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肛肠疾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6.49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随着肛肠手术的普及,出现了许多患者面对肛肠手术的忧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影响了其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心理干预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基于心理学知识,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肛肠手术中,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心理干预措施。
一、心理疏导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担任心理咨询者的角色,聆听患者的内心疑虑和恐惧,并适时地进行疏导与安抚。
例如,可以告诉患者手术的步骤和风险、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期望,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勇气。
二、认知重构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摆脱自我消极情绪与弱势态度。
例如,可以纠正患者不现实的期望和过度担忧,使患者更具有现实感和适应性。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寻找工作前景和生活意义等正向认知,促进患者的心理成长和稳定。
三、感官降压手术患者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
在此,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感官降压方法,例如,在手术准备时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也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令人放松的氛围,从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疼痛。
总之,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通过适当的安抚和解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手术后,要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和康复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肛肠疾病手术的心理护理【摘要】肛肠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很多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标签: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
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相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是一个创伤治疗手段,很多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进而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手术患者进行必要心理干预对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痊愈非常有益[1]。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 术前的心理护理1.1术前心理特点:(1)肛肠手术知识缺乏了解(2)对疼痛恐惧(3)对医务人员不信任(4)不同职业心理需求:如知识分子,他们希望被理解和尊重,希望护理人员有精湛的技术,希望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农民等低收入人群因经济收入及家庭负担等原因,需求层次降低。
入院后希望简化检查项目,尽早手术,合理用药,早日痊愈以节省住院费用。
(5)不同年龄心理需求:如老年人存在依赖心理,怕孤独,对痛苦耐受力较差,术后希望护士多巡视,希望家属多陪伴,及时止痛等。
青年人和年轻人怕影响学业和工作,希望早日手术,解除痛苦。
(6)不同性别心理需求:如女性患者易受家庭、周围环境、情绪等影响,多表现为疑虑、恐惧、忧愁,因此希望得到护士周到的护理和安慰,希望更详细的了解手术的基本情况。
部分男性患者及大多女性羞涩感。
1.2 心理护理1.2.1 术前耐心解释与安慰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做好入院介绍,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等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方法、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
医护人员说话内容要一致以免增加患者顾虑。
1.2.2 运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除为患者做好一般常规护理,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备皮、灌肠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成功手术案例,语言要亲切,要有鼓励因素,要有科学依据,使患者产生信任,充分调动患者适应手术的健康情绪,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心理护理在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肛肠疾病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但因发病部位特殊,加之多数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所以易产生负性心理情绪,进而影响手术质量及术后恢复。
因此,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病情及心理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标签:心理护理;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引言肛肠外科手术主要手术部位在肛门以及大肠,其中发病部位较多的是肝门直肠类疾病。
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有病耻感,对于术后的护理常带有抵触情绪。
此外,在手术前患者常会出现恐惧、焦虑以及术后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造成患者手术过程中风险的增加,手术后疾病康复也會受影响。
针对此类心理因素,本院对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拟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01±8.34)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学7例,大专及以上27例;内痔15例,外痔8例,混合痔6例,肛瘘4例,肛裂7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47岁,平均(38.10±8.35)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中学9例,大专及以上24例;内痔14例,外痔7例,混合痔11例,肛瘘3例,肛裂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专科手术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及麻醉方式,遵医嘱予术前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
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探讨引言肛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术后康复,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在肛肠手术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和作用。
一、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特点1.1 手术的恐惧肛肠手术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部位,患者往往会对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对医疗过程缺乏了解的患者来说,手术前的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焦虑的程度。
1.2 对手术效果的担忧肛肠手术的效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术后的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
患者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担忧,担心手术后的症状是否能够得到缓解,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
1.3 对术后生活的顾虑肛肠手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
术后的饮食、排便以及日常活动可能会有所限制,这些都会让患者产生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和顾虑。
1.4 交流困难肛肠疾病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社会禁忌和隐私问题,患者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这种困难在手术前后尤为突出,患者会感觉到孤独和无助,加重了焦虑情绪。
二、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2.1 提供信息和沟通心理护理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沟通。
通过解释手术过程、治疗方案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心。
2.2 建立信任和支持心理护理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支持的关系,让患者能够愿意向其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烦恼。
通过倾听和鼓励,帮助患者释放内心压力,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2.3 心理疏导和放松心理护理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引导患者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呼吸训练、放松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2.4 应对未来生活的安排心理护理还需要帮助患者应对未来生活的安排。
心理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探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肛肠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延误术后康复和医疗效果。
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焦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
对于肛肠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手术后康复的困难以及肛肠疾病的社会歧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焦虑情绪的产生。
焦虑情绪的产生会导致患者的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尊心受损,并可能影响患者对手术的信任和参与,从而降低康复效果。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护士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对患者进行焦虑症状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提供专业的信息和教育。
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预后等相关信息,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前景。
护士还应提供手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
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护士可以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
还可以利用沟通技巧,通过鼓励、支持和倾听,积极引导患者缓解焦虑和适应手术。
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护士可以引导患者与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评估、专业的信息和教育、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及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效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护理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肛肠外科疾病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摘要】在手术中,患者往往会对手术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同时还有对疾病的担忧、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造成患者特殊复杂的心理,肛肠外科疾病手术的患者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对肛肠外科疾病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肛肠外科疾病手术心理问题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12-02肛肠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繁杂,造成肛肠疾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肛肠疾病的类型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以及肛裂几种。
在临床治疗上,以为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但大多数患者对手术都存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让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选取肛肠外科疾病手术患者130例,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颇佳,报道如下。
一、资料选取肛肠外科疾病手术患者130例,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57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37岁。
其中内痔患者42例,外痔患者69例,混合痔患者19例。
麻醉方法主要采用骶管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分别为112例和18例。
手术方法包括痔内注外剥术、肛裂内括约肌下缘切断术、肛疹根治术、肛门周围脓肿一次切开根治术。
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一)紧张焦虑在本次研究中,心理存在紧张、焦虑的患者有110例(84.6%)。
肛肠外科疾病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是患者最基本的心理问题,能够对手术的顺利治疗造成一定的威胁。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震颤、出汗等。
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有轻微的紧张焦虑是正常心理防御,但心理的紧张焦虑一旦过度,就会迫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脉搏加速、血压升高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