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对联,对对联
- 格式:ppt
- 大小:856.50 KB
- 文档页数:34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写对联感悟对联,这一古老而有趣的文学形式,就像一颗文化瑰宝,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我与对联的缘分,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邂逅。
一、初识对联记得第一次真正接触对联,是在老家过年的时候。
看着大门上贴的红红火火的对联,那对仗工整、充满韵味的文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当时就觉得,这小小的两句话怎么能这么有魔力呢?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去了解对联的基本规则,像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觉得好难啊,就像在走迷宫,到处都是规则的限制。
但是,这也正是对联的魅力所在,就像游戏有规则才好玩一样。
二、尝试创作在了解了基本规则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己创作对联了。
那过程真的是又痛苦又快乐。
痛苦的是,要想找到合适的字词来满足对联的规则可不容易。
有时候为了一个字,能想半天。
比如说,上联写了个“春风入户”,下联我想了好久才想出“喜气盈门”。
快乐的是,当一副对联终于创作出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言表。
我创作对联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感、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进去。
比如有一次,我写了“苦读诗书寻妙意”,下联“勤修品德觅真心”。
这就是我当时对学习和品德修养的一种感悟。
三、对联与生活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还和生活紧密相连。
在节日里,对联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在一些传统的建筑上,对联又能体现出文化底蕴。
我发现,对联就像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通过写对联,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
四、对联中的乐趣写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和朋友一起玩对联接龙,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下联。
这既考验了我们的对联功底,又充满了乐趣。
有时候还会互相打趣,因为对出的下联很搞笑或者很巧妙。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出了个上联“花猫戏蝶花中乐”,我对了个“绿柳招莺柳下欢”,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这个对联里的画面,笑得前仰后合。
对联就像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陪伴我在文化的海洋里遨游,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联知识介绍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门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等.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着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大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对联的要求: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颈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对联的作法: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如:忆苦思甜莫忘旧社会苦难,溯源追本牢记共产党恩情.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如:溪旁电机唱万盏明灯亮山村,山颠银锄舞千亩新苗绿荒坡.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如:共产党象太阳普照革命千秋业,总任务似灯塔辉映江山万代红.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所要表达到中心思想.如:马列主义旗帜红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威震四方.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温州的江心亭上曾有过这样一幅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了解一点对联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创作和欣赏对联.。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1、对联基本知识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因此我们理和摘录这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能较快了解对联起源发展状和一般分类标准,掌握对联写作常识,明确对联张贴的要求和法。
让我们与广大楹联爱好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艺水平。
叠对联起源及特点与分类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骄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
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
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茶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
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茶”、“郁垒”的名字。
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
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
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爬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爬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群臣写来写去,孟爬都不满意。
最后孟爬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仗练习辞-对联知识
(一)
骨对皮,怪对奇,合对离。
吹牛对拍马,击鼓对升旗,穿衣对脱帽,爱子对娇妻,烤鸭对烧鸡,春分对夏至,元曲对唐诗。
闻犬吠,听猿啼。
修阔路,筑长堤。
西门庆,司马懿。
奔湖北,驻广西。
打草惊蛇,吹箫引凤。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厉兵秣马,斩将搴旗。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雾重难知天早晚,雪深那晓路高低。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二)
富对穷,铁对铜,补对缝。
走兽对爬虫,白虎对青龙,立春对雨水,半夏对全虫,南山对北海,暴雨对狂风。
中外异,古今同。
千岁鹤,百年松。
甲子年,壬申月。
红颜女,白发翁。
三门峡,五老峰。
金迷纸醉,酒绿灯红。
纵虎归山,引狼入室。
牛郎织女,樵子渔翁。
纤腰窈窕,睡眼惺松。
轻烟袅袅,细雨濛濛。
盆中蟋蟀,洞里蜈蚣。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点通。
两手直伸三界外,一心横到九泉中。
对对联的常识
以下是 8 条关于对对联常识的内容:
1. 对对联那可得讲究字数相等呀!比如说“福如东海”对“寿比南山”,这字数不就一摸一样嘛。
这多重要呀,就像你穿衣服得左右对称才好看一样,不然多别扭呀!
2. 平仄和谐也不能忘哟!像“春风送暖千家乐”(平平仄仄平平仄)对“旭日融和万户春”(仄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口流畅呀。
这就好比唱歌,得有个好听的调调,不然多难听呀!
3. 词性相对要记牢哇!什么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就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天和地、雨和风不都是对应的词性嘛,要是乱对一气,那可不行哟,那不是瞎搞嘛!
4. 对联的内容得有关联呀!不能瞎凑。
“独角兽”对“比目鱼”,都是动物,而且还都是很特别的动物呢。
这就像是你的两只鞋,得是一对才行,可不能一只皮鞋一只布鞋呀!
5. 意境相符也很关键嘞!“两个黄鹂鸣翠柳”对“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画面多美呀。
要是对个完全不搭调的,那不是把好好的美景给毁了嘛!
6. 对对联也可以很灵活呀,不是死规定哟!有时候为了意境更好,稍微突破一点小规矩也无妨。
就像跳舞,不是非得按照一个步子来,偶尔来点创新的舞步更精彩呢!
7. 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厉害呀!你看那些大诗人对起对联来多溜呀。
就跟你学骑自行车似的,多骑几次就熟练了。
多尝试对对联,慢慢就找到感觉啦!
8. 不能马虎对待对联哟!每一个字都要用心去想。
就像建房子,一块砖没放好都可能影响整体,对对联也是这个道理呀。
我觉得对联真的很有意思,大家都应该好好了解和学习一下呀,说不定你还能成为对对联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