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814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学考试参考书目[精选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原著):1、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谭培文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刘德华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原著)1、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谭培文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含国外马克思主义)1、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衣俊卿:《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1年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刘德华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推荐阅读书目经典书目:1、中央编译局、教育部社政司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名词解释1、社会利益和谐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利益和谐,是相对而言的,它并非指各主体的利益分毫不差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它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利益取向具有一致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并行不悖,某一主体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并不干扰或阻碍其它主体利益的实现。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亚当·斯密、巴师夏。
2、教会税:又称为宗教税,是对教会成员征收的一种税。
由于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各国的税法体系中往往显得很独特,目前主要存在于部分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德国、瑞士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
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由于政府与天主教和新教教会签的条约有教会税。
教会税是所得税的百分之九左右。
而且,在弥撒可以捐款。
别教会的会员通常自愿地付款。
别的欧洲国没有教会税。
例如,因为法国没有教会税,法国人只自愿地捐款,所以法国的教会很贫穷的。
3、政治自由: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它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但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4、排他性利益:是指一种利益只能被某一特定的主体来占有或消费。
排他性利益通常与对抗性(rivalry)联系在一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来享有或消费这一利益时就会发生零和性的对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某一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排斥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
排他性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关系领域国家主权属下的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它只能由当事国来开发、管辖,其他国家不能干预。
5、应然: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探究事物应该如何,从而使人的主观努力趋向于某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即“求善”。
应然的意蕴是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使人们基于理性对事物本身满足人类的客观需求的应有状态的判断。
武汉大学 2008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1、试论述“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试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0 分)2、试分析列宁的“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试述“灌输”理论。
( 30 分)3、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及对正确加快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什么?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40 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1、试论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 分)2、试论述心理咨询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 30 分)3、阐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提升。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和提升的措施。
(40 分)武汉大学 2010 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博真题科目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原著选读(共三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30 分)2、为什么说思想掌握群众是精神变物质的先决条件?(30 分)3、恩格斯曾经指出 : “就个别人来说 , 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 ,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 ,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为什么?循此如何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 40 分)科目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共三题)1、论科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意义及其重点。
(30 分)2、为什么说人们思想的形成是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统一?(30 分)3、论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40 分)答题心得体会:1、夯实学科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争论焦点;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2、关注出题教师的研究兴趣(如骆郁廷老师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偏好——《精神动力论》,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之间的关系);3、掌握学科研究的前沿动向(如提升文化软实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5.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1846年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5.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6.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节选)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节选)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1920年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1952年2月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 1979.3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合计26篇。
华东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最专业-最专注-最权威财经考研辅导品牌华东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参考书编著者出版社241 德语(自命题)《大学德语》(第3版)(1-3册)张书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42 日语(自命题)《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册)(新版) 版社合编337 设计史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10月《中外艺术设计史》范圣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07月《现代设计概论》张福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07月349 药学综合《药物化学》第二版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7 《药理学》第六版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8 《药剂学》第六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8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学》第六版雷载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学有机化学基础》第荣国斌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二版(上下册)社, .8《中药药理学》候家玉、方泰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601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602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胡坪高等教育出版社603 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VIII》余龙、江松敏、赵寿元译校科学出版社《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604 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等武汉大学出版社605 数《数学分析》陈传璋等4高等教育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一、学习马列经典原著的意义和方法(一)目的和意义1.通过研读原著,扩大自己的理论和思想视野,本真地了解人类文化所创造的富有较高意义的思想理论财富。
2.学习经典,可以从本源的角度尽可能本真地了解经典作家的原始思想,避免其他对经典作家思想的错误解释的消极影响。
(二)学习的方法1.理论和现实互释的方法显思想:即在当下就可以为人们所理解,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在不断传播过程中逐渐变成人们所熟知的尝试性的东西。
如唯物史观。
隐思想:指隐含于经典作家言论和著作中,需要经过社会历史和人生的不断发展变化,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的,并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超前性,需要借助新的社会历史经验,才能从隐蔽走向显明。
如马克思全球化思想。
2.解构和重构相结合的方法读经典著作往往会受到读者自己原来所受的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解释也往往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专家学者对经典著作的解释也往往不尽一致,甚至有歪曲以致错误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研读经典著作要深刻理解和斟酌,对已有解释要做到以我为主,以他人的解释为参考,吸取合理的正确的成分,解构或消除错误的歪曲的解释,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科学准确理解原著的精髓。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重要意义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时间与有改造现实的功能4)哲学的实践功能和历史使命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A,自由自觉的活动。
B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1)(1)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3)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它揭示的真理具有永恒的价值。
2)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历史大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以黑格尔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例,阐释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阅读书目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但其重点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按照其逻辑层次和科学内容,这种研究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文献依据研究文献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基本原理和政治使命,注重发现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微言大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文本而科学地表达自己发现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如何革命地“达旨”而将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灵活地、具体地运用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的(政治使命)。
文献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文本学基础,强调的是其直接依据的可靠来源。
在这个问题上,尽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也要开展文本研究,但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发展史学科偏重考据,原理学科着重义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理论体系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主干:(1)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研究;(2)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3)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研究;(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研究;(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现实价值研究按照其革命的批判的本性,马克思主义永远是在当代“在场”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中,现实价值研究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时代)”关系方面的研究。
(1)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形态的走向。
(2)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
总体上,现实价值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的应用部分,彰显的是其实践功能,而其它二级学科对这方面的研究涉及的较少。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思潮比较研究我们要在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中,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扩展自己学术视野的同时,自觉自愿地生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14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一、解释下列句子(每题30分,共60分):
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选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选自《共产党宣言》)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是如何批
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
2.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右倾机会主义和左翼空谈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3.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第1页共 1 页。
题型有五种:1、写作背景题2、简答题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4、理解与分析题5、论述题复习范围如下一、写作背景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共产党宣言》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实践论》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简答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标志着什么?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大致范围见教材目录连线情况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四、理解与分析题1、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2、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3、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4、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源泉、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5、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五、论述题1、《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参考答案:一、1、1845年2月5日,马克思被驱逐到布鲁塞尔,在此地,马克思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4.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9.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节选)10.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1.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1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1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和起源(节选)1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16.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17.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18.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2日)19.恩格斯致弗·梅林(节选)(1893年7月14日)20.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21.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2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23.列宁怎么办?(节选)24.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25.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26.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27.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经历发展中的几个特点28.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2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30.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31.列宁国家和革命(节选)32.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33.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34.列宁青年团的任务35.列宁论粮食税(节选)(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36.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37.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38.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39.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节选)40.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41.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2.毛泽东《实践论》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参考书目43.毛泽东《矛盾论》导读 4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导读第二篇: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4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适用专业: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本卷共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请结合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回答下列问题: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
30分)
二、简要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30分)
三、根据马克思1959年1月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思想。
(30分)
四、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这两大
发现的意义何在?(30分)
五、简述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观点及其对
当前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30分)
第 1 页,共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理论方面: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实践方面:编报、著书、创办工人协会,参加工人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前言: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
(1)批判和革命的对象:雇佣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2)3、马克思的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的理论。
(3)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的哲学。
(3)(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4-5)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形成过程(1-2)“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18世纪末叶,在同一切中世纪废物,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展开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科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他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者。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哲学”形成过程。
(3)“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增添了“辩证法”把“哲学向前推进了”。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都出色的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形成过程(4-5)“这种科学理论说明,······长出资本主义”“正如人的认识反映不依赖它·····经济制度”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来源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经济制度(1)(2)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3-7)定义: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名称:(英文)Selected Readings of Classics of Marxism课程编号:S0*******课程组长:廖清胜研究员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5参考书目:1.科尔纽著《马克思恩格斯传》三联书店19632.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著《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列宁选集》(1-4卷)4.《毛泽东选集》(1-4卷)、《邓小平文选》(第1-3卷)、《江泽民文选》(第1-3卷)教学方式: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并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占有专业基础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经典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加深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理解,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掌握,从而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初步夯实原著功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理论思维素养。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科学世界观的形成12学时第1节科学世界观的发源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第2节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3节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6学时第1节政治经济学学科对象和方法的确立:《政治经济批判》导言第2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资本论》第一卷(节选)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的阐发10学时第1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第2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教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3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哥达纲领批判》第四章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华6学时第1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谈谈辩证法问题》第2节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应用:《论粮食税》(节选)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6学时第1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实践论》、《矛盾论》:第2节解放思想的伟大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第3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名称:(英文)Socialism Reform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课程编号:S0*******课程组长:邱家洪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6,实验(实践)教学学时 4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2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2、3卷2.《邓小平文选》1、2、3卷3.《江泽民文选》1、2、3卷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学生讨论为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资料搜集、查阅,撰写学术论文)相结合,以社会实践为主。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14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句子(每题30分,共60分):
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选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选自《共产党宣言》)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是如何批
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
2.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右倾机会主义和左翼空谈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3.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