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 格式:ppt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林泉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往往以山、水、林、泉为基本要素,其中林泉景观是最为重要的。
园林中经常有小型山丘、石头堆砌的山体、人工湖泊、池塘等,以及细流、瀑布、喷泉等水景元素。
2.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通常建于湖边、山峰上或湖心岛上,用于观赏景色或休息。
亭台楼阁常建有廊、亭、阁、轩、楼等构件,形式多样,装饰精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3. 走廊廊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走廊和廊桥是连接园内各个景点的重要部分。
走廊常建于湖边、山脚下或林间狭长地带,沿途设有栏杆、供游人休息的座椅等设施。
4. 四季花木: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四季景色的变化,因此常种植各类花木,以不同季节的花卉植物营造出不同的景致。
春季常见的有梅花、桃花、杏花等;夏季有芙蓉、荷花、睡莲等;秋季有菊花、秋草、秋叶等;冬季有梅花、松柏等。
5. 岩石假山: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使用岩石和假山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自然感。
假山一般以画山为主,使用各种大小形状的石头堆砌而成,营造出山水画中的山景效果。
6. 园门墙壁:园林的围墙和园门被视为园林整体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园门常建有门楼、抱厦、廊庑等结构,墙壁常采用红墙、墨绿色墙等颜色,装饰着各种雕刻、涂饰和花砖。
7. 文人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往往融入了文人雅士的文化意境。
园林常常有诗碑、古文书法、古画作品等装饰,以及以名人墨迹命名的景点或建筑。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集中展现了水、山、林、石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走廊廊桥等建筑形式,同时注重四季景色和文人意境的融入。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合一: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园林要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与自然景观相和谐的环境。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山石植物等自然元素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2. 造景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景致和情趣,通过布局、组合、构思等手法利用自然材料打造景观,创造出愉悦的观赏体验。
常见的造景手法有映水亭、曲桥、曲径通幽等。
3. 构思深远: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注重当前景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注重景观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园林的构思要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感,使人在观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景观的延续和流动。
4. 微缩自然:古人认为园林是一种微缩的自然,通过人工的布置和调节模拟出自然景观,使人们在有限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人工山水、人工湖泊等都是通过园林师傅的巧妙设计和构建而成。
5. 平衡与对比: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平衡和对比,在布局中追求统一中的多样性,通过大小、高低、色彩等方面的对比来增加景观的美感。
6. 隐逸与养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隐逸和养生,注重创造一种宁静、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这些原则以及其他一些设计理念和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去参观过古典园林的人都会惊叹园林之美,在我们观赏之余你是否有去观察过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筑山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
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
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
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
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
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
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
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
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
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
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