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_第41讲_顾朝林_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县镇乡村域规划编制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44
2024江苏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
A.“一村一规”B.“多规合一”C.“一规多区”D.“多规多用”2.《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A.教学质量B.科研成果C.分类评价D.人才引进3.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4.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属于()。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5.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6.一些()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A.一线城市B.大型城市C.省会城市D.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7.作品完毕()年内,未经单位批准,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A.1.0B.2.0C.3.0D.4.08.物联网的()特征指的是: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A.整体感知B.可靠传输C.智能处理D.虚拟化9.八个“坚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
A.历史使命B.终极目标C.战略地位D.战略部署10.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权利的保护期为()年。
A.30.0B.40.0C.50.0D.60.011.《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济组织12.()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收稿时间:2012-12-28;修回时间:2013-0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2)作者简介:顾朝林(1958—),男,江苏靖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 :gucl@ 。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事实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念,从2004年以后每年中央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都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陆续出台了增加农业补贴、“多予少取放活”、取消农业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项措施。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实际上演化为“以城统乡”的局面,往往以城市建设与扩展的方式来带动农村发展,这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索取农村地区的土地、水、空间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顾朝林1,李阿琳2(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北京100084)摘要:自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以来,城乡关系的调整进入新的时期。
然而,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主导作用,往往表现为“以城统乡”的特征,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对农村土地、水资源、空间资源等的索取之上,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形成了半城市化形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问题。
从“以城统乡”转向解决“三农问题”为先的角度,论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应注重“减少农民、建设农村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就是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大部分农民城市化,同时提高留在农村的农民的素质,让农民在社会、文化与空间等多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并推动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创新、第六产业经营等地方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06•【文号】自然资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党委农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党委农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先规划的原则,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时纠正一些地方村庄规划编制盲目追求全覆盖、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和倾向,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县域统筹,整体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
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
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确保县域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超过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203)规模的前提下,可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村庄建设边界,并预留部分规模作为规划“留白”机动指标,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二、从实际出发,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导,推进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不下达完成指标和完成时限,不盲目追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不要求编制工作进度“齐步走”和成果深度“一刀切”。
清华大学顾朝林:新时代的乡村规划怎么做?以“多规合一”为核心的新型化城镇发展战略,在2014年由中央城镇化办公会议所提出。
经过多
年实践,该测量已经由地方实践,上升为统一的国家发展战略。
这样,乡村土地规划在体制方
面的阻力将大大减轻,形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的”良好建设规划方式,保证所规划土地能够适
应时代发展要求。
使其真正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以往的土地资源管理在实践中,主要由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
域规划和城乡规划四部分组成,分别由原国土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负责组织来
编制。
机构数量繁多,相互之间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
而通过“多规合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四部分将得到融合,从而有效解决相互之间的
矛盾冲突。
传统乡村土地资源规划,往往过于重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规划内容一般以地方扩张性
蓝图谋划内容为主导,对环境保护的规划指引薄弱,缺乏限制性和保护性发展的理念,导致开
发建设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而“多规合一”政策,能够以科学的视角,来审视地方国土空间格局,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实
施空间差别化管理,突出规划编制的生态导向,促进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引导
乡村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
主题论坛二:新型城镇化中的美丽村镇(吉林厅)城镇化建设的另一面是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放弃乡村建设,不能片面理解城镇化,要统筹城乡发展,有步骤推进整体发展。
村镇建设是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协调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传统村镇文化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矛盾,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现有的问题?相关国家主管部门将现场解读村镇建设中的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为大家带来村镇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探讨话题:1、美丽村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2、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3、美丽村镇建设的政策举措论坛嘉宾:1、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2、县市代表14:39主持人马洪涛: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会场,大家共同围绕新型城镇化中的美丽村镇建设话题的讨论,同时进行还有两个论坛,一个关于国际化,还有一个关于产业新城。
今天来到现场的几位县长还有各位县里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是特别关注民生问题,特别关注基层,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一定努力地让大家不虚此行,证明你们今天下午的选择是正确的,感谢大家。
谢谢。
14:40主持人马洪涛:今天中午我的同时谢颖颖主持午餐会的时候特别说到,希望各位县长、县委书记把我们财经频道当做你们在北京的一个家,如果你们真的把这个地方当做一个家的话,我想我们主持人包括我们同事应该是给大家端茶倒水,所以大家不要见外。
今天下午的论坛,我们也当做一家人的讨论,而且讨论的是事关中国每一个农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感同身受的。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今天专门请赵司长,很关心这方面问题去过中国很多乡村,非常了解,他会把他对中国乡村的研究以及中国现在乡村政策做一个分享,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非常需要得到支持和指导,坐在旁边这位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的教授顾朝林,业内的专家,可以从规划的层面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指导,美丽乡村到底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才能够真正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非常感谢我们顾老师来到现场。
乡村振兴视域下村镇规划建设对策发布时间:2022-12-28T08:46:14.44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7期作者:杨春秀[导读]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一方面以金融商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乡村面临产业凋敝、劳动力外流、耕地红线等危杨春秀大理市太和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671000摘要: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一方面以金融商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乡村面临产业凋敝、劳动力外流、耕地红线等危机。
对此,国家通过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重建乡村内生性发展动力,重拾乡村繁荣风貌。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指“村镇”,是在城乡二元对立语境下与“城市”所区别的农村、乡村抑或是乡镇,泛指包括乡村、村庄居民点的广大乡村地区,旨在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规划及其管理的应有之义。
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村建设者在规划之初即引入“发展”的切入点,注重“三农”问题导向,从而将中国乡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美丽居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镇规划;策略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引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呈现日益凋敝的现象,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严重,老龄化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同时出现了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长期发展中,城乡之间存在各类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1村镇规划建设现状1.1村庄人居环境堪忧,建设与保护进退两难近年来,垃圾分类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城市中初有成效,但在村域范围内落实不到位。
首先,村镇吸纳了或城市工业或乡镇企业的环境破坏成本,在利益权衡下还是向资源环境作了让步。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8)12-0002-11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顾朝林 吴莉娅 〔摘 要〕 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区域城市化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F29111 〔文献标识码〕 B 〔作者简介〕 顾朝林(1958—),男,江苏靖江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吴莉娅,苏州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435013)———中国城市化类型、过程与机理研究之阶段成果。
〔收稿日期〕 2008-07-04〔修回日期〕 2008-08-29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发展缓慢和近期快速增长的国家,但是中国城市化研究开展滞后。
自1979年吴友仁发表《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一文后,中国城市化研究才得到快速发展。
此后,从国家城市化战略出发,学术界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 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 1.中国城市发展方针1978年以来,国家根据中国城市化研究成果逐步制定了相关的城市发展方针。
1980年,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要》,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提出“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1990年代后期,《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对城市化提出了新的目标,即适当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发展大城市的卫星城市,积极适当发展中小城市与大力发展小城镇。
中国信息报/2012年/5月/25日/第005版经世导刊中国迈入“半城市化”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顾朝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发改委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全面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有很多关于中国城市化的研究和讨论。
那么,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城市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城市化是一个社会过程,不能从单方面去看。
不仅是变农村为城市,也不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它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经济演变的过程,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所以城市化有三个重要的标志:第一,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比重逐渐上升。
这是其经济特征。
第二,社会特征的变化是人口稳步上升,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第三,居民点的景观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逐渐向城镇方式转换。
这是城市生活的社会行为特征在本质上的发展,城市化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改变出来的。
我们讲的城市化不仅包括城镇人口的增长,也有城市经济进一步地社会化、现代化和就业化的过程。
城市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扩展。
我们现在常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正是通过城市化的过程,我们才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城市化需走自己的路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浪潮相对应,中国地方经济力量的崛起、地方政府的作用增强、宏观社会结构的嬗变,使得中国城市化出现许多不仅与过去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同,也与国内过去城市化特征不同的新城市化现象和过程。
中国城市化,实际上是广义城市化的概念。
一方面,中国城市化是指全国范围内城镇数量的增加和不同等级城镇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也包括了城镇经济、城镇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扩散,这是一个与国家政治制度变革、经济结构转型相一致的社会转型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然而,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偏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悠久,具有自身特征。
乡域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郐艳丽唐燕顾朝林李功严瑞河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ownship Planning (Draft)GUI Yanli1, TANG Yan2, GU Chaolin2, LI Lez, YAN Ruihe2(1.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n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1总则i.〇.i为了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_《城乡嫩賊》《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农业法》《草原法》《林业法》《水法》《村民自治法》及相关法律、行政 法规、脑性法规、规范和撕示准等制定本导则。
1.0.2乡域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是县级空间 规划的延伸,应与县、乡两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相衔接,统筹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历史 文化、景观特色、服务设施和保障设施等空间要素编制规 划,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提升乡村地区资源优 化和社会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郐艳丽(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唐燕、顾朝林、李功、严瑞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术语2. 0. 1 乡(to w n sh ip)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乡、民族乡、苏木。
2. 0. 2 乡域(tow n sh ip adm inistrative area)乡人民政府行政管辖的地域。
2. 0. 3 乡政府驻地(tow n sh ip~sea t)乡人民政府所在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一般为 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2.0.4中心村(central v illa g e)乡域范围内,人口较多、建村时间较长、公共服务设 施配套齐全,对周边行政村、自然村具有服务和辐射功能 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