湿度D.空气流速2【多选题】(2分)用来相变制冷的途径包括()。
A.升华B.凝结C.气化D.熔解3【多选题】(2分)锅炉的工作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
A.锅筒吸热过程B.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C.燃料的燃烧过程D.水的吸热、汽化、过热过程4【判断题】(2分)实际气体,焓值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所以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的温度将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焦耳-汤姆逊效应。
A.错B.对5【单选题】(2分)1834年,美国人波尔金斯(Perkins)试制成功了第一台以()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A.乙醚B.甲烷C.丙烷D.乙烯6【单选题】(2分)1859年法国人()制成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A.卡列(Carre)B.波尔金斯C.卡诺D.开利7【单选题】(2分)在《诗经》和《周礼》中就有了“凌人”和“凌阴”的记载,凌人是指()A.负责制造冰的人B.负责挖冰室的人C.负责照看冰的人D.运送冰的人8【单选题】(2分)在《诗经》和《周礼》中就有了“凌人”和“凌阴”的记载。
凌阴指()?A.挖冰的人B.使用冰的贵族C.储存冰的地窖D.寻找阴凉地方的人9【单选题】(2分)把用于动力、发电方面的锅炉,称为()锅炉。
A.电站B.动力C.发电D.供热10【单选题】(2分)把用于工业及供暖方面的锅炉,称为()锅炉。
A.发电B.供热C.电站D.动力。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针对某一冷源、热源工程的实际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空调用冷热源系统的常用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使学生学会如何入手处理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并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了解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学会工程设计方法,学会设计规范与标准的正确使用,学会运用工程图纸准确表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课程设计题目:某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工程设计;2.原始条件:建筑条件图;3.设计任务:根据建筑的性质、功能和使用要求,制定适用、合理、可靠、经济的冷热源系统方案。
三、设计内容、步骤与时间安排1.查找收集设计相关资料,包括设计规范,设计手册,相关书籍,标准图集,设计地点相关设计规定和要求等;熟悉建筑图纸,1天;2.根据设计条件,采用负荷指标计算冷热负荷,分析负荷特性,2天;3.根据相关条件初定不同冷热源系统方案,进行方案比较优化,确定最终冷热源系统方案,3天;4.选择冷热水机组型号和台数,确定冷热源辅助系统形式,进行设备选择,2天;5.确定冷热源机房布置方案,2天;6.确定空调水系统形式,进行水力计算,选择管道直径和水泵,2天;7.绘制设计图纸,5天;8.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2天;9.答辩,1-2天。
四、课程设计组织和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3周,要求在此时间段内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学生分组:根据建筑规模大小,一般2~3人为一组,每人设计地点要求不同,同组之间严禁抄袭; 3.学生应每人准备一个设计记录本,及时记录阶段性设计成果,作为过程检查和成绩评定的依据;4.每周星期一、三、五按进度要求进行检查和答疑,完成上一部分内容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5.课程设计要求提交成果为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如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二、负荷计算;三、方案设计和比较优化;四、冷热水机组选择;五、设备选择(冷却塔、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补水泵、过滤器、水处理设备、分水器、集水器、定压装置等);六、水力计算(包括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由此确定管径、流速);七、机房布置方案;八、设计总结;九、参考文献。
暖通冷热源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暖通冷热源工程是指供热、供冷系统的集中供热、供冷系统和分户采暖、供冷系统的供热、供冷系统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暖通冷热源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暖通冷热源工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案设计1. 供热系统设计(1)供热源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能源供应情况、建筑热负荷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供热源。
常见的供热源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热锅炉、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
(2)配热管网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热负荷需求、管网输配热的距离和输送热量等因素,设计合理的配热管网。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管网的防腐、绝热、可靠性等因素,确保管网的安全可靠。
2. 供冷系统设计(1)供冷源选择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建筑冷负荷需求、能源供应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供冷源。
可以选择空调机组、冷冻水机组、地源热泵、吸收式制冷机等供冷设备。
(2)冷却水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冷负荷需求、冷却水输送距离和冷却水需求量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冷却水系统。
需要考虑冷却水管网的防腐、抗压、水质稳定等因素,确保冷却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3. 设备选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热、供冷设备。
需要考虑设备的功率大小、节能性能、运行成本、维护便捷性等因素,确保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
4. 节能设计在暖通冷热源工程设计中,要注重节能性能。
可以通过冷热源系统的优化设计、设备选型的合理选择、管网系统的节能设计等手段,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暖通冷热源工程设计中,要注重安全性能。
可以通过设备选型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系统的防腐、绝热性能、防火防爆设计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 自动化控制设计在暖通冷热源工程设计中,要注重自动化控制性能。
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实现对供热、供冷系统的自动化调控,确保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7. 环保设计在暖通冷热源工程设计中,要注重环保性能。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班级: 15建环一班姓名:叶梓阳目录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课程设计题目成都市某四层(地下一层)宾馆大楼冷热源课程设计冷负荷和热负荷数据:大楼冷负荷为1500kw,所有冷源由制冷机房提供,参数为7℃/12℃大楼热负荷为1200kw,所有热负荷由锅炉房的提供,参数为85℃/60℃。
动力与能源资料动力:城市供电水源:城市供水水质资料:1)总硬度:/L2)永久硬度: mmol/L3)暂时硬度: mmol/L4)总碱度: mmol/L5)PH值: PH=6)溶解氧: mg/L7)悬浮物: 0 mg/L8)溶解固形物:380 mg/L气象资料:冬季1.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室外空调计算温度(℃)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4.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冬季大气压(Pa) 96320夏季1.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2.夏季空调室外湿球温度(℃)3.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4.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5.夏季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 66.夏季大气压(Pa) 94770pa第二章制冷工程设计说明.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由于当前冷水机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冷热量均能达到产品样本所列数值,另外,系统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损失少,因此,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对于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则按具体情况确定。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来确定。
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
大工程台数也不宜过多。
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冷热源工程》复习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C )A.热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B.可以制造一种发动机,它能从一个热源取得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能C.一切热力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其能量的转换利用有一定的限度D.热机循环效率的最高值为100%2、工质流经冷凝器冷凝( A )A.放出热量,焓值减少B.放出热量,焓值增加C.吸收外界热量,焓值增加D.由于冷凝过程中压力不变,所以焓值不变3、某逆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28℃,低温热源温度为-18℃。
则此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B )A.0.39 B.5.5 C.—0。
39 D.6.54、如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汽化的温度为5℃,相同压力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15℃,则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为(B )℃。
A.15 B.10 C.5 D.—105、工质吸热或放热,其温度不变,只是状态变化,这种传递的热量称为(D )A.吸热B.放热C.显热D.潜热6、方程Q=KA(t1-t2)式中的K称为( D )。
A.热导率B.表面换热系数C.辐射表面传热系数D.传热系数7、壳管式冷凝器属于( D )换热器。
A.风冷式B.直接式C.板式D.间接式8、套管式冷凝器器属于( D )换热器。
A.风冷式B.直接式C.容积式D.间接式9、按化学结构分类,氟里昂制冷剂属于( B )类。
A.无机化合物B.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C.多元混合液D.碳氢化合物10、空调系统最好的载冷剂是( B )A.空气B.水C.盐水D.有机化合物11、《蒙特利尔议定书》及有关国际协议规定发展中国家在(D )年停产、禁用CFC制冷剂. A.1995 B.2000 C.2005 D.201012、《蒙特利尔议定书》及有关国际协议规定发达中国家停用HCFCs的时间为( B ) A.2020 B.2030 C.2040 D.205013、吸收剂是吸收蒸发器内的( D )制冷剂。
建筑冷热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冷热源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冷热源的分类、原理和特点;(2)掌握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熟悉建筑冷热源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4)了解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冷热源系统设计中的问题;(2)具备建筑冷热源设备选型和安装的基本能力;(3)掌握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冷热源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提高学生对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建筑冷热源的基本理论:包括冷热源的分类、原理和特点,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础。
2.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计算。
3.建筑冷热源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包括各种冷热源设备的结构、性能和选型依据,以及设备的安装要求。
4.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分析和维护方法。
5.建筑冷热源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建筑冷热源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熟悉建筑冷热源设备的操作和安装。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