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各煤矿
- 格式:xl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提高矿井回采率的办法【摘要】简要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厚煤层提高回采率的办法,并结合一五一煤矿的实际应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提高回采率办法黑河地区是煤炭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不仅是保证矿井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而且为解决地区性能源紧张,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的举措。
一五一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多宝山镇,矿区面积6.39万平方公里,可采煤层为ii号层,厚度4.5-6米,属于长焰煤,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
矿井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但在回采过程中,始终注重工作面的回采率,通过多效并举、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1 制定目标,强化管理(1)公司成立煤炭资源回收率管理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采掘副总、技术部长任副组长,测量、地质、采煤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小组成员。
(2)确定回采率指标为≥85%,与全矿生产效益指标挂钩考核。
技术部负责采煤工作面回采率的月度考核工作,及时掌握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煤厚变化情况,调度室向地测部提供统计产量,煤质运销部向地测部提供煤质化验资料,作为计算回采率的依据。
(3)地测部是公司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煤炭资源的管理工作。
1)管理人员要及时到现场收集资料,并对工作面回采情况予以监督。
发现丢煤立即下发丢煤通知单,对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2)地测部每月前必须对本月生产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在生产过程中要对隐伏的构造进行临时预报,及时指导生产,减少地质损失。
对发生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损失及时上报审批。
2 优化设计、合理施工(1)技术部进行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时,要优化设计方案,并选择合理的工程布局,因地制宜,合理生产施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设计和生产损失。
1)根据矿井的原始资料、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为依据,将+240m运输大巷、+240回风大巷、二段轨道下山均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二段风道沿煤层布置,以揭露煤层赋存状况和地质变化情况。
黑龙江嫩江市铜山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内容提要: 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兴-蒙海西期造山带的东端。
该区早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东偏北消减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之下,火山弧呈近北西向;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制于兴-蒙洋向北西消减于克鲁伦-额尔古纳地块之下,构造线为北东走向。
铜山斑岩铜矿的成矿期是中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中有其它类型的铜(或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并使铜山斑岩铜矿遭受改造。
铜山铜矿床通过近期的勘查成果,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达50余万吨,矿体向深部继续延伸,矿区东南部工程较少,通过物、化探资料,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在矿区的东南(铜山-争光岩)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空间。
关键词:斑岩铜矿金属来源富集规律找矿方向1矿床地质概述铜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地槽褶皱带的东端,即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安地块与黑龙江板块松嫩地块(葛肖虹等,2009) 的碰撞带。
本区以加里东构造运动为主题,主要发育奥陶系海相沉积岩和海底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华力西构造运动在矿区范围内不十分明显,在区域上早石炭世陆壳抬升,海槽封闭。
燕山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断裂活动,在矿区形成东西向及南北向断裂构造,部分新d)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夹生代玄武岩沿此构造灌入。
多宝山组( O2凝灰质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体。
其中安山岩的U-Pb 同位素年龄为457 Ma;奥l) 含角砾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有大理岩透镜陶系上统裸河组( O3体。
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构造,铜山倒转背斜沿北西向展布。
背斜轴部由铜山组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多宝山组和裸河组,背斜两翼倾向均为南西向,构成倒转背斜,基本反映了该区加里东期的地应力方向。
铜山矿床的矿体也为北西向分布,因此,北西向构造是铜山铜(钼)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
矿区成矿后的断层为以东西方向横穿全矿区的铜山断层,断层倾向南,倾角50°~65°,该断层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影响极大,铜山铜(钼)矿床的Ⅰ、Ⅱ、Ⅲ、Ⅳ、Ⅴ号矿体均被该断层所切断。
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情况简介公司简介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5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亿元,注册地黑河市。
公司主要开发经营位于黑河市多宝山镇的国内大型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钼)矿。
多宝山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北部,是国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第三大铜矿,也是黑龙江省重点推进建设的大项目之一。
公司计划投资约30亿元开发建设多宝山铜(钼)矿,采用先进的露天分阶段陡帮开采技术及等可浮选工艺选矿技术,一期矿石处理量25000吨/日,年产铜精矿117648吨、钼精矿1401吨,合计年产值90973万元;二期矿石处理量50000吨/日,年产铜精矿233316吨、钼精矿3014吨,合计年产值181746万元。
二、项目简介多宝山铜矿占有资源/储量为3、8亿t;Cu金属量178万t,平均品位0、47%;Mo金属量5、74万t,平均品位0、016%;Au金属量60.29t,平均品位0、144g/t;Ag金属量777.08t,平均品位2、059 g/t。
多宝山铜矿采用露天开采,陡帮剥离,缓帮采矿的开发建设方案。
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矿量25000t/d,年处理矿量750万t/a;二期建设规模:日处理矿量50000t/d,年处理矿量1650万t/a。
根据设计生产规模,企业年产品产量为:铜精矿11、8万t/a,品位25% ;钼精矿1400t/a,品位45%。
项目开发总占地456.17公顷。
三、地理位置简介多宝山铜矿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北部,隶属多宝山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6′30″~125°47′30″北纬50°14′30″~50°15′30″矿区东距黑河市约160km、南距嫩江县城约152km,距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约600km。
矿区与黑河市、嫩江县及加格达奇市均有公路相通。
从矿区出发向西走行约6km便可抵达嫩-漠公路,沿嫩-漠公路南行146km可抵达嫩江县城,北行可抵达漠河市。
黑河市富宏煤矿情况简介一、交通位置:黑河市富宏煤矿位于黑龙江黑河市境内,隶属黑河市罕达气乡管辖。
东距黑河市120公里,有公路相连;西距黑宝山煤矿25公里,距嫩江县178公里,有沙石路相连。
地理位置:东经126°00′21″-126°01′58″,北纬56°09′44″-50°11′22″,金水四分场位于井田西部2.6公里,有省道S310通往黑河市,省道S310与S208相接通往嫩江县。
金水四分场还有黑龙江省地方铁路运煤专用线通往嫩江火车站与国铁相接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为便利。
2009年运煤专用线已辅设到我矿黑金洗煤厂并正式通车。
二、井田境界:依据国土资源局批准的采矿证开采范围,煤层的赋存状态和构造情况,矿井的井田境界确定如下:东以国土资源局批准的坐标拐点2号和3号点连接,南以3号点和4号点连线为界,西以1号、8号、7号、6号、5号、4号拐点相连,北以煤层露头为界。
井田面积:分三部分组成。
上部平均走向500米倾向420米,中部走向1100米,倾向150米,下部平均走向1530米,倾向200米,总面积0.975平方公里。
三、地理气候:本矿区位于小兴安岭西坡,居黑宝山-木耳气煤田中部,属丘陵山区,海拔高度385.9米-434.8米,一般标高389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
矿区内有两条河流由北向南贯穿井田北部,流入南部的泥秋河。
本矿区属寒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凉爽多雨,年降雨量500-700毫米,年蒸发量869-990毫米,无霜期125天,年平均风速3.2米/秒,主导风向西北风,冻结期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冻结深度2.6米。
四、矿井概况:富宏煤矿始建于2004年11月20日,隶属黑河市直属煤矿,位于黑河市爱珲区罕达气乡红旗村,矿井开拓方式斜井片盘有三条斜井(主井、副井、风井),矿井煤炭储量30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开采煤2上1号层,煤层厚度6米左右属厚煤层,单一煤层开采,采掘工作面配比2:4,(即2采4掘)。
煤矿黑龙江黑龙江煤矿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
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80余年历史。
截至198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25.8亿吨,其中统配煤矿利用储量89.8亿吨、地方煤矿利用储量16.2亿吨、尚未利用的其他煤田及勘探区储量19.8亿吨。
黑龙江省煤种齐全,包括褐煤、烟煤、无烟煤均有。
烟煤中又分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及贫煤。
在各煤种中,以气煤为主,占全省总储量的48%;其次为焦煤,占全省总储量的22%。
黑龙江省的较大煤田集中分布于东部的合江和牡丹江地区。
省内著名的鸡西、鹤岗、双鸭山和勃利(七台河)四大煤田以及依兰、集贤、东宁、宝清、虎林等煤田,煤炭储量及产量均占全省探明总储量和总产量的90%以上。
东部地区不仅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并以炼焦煤为主,是东北地区主要炼焦煤产地。
黑龙江省成煤期有:古生代石炭二迭纪、中生代侏罗纪、新生代第三纪。
含煤地层以侏罗系为主,其次是新生代第三系,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分布零星。
上侏罗统鸡西群是本省最主要的含煤地层。
广泛分布于东部的鸡西、勃利(七台河)、双鸭山、三江平原和鹤岗等地。
鸡西群自下而上由滴道组、城子河组及穆棱组组成。
在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绥滨、集贤等地,以城子河组煤层发育最好。
城子河组在鸡西煤田共含煤40余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的有3-17层;在双鸭山共含煤70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的有8-16层;在七台河则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达40余层之多,与城子河组层位相当的鹤岗石头河组,所含13层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大多数厚度较稳定。
黑龙江省的主要煤田(矿区)有9个:1.鸡西煤田(矿区)位于完达山与老爷岭交汇地带、穆棱河两岸。
它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的大型矿区之一。
截至1985年底,这个煤田已进行过详查和精查的有麻山、滴道、城子河等12个煤矿(井田),并对煤田外围展开找煤普查,又发现了荣华--平阳区一些有价值的煤矿区。
鸡西煤田为多煤层、多煤种煤田,煤种从气煤到瘦煤各种牌号都有,以焦煤、气煤为主。
2020年第39卷第4期493~497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黑龙江省嫩江市播根里金矿特征及找矿标志郝士龙,李成禄(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黑龙江省嫩江市播根里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中,近矿围岩为花岗质糜棱岩,或糜棱岩化正长花岗岩。
矿化蚀变主要表现为强烈硅化、黄铁矿化,矿床成矿类型为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花岗岩体中的构造糜棱岩带,以及明显的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播根里金矿;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热液型矿床;黑龙江省嫩江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0)4-493-5黑龙江省嫩江市播根里金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拼贴带,即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中,处于我国著名的多宝山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南侧⑴。
本文在2012年黑龙江省下达的矿产勘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金找矿突破提供基础资料。
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内地层主要有新元古界北宽河岩组的一套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糜棱岩化砂岩、变酸性火山岩,古生代多宝山组、裸河组、泥鳅河组、腰桑南组的一套时代不同、特征不同的砂板岩,中生代龙江组、光华组、甘河组的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新生代大熊山玄武岩。
区域内侵入岩主要有石炭纪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花岗质糜棱岩,早-中二叠世的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中晚三叠世的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等,中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的正长花岗岩。
区域内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同时派生了明显的北西向构造和近南北向构造,尤其是北东向构造明显控制了区域金矿的空间展布。
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内主要发育两个地层单元,分别为下白垩统光华组和第四系大熊山玄武岩。
下白垩统光华组岩性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灰白色流纹质凝灰岩为主,其次为少许的流纹岩和英安岩。
对黑龙江省嫩江县一四七区煤矿井田可采煤层的技术探讨摘要:通过对一四七煤矿井田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井田的煤层单一、稳定、标志明显,煤质为低熔点的长焰煤;煤的挥发份产率较高,有害杂质较多等的特点,本井田煤适用于动力和民用煤。
开采技术条件也可达到生产需要,只要对井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将来对该井田的开发经济效果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探讨开采技术条件煤质特征黑龙江省嫩江县一四七区煤矿井田,位于嫩江县北的星火乡,嫩黑铁路147公里处,井田交通比较方便,嫩英公路从本井田通过,南距嫩江县城128公里,嫩黑铁路经过本区与齐嫩铁路相连。
本井田区位于小兴安岭西南坡,属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平均高度390米,相对高差5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较大。
温差较大,由于受西伯利亚寒流侵袭,气候变化无常,全年平均气温在0℃—0.2℃,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达31.5℃。
四季多风,平均风力1~3级,年最大风速15米/秒。
河流为嫩江水系,在本区通过的为固固河,南部有关乌河、泥鳅河等均由北东向南西汇入嫩江。
集水面积212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0.41m3/秒,年迳流量37.80亿立方米,区内南部为低洼沼泽地。
本井田截止2009年末,基本查明煤炭资源储量6088千吨,其中(332)级2815千吨,(333)级3540千吨,煤类为长焰煤。
现对本井田的煤质特征及开采条件进行探讨。
1 可采煤层该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九峰山组,全区分布,含煤两层,分别为1#和2#煤层,其中2#煤层极不稳定,仅局部达到可采厚度。
1# 煤层为本井田主采层。
本井田仅1#煤层为本区主采层,分布广泛,基本全区可采,含煤密度为990千吨/平方公里,厚0.70—1.20米左右,煤层结构东部为三分层,有两层夹矸,西部为单一结构,煤层由东向西变薄,结构也由复杂变为单一,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有少部分细砂岩一粗砂岩,底板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龙江省多宝山三矿沟铜矿选矿厂(一)概况多宝山三矿沟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
矿区于1958 年发现,1966 年开始建矿,1968 年10 月建成120 吨/日采选企业。
现正扩建成为300 吨/日的采选企业。
矿山为斜井开拓,采矿方法为浅孔溜矿法。
矿石用0.55 米2 矿车运出斜井后,由8 吨柴油机车运至选矿厂山下,再经斜坡卷扬运至选矿厂原矿仓。
电源依靠自备火力发电。
电厂距选厂约500 米,以6.6 千伏送电,选矿厂安装变压器560 千伏安和320 千伏安各一台,降压至380 伏配电。
目前生产和生活用水,均由距矿区2.3 公里的窝理河大口井供水。
高差102 米,采用55 瓦的4DA-9 水泵一段扬送。
冬季枯水期每天仅250~300 吨出水量,满足不了矿山需要,扩建设计考虑在9 公里外的嫩江取水。
尾矿用Ф150毫米铸铁管(埋入地下)经200 多米自流至选矿厂西侧的沼泽地,任其流散。
(二)工艺流程 1.原矿性质该矿属矽卡岩型铜矿床。
矿山目前开采磁铁矿含铜的浸染类型矿石。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铜蓝、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磁铁矿、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次为石英、透辉石、长石、橄榄石等。
石榴子石多以粒状集合体产出,并被碳酸盐矿物、泥质矿物置换。
2.工艺流程破碎:三段一闭路,原矿粒度350~0 毫米,破碎最终产品粒度10~0 毫米,总破碎比35。
磨浮:分为120 吨/日和180 吨/ 日(尚未投产)两大系统,工艺流程相同。
为一段闭路磨矿,磨矿细度-200 目占60~65%,溢流浓度30%左右。
浮选为二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扫选(粗选Ⅰ泡沫与精选泡沫合并为铜精矿),扫选尾矿进入磁选选铁。
其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见下图。
[next]脱水:铜精矿为浓缩、过滤两段脱水。
最终精矿含水12%左右。
铁精矿自。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黑龙江省嫩江县三合屯金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石金国(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摘 要:三合屯金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本文主要通过论述该矿区内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从三个方面结合矿区地质、构造等背景,确定其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关键词:三合屯;金矿;地球物理;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7-0096-2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sanhetun gold deposit area,Nenjiang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SHI Jin-guo(Heilongjiang Provincial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Institute,Harbin 150036,China)Abstract: Sanhetun gold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Nenjiang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including high-precision magnetic survey, IP mid-step survey and IP sounding.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background of the mining area, th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determined from three aspects.Keywords: Sanhetun; Gold Mine; Geophysics; High Precision Magnetic Survey; IP Mid-Ladder Survey; IP Sounding1 地质背景三合屯金矿区行政区域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管辖;大地构造背景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汇部位,嫩江黑河断裂带的西北部。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8卷第2期2011年4月Vol.38,No.2Apr.,2011三矿沟矿区,行政区划隶属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25°39′00″,北纬50°25′00″。
在著名的三矿沟—多宝山—争光铜金多金属矿带上,南段为现正在勘探的争光大型热液型金矿床,中段为铜山和多宝山两个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北段即为三矿沟矿区,已发现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和育宝山铜铁矿点。
由于长期受传统找矿观念的影响,认为三矿沟地区属多宝山成矿带的末端,除可能找到矽卡岩型小规模矿床外,并不具备找到大、中型矿床或其他类型矿床的条件,因此40余年没有作为重要找矿远景区安排普查工作。
2006年在三矿沟铜铁矿床边部和外围开展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
通过本次工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总结了矿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取得了找矿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为今后在该地区有可能找到不同类型的大、中型铜、钼、金矿床明确了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三矿沟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三者夹持的中间地带。
天山—兴蒙造山区(Ⅰ级)、大兴安岭岛弧系(Ⅱ级)、扎兰屯—多宝山岛弧(Ⅲ级),三矿沟—多宝山北西向弧形构造带的西北端。
该成矿带位于嫩江和新开岭北东向岩石圈断裂之间,早古生代属于岛弧环境为三矿沟—多宝山—争光铜金成矿带的形成奠定了构造与成矿物质基础[1,2]。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下统、白垩系下统等[2,3]。
区域内构造复杂,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多次的构造运动,构造变形强烈、形式复杂多样。
发育有多宝山复背斜和石灰窑复向斜。
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形成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1,4],叠加了岩浆侵入穹隆和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环形构造。
区内侵入岩体的分布一般受北西向褶皱断裂带控制,在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岩体侵入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等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