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罗军伟
- 格式:doc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3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由于在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后集团公司木材产量的大幅度减产,有大量的木材生产及相关产业人员需要转产安置,自2009年以来开始实施抚育补贴。
通过科学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林木个体和林分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林分的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趋于合理,保留木的竞争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树种多样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促进。
总的来说,通过森林抚育,应达到以下目的:1)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
在天然林中,树种复杂、分布不均匀。
不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木混生在一起,互相竞争,通过森林抚育间密留稀、间坏留好、间弯留直、间阔留针,并清理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条灌木,解放被压制生长的目的树种林木,调整疏密度,降低非目的树种在林内的比重,使目的树种逐渐取得优势,林分质量大幅度提高。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缩短林木培育期限。
天然幼林往往密度过大,分布不均。
人工林虽按经营要求的适宜密度栽植,分布均匀,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缩小,出现竞争,及时抚育能使该龄级林木保留合理的经营密度,解决林分过密、过纯问题,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增加了光照,树冠能得到舒展,光合作用增强,林木生长量大幅度提高,尤其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
同时,林内透光度增加、通风条件改善,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使林木的根系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有效缩短林木培育期限。
3)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通过抚育清除林内影响目标树健康生长的枯死木、病腐木以及风折、风倒、雪压木等,能有效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既减少病虫害与火灾发生、蔓延,又可提高保留木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同时使林下资源植物层也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可有效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森林多种生态功能的发挥。
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抚育间伐课程设计前言本次抚育间伐课程设计是以攸县林科所经营范围内较密的杉木林为间伐对象。
林分密度较大,生长量较小,林分结构不理想。
开展抚育间伐对坡度有一定的要求,较陡的坡一般不采取抚育间伐,所以在设置标准地前要选好地,选地势较缓的中龄杉木林为宜,设置25m ×25m的样方,对闭合差进行校正。
主要调查的林分状况包括土壤、抚育间伐可以实现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缩短林木培育期,伐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速生树种。
在湖南株洲市攸县林科所3340亩的林地中,几乎全是杉木林。
经营杉木林是该所主要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来源。
为使林分尽早郁闭,早形成森林环境,提高林分产量。
大多数基地都采用密植造林法,攸县林科所也不例外。
地形地貌、交通状况、附近社会环境等。
对标准地内的所有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其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再对林木进行等级划分,以判断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和根据最终的数据分析确定抚育间伐强度和间伐期。
本次课程设计包括前期准备、外业调查和内页设计等过程。
每一步环环相扣,外业调查的结果直接内页设计的内容。
目录1 基本概况2 选取调查样地及样地基本情况3 调查结果及分析4 间伐设计方案4.1 抚育间伐开始期4.2 采伐木的确立4.3 采伐间隔期的确立4.4 间伐强度的确立4.5 本次间伐的确立5 效益估算5.1 经济效益5.2 社会效益5.3 生态效益6 伐后抚育管理1 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攸县林科所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 省道S315旁,位于该县东部山区柏市镇樟井境内,距县城78km.。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
辖16个镇、4个乡,304个村和社区,其中村258个,社区46个。
攸县林科所属中低山地貌,海拔在250—500米之间,境内群山延绵起伏,地形复杂,坡度一般为15-30°。
232023.12森林抚育间伐意义、问题及对策探讨刘攀旭(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7)目前,国内各地都有很多的林场带,这些林场带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林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较低,造成了大量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被毁坏。
1 森林抚育间伐在我国的必要性森林抚育是指以人工林为主要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其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区的自然条件对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林地的成长则对林分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森林抚育时,应充分考虑到林分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不同的树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使之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也使得我们必须加大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力度,同时,也要重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之达到稳定的状态来维持社会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 森林抚育间伐在森林抚育上的可行性首先,在森林抚育中,应根据不同的林区进行相应分类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
其次,要对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加以分析,使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再次,在抚育间伐期间,应加大对林木的管理力度,避免人为的破坏和盲目性地砍伐树木,从而造成森林枯竭,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最后,要加大林业技术的投入与开发,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森林抚育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最佳的作用。
3 森林抚育间伐意义及调查分析森林抚育间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它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能源。
杉木马尾松用材林的抚育间伐作者:罗长禄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12期摘要:阐述了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的原则和调查规划,介绍了抚育间伐的作业设计,对加强杉木马尾松抚育间伐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杉木;马尾林;抚育间伐中图分类号:S791.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84-031引言福建省委、省政委提出“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以来,全省各地造林绿化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林地面积大幅增长,使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名列全国第一位。
中幼林抚育间伐作为一项营林技术措施,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推动培育建立丰产林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但在集体林经营方面由于开展此项工作时间较短,还缺乏系统的抚育间伐的工作经验,对抚育间伐的设计、技术要求及方法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加强对抚育间伐的管理,笔者结合在国有林场和林业站从事这项工作收集的有关间伐的资料,就如何开展杉木马尾松用材林抚育间伐作一概述,供同仁参考。
2抚育间伐的原则2.1抚育间伐的目的认真贯彻“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
本着“全面规划、因林制宜、抚育为主、抚育与利用小径材相结合”和在选择砍伐木材时,坚持“留大去小、留优去劣、留稀去密”的原则,调整林木密度和林分结构,改善林分生长条件,提高森林素质,促进林木优质速生丰产,提高森林资源的总体质量和产量,同时增长和发挥森林的条件效能。
2.2抚育间伐的作用一是可以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成材年限,提高主伐材的质量和经济出材率;二是可生产一定数量的间伐材,支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三是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有利资金积累,实现以短养长,以林养林,扩大再生产。
2.3抚育间伐的对象从幼全林郁闭开始至成熟林主伐前一个全级的用材林,抚育间伐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秋末冬初至早春林木生长休业期较好。
2.4抚育间伐的林分(1)人工林的幼龄林郁闭度在0.9以上,中龄林郁闭度在0.8以上。
药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4-2024)学院:林学院班级:2010级林学2班姓名:罗军伟学号: 20102349指导老师:鲁法典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2013年12月制编者说明环境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近些年来,国家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林业部门对毕业生在资源管理、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经营方案是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教研室鲁法典教授指导下为山东药乡实习林场编制的二类调查规划设计方案(2014—2024),技术依据是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山东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颁发的《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工作细则》,执行的是2000年最新标准。
本次方案设计,从更全面的角度上来看待林业和林业生产过程,把握林业资源管理问题的诸多方面。
不仅增强了对课程理解、野外调查实习及做好课程设计的能力,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规划设计问题时,也可作为一本良好的参考材料。
由于成稿仓促,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10月于山东农业大学目录前言 (3)第一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自然条件 (5)第二节生物资源 (6)第三节森林旅游资源 (7)第四节社会经济条件 (11)第二章林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3)第一节资源统计 (13)第二节林分概况 (14)第三节林业生产经营情况 (16)第四节存在的问题 (17)第三章规划设计 (18)第一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 (18)第二节林场区划 (21)第三节林种规划 (22)第四节森林植物景观规划 (24)第五节造林设计 (31)第六节林分改建计划 (34)第七节种苗规划 (35)第八节森林保护规划 (37)第九节附属工程规划 (38)第十节投资与效益概算 (40)附1 (41)附2 (45)前言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在对森林资源进行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则是科学把握资源现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组织林业生产,进而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摘要:对初植密度为 3000 株/hm2 的 7~9a 生杉木林进行不同始伐时间、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说明:在预定时间和间伐强度范围内,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其中以 7a 生间伐强度 30%对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效应最明显,以 7a 生间伐强度 20%的林分蓄积量为最大。
因此,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那么适宜的初次间伐方案为始伐期 7a、强度间伐 30%,假设培育中小径材的林分,那么宜为始伐期 7a、强度间伐 20%。
论文关键词:杉木速丰林,中幼林,抚育间伐,生长效应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第五工区,位于戴云山东麓,北纬 25°21′,东经 118°30′,为闽东面中山、低山地带,海拔 610-700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积温18-29℃,最高气温 38.7℃,最低气温-3.5℃,≥0℃年平均气温6096-7556℃,≥10℃年平均活动积温4900-6790℃,无霜期265-315d,年均降雨量 1536mm,年均相对湿度78﹪,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度中等。
1.2 试验方法试验地选择在 xx 年大营造的杉木人工林,立地为Ⅱ类地,造林密度为3000株/hm2,保存率为98%以上,林木生长正常,林相整齐。
xx 年-xx 年连续 3 年实施不同强度的间伐措施:同一年度间伐的在林分中选取坡向、坡度、海拔、土壤肥力等相对一致的地段设置标准地,标准地为 20.8m×20.8m,每年间伐各设 9 个标准地,分三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始伐林龄和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说明(见表 1)。
从表 1 看出,在预定时间和间伐强度范围内,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
森林多功能经营探讨姓名:罗军伟学号:2014110524专业:森林经理学导师:鲁法典教授2015年7月7日正文多功能森林是这样一种森林,在这里,人们以林地为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生产一系列的产品组合。
这种生产关注的是对林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
多功能森林的本质特点,就是追求近自然化的,但又非纯自然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按照自然规律,人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生产出所需要的木材及其他多种产出。
“模仿自然法则、加速发育进程”是其管理秘诀,模仿自然的内涵很多,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关注乡土树种、异龄、混交、复层等。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后,现代的多功能森林模式,已经在向永久性森林演变。
永久性森林,就是一种异龄、混交、复层、近自然的多功能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里的成熟立木和其他非林木产品不断产出,林下幼树不断生长,而森林生态系统永存。
这种“人工天然林”或“天然人工林”,也要保留腐朽木,保持食物链,但它不再被主伐利用,而是实行弱干扰式的择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正由单纯采伐的森林经营模式向为全面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多种产业的复合产业及公益事业方向发展,森林多功能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发展趋势。
森林多功能价值的发挥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活动来实现,森林的多功能经营技术及模式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林业向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发展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于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的多功能林业转变时期,“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挖掘林业五大功能,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
但我国林业用地面积有限,难以通过大量增加森林面积来解决林业的多功能问题,因此,多功能森林经营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森林多功能的分类与评价森林功能的分类体系有很多,总体上来讲,森林的功能可以分为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
研究森林各种功能,并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森林经营。
森林抚育间伐开始期调查设计技术作者:商国平程顺张利民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3期摘要:首次间伐开始期对森林经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开始期的确定,要立足于立地因子综合分析、林分生长状况调查以及生产条件和集约经营程度的综合考虑。
理论上依据林分的直径和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林分直径离散度、小径木林木分级法、林分自然整枝高度等5种方法,实践中选择适宜方法系统调查设计,并综合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科学确定森林抚育间伐开始期。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开始期;设计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18-021 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的意义抚育间伐开始期直接关系到抚育间伐的效果,过早,易破坏林分生长环境,不利于林木干形培养;过迟,会造成林分相对过密,林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空间充分生长。
因此,科学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很重要。
2 设计指导思想以充分体现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和发挥森林最大效益思想为指導,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林分稳定性,提高抵御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森林火灾能力,促进形成健康森林和合理利用为原则,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以形成生态功能稳定、林地生产力高、林分质量好的森林,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3 立地条件调查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是由许多环境因子组合而成的。
(1)地形。
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坡度、微地形等;(2)土壤。
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与腐殖质含量、质地、结构、母质种类等;(3)水文。
包括地下水位深度与季节变化、有无季节性积水及其持续期、水淹可能性等;(4)生物。
包括分布的植物种类、种的盖度、多度与优势种、群落类型以及病虫害状况等;(5)人为活动。
包括土地利用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各种人为活动对上述环境因素的作用等。
4 调查生产条件作为一项林业生产,应具备的生产条件:(1)道路交通应该便利,利于人员、物资、材料的运输;(2)劳动力、运输工具、作业工具等较为充足,保证用工、作业、运输等需求;(3)工棚、水源等保证,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景观农业J I NG GU A N N O N GYE 林业经济与管理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关键技术罗景波(江西省崇义县自然资源局,江西崇义 341300)摘 要 森林资源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森林培育工作极为重要。
基于此,对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应用目的进行简要阐释,围绕间伐时机选择、间伐间隔规划以及间伐强度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了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森林抚育间伐;林分郁闭度;采伐强度森林资源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保护质量、培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的维持能力。
另一方面,森林相关产业对经济、民生、文化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
基于此,为了实现森林资源、林业生产在环保与经济两个方面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互利,有必要对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法展开探究讨论。
1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森林抚育间伐是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营林实践中,可实现多种积极目的。
首先,森林抚育间伐作业主要以低质、有害的林木作为采伐对象,一方面能降低濒死、病害、弱势林木在森林区域中的出现率,保证森林的整体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将林分密度维持在理想状态,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与资源条件。
其次,通过森林抚育间伐作业,能有效避免林木出现树冠过大、树冠连片等情况,从而保证光能、风能、雨水等资源可充分进入到林下环境中,在促进林木健康发育的同时,为森林内其他的植被、动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最后,森林抚育间伐作为一种采伐活动,势必有其经济性功能。
通过合理制定采伐方案、科学管控采伐实践,能将采伐作业对森林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水平,进而在提升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2]。
2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关键技术在森林培育的实践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必须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工作理念,根据森林树种结构、采伐活动类型、森林环境条件、植被原始密度、工作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行森林抚育间伐方案制定。
森林培育学教学实习——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设计人:罗军伟专业班级:2010级林学二班二组指导老师:王华田、鲁法典设计时间:2013年10月20日实验人员:滕飞、郭建曜、秘洪雷、马泰永、胡杨陈存、张艳辉、赵路路、许桐、罗军伟山东农业大学目录1 目录 (2)2 引言2.1 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目的意义 (3)2.2 森林抚育间伐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3)2.3 森林抚育间伐目标和各阶段的任务 (4)3 森林抚育间伐的依据3.1 林分概况 (5)3.2 林木分化及自然稀疏情况 (6)4 森林抚育间伐方案4.1 抚育间伐种类 (15)4.2 抚育间伐强度 (15)4.3 抚育间伐用工和投资预算 (16)4.4 抚育间伐的组织 (17)5 抚育间伐的施工作业设计5.1 间伐木的选择与标记 (17)5.2 抚育间伐的施工作业安排 (17)5.3 间伐木的清理和运输 (17)6 抚育间伐审批报告和投资申请报告6.1 抚育间伐审批报告 (17)6.2 抚育间伐投资申请报告 (18)7 抚育间伐效果评价与效益分析7.1 抚育间伐效果评价 (18)7.2 抚育间伐效益分析 (19)8 结语 (21)9 致谢 (21)10 参考资料 (21)2 引言2.1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主体任务,森林抚育间伐课程设计是森林培育学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须环节。
森林抚育间伐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定期砍伐一定数量的林木,使保留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光照和水分条件,以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稳定性、更好的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受技术、资金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制约,我国森林抚育在技术上粗放、在时间上落后,在管理环节上不切合实际。
科学的抚育调查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森林培育目标、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了解之上,并满足森林健康和安全稳定、森林主体功能最优、投入产出合理等条件。
森林抚育间伐课程设计,是在完成课堂教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对林学专业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增强学生对森林抚育间伐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森林抚育间伐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一个典型案例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案的编制。
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水平。
2.2森林抚育间伐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森林抚育采伐应具有抚育保留木、利用采伐木的双重目的,在生产中要重处理抚育与利用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利用木材。
在某些情况下,间伐下来的木材虽不能完全利用,但为了改善林分状况,仍应进行间伐。
进行抚育间伐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集中连片的原则;(2)坚持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生长发育,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防护功能的原则;(3)坚持提高林分的复层郁闭水平,增加林下植被盖度,诱导形成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增强森林主导功能的原则;(4)坚持清除劣质林木与改善林分卫生状况相结合,培育健康森林,减少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蔓延的可能性,提高森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而为了既定的目标,我们要:(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对郁闭度为0.9以上,受上方庇荫影响生长的人工幼龄林和天然中幼龄林应进行透光抚育,防止出现以抚育为名,哪里出材多就在哪里抚育间伐的错误做法。
抚育间伐主要有种:一是透光抚育,一般在幼龄林内进行。
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稀、留优去劣。
二是生长抚育,一般在中龄林内进行。
目的是加速林木生长,伐除生长过密和发育不良的林木。
三是综合性抚育,主要在以中幼龄林为主的林分内进行。
(2)确定合理的抚育间伐强度。
合理的间伐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一要保持林分的稳定性,不能因林木稀疏而招致自然灾害;二要提高林木的干形质量,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三要形成林分的优良结构,提高林分的防护功能和其它效益。
(3)抚育间伐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是要有调查设计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二是要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确保作业质量;三是要保护好幼苗幼树,不损坏留存木;四是要充分利用资源,把有利用价值的木材及剩余物都运出加以利用;(4)砍坏留好:淘汰低价值树种,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
目的树种保留干形良好的生长健壮的立木;风景绿化树木,保留观赏价值评定好的立木;防护林,保留保护性能大的立木(5)砍小留大:在用材纯林中应用,并照顾立木品质的优劣(6)砍密留稀:任何林中、任何抚育种类方法中,为调节营养面积,防止造成林间空地,调节立木密度(7)保留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有益植物。
因森林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互相联系,森林生物以全物链形式赖以生存2.3森林抚育间伐的目标和各阶段任务森林抚育间伐是通过一定的人工措施,为森林经营创造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在维护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获得经济效益。
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勘察—确定林分情况,以此来推算间伐的种类和强度。
其次是根据所得数据分阶段进行抚育采伐。
最后则是林分内采伐木的运输和清理工作。
从幼林郁闭起到成熟林采伐(主伐)前一个龄级止的这一段时间内,在森林中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
不同种类的森林,不同时期的抚育采伐有着不同的目标。
森林抚育间伐的目标有:①提高林分质量——(天然林)通过间伐将不良木、老狼木,给优良植株创造更有利的地上和地下营养空间②调节林分组成,防止逆行演替——在天然林中,间伐可保证理想林分的组成,减少非目的树种的竞争和影响,促进目的树种的生长③减少无益竞争,加速林木形成——森林郁闭之后,随着年龄和密度的增大,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很激烈,人为干预可以加速自然竞争过程,有利于留存木的生长④缩短工艺成熟龄,增加大径材出材量(a抚育间伐使单株林木生长加快,加快用材的工艺标准,尤其是粗度容易达到的提前形成;b林分大径材出材率增加)⑤提高木材利用量⑥改善卫生状况,提高防护性能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具有双重意义。
实践中应重视培育森林,不能片面为取得木材而强调间伐。
由于构成林分的树种不同,年龄不同,则抚育采伐承担的任务也就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抚育采伐的种类。
中国50年代颁布的《规程》所规定的抚育采伐种类,是基于实施抚育采伐林分的年龄阶段,即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和抚育采伐的任务而制定。
认为不同的发育时期,就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于是抚育采伐的任务也就有某种程度的不同。
20多年的生产和科研实践,说明这种分类方法有不足之处。
因为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各个林分中进行的抚育采伐,所担负的任务可能相同。
而处在同一发育时期的不同林分中所进行的抚育采伐,它们的主要任务却可能不同。
根据《森林抚育规程》,其中规定“按森林的生长、发育顺序、可采用下列抚育采伐种类: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
特殊情况可采用卫生伐。
”抚育间伐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基本如下:(1)透光伐。
透光抚育,又称透光伐,一般在幼林内进行。
对混交林,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
(2)疏伐。
疏伐从干材林时期开始,主要是伐去树干弯曲、多杈、偏冠以及受害的、生长衰弱的林木。
因而是干形抚育。
在密度大的林分中,也要伐去一些干形虽好但生长不良的个体。
(3)生长伐。
生长伐在疏伐结束后至主伐前一个龄级进行。
此时林木高生长已缓慢,干形已定,整枝也慢。
因此,此时进行抚育采伐是为加速林木径生长与材积生长,生产大径材,缩短工艺成熟期,并有利于林木结实,为下一代天然更新创造良好条件。
(4)卫生伐。
卫生伐是将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受机械损伤的濒死木,以及受病虫危害的已无培育前途的立木伐去,目的是为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减少病虫害与火灾的发生,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3森林抚育间伐的依据3.1林分概况(1)抚育间伐林分所处位置及归属、抚育间伐面积药乡林场位于泰山主峰以北,泰山区、岱岳区和历城区的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北纬36°17′,东经117°19′,全场东西长12km,南北宽5km,北邻历城区柳埠镇和仲宫镇,西于泰山林场玉泉寺分区接壤,南部、东部分别与泰山区大津口乡和岱岳区黄前镇睦邻。
总面积1210.4hm2。
此次实习抚育间伐林分位于药乡林场,刺槐林未间伐林林班32班,1小班,北纬36°34′,东经117°11′,海拔756.4m,面积为35公顷。
间伐林林班为16班,2小班,北纬36°34′,东经117°10′,海拔804.9m,面积为69公顷(2)立地条件该场属泰山山脉,境内山势险峻,古树参天。
最高峰黄尖子山海拔955.4m,最低处为进宫沟口,海拔400m,相对高差555.4m,场部海拔720m。
山脉走向多为西北到东南,一般西北高东南低,坡度在20°~40°之间,坡向多为半阳坡和半阴坡,裸露岩石较少。
林场地层属太古界泰山系,母岩大多为变质程度很深的古老片麻岩。
土壤为中性至微酸性山地棕壤,土层厚度15~90cm,多数在30~50cm之间,中性偏酸。
该场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多。
年平均气温14.3℃,绝对最高气温42.5℃,绝对最低气温-19.7℃;年均降水量900~1000mm,多集中在六至八月份。
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平均初霜期为170天。
物候期春季比泰安市晚期5-20天,秋季早期10-15天,全年生长期短30-40天。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力3-4级。
由于受海拔较高和浩瀚林海的共同作用,因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气候。
林场外部交通发达,内部交通已初具雏形。
场部距泰城25km,距济南46km。
津浦铁路、104国道、泰莱高速公路、泰(泰安)历(历城)公路、泰(泰安)明(明水)公路分布在林场周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内部交通相对发展缓慢,场内主要有三条林区公路,东路由场部经栗杭村与济黄公路相接,长 7 km,宽6m;中路由场部经藕池村与泰历公路相交,长7km,宽8m;西路由场部经牛山口村与泰历公路相连,长6km,宽8m。
另外,还有一条长4km,宽4m的场内林道,由场部通往林场最高峰黄尖山防火了望台。
同时林场已开通程控电话和全国互联网,通讯环境较为优越。
(3)造林和营林历史此次调查的麻栎同龄纯林,无其他灌木或乔木。
此前曾进行过一次主伐。
其中的麻栎-赤松混交林则已有50多年的历史,草本和灌木层相对旺盛,人为干预较少,郁闭度很大,亟待疏伐。
总蓄积量104253.27m3。
有林地中,松类373.2hm2,占有林地的32.4%;栎类392.1hm2,占34.3%;刺槐290.9hm2,占25.3%;其他95.9hm2,占8.0%。
生态公益林总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