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2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123
一、名词解释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之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成为正中间。
2、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之切面,亦称冠状面。
3、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4、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5、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6、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7、骨单位(哈佛氏系统):在外环骨板与内环骨板之间有许多哈佛氏系统,即骨单位。
哈佛氏系统由若干呈同心圆式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及居中的哈佛氏管组成。
8、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生物年龄。
9、动关节:骨与骨借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10、关节运动幅度: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11、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具有缓冲,增加脊柱运动幅度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骨的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答:骨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骨的物理性质由其化学成分所决定,主要表现为硬度及弹性两方面。
儿童少年骨内有机物较多,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可达1:1左右,故硬度较小,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
成年人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1:2,老年人骨内无机物含量更多,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甚可为1:4左右,弹性减小而脆性增大,故骨折的可能性较大。
二、简述动关节的主要结构。
动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即关节的三要素。
关节面:相连的两关节面一班多为一凹一凸,凹的为关节窝,凸的为关节头,其表面被覆一层关节软骨,关节面软骨大多数是透明软骨,少数为纤维软骨。
关节囊:为附着在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可分为内外两层。
关节腔:关节囊和关节面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许滑液。
第二次考核试题一、 名词解释 1. 心卵圆窝 在右心房的后内侧壁(或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的浅凹,称卵圆窝 2. 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3. 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和锁骨下静脉在锁关节后方处形成的夹角。
4. 乳糜池 为胸导管起始部,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的膨大处称为“乳糜池” 5. 内分泌腺 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 6. 黄斑 是视神经盘颞侧约 3.5 毫米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叫中央凹,是 视力最敏锐的部位。
7. 巩膜静脉窦 巩膜与角膜交接处巩膜深部有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通道8. 角膜 眼球外膜的前 1/6,无色透明,无血管,曲度较大,有屈光作用,有丰富的感觉 末梢,感觉灵敏。
二、简答题 1. 简述体循环的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答:途径: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全身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 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
意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将代谢产物运回心。
2. 简述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
答: 组成: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 蒲肯野氏。
功能:产生并传到冲动,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
3. 简述门静脉的合成类型及其主要属支。
答: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合成。
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
其主要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 和附脐静脉。
4 简述淋巴系统的组成。
答:淋巴系是脉管系统的一部分,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共同组成。
淋巴管道包 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等; 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管道粘膜以及皮肤的网状结缔组织,分为弥散 淋巴组织和淋巴结。
5.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哪些? 答:分泌腺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泛,单独构成器官且比较重要的有 7 种,它们的名称分别为 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阜九或卵巢)。
三.肺1.位置和形态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形态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
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肋面、内侧面、膈面)、三缘(前、后和下缘)。
肺尖(肺上端钝圆)——突向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厘米。
肺底——与膈相邻,故称膈面,向上凹陷。
肋面——与胸廓外侧壁和前、后壁相邻。
内侧面——邻纵膈,又称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叫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膜包绕,总称为肺根。
三缘——后缘圆钝,前缘锐利(左肺前缘有心切迹(2014),下方有一突起称左肺小舌),下缘锐利。
2.肺的分叶两肺共五叶,左肺借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水平裂、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3.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两肺下缘均沿第6肋软骨下缘斜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进后正中线处,达第10胸椎棘突的高度。
(四)胸膜1.胸膜概念:胸腔由胸廓和隔围成。
胸膜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面、纵隔侧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
覆在肺表面的叫脏胸膜,覆在胸腔各壁内面叫壁胸膜 2.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腔内为负压,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3.壁胸膜的分部壁胸膜依其衬覆的部位,可分为四部:①肋胸膜贴于胸壁内面。
②膈胸膜紧贴于膈肌的上面。
③纵隔胸膜贴在纵隔两侧,中部包绕肺根后移行于脏胸膜,在肺根下方前后两层形成肺韧带,连于纵隔与肺之间,对肺有固定作用。
④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延续的部分,包被肺尖上方。
4. 肋膈隐窝是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所形成的半环形潜在性腔隙,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完全充满此隐窝。
肋膈隐窝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当胸腔积液时,液体首先积聚于此。
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抽液的部位。
5.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内侧端右侧起于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于第6肋软骨。
第2章运动系统一、授课章节2.1骨骼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目标1.骨化学成分。
2.骨类型。
3.脊柱: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椎(5)和尾椎(18-20)。
4.椎骨的特征。
5.关节的基本结构。
6.前肢骨、后肢骨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认识牛全身主要骨骼形态、名称及分布。
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3.前肢骨的组成。
4.后肢骨的组成。
难点:前、后肢关节的名称及关节角度的方向。
五、教具牛、羊、猪全身骨骼及挂图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
2.组织的分类及各组织的特点。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牛(羊、猪)全身骨骼的名称及分布。
II.新课一、骨的主要成份骨主要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的。
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决定骨的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决定骨的坚固性。
提示:去掉无机质后的骨可以任意弯曲。
二、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的构成骨髓血管神经三、骨的类型骨分为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四类。
(一)长骨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的游离部,呈圆柱状。
(二)扁骨扁骨为板状,主要位于颅腔、胸腔的周围及四肢的带部等,可保护脑等重要器官。
(三)短骨短骨呈立方形,多分布于四肢的长骨之间,起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四)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机体的中轴,具有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的作用。
如椎骨、蝶骨等。
四、畜体骨骼的构成畜体的骨骼,主要由头骨、躯体骨、前肢骨、后肢骨四大部分组成。
头骨分为颅骨、面骨和鼻旁窦三部分。
(二)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和胸骨。
躯干骨除具有支持头部和传递推动力外,还可作为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支架,容纳并保护内脏器官如表2-1。
表2-1 几种畜体各部分的椎骨数动物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牛7 13 6 5 18~20羊7 13 6~7 4 3~24猪7 14~15 6~7 4 20~23马7 18 6 5 14~21脊柱中央有纵行的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2.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有限制脊柱过度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
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在观察和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时,都应按照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1.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后: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
3.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切面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在前臂,外侧为桡侧,内侧为尺侧;在小腿,外侧为腓侧,内侧为胫侧。
4.内外:近内空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5.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6.四肢结构方位: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三、人体的轴和面1.垂直轴:与地面相垂直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
3.冠状轴:也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
4.矢状面:即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
5.冠状面:也称额状面,即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
6.水平面:即与人体的长轴相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则以其自身的长轴为准,与其长轴平行的面为纵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面为横切面)四、成人有206块骨。
五、骨的构造:1.骨质:分骨松质与骨密质两种,骨松质终身保留红骨髓。
2.骨膜: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故感觉敏感,并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3.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无造血功能;5岁后长骨内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当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又可变成红骨髓。
六、躯干骨:1.成人有26块椎骨,12对肋,1块胸骨2.椎间孔:与椎体相连的椎弓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
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圈。
4.椎管:全部的椎骨的椎孔叠连在一起,形成纵行管道,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等。
5.颈椎:7个。
其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一个圆孔,称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7颈椎横突无椎动脉通过)。
消化系统1、详细说明消化系统的组成。
2、口腔是如何构成的?舌下肉阜有哪些腺管的开口?3、舌分哪几部?牛、猪舌各有哪些机械性乳头和味觉乳头?4、牙齿的分部、结构、种类和齿式。
5、家畜的大唾液腺有哪几种、各开口于什么地方?6、咽可分哪几部?分别与何处相通?7、牛各胃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皱胃粘膜的分区?8、牛、猪肠各分哪几部分?9、牛、猪肝的位置、如何分叶?10、猪胃的形态结构如何?猪胃粘膜的分区?猪、牛胰的位置?11、牛直肠检查可以隔着直肠壁触摸到那些腹腔和骨盆腔的器官?12、名词解释:网胃沟(食管沟)、网膜上隐窝、肝门。
(1)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其末端以肛门开口于外界消化腺:壁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壁内腺:分布广泛,如胃腺、肠腺、食管腺以及颊腺等(2)口腔构成:其前壁和侧壁为唇和颊;顶壁为硬腭;底壁为下颌骨和舌,前经口裂与外界相通,后与咽相接。
口腔可以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口腔前庭是指唇、颊和齿弓之间的空隙;固有口腔指齿弓以内的部分,舌位于固有口腔内。
1、唇:主要为口轮匝肌,外覆皮肤,内衬粘膜构成。
粘膜深层有唇腺。
上下唇的游离缘围成口裂,两端合成口角。
2、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由颊肌构成,外覆皮肤,内衬粘膜。
牛羊颊粘膜上形成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在颊肌上下缘有颊腺,腺管直接开口于粘膜表面。
3、腭1.硬腭:形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延续。
颌前骨腭突、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部构成硬腭的骨质基础。
其粘膜厚而坚实、无腺体,上皮角质化,内有丰富的静脉丛。
硬腭正中有一条纵向腭缝,其前端的突起为切齿乳头,腭缝两侧有许多横行腭褶。
2.软腭是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粘膜褶,位于鼻咽部和口咽部之间。
前缘附着于腭骨,后缘凹为游离缘,称腭弓。
软腭两侧与舌根和咽壁相连的粘膜褶,分别称为舌腭弓和咽腭弓。
咽外侧壁在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部分凹陷,称扁桃体窦,为腭扁桃体所在处。
4、口腔底和舌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前部由下颌骨切齿部构成,表面覆有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