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微专题:

生活中常见的水循环案例分析

【考情分析】

学习目标:

结合城市、河流、湖泊等实例,运用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分析水循环的意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举出2个实例,准确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基础回扣】

1.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盐碱化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考点一水循环与城市

2017 (全国文综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天津文综,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天津文综,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

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6 (全国文综Ⅲ,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全国文综Ⅲ,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 (全国文综Ⅱ,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下渗量

C.调节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城面积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4-6题。

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

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

4.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B.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C.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

5.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篮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6.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位”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B.降水丰窗,蒸发傲弱

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

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用水或气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通过锚固螺栓传递到混凝土基础地板上,使坝袋得以稳定,橡胶坝的坝高可调节,坝顶可溢流,起活动坝和溢流堰的作用。不需要挡水是,防控坝袋内的水(或气)便可恢复原有河渠的过

流断面。它可用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以及城市园林美化等

工程中。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区河流上的橡胶坝,完成7-8

题。

7.该橡胶坝最主要的功能是

A.减轻城市洪涝 B.美化城市环境

C.增大航运能力 D.提供清洁能源

8.该地要放空橡胶坝袋内的水(或气),应该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A.3月底 B.7月初 C.10月底 D.1月初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的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据此完成9-11题。

9.鹿特丹市修建水广场的地理背景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①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②水资源总量大,时空分布不均

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④全年降水较多,季节变化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修建水广场后,能够

A.延缓排水时间 B.缓解夏季酷热 C.减少地面蒸发 D.增大径流总量

11.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 B.建设成本较高 C.功能用途更多 D.占地面积较小

考点二水循环与河流、湖泊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据此完成12-13题。

12.“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即引水灌溉造成河流不能通航,其原因是

A.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投入河中

B.位于上游,流速快

C.修筑引水工程容易阻塞河道

D.流量减少,泥沙淤积

13.“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

A.正值雨季,降水量大

B.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C.高山冰川融水量大

D.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14-16题。

14.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时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洛杉矶温和多雨

15.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

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

16.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 B.湄公河鱼类进入 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 D.面积季节变化大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

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下17-19题。

17. 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18. 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

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19.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月月月月

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图(a) 为月牙泉景观图,图(b)为该区域地下水位分布图。阅读图文信息,回答第20--22题。

20.图(a)中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A. 古河道残遗而成

B. 风力堆积而成C.大湖泊萎缩而成 D. 人工挖掘而成

21.月牙泉水日趋干涸的根本原因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A. 大气降水量减少

B. 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C.游客用水量增大 D. 风沙沉积作用增强

22.图(b)中

A. 地下水自西南流向东北

B. 附近植被体现出地带性规律

C.水源补给来自大气降水 D.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东北方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从源头至日内瓦湖,罗讷河为冰川、峡谷河段,两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将泥浆水倾入清澈的日内瓦湖.罗讷河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

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在左侧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在右侧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图1).图2示意罗讷河部分流域.

(1)判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3)根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

24.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4分)

(2)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4分)

生活中常见的水循环案例分析

1. B

2. A

3. B

1. B项,读图,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了部分的地表径流,所以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地表径流。故B 项正确。A项,对下渗影响小。故A项错误。C项、D项,对降水、水汽输送没有太大的影响。故C项、D项错误。

2.①项,城市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故①正确。②项,活水公园能将雨水收集,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故②正确。③项,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故③正确。④项,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

项,公园中荷花池能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故B项

正确。A项、C项、D项,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生

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能。故A项、C项、D项

错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促进空气对流,从而净化空气。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提高气温;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其他两项,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大量土地用作水域。

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就降水而言,武汉低于广州与上海。C、D两项不是城市水域面积大的主要原因。

9.鹿特丹为发达国家,排水系统完善;该国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小;该国处于西欧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故答案为D。

10.水广场既能收集并存蓄雨水,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延缓了排水时间,故A对。鹿特丹全年温和,夏季不会出现酷热,修建水广场后,蓄积的雨水多,地表径流少,但地面可蒸发的量变大,因此B、C、D都不对。

11. 水广场既能收集并存蓄雨水,又可以供人们游憩和运动,因此比地下排水设施用途多,故答案为C。

12.引水灌溉后,河流的水量减少,泥沙在河道里淤积,水位下降,通航条件变差。

13.农历的三月,气温开始回升,冰凌开始消融。但河流里有没有完全融化的浮冰,浮冰会阻塞河道,容易形成春汛,引起河水决堤。

14.C 15.D 16.D

14.读图可知,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河流水位上涨,所以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

15.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此时为雨季,湄公河下游的少有旱情,选择D。

16.湄公河水在夏季一部分流入湖里,同时也带来鱼类,洞里萨湖地势较低,靠近河口三角洲,也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再加上洞里萨湖水域广阔,饵料来源丰富,所以鱼种繁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17.我国夏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流水补给湖水,鄱阳湖水位升高,且该区域为平原地区,湖水、河流漫出地表,连成一片;冬季降水少,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湖泊水补给河流,河、湖流域面积减小。故长江与湖泊的季节性地相互补给是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

18.三峡大坝在汛期集中蓄水使长江中下游水位降低,鄱阳湖出流量加大以补给长江下游河水,使得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等重大变化。

19.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7-9月为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第二多季度,在该时间段蓄水,有利于维持鄱阳湖秋冬季的有效水位。若在梅雨季节蓄水,拟建鄱阳湖大坝将有决堤风险。20.A 21.B 22.A

20.由材料分析可知,此地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图示区域没有大型的湖泊,所以此洼地不是湖泊萎缩而成,故C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很显然不是人工挖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此月牙形聚水洼地在古河道的上游,所以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但是现在的河道已经不经过这儿了,所以是古河道的残遗而成,故A正确;此处的洼地应该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

21.根据题目叙述:月牙泉的形成是泉水在洼地汇聚,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所以导致泉水干涸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2.地下水有高处流向低处,读图分析可知,地下水位高度值西南高,东北地,因此A正确;附近植被体现出非地带性规律,B错误;水源补给来自地下水补给,C错误;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西北方,D错误。故选A项

v1.0 可编辑可修改23.(1)夏季.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

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因为地势落差大,水流

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也是日内瓦湖水的下泻通

道。

(3)发电和漂流(旅游).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水

电开发;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

24.(1)高山冰雪融水。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4分)

(2)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

成盐层。(4分)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 (一)(2019·贵阳模拟) 下图为某岛略图。该岛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回答1--3题。 1、该岛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受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2、该岛屿最适宜发展()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该岛() A.位于美洲板块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人口分布均匀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岛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受岛上东西走向(根据河流流向可判定山脉走向)山脉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该岛东北部降水较西南部多,A错、B对;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经常有地形雨,C错;该岛南北沿海都受暖流影响,但这不是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D错。 第2题,根据该岛所处纬度和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判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对;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B错;该岛山区面积广大且位于热带,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等,分布在温带气候区的平原地区,C错;该岛多山地,草场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错。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度群岛,属于美洲板块,A对;该岛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B错;中部山地人口密度较小,沿海狭窄平原人口密度较大,C错;根据上题关于气候的分析,可推断该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D错。 答案:1---3、B .A .A (二)(2019·潍坊模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我国海信集团于2016年初进驻墨西哥的罗萨里托,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一年多就在当地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下图示意罗萨里托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海信集团入驻罗萨里托的原因不包括() A.接近消费市场B.距原料产地近 C.税收政策优惠D.劳动力成本低 2.海信集团迅速在罗萨里托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主要依赖于() A.质量更优B.设计精美 C.规模经营D.功能多样 解析:第1题,家电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较多,生产企业分散,因此我国海信集团入驻墨西哥罗萨里托并不是为了距原料产地近,B对。罗萨里托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附近,可以利用墨西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的优惠政策,生产的产品可就近出口到美国市场。 第2题,根据材料“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可知,海信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更优,A对;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质量,B 错;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功能多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年多难以做到,C、D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7 资源的开发利用

微专题精选17: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归纳】资源的开发利用(用“四有”意识,解决“开发”问题)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

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回答3 ~5题: 3.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5.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轻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部”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图,回答6~7题: 6.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 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20%左右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可达七米左右。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回答8~10题: 8.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 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 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 C.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 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 9.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 ) 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 B.可根本性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的难题 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 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中国未来“光谷”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世界地理

高考地理【专题九】世界地理 【考情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其内容包括: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等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注、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交汇】 一、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目 大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 1 ,四周 2 。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 大,约占全洲面积的 3/4。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一,以 3 为主,被称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5 系北段;中部 6 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东部7 高原 和8 山脉。 400N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9 山脉;中部是10 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 东部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平均海拔12 的一 洲,地面冰雪覆盖,有 “冰雪高原”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 主,海拔13 的大 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中 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 地分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14 ;中部是 15 ;东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要素 分区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 东亚 地势17 ;西 部内陆多高原、山 18 气候显著:东 部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入 太平洋;黑龙江、黄 种类多样,且储量丰 富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突破训练:沙丘(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突破训练:沙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1~3题。 1. 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 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 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 C. 就地岩石风化 D. 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 2. 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 B.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C. 君山冰川堆积作用 D. 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 3. 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 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 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 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5.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砂粒直径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下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8题。 6. 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A.沙源更丰富 B.风力更强 C.体积更大 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 7. 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A.①一②一④一③ B.②一④一①一③ C.②一①一③一④ D.①一③一④一② 8. 实际观测中,发现敦煌鸣沙山地区偏南风具有频率高且多出现在夜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 A.夜晚受来自祁连山的山风的影响 B.夜晚东南季风更为强盛 C.夜晚亚洲高压势力更强,风力强盛 D.受海陆风影响,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图3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7-2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臵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 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

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 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二 湖泊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两江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联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复习不能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各类知识结构的差异,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图文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4、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养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