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郴州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郴州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郴州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郴州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郴州数学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E⊥AB,垂足为点E,DE的锯长线交⊙O于点F,DC的延长线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求证:GD=GF;

(2)如图2,过点B作BH⊥AD,垂足为点M,B交DF于点P,连接OG,若点P在线段OG上,且PB=PH,求∠ADF的大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是PH的中点,点K在BC上,连接DK,PC,D交PC点N,连接MN,若AB=122,HM+CN=MN,求DK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F=45°;(3)1810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G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DF,等量代换得∠GDF=∠GFD,根据“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GD=GF;(2)连接OD、OF,由△DPH≌△FPB可得:∠GBH=90°,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G=90°,即可得:∠ADF=45°;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H=BH=12,DF=AB=12,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BCG=45°=∠CBG,GC=GB,可证四边形CDHP是矩形,令CN=m,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2,过点N作NS⊥DP于S,连接AF,FK,过点F作FQ⊥AD于点Q,过点F 作FR⊥DK交DK的延长线于点R,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球得DK.【详解】

解:(1)证明:∵DE⊥AB

∴∠BED=90°

∴∠A+∠ADE=90°

∵∠ADC=90°

∴∠GDF+∠ADE=90°

∴∠A=∠GDF

∵BD BD

∴∠A=∠GFD

∴∠GDF =∠GFD ∴GD =GF (2)连接OD 、OF ∵OD =OF ,GD =GF ∴OG ⊥DF ,PD =PF 在△DPH 和△FPB 中

PD PF DPH FPB PH PB =??

∠=∠??=?

∴△DPH ≌△FPB (SAS ) ∴∠FBP =∠DHP =90° ∴∠GBH =90°

∴∠DGF =360°﹣90°﹣90°﹣90°=90° ∴∠GDF =∠DFG =45° ∴∠ADF =45°

(3)在Rt △ABH 中,∵∠BAH =45°,AB =

∴AH =BH =12 ∴PH =PB =6 ∵∠HDP =∠HPD =45° ∴DH =PH =6

∴AD =12+6=18,PN =HM =1

2

PH =3,PD =

∵∠BFE =∠EBF =45° ∴EF =BE

∵∠DAE =∠ADE =45° ∴DE =AE ∴DF =AB =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DAB +∠BCD =180° ∴∠BCD =135° ∴∠BCG =45°=∠CBG ∴GC =GB

又∵∠CGP =∠BGP =45°,GP =GP ∴△GCP ≌△GBP (SAS ) ∴∠PCG =∠PBG =90° ∴∠PCD =∠CDH =∠DHP =90° ∴四边形CDHP 是矩形

∴CD =HP =6,PC =DH =6,∠CPH =90°

令CN =m ,则PN =6﹣m ,MN =m +3 在Rt △PMN 中,∵PM 2+PN 2=MN 2 ∴32+(6﹣m )2=(m +3)2,解得m =2 ∴PN =4

过点N 作NS ⊥DP 于S , 在Rt △PSN 中,PS =SN =22 DS =62﹣22=42

SN 221

tan DS 2

42SDN ∠=

== 连接AF ,FK ,过点F 作FQ ⊥AD 于点Q ,过点F 作FR ⊥DK 交DK 的延长线于点R 在Rt △DFQ 中,FQ =DQ =12 ∴AQ =18﹣12=6 ∴tan 12

26

FQ FAQ AQ ∠=

== ∵四边形AFKD 内接于⊙O , ∴∠DAF +∠DKF =180° ∴∠DAF =180°﹣∠DKF =∠FKR 在Rt △DFR 中,∵DF =1122,tan 2

FDR ∠=

∴12102410

,FR DR =

=

在Rt △FKR 中,∵FR =

1210

tan ∠FKR =2 ∴KR =

610

5

∴DK =DR ﹣KR =24106101810

=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有关圆的几何综合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2.已知:在△ABC中,AB=6,BC=8,AC=10,O为AB边上的一点,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交AC于D点,过D作⊙O的切线交BC于E.

(1)若O为AB的中点(如图1),则ED与EC的大小关系为:ED EC(填“”“”或“”)(2)若OA<3时(如图2),(1)中的关系是否还成立?为什么?

(3)当⊙O过BC中点时(如图3),求CE长.

【答案】(1)ED=EC;(2)成立;(3)3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D,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DE=90°,则∠CDE+∠ADO=90°,由

AB=6,BC=8,AC=10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得∠ABC=90°,则∠A+∠C=90°,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可得∠A=∠ADO,即可得到∠CDE=∠C,从而证得结论;

(2)证法同(1);

(3)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圆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

(1)连接OD

∵DE为⊙O的切线

∴∠ODE=90°

∴∠CDE+∠ADO=90°

∵AB=6,BC=8,AC=10

∴∠ABC=90°

∴∠A+∠C=90°

∵AO=DO

∴∠A=∠ADO

∴∠CDE=∠C

∴ED=EC;

(2)连接OD

∵DE为⊙O的切线

∴∠ODE=90°

∴∠CDE+∠ADO=90°

∵AB=6,BC=8,AC=10

∴∠ABC=90°

∴∠A+∠C=90°

∵AO=DO

∴∠A=∠ADO

∴∠CDE=∠C

∴ED=EC;

(3)CE=3.

考点:圆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3.如图,△ABC内接于⊙O,AB是直径,过点A作直线MN,且∠MAC=∠ABC.

(1)求证:MN是⊙O的切线.

(2)设D是弧AC的中点,连结BD交AC于点G,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

F.

①求证:FD=FG.

②若BC=3,AB=5,试求A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AE=1

【解析】

【分析】

(1)由AB为直径知∠ACB=90°,∠ABC+∠CAB=90°.由∠MAC=∠ABC可证得

∠MAC+∠CAB=90°,则结论得证;

(2)①证明∠BDE=∠DGF即可.∠BDE=90°﹣∠ABD;∠DGF=∠CGB=90°﹣∠CBD.因为D是弧AC的中点,所以∠ABD=∠CBD.则问题得证;

②连接AD、CD,作DH⊥BC,交BC的延长线于H点.证明Rt△ADE≌Rt△CDH,可得AE=CH.根据AB=BH可求出答案.

【详解】

(1)证明:∵AB是直径,

∴∠ACB=90°,

∴∠CAB+∠ABC=90°;

∵∠MAC=∠ABC,

∴∠MAC+∠CAB=90°,即MA⊥AB,

∴MN是⊙O的切线;

(2)①证明:∵D是弧AC的中点,

∴∠DBC=∠ABD,

∵AB是直径,

∴∠CBG+∠CGB=90°,

∵DE⊥AB,

∴∠FDG+∠ABD=90°,

∵∠DBC=∠ABD,

∴∠FDG=∠CGB=∠FGD,

∴FD=FG;

②解:连接AD、CD,作DH⊥BC,交BC的延长线于H点.

∵∠DBC=∠ABD,DH⊥BC,DE⊥AB,

∴DE=DH,

在Rt△BDE与Rt△BDH中,

DH DE

BD BD =??

=?

, ∴Rt △BDE ≌Rt △BDH (HL ), ∴BE =BH , ∵D 是弧AC 的中点, ∴AD =DC ,

在Rt △ADE 与Rt △CDH 中,

DE DH

AD CD =??

=?

, ∴Rt △ADE ≌Rt △CDH (HL ). ∴AE =CH .

∴BE =AB ﹣AE =BC+CH =BH ,即5﹣AE =3+AE , ∴AE =1.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我们把“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同族三角形”,如图1,在△ABC 和△ABD 中,AB=AB ,AC=AD ,∠B=∠B ,则△ABC 和△ABD 是“同族三角形”.

(1)如图2,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点C 是弧BD 的中点,求证:△ABC 和△ACD 是同族三角形;

(2)如图3,△ABC 内接于⊙O ,⊙O 的半径为32AB=6,∠BAC=30°,求AC 的长;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在⊙O 上,△ADC 与△ABC 是非全等的同族三角形,AD >CD ,求

AD

CD

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3;(3)AD CD =62

2或62

【解析】 【分析】

(1)由点C 是弧BD 的中点,根据弧与弦的关系,易得BC=CD ,∠BAC=∠DAC ,又由公共边AC ,可证得:△ABC 和△ACD 是同族三角形;

(2)首先连接0A ,OB ,作点B 作BE ⊥AC 于点E ,易得△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求

得答案;

(3)分别从当CD=CB 时与当CD=AB 时进行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证明:∵点C 是弧BD 的中点,即BC CD =, ∴BC=CD ,∠BAC=∠DAC , ∵AC=AC ,

∴△ABC 和△ACD 是同族三角形.

(2)解:如图1,连接OA ,OB ,作点B 作BE ⊥AC 于点E ,

∵OA=OB=32,AB=6, ∴OA 2+OB 2=AB 2,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OB=90°, ∴∠C=∠AOB=45°, ∵∠BAC=30°, ∴BE=AB=3, ∴AE=

22AB BE -=33,

∵CE=BE=3, ∴AC=AE+CE=33+3.

(3)解:∵∠B=180°﹣∠BAC ﹣∠ACB=180°﹣30°﹣45°=105°, ∴∠ADC=180°﹣∠B=75°,

如图2,当CD=CB 时,∠DAC=∠BAC=30°,

∴∠ACD=75°,

∴3,22, ∴

AD 33CD 32

=

=62

2; 如图3,当CD=AB 时,过点D 作DF ⊥AC ,交AC 于点F ,

则∠DAC=∠ACB=45°,

∴∠ACD=180°﹣∠DAC ﹣∠ADC=60°, ∴DF=CD?sin60°=6×

3

2

=33, ∴AD=2DF=36, ∴

AD 36CD 6=

=6

2

. 综上所述:AD CD =622+或6

2

.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综合应用问题,综合运用弧与弦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作辅助线进行分析证明以及求解,难度较大.

5.已知ABD △内接于圆O ,点C 为弧BD 上一点,连接BC AC AC 、,交BD 于点E ,CED ABC ∠=∠.

(1)如图1,求证:弧AB =弧AD ;

(2)如图2,过B 作BF AC ⊥于点F ,交圆O 点G ,连接AG 交BD 于点H ,且

222EH BE DH =+,求CAG ∠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圆O 上一点M 与点C 关于BD 对称,连接ME ,交

AB 于点N ,点P 为弧AD 上一点,PQ BG ∥交AD 于点Q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R ,AQ BN =,ANE 的周长为20,52DR =O 半径.

【答案】(1)见解析;(2)∠CAG=45°;(3)r=62 【解析】 【分析】

(1)证∠ABD=∠ACB 可得;

(2)如下图,△AHD 绕点A 旋转至△ALE 处,使得点D 与点B 重合,证△ALE ≌△AHE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推导角度;

(3)如下图,延长QR 交AB 于点T ,分别过点N 、Q 作BD 的垂线,交于点V ,I ,取

QU=AE,过点U作UK垂直BD.先证△AEN≌△QUD,再证△NVE≌△RKU,可得到NV=KR=DK,进而求得OB的长.

【详解】

(1)∵∠CED是△BEC的外角,∴∠CED=∠EBC+∠BCA

∵∠ABC=∠ABD+∠EBC

又∵∠CED=∠ABC

∴∠ABD=∠ACB

∴弧AB=弧AD

(2)如下图,△AHD绕点A旋转至△ALE处,使得点D与点B重合

∵△ALB是△AHD旋转所得

∴∠ABL=∠ADB,AL=AH

设∠CAG=a,则∠CBG=a

∵BG⊥AC

∴∠BCA=90°-a,∴∠ADB=∠ABD=90°-a

∴在△BAD中,BAE+∠HAD=180-a-(90°-a)-(90°-a)=a

∴∠LAE=∠EAH=a

∵LA=AH,AE=AE

∴△ALE≌△AHE,∴LE=EH

∵HD=LB,222

=+

EH BE DH

∴△LBE为直角三角形

∴∠LBE=(90°-a)+(90°-a)=90°,解得:a=45°

∴∠CAG=45°

(3)如下图,延长QR交AB于点T,分别过点N、Q作BD的垂线,交于点V,I,取QU=AE,过点U作UK垂直BD

由(2)得∠BAD=90° ∴点O 在BD 上

设∠R=n ,则∠SER=∠BEC=∠MEB=90°-n ∴∠AEN=2n ∵SQ ⊥AC

∴∠TAS=∠AQS=∠DQR ,AN=QD ∵QU=AE ∴△AEN ≌△QUD ∴∠QUD=∠AEN=2n ∴UD=UR=NE , ∵△ANE 的周长为20 ∴QD+QR=20 在△DQR 中,QD=7 ∵∠ENR=∠UDK=∠R=n ∴△NVE ≌△RKU ∴NV=KR=DK=2

2

∴BN=5

∴22r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证明,涉及到全等、旋转和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结合图形特点,适当构造全等三角形

6.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和点B ,点C 为弧AB 上一点,连接PC 并延

长交

O 于点F ,D 为弧AF 上的一点,连接BD 交FC 于点E ,连接AD ,且

2180APB PEB ∠+∠=?.

(1)如图1,求证://PF AD ;

(2)如图2,连接AE ,若90APB ∠=?,求证:PE 平分AEB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B 交PE 于点H ,连接OE ,8AD =,

4

sin 5

ABD ∠=

,求PH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257

【解析】 【分析】

(1)连接OA 、OB ,由切线的性质可得90OAP OBP ∠=∠=?,由四边形内角和是

360?,得180∠+∠=?P AOB ,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一半,得到

2AOB ADB ∠=∠,等量代换得到ADB PEB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PF AD ;

(2)过点P 做PK PF ⊥交EB 延长线于点K ,由90APB ∠=?得290PEB ∠=?,从而45PEB ∠=?,由切线的性质,得PA PB =,由PK PE ⊥,45PEK ∠=?,得

PE PK =,从而90APE EPB ?∠=-∠,进而APE BPK ∠=∠,即可证得

APE BPK ??≌由此45K AEP ∠=∠=?,得到AEP PEB ∠=∠,即可证得PE 平分AEB ∠;

(3)连接AO 并延长交圆O 于点M ,连接OB 、OH 、OP 、OD 、DM ,由

45ADE ∠=?,90AED ∠=?,可得DE AE =,由OA 、OD 为半径,可得OA OD =,即可证出DEO AEO ??≌,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90ADM ∠=?,在

Rt ADM ?中,由正弦定义可得10AM =,由此5OA OB ==,由OAPB 为正方形,对

角线AB 垂直平分OP ,从而,OH PH =.在Rt OAP ?中,252OP OA =

=.延长EO

交AD 于K ,在Rt OEP ?中,由勾股定理得7PE =,在Rt OEH ?中,由勾股定理得

257PH =

. 【详解】 (1)连接OA 、OB

∵PA 、PB 与圆O 相切于点A 、B ,且OA 、OB 为半径, ∴OA AP ⊥,OB BP ⊥, ∴90OAP OBP ∠=∠=?,

∴在四边形AOBP 中,360180180P AOB ∠+∠=?-?=?, ∵AB AB =, ∴2AOB ADB ∠=∠, ∴2180P ADB ∠+∠=?, ∵2180P PEB ∠+∠=?, ∴ADB PEB ∠=∠, ∴//PF AD

(2)过点P 做PK PF ⊥交EB 延长线于点K

∵90APB ∠=?,

∴21809090PEB ∠=?-?=?, ∴45PEB ∠=?,

∵PA 、PB 为圆O 的切线, ∴PA PB =,

∵PK PE ⊥,45PEK ∠=?, ∴PE PK = ,

∵9090APE EPB KPB EPB ??∠=-∠=∠=-∠, ∴APE BPK ∠=∠, ∴APE BPK ??≌, ∴45K AEP ∠=∠=?, ∴AEP PEB ∠=∠, ∴PE 平分AEB ∠;

(3)连接AO 并延长交圆O 于点M ,连接OB 、OH 、OP 、OD 、DM

∵45ADE ∠=?,90AED ∠=?,

∴DE AE =, ∵OA 、OD 为半径, ∴OA OD =, ∵OE OE =, ∴DEO AEO ??≌, ∴1

452

AEO OED AED ∠=∠=∠=?, ∴90OEP ∠=?, ∵AM 为圆O 的直径, ∴90ADM ∠=?, ∵弧AD =弧AD , ∴ABD AMD ∠=∠,

在Rt ADM ?中,8AD =,4

sin 5

AMD ∠=,则10AM =, ∴5OA OB ==,

由题易证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 ∴对角线AB 垂直平分OP ,AB OP =, ∵H 在AB 上, ∴OH PH =,

在Rt OAP ?中,OP ==

延长EO 交AD 于K ,

∵DE AE =,可证OK AD ⊥,DOK ABD ∠=∠, ∴4DK KE ==,3OK =,1OE =

∴在Rt OEP ?中,7PE == 在Rt OEH ?中,222OH OE EH =+ ∵OH PH =,7EH PE HP PH =-=- ∴()2

2217PH PH =+-

∴257

PH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交弦定理,正弦定理,勾股定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定理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7.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D 为的AC 中点,过点D 作弦DE ⊥AB 于F ,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且∠PEA =∠B .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连接CA与DE相交于点G,CA的延长线交PE于H,求证:HE=HG;

(3)若tan∠P=

5

12

,试求

AH

AG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13

10 AH

AG

=.

【解析】

【分析】

(1)连接OE,由圆周角定理证得∠EAB+∠B=90°,可得出∠OAE=∠AEO,则

∠PEA+∠AEO=90°,即∠PEO=90°,则结论得证;

(2)连接OD,证得∠AOD=∠AGF,∠B=∠AEF,可得出∠PEF=2∠B,∠AOD=2∠B,可证得∠PEF=∠AOD=∠AGF,则结论得证;

(3)可得出tan∠P=tan∠ODF=

5

12

OF

DF

=,设OF=5x,则DF=12x,求出AE,BE,得

2

3

AE

BE

=,证明△PEA∽△PBE,得出2

3

PA

PE

=,过点H作HK⊥PA于点K,证明∠P=

∠PAH,得出PH=AH,设HK=5a,PK=12a,得出PH=13a,可得出AH=13a,AG=10a,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证明:如图1,连接OE,

∵AB是⊙O的直径,

∴∠AEB=90°,

∴∠EAB+∠B=90°,

∵OA=OE,

∴∠OAE=∠AEO,

∴∠B+∠AEO=90°,

∵∠PEA=∠B,

∴∠PEA+∠AEO=90°,

∴∠PEO=90°,

又∵OE为半径,

∴PE是⊙O的切线;

(2)如图2,连接OD,

∵D为AC的中点,

∴OD⊥AC,设垂足为M,

∴∠AMO=90°,

∵DE⊥AB,

∴∠AFD=90°,

∴∠AOD+∠OAM=∠OAM+∠AGF=90°,∴∠AOD=∠AGF,

∵∠AEB=∠EFB=90°,

∴∠B=∠AEF,

∵∠PEA=∠B,

∴∠PEF=2∠B,

∵DE⊥AB,

∴AE AD

∴∠AOD=2∠B,

∴∠PEF=∠AOD=∠AGF,

∴HE=HG;

(3)解:如图3,

∵∠PEF=∠AOD,∠PFE=∠DFO,

∴∠P=∠ODF,

∴tan∠P=tan∠ODF=

5

12 OF

DF

=,

设OF=5x,则DF=12x,

∴OD13x,

∴BF=OF+OB=5x+13x=18x,AF=OA﹣OF=13x﹣5x=8x,

∵DE⊥OA,

∴EF=DF=12x,

∴AE,BE,∵∠PEA=∠B,∠EPA=∠BPE,

∴△PEA∽△PBE,

2

3 PA AE

PE BE

===,

∵∠P+∠PEF=∠FAG+∠AGF=90°,∴∠HEG=∠HGE,

∴∠P=∠FAG,

又∵∠FAG=∠PAH,

∴∠P=∠PAH,

∴PH=AH,

过点H作HK⊥PA于点K,

∴PK=AK,

1

3 PK

PE

=,

∵tan∠P=

5 12

设HK=5a,PK=12a,

∴PH=13a,

∴AH=13a,PE=36a,

∴HE=HG=36a﹣13a=23a,

∴AG=GH﹣AH=23a﹣13a=10a,

1313

1010 AH a

AG a

==.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和性质定理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点A为⊙O外一点,连接AO,交⊙O于点P,AO=6.点B为⊙O上一点,连接BP,过点A作CA⊥AO,交BP延长线于点C,AC=AB.

(1)判断直线AB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PC=43,求 PB的长.

(3)若在⊙O上存在点E,使△EAC是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1)AB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

43

3

PB=;(3)

65

6

5

r

≤<

【解析】

【分析】

(1)连接OB,有∠OPB=∠OBP,又AC=AB,则∠C=∠ABP,利用∠CAP=90°,即可得到结论成立;

(2)由AB=AC,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半径,作OH⊥BP与H,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出PB的长度;

(3)根据题意得出OE=1

2

AC=

1

2

AB=22

1

6r

2

-,利用OE=22

1

6

2

r r

-≤,即可求出取

值范围.

【详解】

解:(1)连接OB,如图:

∵OP=OB,

∴∠OPB=∠OBP=∠APC,∵AC=AB,

∴∠C=∠ABP,

∵AC ⊥AO , ∴∠CAP=90°, ∴∠C+∠APC=90°, ∴∠ABP+∠OBP=90°, 即OB ⊥AB , ∴AB 为切线; (2)∵AB=AC ∴22AB AC =,

∴2222CP AP OA OB -=-, 设半径为r ,则

2222(43)(6)6r r --=-

解得:r=2; 作OH ⊥BP 与H ,

则△ACP ∽△HOP ,

∴PH OP

AP CP

=,即443PH = ∴23PH =

, ∴43

2PB PH ==

; (3)如图,作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作OE ⊥MN ,

∴四边形AOEM 是矩形,

∴OE=AM=

12AC=1

2AB=

22162

r -; 又∵圆O 与直线MN 有交点, ∴OE=

22

162

r r -≤, ∴2262r r -≤, ∴22364r r -≤, ∴65

5

r ≥

, 又∵圆O 与直线AC 相离, ∴r <6, 即

65

65

r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出EO 与AB 的关系进而求出r 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5,BC=8,cosB=

4

5

,点E 是BC 边上的动点,以C 为圆心,CE 长为半径作圆C ,交AC 于F ,连接AE ,EF .

(1)求AC 的长;

(2)当AE 与圆C 相切时,求弦EF 的长;

(3)圆C 与线段AD 没有公共点时,确定半径CE 的取值范围. 【答案】(1)AC=5;(2)410

EF =;(3)03CE ≤<或58CE <≤. 【解析】 【分析】

(1)过A 作AG ⊥BC 于点G ,由cos 4

5

B =,得到BG=4,AG=3,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

C 的长度;

(2)当点E 与点G 重合时,AE 与圆C 相切,过点F 作FH ⊥CE ,则CE=CF=4,则CH=3.2,FH=2.4,得到EH=0.8,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EF 的长度;

(3)根据题意,可分情况进行讨论:①当圆C 与AD 相离时;②当CE>CA 时;分别求出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角三角形A BC 中,∠C =90°,A C =2,A B =4,分别以A C 、B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的面积为 ( ) A 2π- 3 B 4π-4 3 C 5π-4 D 2π-23 2.半径相等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 ) A 1∶2∶3 B 1∶ 2∶3 C 3∶2∶1 D 3∶2∶1 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0,0)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圆,则点A(3-,4)的位置在 ( ) A ⊙O 内 B ⊙O 上 C ⊙O 外 D 不能确定 4.如图,两个等圆⊙O 和⊙O ′外切,过O 作⊙O ′的两条切线OA 、OB ,A 、B 是切点,则∠AOB 等于 ( ) A. 30° B. 45° C. 60° D. 90° 5.在Rt △A BC 中,已知A B =6,A C =8,∠A =90°,如果把此直角三角形绕直线A C 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1;把此直角三角形绕直线A B 旋转一周得到另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 2,那么S 1∶S 2等于 ( ) A 2∶3 B 3∶4 C 4∶9 D 5∶12 6.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母线长为5,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 ( ) A . 108° B . 144° C . 180° D . 216° 7.已知两圆的圆心距d = 3 cm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方程0352 =+-x x 的两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 B 相离 C 相切 D 内含 8.四边形中,有内切圆的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图,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直径作圆,交底边于D ,连结AD ,那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圆 24.1.1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O叫作圆心,线段OA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圆的相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3)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4)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AB是弦,且CD⊥AB, A B AM=BM 垂足为M AC=BC AD=BD 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上图所示,直径CD与非直径弦AB相交于点M, CD⊥ABAM=BM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弦、弧、圆心角的关系(1)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3.1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知道圆的有关定义及表示方法 . 2. 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3. 会根据要求画出图形 .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四、教学难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关于圆的图形展示, 引导学生认识圆并谈谈对圆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 活动 1:小组合作 3.1 圆 观察车轮,你发现了什 么?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

车轮做成三角形、正方形可以吗? 探究 1:(1)如图, A,B 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两点, 点离与 B, O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2)C 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任意一点,要使车轮能够平稳地滚动, C,O之间的距 离与 A, O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关系? 明确:车轮边缘上任意两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 , 任意一点到轴心的距离是一个 定值 .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个定值 . 探究 2:投圈游戏 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 , 他们呈“一”字排开 , 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 吗 ?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 为了使投圈游戏公平 , 现在有一条 3 米长的绳子 , 你准备怎么办 ? 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 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 注意: 1. 从圆的定义可知 : 圆是指圆周而不是圆面 O表示车轮的轴心, A,O 之间的距

2. 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半径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两者缺一不可 . 以点 O为圆心的圆记作:⊙ O,读作:“圆 O”. 探究 3:圆的有关性质 战国时期的《墨经》一书中记载:“圜,一中同长也”.古代的圜( huán)即圆,这句话 是圆的定义,它的意思是: 圆是从中心到周界各点有相同长度的图形 . 提问:如果一个点到圆心距离小于半径 , 那么这个点在哪里呢 ?大于圆的半径呢 ?反过来呢? 试根据圆的定义填空: 1.圆上各点到 ___________ 的距离都等于______________ .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 ____ . 探究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设⊙O 的半径为 r,A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外,那么 OAr. 结论: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 离与半径的关系也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1.画图:已知 Rt△ABC,AB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圆的证明与计算(含答案)

圆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 P 是圆外一点,P A 为△O 的切线,且P A =PB ,连接 OP ,线段 AB 与线段 OP 相交于点D . (1)求证:PB 为△O 的切线; (2)若P A =4 5PO ,△O 的半径为10,求线段 PD 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OA △OB △ 第1题解图 △P A △PB △OA △OB △OP △OP △ △△OAP △△OBP (SSS)△ △△OAP △△OBP △ △P A △△O △△△△ △△OAP △90°△ △△OBP △90°△ △OB △△O △△△△ △PB △△O △△△△

△△Rt△AOP △△OA △PO 2 △△4 5PO △2△10△ △△PO △50 3△ △cos△AOP △AO OP △OD AO △ △OD △6△ △PD △PO △OD △32 3. 2. △△△△△ABC △△AB △AC △△D △BC △△△△△AD △DC △△A △B △D △△△△O △AE △△O △△△△△△DE . △1△△△△AC △△O △△△△ △2△△cos C △3 5△AC △24△△△△AE △△. 第2题图 (1)证明:△AB △AC △AD △DC △ △△C △△B △△DAC △△C △ △△DAC △△B △ △△△E △△B △ △△DAC △△E △ △AE △△O △△△△ △△ADE △90°△ △△E △△EAD △90°△ △△DAC △△EAD △90°△ △△EAC △90°△

△OA △△O △△△△ △AC △△O △△△△ (2)解:△△△△△△D △DF △AC △△F △ 第2题解图 △DA △DC △ △CF △1 2AC △12△ △Rt△CDF △△△cos C △CF CD △3 5△ △DC △20△ △AD △20△ △Rt△CDF △△△△△△△△1622==CF CD DF -△ △△ADE △△DFC △90°△△E △△C △ △△ADE △△DFC △ △AE DC △AD DF △ △AE 20△1620 △△△AE △25△ △△O △△△AE △25. 3.如图,在△ABC 中,AB =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O 的切线EF ,交BC 于点F . (1)求证:EF △BC ; (2)若CD =2,tan C =2,求△O 的半径.

九年级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r B 一、知识回顾 第四章:《圆》 圆的周长 : C=2πr 或 C=πd 、圆的面积 : S=πr 2 圆环面积计算方法: S=πR2- πr 2或 S=π( R2-r 2) (R 是大圆半径, r 是小圆半径) 二、知识要点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 、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固定的端点 O 为圆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 d r 点C 在圆内; A d 2、点在圆上 d r 点B 在圆上; O d 3、点在圆外 d r 点 A 在圆外; C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d r 有两个交点; r d d=r r d

C D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 1) 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 2) 有一个交点 d R r ; 相交(图 3) 有两个交点 R r d R r ; 内切(图 4) 有一个交点 d R r ; 内含(图 5) 无交点 d R r ; d d d R r R r R r 图 1 图2 图 3 d d r R r R 图4 图 5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 4 个定理,简称 2 推 3 定理:此定理中共 5 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可推出其 它 3 个结论,即: ① AB 是直径 ② AB CD ③ CE DE ④ 弧 BC 弧 BD ⑤ 弧 AC 弧 AD 中任意 2 个条件推出其他 3 个结论。 A 推论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C D 即:在⊙ O 中,∵ AB ∥ CD O O ∴弧 AC 弧BD A B E B 六、圆心角定理 顶点到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

初中数学试卷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圆 章节测试 时间:4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4分) 1. 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侧面积为( ) A. 4π B. 6π C. 12π D. 16π 2. 一个扇形的弧长是10πcm ,面积是60πcm 2,则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A. 300° B. 150° C. 120° D. 75° 3. 下列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中,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最大的图形是( )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4.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位于AB 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ACD 互余的角是( ) A. ∠ADC B. ∠ABD C. ∠BAC D. ∠BAD 5. 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AC 是弦,连接OC ,若∠ACO =30°,则∠BOC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55° D. 60°

6.如图,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M,若AB=12, OM:MD=5:8,则⊙O的周长为() A. 26π B. 13π C. D. 7.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 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 2- C. 2- D. 4- 8.如图,在半径为4的⊙O中,CD是直径,AB是弦,且CD⊥AB,垂足为点E,∠AOB=90°,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π-4 B. 2π-4 C. 4π D. 2π

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知识点整理

最新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知识点整理 第十章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内角的一半: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初中数学复习提纲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基本图形 十、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 (D)1个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平分弦的直线垂直于弦(B)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D)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如图,在两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中,∠AOB=∠A′OB′=60°,则()(A)=(B)> (C)的度数=的度数 (D)的长度=的长度 4.如图,已知⊙O的弦AB、CD相交于点E,的度数为60°,的度数为100°,则∠AEC等于()

(A )60° (B )100° (C )80° (D )1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 ) (A )67.5° (B )135° (C )112.5° (D )110° 6.OA 平分∠BOC ,P 是OA 上任一点,C 不与点O 重合,且以P 为圆心的圆与OC 相离,那 么圆P 与O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1(a +b +c )r (B )2(a +b +c ) (C )3 1(a +b +c )r (D )(a +b +c )r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 为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圆于点B ,DC 的延长线交MN 于G ,且cos ∠ABM =2 3,则tan ∠BCG 的值为……( ) (A )33 (B )2 3 (C )1 (D )3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一、本章知识框架 二、本章重点 1.圆的定义: (1)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判定一个点P是否在⊙O上. 设⊙O的半径为R,OP=d,则有 d>r点P在⊙O 外; d=r点P在⊙O 上; d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圆周角的性质: ①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③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④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圆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对角. (3)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弦切角. 弦切角的性质:弦切角等于它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4.圆的性质: (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任意一组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他各组分别相等. (2)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及推论: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且平分弦对的两条弧. (4)平分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过圆心,且垂直平分此弦. (5)平行弦夹的弧相等. 5.三角形的心、外心、重心、垂心 (1)三角形的心: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部,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 (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 (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常用G表示. (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 6.切线的判定、性质: (1)切线的判定: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若O 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 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10, A . 14 B . 6 C . 14 或6 D. 7 或3 2. 如图24—A —1 , O 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A . 4 B . 6 C . 7 I 3. 已知点O ABC的外心,若/ A=80 A . 40 4. 如图 A . 20° B . 80 24—A — 2, B . C. 160° △ ABC内接于O 最小距离为 OM的长为 4则此圆的半径为( 3,则弦AB 的长是 D . 8 ,则/ BOC的度数为( D. 120° 若/ A=40 °,则/ OBC的度数为( O 图24—A — 4 图24—A — 3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 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 A . 12个单位 B . 10个单位 6. 如图 A . 80° 7. 如图 PB于点 A . 5 24—A —4, AB为O O的直径,点 B. 50° C. 40 ° 24—A —5, P 为O O 外一点, 5 .如图24—A —3, 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 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D . 15个单位 ,则/ A等于() 并使它们保持 ) PA 、 C、D,若PA=5,则△ PCD的周长为( B . 7 C . 8 D . 10 C . 1个单位 C 在O O 上,若/ B=60 ° D . 30° PB分别切O O于A、B, ) CD切O O于点E,分别交PA、 &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4m,母线长为3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 A . 6m2 C . 12m22 D . 12二 m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点P,且 CD=13 , 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A. 16 n B . 36 n 10 .已知在△ ABC中, 10 A . 3 11.如图 C、D E、 C. 52 n AB=AC=13 , 与小圆相切于点P,大圆的弦CD经过) D. 81 n BC=10,那么△ 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12 B . 5 24—A —7,两个半径都是4cm的圆外切于点C, 一只蚂蚁由点A开始依A、B、 F、C、G A的顺序沿着圆周上的8段长度相等的路径绕行,蚂蚁在这 C. 2 径上不断爬行,直到行走2006 n cm后才停下来, A . D 点 B . E 点 C . F 点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 .如图24—A —8,在O O中,弦AB等于O 则蚂蚁停的那一个点为( .G点 O的半径,0C丄AB交O O于点C,则 8段路 )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知识点总结

圆 1.圆的认识 (1)当一条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A的轨迹叫做圆。或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个以点O为圆心的圆叫作“圆O”,记为“⊙O”。 (2)线段OA、OB、OC都是圆的半径,线段AC为直径。 (3)连结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AB、BC、AC都是圆O中的弦。 (4)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如曲线BC、BAC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作BC、BAC其中像弧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叫做劣弧。像弧BAC,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3)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如∠AOB、∠AOC、∠BOC就是圆心角。 2.圆的对称性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4.圆周角 (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3)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任意一个圆周角的大小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 (4)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圆心O的距离为d,则 > (1)点在圆外?d r = (2)点在圆上?d r < (3)点在圆内?d r 6.(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过两点可以画无数个圆,圆心在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 (3)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唯一的。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离。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交,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2.(北京市西城区)如果圆柱的高为20厘米,底面半径是高的 41,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 (A )100π平方厘米 (B )200π平方厘米 (C )500π平方厘米 (D )200平方厘米 3.(北京市西城区)“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菱《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在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 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CE =1寸,AB =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CD 长为 ( ) (A )2 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4.(北京市朝阳区)已知: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 (A )6 (B )25 (C )210 (D )214 5.(北京市朝阳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 米,那么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 6.(天津市)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6厘米,若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10厘 米和17厘米,则这两圆的圆心距为 ( ) (A )7厘米 (B )16厘米 (C )21厘米 (D )27厘米 7.(重庆市)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上述游戏中排成圆形(或圆弧 形)队形比较公平? 二、冋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 1、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 你能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圆下个 定义吗?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如图3-1 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的投圈 目标都是图中的花瓶。如果他们呈“一”字型排开, 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什么样的队形才公平?学生积极思考把自己带入游戏的快乐中, 并举手回答: 如果单纯考虑队形因素,即只考虑 “距离”对投圈结果的影响,那么排成 圆形(或圆弧形)队形比较公平。 学生抢答: 因为圆上的点道圆心的距离相等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人 到玩具的距离相等时才 公平.为抽象出“平面上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 做圆”的概念做准备. 2、你能在图中找到圆心,半径,并会表示这个圆吗?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独立回答 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 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 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 作“O O”,读作“圆O”通过游戏引出圆的概念教学时要对学生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引导完善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圆可以看成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4、请你说一说圆上各点、定点、定长有何关系呢? (1 )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5、那么确定一个圆要几个要素: 一是圆心,圆心确定其位置, 二是半径,半径确定其大小. 三、进一步探究圆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请同学们结合图3-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弦:直径: 弧、弧的表示方法: 半圆:等圆:等弧: 优弧:劣弧: 四、问题深入,探究点和圆的关系 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这点可能 在圆的什么地方? 2、如图3-3所示,O O是 一个半径为r的圆,圆上分别取一点,点到圆心的 距离为d,你能用r与d的大小关系刻画它们的位 置特征吗? 小组讨论,组内互相交流协商、组内 统一意见?各组派代表表述本组讨论 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口头作答, 最后由一名学生小结?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与同伴交 流完成圆的相关概念的认识。 学生抢答: 这点可能在圆外、在圆上、或在圆 内。 学生口答并完成课文66页想一想。 点P在圆外,? d> r; 点P在圆上,? d= r; 点P在圆内,? d v r.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学 生发言踊跃,思维得到 了有效的激发,多数学 生能抓住到定点的距离 相等的条件,只是表达 还不够准确、完善? 对还有疑虑的问题, 教师可以作引导性讲 解生回答教师引导 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 学生理解点与圆的位置 关系,并体会定性分析 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初中数学圆的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圆的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 ∠=?,2BC =.将ABC V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得到EDC △,此时点D 在AB 边上,斜边DE 交AC 边于点F ,则n 的大小和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 A .302, B .602, C .3602 , D .60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A=30°,BC=2, ∴∠B=60°,AC=BC×cot ∠33AB=2BC=4, ∵△EDC 是△ABC 旋转而成, ∴BC=CD=BD= 12AB=2, ∵∠B=60°, ∴△BCD 是等边三角形, ∴∠BCD=60°, ∴∠DCF=30°,∠DFC=90°,即DE ⊥AC , ∴DE ∥BC , ∵BD=12 AB=2, ∴DF 是△ABC 的中位线, ∴DF=12BC=12×2=1,CF=12AC=1233 ∴S 阴影= 12DF×CF=1233

故选C. 考点:1.旋转的性质2.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2.在Rt△ABC中,∠ACB=90°.AC=8,BC=3,点D是BC边上动点,连接AD交以CD为直径的圆于点E,则线段BE长度的最小值为( ) A.1 B.3 2 C.3D. 5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知∠CED=90°,则∠AEC=90°,设以A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若BE最短,则OB最短,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OE=1 2 AC=4,在Rt△O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OB=5,即可得解. 【详解】 解:连接CE, ∵E点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 ∴∠CED=90°, ∴∠AEC=180°-∠CED=90°, ∴E点也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 设以A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若BE最短,则OB最短,∵AC=8, ∴OC=1 2 AC=4, ∵BC=3,∠ACB=90°, ∴22 OC BC ,∵OE=OC=4, ∴BE=OB-OE=5-4=1.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初三圆的知识点总结 如图:有五个元素,“知二可推三”;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即“垂径定理”“中径定理” “弧径定理”“中垂定理”. 几何表达式举例:∵ CD 过圆心∵CD ⊥AB 2.平行线夹弧定理: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 几何表达式举例: 3.“角、弦、弧、距”定理:(同圆或等圆中) “等角对等弦”;“等弦对等角”;“等角对等弧”;“等弧对等角”;“等弧对等弦”;“等弦对等(优,劣)弧”;“等弦对等弦心距”;“等弦心距对等弦” .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COD ∴ AB = CD (2) ∵ AB = CD ∴∠AOB=∠COD 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如图) (3)“等弧对等角”“等角对等弧”;(4)“直径对直角”“直角对直径”;(如图) (5)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 图) (1)(2)(3) (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ACB=2 1∠AOB ∴ …………… (2)∵ AB 是直径 ∴∠ACB=90° (3)∵∠ACB=90° ∴ AB 是直径 (4)∵ CD=AD=BD ∴ΔABC 是Rt Δ 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 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 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 ∠CDE =∠ABC ∠C+∠A =180° 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 (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 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 是半径∵OC ⊥AB ∴AB 是切线 (2)∵OC 是半径 ∵AB 是切线∴OC ⊥AB (3) …………… 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几何表达式举例: ∵ PA 、PB 是切线∴ PA=PB ∵PO 过圆心∴∠APO =∠BPO 8.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 几何表达式举例: A B C D O A B C D E O 平分优弧 过圆心 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劣弧 ∴ AC BC AD BD == AE=BE A B C D E F O A B C O P A B O A B C D E A B C O A B C D ∵∴ ∥=AB CD AC BD A B C O 是半径垂直是切线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知识点整理 圆的应用在数学领域中非常的广泛且常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知识点整理 第十章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内角的一半: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初中数学复习提纲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基本图形 十、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1.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D切⊙O于点A,点C是EB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 是() A.OC∥AE B.EC=BC C.∠DAE=∠ABE D.AC⊥OE 图一图二图三2.如图2,以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为直径画半圆,分别交AB、AC于点E、D,DF是圆的切线,过点F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G.若AF的长为2,则FG的长为() A.4 B.33C.6 D.23 3.四个命题: ①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点P(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1,-2); ④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d,若两圆有公共点,则1

A.19° B.38° C.52° D.76° 图四图五 6.如图五,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CD=6,且AE:BE =1:3,则AB= .7.已知AB是⊙O的直径,AD⊥l于点D. (1)如图①,当直线l与⊙O相切于点C时,若∠DAC=30°,求∠BAC的大小; (2)如图②,当直线l与⊙O相交于点E、F时,若∠DAE=18°,求∠BAF的大小. 8.如图,AB为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直径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Q。在线段PQ上取一点D,使DQ=DC,连接DC,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教学设计说明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如图3-1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的投圈 目标都是图中的花瓶。如果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什么样的队形才公平?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上述游戏中排成圆形(或圆弧形)队形比较公平?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 1、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 给圆下个定义吗? 2、你能在图中找到圆心,半径,并会表示这个圆吗?学生积极思考把自己带入游戏的 快乐中,并举手回答: 如果单纯考虑队形因素,即只考虑 “距离”对投圈结果的影响,那么 排成圆形(或圆弧形)队形比较公 平。 学生抢答: 因为圆上的点道圆心的距离相等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 画演示,发现圆可以看成是平面上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组成的图形;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独立回答 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 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 的半径. 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 圆,记作“⊙O”,读作“圆O”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 人到玩具的距离相 等时才公平.为抽象 出“平面上到定点的 距离等于定长的所 有点组成的图形叫 做圆”的概念做准 备. 通过游戏引出圆的 概念教学时要对学 生合理的想法给予 肯定并引导完善 A O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4、请你说一说圆上各点、定点、定长有何关系呢?(1)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5、那么确定一个圆要几个要素: 一是圆心,圆心确定其位置, 二是半径,半径确定其大小. 三、进一步探究圆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请同学们结合图3-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弦:直径: 弧、弧的表示方法: 半圆:等圆: 等弧:优弧:劣弧: 四、问题深入,探究点和圆的关系 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 这点可能在圆的什么地方? 2、如图3-3所示,⊙O是 一个半径为r的圆,圆上分别取一点,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你能用r与d的大小关系刻画它们的位置特征吗?小组讨论, 组互相交流协商、组 统一意见.各组派代表表述本组 讨论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口头作答, 最后由一名学生小结.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与同伴 交流完成圆的相关概念的认识。 学生抢答: 这点可能在圆外、在圆上、或在 圆。 学生口答并完成课文66页想一 想。 点P在圆外,?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d<r. 学生发言踊跃,思维 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多数学生能抓住到 定点的距离相等的 条件,只是表达还不 够准确、完善. 对还有疑虑的问题, 教师可以作引导性 讲解生回答教师引 导 通过此问题的探究, 使学生理解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并体会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