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5.69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
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有效课堂课堂提问的分析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性小结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2009年,确立课题方案后,学校教科室余主任对全体教师实行集中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我主要实行小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学习和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验,现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本人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学习相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
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影响教学有效性有哪些因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
为小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注重。
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分析三方面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行研究和实践。
1,观察并收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原因。
写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主要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还存有着以下现状:提问的目标不明确,问题不当,问得太多,问得太浅,或太深。
语言不当,问后即答。
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
2、功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提升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
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推敲,设计的问题要紧靠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问题要少而精,具有思考的价值。
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尽量减少一些低效问题。
同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要有梯度,形成问题链。
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有机结合,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有梯度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应该能很好地体现我们的教学思路。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直接受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小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其重要环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密切相关。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催化剂,也是一项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
在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大部分数学教师中“一言堂”式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使得课堂提问大部分缺乏合理性,随意性强,产生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低。
因此,积极加强课堂教学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产生的弊端1.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少,教师提问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的提问方式,很少出现学生主动提问情况,因此通常由教师主宰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式”“对话式”的问答行为缺乏。
在眼下课堂提问中学生主动提问现象普遍不存在,突出表现为小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
2.教师提问的次数偏多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次数过多,导致提问无效性的情况出现。
因问题较多,答案缺乏灵活性,而且思考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
部分教师总怕小学生没有听明白问题,从而对问题总是频繁地重复,导致学生误导性理解问题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甚至为了拖延时间借助重复问题。
这种无效性提问,不仅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极大的降低,而且会让学生错误的觉得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从而对其他的问题不再关注。
3.教师偏向部分学生答题的情况存在教师提问的难度难以对所有学生都加以兼顾,无法按照问题的难度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
论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情。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提问的难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小学数学高段学习阶段,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问答。
启发性提问可以采用情境故事、问题情境化等方式。
如果要学生研究一个几何问题,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提问要体现层次性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应该体现层次性,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由表层思考向深层思考逐步过渡。
提问的层次性可以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层次性提问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四、提问要重视学生参与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小组合作、手势回答等方式,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提问。
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求知欲,主动探究问题。
五、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励性。
准确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不宜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
教师提问时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提问要及时反馈在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教师提问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促进学生主动纠正错误,不断提高。
及时反馈可以通过点评学生的回答、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纠正错误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设计一个有关数学思维的实际问题。
2. 利用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对于一个几何形状的问题,可以问学生怎样确定这个几何形状的性质或者证明某个结论。
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教师通过连贯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方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学习加减法的学生,可以先从具体的实物开始,问学生如何把具体的实物和数字联系起来,再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规则。
4. 提供情境化问题: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情境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对于学习比例的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5. 鼓励学生提问:除了教师的提问,鼓励学生提问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鼓励学生提问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友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积极回应和引导。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且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性的因素和教师如何有效提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问合理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效提问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讲解时善用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主动追寻答案,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3.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善用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且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解释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1.问题的难易程度。
提问的难易程度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问题太难,学生不了解,课堂不愉快,问题太简单,学生难以有所收获。
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调整难度。
2. 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状态,针对性的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高教学效果。
3.提问的数量。
提问数量的多寡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影响。
太少,不能达到检测知识和鼓励学生的效果;太多,会使学生感到疲惫,成为无意义的重复。
4.提问的方式。
提问的方式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问方式既包括语言方式,又包括提问的形式。
过渡用语文绉绉影响效果,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开放性,单选、多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这些形式中更易于获取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教师如何有效提问1.尽量避免问答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问答式教学,不要简单地固执于提问与回答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无聊,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提供多元化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要避免简单的“是或否”,“对或错”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元化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创造性的思考。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的主要渠道,大体可分分为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提问。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况,用问题方式提出来,使学生围绕着问题展开思考,具有明显的思维指向性。
它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适时、准确、精简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真正思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反,如果老师提的问题总是过于简单,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或者过于深奥,根本触及不到学生的思考区域。
因此,在课堂教学提问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足,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老师提问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的认识。
一、问题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
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
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摘要】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问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提问的方向,循序渐进,顾全大局,还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非常嘹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尽人意,“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
一堂课 40 分钟,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不停地练。
有些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实在过多,总想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塞进 80 分钟的内容。
学生课堂上的那跟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没有喘息的时间。
教师问题一提出,容不得学生细细思考,马上指名回答。
回答不上来,没有期待,没有鼓励,对不起,你请坐下,叫另外一个同学回答,一连叫了三个回答不出来,教师干脆自报答案。
如此课堂,学生晕晕乎乎,走马灯似的围着教师转。
甚至有些教师课堂上几乎没有提问,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看着。
这样的教学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提问时要尊重学生之间具有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高低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所以在同一个课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来制定学习提问方案,让每个具备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问题的权利。
同样有两点需要做的:首先,要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问一些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逻辑能力。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勇于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状分析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
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
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
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无效提问的现象,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基于此,我选择了“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2、研究价值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 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析【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小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在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讨论争辩得出一些尽可能精辟透彻的结论,主要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特点1.1 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1.2 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1.3 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1.4 提问的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
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
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1.5 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