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春苏教版新教材六年级数学第1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实例呈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练习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3.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呈现,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绘制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数据,用于讲解和展示扇形统计图。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圆规、直尺、彩笔等。
3.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呈现,如学校各部门的费用分配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数据?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如能清晰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展示数据的占比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绘制扇形统计图。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学生能够读取并分析扇形统计图;3.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重难点1.完整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2.能够分析并提取出扇形统计图中的主要信息;3.能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1)这张图是在描述什么内容?(2)图中所有扇形共占了多少度数?(3)哪个颜色的扇形面积最大?最小?(4)还能从图中读取到哪些信息?2.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教师使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扇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如图所示:构成要素含义圆心角用度数表示的扇形对应角度,反映该扇形对应的数据占比扇形代表一个数据占比图例解释图中每个扇形所代表的数据3. 分析扇形统计图教师将另一张扇形统计图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该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每种颜色的扇形分别代表的数据是什么?(2)哪种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比例最大?(3)这张图有什么特点?4. 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师出示一张给定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并回答:(1)该数据中有多少种情况?(2)每个情况在整个数据中的比例是多少?(3)哪种情况在整个数据中所占比例最大?5. 总结复习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这个环节对上面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熟记扇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知-理解构成要素-分析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总结复习”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扇形统计图”一环节,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也有助于培养其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1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中的简单接触,对扇形统计图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了解其内涵。
3.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扇形统计图,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扇形统计图模板、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扇形统计图模板、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实例,如超市商品销售额统计图、学校各科目成绩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表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吗?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能够制作扇形统计图,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扇形统计图的数据解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1.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2.带领学生分别观察和比较几种不同类型的扇形统计图。
3. 制作扇形统计图
1.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制作自己的扇形统计图。
4. 数据解读
1.使用制作好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对应的数据进行解读;
2.引导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所能反映的信息以及其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估
1.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应用练习:设计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新课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概念到实际操作,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解读技巧。
在评估环节中,既有基础作业的巩固练习,也有更高层次的应用练习,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技能,同时也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设立相关的扩展课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技能。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绘制扇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作业本3.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提问: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展示各部分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一种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展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呢?(3)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2.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1)教师展示一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直观地展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便于比较各部分之间的差异。
3.绘制扇形统计图(1)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调查数据,让学生尝试绘制扇形统计图。
a.画一个圆,表示总数。
b.根据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对应的圆心角度。
c.用直线将圆心与各部分对应的角度连接,形成扇形。
d.在扇形上标出各部分的数量和百分比。
(3)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4.分析扇形统计图a.图中哪个部分的百分比最大?哪个部分的数量最多?b.图中哪个部分的百分比最小?哪个部分的数量最少?c.图中各部分的数量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5.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个关于班级学绩的调查数据,让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绘制和分析扇形统计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绘制方法。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题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时安排共3课时1.认识扇形统计图2.统计图的选择3.扇形统计图练习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时第1课时课题认识扇形统计图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2.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预习设计预习例1:1.(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通过这些图表获取信息。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让学生回顾这些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扇形统计图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统计,展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了什么?2.每个扇形代表什么?3.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扇形统计图模板,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表示自己小组成员兴趣爱好扇形统计图。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扇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基础。
但学生在绘制扇形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时的圆心角计算和扇形面积的划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不同类型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并评价,指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案(2)级教学六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内容1。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联系对百分比含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身体教学的目标将是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2.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3.可以根据每个统计图的特点、统计目的和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并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1。
理解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描述性数据的特点2.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以相关的方式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2。
正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注意3课时的总时间|六年级学科数学硕士和学科扇形统计图1课时,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联系百分比显著性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教学目标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的数据特征2.让学生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发展统计概念的过程在讲授重点教学难点之前,准备了解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性数据特征。
以相关方式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小黑板教导通过课程的老师要积极主动。
1.回顾并介绍新观点。
1.老师:我们学了什么统计图?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使用这些统计图表?2.今天,让我们认识另一个统计图,“行业统计图”板书主题:扇形统计图2,探索新知识1,展示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课件的扇形统计图2.例1:中国陆地地形分布统计图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你能学到什么?分组交流和分析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虚线统计图在大群体汇报和相互评价方面有什么区别?3.用计算器计算扇形统计图中各种地形的面积你怎么想呢?你从统计数据中知道什么?从饼图中可以知道这些信息吗?学生看图片并思考3,巩固练习,思考并增加或减少1,指导“练习和练习”的完成。
课题一: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3.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
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学生看图思考三、巩固练习。
1.引导完成“练一练”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2.练习一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3.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4.练习一第3题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新教材2014年12月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1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3.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
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学生看图思考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完成“练一练”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2.练习一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3.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4.练习一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5.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四、评价延伸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吗?
二课时:选择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统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信息的整理。
2.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灵活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什么统计图,它们又各有什么优势?
小结过渡: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优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整理信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的三幅统计图。
(1)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统计图。
观察每一张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张统计图能一眼看到哪些信息?
(2)要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选择哪一张统计图最合适?为什么?
要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书的变化情况,选择哪一张统计图最合适?为什么?
要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选择哪一张统计图最合适?为什么?
2.看来选择统计图统计数据确实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那么我们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怎样根据需要来选择统计图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要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3.灵活选择
逐个出示问题:
学校要统计各年级的人数,用( )图。
要反映各年级人数与全校人数之间的关系用()图。
要反映近10年来学校人数的变化情况用()图。
三、练习巩固
1.完成书上第4页的“练一练”
(1)出示三张统计图。
先说一说各是什么统计图?说一说每张统计图上能一眼看到什么信息?
(2)出示书上的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书上的两组数据,让学生认真阅读数据,说一说分别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
(2)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让学生结合统计图进行分析,怎样评价六年级一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对应的补充习题。
三课时: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练习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练习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类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不同的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统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信息的整理。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统计图的分析与应用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上练习一第7题的调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需要不同的信息,所以在选择统计图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需要,那么怎样根据需要来选择统计图呢?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要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题中给出的信息,说一说题中给出的是什么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2)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进行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完成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1)让学生先说一说书上给出的是什么统计图,各能反映怎样的信息?
(2)让学生想一想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然后算一算,画一画。
(3)说一说表示同一组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每一张有什么优势?
3.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1)课前让各组选择问题进行调查。
(2)课上让学生拿出调查好的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应该选择怎样的统计
图?
(3)学生制作统计图。
(4)分析统计图。
根据统计结果,你怎样评价我们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
(5)如果要比较不同班级或者不同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怎样开展调查?学生说一说教师整理。
设计调查问题根据问题搜集数据制成统计图分析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对应的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