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1)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8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语文模拟模拟考试题题11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第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
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
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
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
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
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ー” “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
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
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
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
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
机密☆2017年1月6日16:30前河南省2015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颀.长稽.核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驾驭.富裕.钟灵毓.秀畅所欲.言C.泥淖.船棹.卓.有成效风姿绰.约D.嗔.怒甄.别文思缜.密日臻.完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识时务关怀备至融会贯通B.养殖结骨眼青出于蓝余音绕粱C.渲染震慑力心驰神住两全奇美D.签暑吓马威义愤填膺短小精悍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人不易,省己亦难。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说人________难有自知之明。
从某种意义是说,弄不懂自己的人,也就没有一个客观的________去评价别人、________世界。
________先面对真实的自己,认准自己,オ可能去认知别人、看清世界。
如果读人是与他人思想的交流,那么省己则是自我审视的内察,因此要将读人与省己结合起来。
A.更标准度量只有B.很标志衡量只要C.更标志度量只要D.很标准衡量只有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阔别中原二十年,年近半百的他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见到了白发苍苍的爹娘,跟情同手足....的同胞兄妹欢聚一堂。
B.“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新的生育高潮即将来临,如何缓解新生人口剧增带来的医疗、教育压力,有关部门需要未雨绸缪....。
C.在新能源客车生产领域,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群策群力....改革创新,攻克大客车无人驾驶技术等世界性难题。
D.在“互联网+”背景下,创客空间、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等新的教学资源及相关活动形式纳入教育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型小镇建设要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在保护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出鲜明的地域风情。
机密☆2017年1月6日16:30前河南省2015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颀.长稽.核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驾驭.富裕.钟灵毓.秀畅所欲.言C.泥淖.船棹.卓.有成效风姿绰.约D.嗔.怒甄.别文思缜.密日臻.完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识时务关怀备至融会贯通B.养殖结骨眼青出于蓝余音绕粱C.渲染震慑力心弛神往两全奇美D.签暑吓马威义愤填膺短小精悍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人不易,省己亦难。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说人________难有自知之明。
从某种意义是说,弄不懂自己的人,也就没有一个客观的________去评价别人、________世界。
________先面对真实的自己,认准自己,オ可能去认知别人、看清世界。
如果读人是与他人思想的交流,那么省己则是自我审视的内察,因此要将读人与省己结合起来。
A.更标准度量只有B.很标志衡量只要C.更标志度量只要D.很标准衡量只有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阔别中原二十年,年近半百的他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见到了白发苍苍的爹娘,跟情同手足....的同胞兄妹欢聚一堂。
B.“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新的生育高潮即将来临,如何缓解新生人口剧增带来的医疗、教育压力,有关部门需要未雨绸缪....。
C.在新能源客车生产领域,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群策群力....改革创新,攻克大客车无人驾驶技术等世界性难题。
D.在“互联网+”背景下,创客空间、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等新的教学资源及相关活动形式纳入教育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型小镇建设要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在保护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出鲜明的地域风情。
河南省2015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
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
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
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大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
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
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
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
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
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
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
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
杂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
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
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萧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
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妁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
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轶出杂剧的范畴。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5题、第7至9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6题、第10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毎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弄.(lòng)堂屏弃汗涔涔丰富多彩B.罪愆.(qiān)妨碍吊书袋残羹冷炙C.孱.(chán)头嘻戏下马威挺而走险D.押解.(jiè)文身急救章再接再砺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潘石屹在微博上转发美国大使馆公布的PM2.5的数据,引发了诸多争论。
半个多月过去了,沸沸扬扬....的争论终于促使事情发生了一些转变。
B.简要地说,所谓和谐家庭,就是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顺父母,一家人相敬如宾....,充满着民主的气氛,生活幸福美满。
C.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国产率约为30%,其余的70%要依靠国际投标。
其实,这种因人..成事..的做法是国际惯例。
D.在广大消费者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的条件下,一些流通企业只有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商品成本,故而..降低销售价格,才能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①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②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清远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没有“增量”,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B . 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 . 逸兴遄飞的文化情怀,波澜壮阔的文化创造,是我们古老祖国永葆活力的源泉。
D . 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湖的螃蟹个儿大,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鲜美无比。
2. (2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 .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3. (2分)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为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B . 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C . 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D . 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业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着.(zháo)陆模.(mú)具通缉.(jī)令玲珑剔.(tī)透B.讪.(shàn)笑轻佻.(tiāo)太阳穴.(xué)叱咤.(zhà)风云C.忖.(cǔn)度尽.(jìn)量流涎.(xián)水刚愎.(bì)自用D.迄.(qì)今倒.(dào)数辟.(pì)谣言如椽.(yuán)之笔【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所选词条有形似字,有多音字,没有生僻字,全是常用字,课内外相结合。
预估难度:0.75【原创】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
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B.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狹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C.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寥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强。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1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模)语文命题人张颢时间2015-5-1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模)语文命题人张颢时间2015-5-1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
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
平有器干,颇览书记。
仕周,释褐卫王侍读。
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
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
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
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
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
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上深嘉纳。
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后数载,转工部尚书。
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
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
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
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
”上于是赦绍。
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
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
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
可汗赠平马二百匹。
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岁馀,除汴州刺史。
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
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
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
甚有能名。
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
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
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麾壮士执弼麾:部下。
B.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罹:遭受。
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大戏:肆意玩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B.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
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侍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
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
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
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
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5分)(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8~9题。
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或表现老人、小孩愉快的神态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刻碑名手聂鑫森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他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眼,但面白无须。
两只手掌伸开来,小蒲扇一样;指骨节很突出,只要轻轻一握,便咔吧吧一阵脆响,让人觉得那手非常有力气。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
一生中刻过多少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
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
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
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那时他才三十来岁,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
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
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
他后来听说,在望江楼原址,竖起一座巨大的工农兵“造反有理”群雕像。
又过了些年,雕塑拆了,改建成了一个大花坛。
现在恐怕是拆了花坛,再在原地重建了望江楼。
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
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字的大小、行距、结构,儿子是否都了然于心了?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