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天地III (70)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语文天地三三维目标: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2、背诵古诗,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3、学习“开卷有益”,练习“笔下生花”。
重难点:1、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句子。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课时计划: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来说说吗?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二、我的摘录笔记。
1、讨论交流学习摘录笔记的体会。
2、齐读摘录的词句。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1、从课文中找出摘录笔记中的句子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句子表达的感情。
四、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3、简介这两个民族,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读一读,背一背。
1、范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
4、交流古诗意思。
5、试背古诗三、自读课文《做客喀什》1、默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四、畅所欲言1、聊一聊各个民族2、介绍少数名族的节日、习俗或活动。
五、金钥匙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习作要求三、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习作六、作业:1、完成习作。
2、背诵两句谚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天地3》教学分析:本教材有:我的摘抄笔记、读一读,初显身手,开卷有益...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摘抄的技巧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我的摘抄笔记1经久不衰偃旗息鼓短促......2湛蓝孕育啜饮......3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二、读一读锦上添花花好月圆花团锦簇花枝招展朝花夕拾铁树开花奇花异草流水落花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学生多读成诵,此四句诗选自清朝阮元《吴兴杂诗》。
本诗作于阮元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全诗共分四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开卷有益以自读为主学习《朱德与兰花》:查找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有感情朗读......二、笔下生花我最喜欢的花想像作文:我是--花鲜花送给--三、初显身手观赏鲜花,用花打扮我们的教室。
收集鲜花的图片第4单元:手《我们的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考,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
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
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语文天地三教案范文教案一:课题:探究《论语》中的“诚”与“让”思想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诚”与“让”思想;2.掌握《论语》中有关“诚”与“让”的典故及其内涵;3.培养学生对“诚”与“让”思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论语》中的“诚”与“让”思想;掌握《论语》中有关“诚”与“让”的典故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诚”与“让”思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诚”与“让”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2.导入《论语》这一名著,引发学生对孔子思想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10分钟)1.课堂上展示孔子有关“诚”与“让”的名言或典故,引起学生对其内涵的思考。
2.引导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为什么强调“诚”与“让”。
三、探究《论语》中的“诚”与“让”思想(3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论语》中的有关“诚”与“让”的经典故事。
2.分组讨论,学生们就经典故事中体现的“诚”与“让”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
3.学生代表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四、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概括《论语》中的“诚”与“让”的思想。
2.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点评,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深入探究孔子思想的内涵。
2.提出更多与“诚”与“让”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3.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形成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并准备分享。
六、课堂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作文,阐述自己对“诚”与“让”的思考和认识。
2.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作用和价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论语》中的“诚”与“让”思想,理解其内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地三教案语文天地三预习提示:1、熟读读一读的词语和诗歌。
2、熟读短文《朱德与兰花》。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花字的成语,诵读《吴兴杂诗》。
2、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
3、收集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以花为题进行阅读、积累和习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经久不衰、偃旗息鼓、短促(2)湛蓝、孕育、啜饮(3)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1 / 4(4)交流一、二单元你的摘录笔记。
2、带花字的成语。
(1)读一读这些词语,观察他们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语?(3)选用你理解的词造句。
(4)你还知道那些带花的成语。
3、读《吴兴杂诗》,知道诗中描绘的是田园风光。
诵读这首小诗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1、读短文,标出自然段。
2、读一读短文上的小诗,说一说赞扬了兰花什么精神。
3、回忆本单元写花的文章,分别借花说明了什么。
4、小结:看似写花,实为映人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三、课堂作业。
抄写摘录笔记中的词句和读一读的词语和诗歌。
四、布置初显身手中的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一、口语交际交际主题:你最喜欢那种花?向同学们和老师介绍。
交际提纲:注意交际时条理要清。
---------------------------------------------------------------最新资料推荐------------------------------------------------------ 交际方法:1、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个最优秀的同学,组员帮助提出修改建议。
《语文天地三》教案(精选6篇)《语文天地三》教案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比较"建之旁"和"走之旁"的不同,练习书写。
2、指导学生按部首给生字归类,掌握识字规律。
3、区别形近字,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再进行造句练习。
4、举办祖国名胜古迹展览。
注意培养学生的活动自主性。
5、练习朗读、背诵古诗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
6、学习查字典。
一、描一描,写一写1、师生讨论:"建"和"遍"偏旁的不同之处。
2、书空建字旁。
二、把下面的字排到队伍中去。
1、出示:经练、福神、除院、图团四组字,学生分别说说每组字的相同之处。
2、出示:纱、祝、因、国、视、圆、降、组,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你怎么做的,为什么?三、比一比,选字组词。
1、同桌说说每组字的异同。
2、师范做第一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指名板书。
四、读一读,选择三个词语造句。
1、生自读词语。
2、选择词语造句。
3、师生评议。
五、举办图片展览。
1、给收集到的祖国名胜古迹图片写上一句说明。
2、共同布置展板。
3、小导游介绍名胜知识。
六、读一读,背一背1、学生看插图说话。
2、师范读《望庐山瀑布》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七、学习查字典。
1、小朋友,遇到生字你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现在丁丁冬冬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很有用的办法,那就是查字典。
2、出示字典,介绍字典。
3、师用字典示范查找"炉"字,学生看。
4、师带领学生查"烟"字。
5、师生总结查字典的步骤:数、查、记。
6、齐读查字儿歌。
7、请会查的一名学生带同学查"秋"字。
8、学生小组一起查找"遥""瀑"。
八、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还要努力的地方。
《语文天地三》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花”字的,诵读《吴兴杂诗》。
2、学习短文《朱德与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