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好朋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08 MB
- 文档页数:22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好朋友》•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活动过程设计与实践•互动环节与家园共育策略目•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案背景及目的背景中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对友情的理解。
目的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友情,懂得珍惜朋友,提升社交技能。
掌握与友情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培养幼儿珍惜友谊、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适用对象及课时安排适用对象中班幼儿(4-5岁)。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2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第一课时为导入和新课学习,第二课时为复习和拓展活动。
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教材特点《好朋友》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通过描绘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景,引导幼儿体会友情的珍贵。
选用依据该教材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景教学法将诗歌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诗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化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内容,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辅助资源准备及应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头饰、手偶等。
展示诗歌内容,配以音乐和画面,引导幼儿欣赏和学习。
播放与诗歌情感相契合的音乐,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用于角色扮演和游戏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辅助资源多媒体课件音乐头饰、手偶03活动过程设计与实践播放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带领幼儿进入教室。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2. 能够参与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好朋友》2. 角色头饰:小猴、小狗、小猫等3. 背景音乐4. 白板笔、小卡片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谈论好朋友的特点和一起做的事情。
2. 故事欣赏: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扮演故事中的情景。
4. 情景体验: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角色扮演,其他幼儿观看并提出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制作角色头饰,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扮演故事角色。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好朋友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与同伴一起玩耍、交流。
3. 教学活动:开展“我的好朋友”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好朋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角色扮演的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的情况,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沟通能力。
3. 幼儿表现:观察幼儿在班级环境中的交往行为,了解他们与同伴的相处情况。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难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七、活动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谈论好朋友的特点和一起做的事情。
2. 故事欣赏: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扮演故事中的情景。
4. 情景体验: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角色扮演,其他幼儿观看并提出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八、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好朋友》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好朋友》,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学习,懂得和同伴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教材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懂得和同伴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同伴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图片、玩具学具:画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课件,讲述一个关于好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小鱼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困难的故事。
2. 观察认识(5分钟)教师展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如:小鸟有翅膀,会飞;小鱼有尾巴,会游水。
3.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实践环节(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写上好朋友的名字和特点。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享好朋友的特点和趣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好朋友1. 小鸟(翅膀、会飞)2. 小鱼(尾巴、会游水)3. 我们要像小鸟和小鱼一样,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和动物的特点。
2. 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写上好朋友的名字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实践环节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动物,并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了和同伴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好朋友》含PPT课件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
1.2 适用年级:中班下学期1.3 教学时间:约40分钟1.4 教学材料:PPT课件、故事书、角色头饰、小组讨论卡片第二章:导入活动2.1 活动名称:友谊舞蹈2.2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通过舞蹈活动,感受到与朋友一起的快乐。
2.3 活动步骤:2.3.1 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摆、转圈等。
2.3.2 教师邀请孩子们的朋友一起跳舞,让他们感受到与朋友一起的乐趣。
2.4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展示给同学们。
第三章:故事分享3.1 活动名称:好朋友的故事3.2 活动目标:通过故事讲述,让孩子们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3 活动步骤:3.3.1 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故事书《好朋友》。
3.3.2 教师讲述故事,让孩子们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3.3.3 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友谊价值观。
3.4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
第四章:角色扮演4.1 活动名称:好朋友剧场4.2 活动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
4.3 活动步骤:4.3.1 教师分发角色头饰给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4.3.2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好朋友相处情景。
4.3.3 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处理友谊中的冲突。
4.4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创作自己的剧本并进行表演。
第五章:小组讨论5.1 活动名称:友谊卡片制作5.2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友谊卡片,让孩子们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激之情。
5.3 活动步骤:5.3.1 教师分发小组讨论卡片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卡片上写下对好朋友的感谢话语。
5.3.2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卡片内容。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好朋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启蒙》第四章《我和我的朋友》,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好朋友”的含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帮助。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
重点:理解“好朋友”的含义,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好朋友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故事课件,讲述《好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好朋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好朋友的特点,如外貌、性格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好朋友”话题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好朋友的特点。
5.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共同创作一幅关于“好朋友”的画。
6. 分享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好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朋友》2. 板书内容:好朋友:相互关心、帮助描述好朋友:外貌、性格画出好朋友:小组合作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并尝试用画笔描绘出好朋友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好朋友的名字:小明外貌特点:短发、大眼睛、笑起来很可爱性格特点:活泼、开朗、喜欢帮助别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好朋友”概念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好朋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以《好朋友》为主题,通过学习故事内容,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教材章节为语言领域第五册第十课。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爱他人。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件,展示故事主人公小猴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理解友谊的含义。
3. 角色扮演(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故事情节,体会友谊的珍贵。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如何关爱他人。
5. 实践环节(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友谊卡片、互相帮助等,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好朋友1.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2. 好朋友要互相尊重3. 好朋友要共同成长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好朋友》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张友谊卡片,写上对好朋友的美好祝福。
3. 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同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课件的制作:课件需要具有趣味性,图片要清晰,色彩要鲜艳,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问题的设计:问题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好朋友》幼师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朋友》,详细内容围绕“好朋友”这一主题,通过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友情故事,让幼儿理解友情的意义,学会与同伴分享、互助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分享、互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意义,培养他们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小动物玩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一起玩耍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好朋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的互助、分享、关爱等行为,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意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小组活动(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友谊卡片,表达对好朋友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朋友》2. 板书内容:好朋友的意义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答案要求:幼儿用画笔描绘出与好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景,体现出友情的主题。
2. 作业题目:说一说你对好朋友的爱。
答案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好朋友的特点,表达对好朋友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好朋友”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中班语言《好朋友》设计意图:我班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较少,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结合我们园本特色课程(情绪智力)的目标,我们注重借助学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本学期孩子进入了中班,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幼儿交往技能仍需进一步的培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这一集体学习活动《好朋友》,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和表达朋友合作玩的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帮助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通过与好朋友打电话、骑自行车、帮助小鸡过河和相互帮助摘樱桃等情节,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了引导,如:联系朋友的方法;遇到困难如何设法解决;当一个朋友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又应该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等等。
同时,图片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图片的设计也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角度做了思考,如借助图片中出现的木头、荷叶等物品,想象帮助小鸡过河的好办法等等。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想象、猜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与朋友交往合作的各种方法,提高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我们的情绪课程通过自制图书的形式延伸到了每个家庭之中,既满足了每个孩子想象与表达的愿望,又让幼儿通过和父母的互动,共同达成了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交往技能。
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和表达朋友合作玩的方法。
2、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帮助的快乐。
准备:课件《好朋友》、自制图书一本。
过程: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图书,看看是什么呀?《好朋友》,看见了“好朋友”,你会想到什么事?2、小结:好朋友在一起真快乐。
二、观察想象。
1、欣赏课件第一张——图书封面。
提问:这本书中的好朋友是谁呢?(小青蛙、小鸭和小公鸡)2、课件第二张——早晨起床。
提问:天气这么好,小公鸡起床了,猜一猜,小公鸡会干什么呢?小鸡会用什么方法找到好朋友呢?(打电话、事先约定等)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到朋友家去邀请各种各样的办法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联系的方法真多呀!3、课件第三张——一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