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7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共10篇)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一): 2023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当年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相关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病名发病率死亡数艾滋病35511059肺结核135848200狂犬病9890乙型肝炎11755365流行性出血热6099A. 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流行性出血热B.现在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 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D死亡率最低的是乙型肝炎,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艾滋病目前为止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二): (2023•广东)2023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今年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下表所示.病名发病数死亡数艾滋病 3551 1059 肺结核 135848 200 狂犬病 98 90 乙型肝炎 117553 65 流行性出血热 609 9下列对相关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现在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流行性出血热A、由分析可知,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故符合题意;B、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故不符合题意;C、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故不符合题;D、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乙型肝炎.故不符合题.故选A【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三):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狂犬病、流感分别是由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是遗传病;镰刀形细胞贫血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2)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刺激人体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会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失去致病性,但这种蛋白质对甲肝、乙脑等疾病没有作用,因此,这种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叫做特异性免疫.(3)给人注射的流感疫苗是抗原,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流感病毒起作用.如果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或者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60多种)存在时,这种抗体就不能消灭侵入人体的流感病毒,人就会患上流感.此外,注射流感病毒疫苗产生的抗体,存留时间也比较短.流感病毒破坏人的呼吸系统,不会危害人的免疫系统.因此,接种流感疫苗不一定能预防流感.故答案为:(1)狂犬病、流感;镰刀形细胞贫血病.(2)抗体;特异性免疫.(3)不一定,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流感病毒起作用,当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进入人体时就不能发挥作用.(答案合理即给分)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四): 2023年5月10日,卫生部公布今年4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对相关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病名发病数死亡数艾滋病 3392 816 肺结核 128683 169 狂犬病 97 88 手足口病 237478 77 乙型肝炎 107415 54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现在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乙型肝炎A、由分析可知,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符合题意.B、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不符合题意.C、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不符合题.D、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手足口病.不符合题.故选:A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五): 山东省卫生厅近期组织专家对该省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发布了卫生防病信息提示。
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11.17•【文号】•【施行日期】2004.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2003年11月17日)为了及时向社会通报和公布各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引导舆论,满足公民的知情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发布内容(一)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公布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不定期对一段时期内重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必要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公布本辖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公布疫情要及时准确。
涉及本辖区甲类传染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疫情的,公布前需通报卫生部。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卫生部公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公布本辖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涉及不明原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布前需通报卫生部。
二、信息发布方式和时限(一)定期发布。
卫生部将以月报、季报、年报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和卫生部网站的“疫情发布”专栏或专题栏目上公布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必要时授权主要新闻媒体发布或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月报、季报、年报的要求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具体发布时间和方式自行确定。
(二)不定期发布。
遇有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后,卫生部和事发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及事故的预防、控制、治疗措施,或由新华社统一发布消息,必要时可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通报有关情况,或安排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授权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并及时在政府网站和政府公报上公布。
2023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1月,全国范围内传染病疫情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防控措施和人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得以有效控制,然而仍存在部分传染病反弹的情况。
首先,就近期的疫情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COVID-19疫情持续了一段时间。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疫苗,但由于病毒变异的影响,人们对病毒的防控仍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据卫生部门统计,本月全国范围内共报告新冠病例2000余例,其中多数病例分布在山东、广东、湖北等地。
除此之外,1月份全国也出现了其他传染病疫情的增长。
例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流感病毒属于高致病性病毒,对人群的感染和传播能力较强。
当局迅速采取了限制疫情扩散的措施,包括加强防控和提供免费疫苗接种服务。
但由于人口密集和流动性大的城市环境,该病毒仍然有传播的风险。
与此同时,腺病毒感染、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在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反弹。
由于气候适宜和环境条件较好,蚊虫滋生增多,从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不仅如此,与蚊子相关的传染病也正在蔓延至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此前并不常见的传染病,如日本脑炎和丝虫病,在南北方的连接中逐渐传播。
此外,1月份还出现了流行性感冒和水痘等传染病的多发状况。
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易感人群范围广。
尤其在冬季,人们聚集在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得传染病的传播更加容易。
在一些学校和办公场所,集体感染的案例增加,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学习秩序。
针对这些传染病的存在,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在1月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例如,全国范围内严格限制疫情扩散的措施得到加强,提高了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管理。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总体来看,2023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在一些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呈现出反弹和增长的情况。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发布时间:2020-04-20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一是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二是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三是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肠道传染病发病150752例,死亡27人,报告发病率为10.79/10万,较2018年下降7.6%,报告死亡率为0.0019/10万,较2018年上升18.8%。
2023法定传染病报告引言传染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分析2023年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为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应对措施。
数据来源本次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地卫生部门和疾病监测机构提供的报告,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情况。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验证和统计,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3年传染病报告概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30个国家报告了法定传染病疫情,涉及的传染病类型主要有流感、登革热、疟疾、肺结核等。
其中,流感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全年报告数量达到了3000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
登革热和疟疾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分别报告了1500例和1000例。
各类传染病的分析与预测流感流感作为一种典型的季节性传染病,每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2023年的流感疫情相较于去年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全球范围内旅行和人口流动增加有关。
然而,科学家和疾病控制专家表示,2023年的流感情况仍然在可控范围之内,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行的迹象。
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常常见。
2023年,登革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数量达到了1500例。
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众多蚊子滋生的栖息地增加,这进一步促进了登革热的传播。
因此,预计未来几年登革热的疫情仍将持续上升。
疟疾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023年,全球报告的疟疾病例达到了1000例,相较于去年有所增加。
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导致疟疾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各国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2023年报告的肺结核病例数量相对稳定,但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023年1月法定传染病统计表一、统计范围本统计表所涉及的法定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霍乱、肺结核、伤寒、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登革热、疟疾、黄热病、钩虫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二、病例报告情况1. 2023年1月份新报告病例总数为XXXX例。
2. 各类传染病新报告病例分布如下:- 霍乱:XX例- 肺结核:XX例- 伤寒:XX例- 甲型H1N1流感:XX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XX例- 钩端螺旋体病:XX例- 狂犬病:XX例- 布氏杆菌病:XX例- 登革热:XX例- 疟疾:XX例- 钩虫病:XX例- 血吸虫病:XX例- 包虫病:XX例三、病例治愈情况1. 本月共治愈XXXX例传染病患者。
2. 各类传染病治愈情况分布如下: - 霍乱:XX例- 肺结核:XX例- 伤寒:XX例- 甲型H1N1流感:XX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XX例- 钩端螺旋体病:XX例- 狂犬病:XX例- 布氏杆菌病:XX例- 登革热:XX例- 疟疾:XX例- 黄热病:XX例- 钩虫病:XX例- 血吸虫病:XX例四、病例逝去情况1. 本月报告传染病逝去病例总数为XXX例。
2. 各类传染病逝去病例分布如下:- 霍乱:XX例- 肺结核:XX例- 伤寒:XX例- 甲型H1N1流感:XX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XX例- 钩端螺旋体病:XX例- 狂犬病:XX例- 布氏杆菌病:XX例- 登革热:XX例- 疟疾:XX例- 黄热病:XX例- 钩虫病:XX例- 血吸虫病:XX例- 包虫病:XX例五、疫情防控工作情况1. 本月共组织XX次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
2. 全国各地共投放XX批次传染病防控药品/疫苗XX箱。
3. 各地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共发放传染病防控宣传册/手册XX 份。
4. 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XX次,培训人员XX人。
六、结语以上为2023年1月份法定传染病统计表,各地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将根据本统计表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监测和应急预案,确保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年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2年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2年12月,全国范围内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益于全国的各项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以及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与自觉遵守。
以下将详细介绍2022年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概况。
首先,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可控。
由于各地区和部门的积极应对和精准施策,大部分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形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明确的疫情管控标准、及时查询系统和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使得政府和公众都能够及时了解疫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其次,在法定传染病方面,疟疾和麻风病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已经取得了长期以来对抗疟疾的重大胜利,疟疾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
然而,由于国内外旅游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疟疾的防控工作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麻风病的防控工作,政府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跟踪,完善了相关的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措施,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和治疗效果。
另外,艾滋病的传播态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作为一种较为复杂和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广泛且多样化,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防控工作。
尽管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艾滋病的传播速度依然较快。
同时,艾滋病疫情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也逐渐显现,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其他法定传染病如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全国的发病和传播形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政府加强了对防控工作的督导和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加强了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布了相关预警信息,并迅速组织了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广大民众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普及知识和提高卫生习惯,有效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再次暴发,我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加强了对海外输入病例的筛查和隔离控制,严格落实了各项防控要求。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法定传染病指的是各政府在其传染病防治法规内,条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发生时,医师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
其中,法定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是人们好奇的。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包括的疾病1、什么是传染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本法指出,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
这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由于它具有上述特殊性,因而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也相当大,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传染病防治法主要是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进行预防、控制和消除等情况进行调整,保障在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
2、我国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即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进行预防,依靠科学、群众进行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我国目前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监督行政处罚程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
3、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病种有哪几类?参照国际上对传染病的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传染病的实际情况,我国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较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在预防、治疗、疫情报告、控制、监测等诸多方面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对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进行治疗。
甲类传染病,又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时隔6个月中国再现霍乱病例时隔6个月中国再现霍乱病例6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645例、死亡2465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类传染病报告中,有3例为霍乱弧菌感染。
记者发现,此次霍乱病例报告是自2022年10月我国出现3例霍乱弧菌感染病例后,时隔6个月再次出现霍乱弧菌感染病例。
对此,6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霍乱感染基本都是一些散发病例,多出现在夏秋季的高发期内,且我国国民的公共卫生习惯已经基本建立,不必过于担心。
”蔡卫平表示,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经过粪-口传播,人们大多是在误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发病。
在自然界无法彻底消除霍乱弧菌时,人类要与其共存,只能做好自我保护,除了保护好易感人群外,生活中主要切断传染途径的方法就是注重个人卫生。
霍乱是什么病?霍乱是一种被霍乱弧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等异常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摄入的食物、饮用的水受到霍乱弧菌感染是造成霍乱的主要原因。
霍乱疫苗有必要打吗?霍乱疫苗是有必要接种的,可以有效预防霍乱,降低发病率、减轻症状,避免感染霍乱发生死亡。
霍乱是一种烈性较强的肠道传染病,是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患者会出现水样腹泻,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或者酸中毒,从而导致死亡。
霍乱疫苗是由灭活霍乱弧菌菌体制成的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霍乱,降低霍乱的发病率。
接种疫苗后,如果仍旧感染了霍乱弧菌,还可以减轻症状,避免发展成重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有条件接种霍乱疫苗的人群建议及时接种,特别是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霍乱流行和受流行感染威胁地区的人群,是很有必要接种的。
需要注意的是,霍乱疫苗现在主要以口服为主,建议在餐后2小时以后口服霍乱疫苗。
我国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与防治措施摘要:传染病的防治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总的流行趋势是下降的,但流行病种有了新变化,表现在以往的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鼠疫等已被有效控制,而艾滋病、狂犬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
所以,要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传染病;原因;预防传染病的防治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积极采用免疫接种,进行预防控制,已经使大部分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一部分传染病已经灭绝,传染病总发病趋势逐年降低,如:种牛痘方法的使用,使一度让世人恐慌的天花在人间消失;积极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使脊髓灰质炎远离了我们,这一切说明攻克传染病还得从预防下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发现的传染病仍层出不穷,例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这些都说明我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公共卫生建设滞后的矛盾,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不严、人们的保健意识差、农村卫生条件差等种种原因使得传染病控制还存在很多困难。
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我国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1 传染病发病趋势对比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等近些年传染病流行情况统计表,发现总发病趋势是降低的,鼠疫、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已灭绝,但性病、病毒性肝炎等又有上升势头。
2 突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给我们带来极度的恐慌,随之而来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又对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人类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如乱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等。
3 几乎被人遗忘的肺结核卷土重来《远东经济评论》报道:曾经蔓延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肺结核,20世纪在医药进步和卫生条件改善的情况下逐渐消退,但这种几乎被人遗忘的病疾最近又卷土重来,在亚洲最贫穷和孤立的地方再次夺去人命。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作者:————————————————————————————————日期:
2
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2-13
2013年(2013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16418例,死亡16592人,报告发病率为473.87/10万,死亡率为1.23/10万。
2013年,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53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率为0.0039/10万,比2012年下降30.36%,死亡率为0.0001/10万,与2012年持平。
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它共报告发病3057410例,死亡16300人,报告发病率为225.8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分别较2012年下降5.43%和3.00%。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26%,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09%。
同期,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358955例,死亡291人,报告发病率为248.0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分别较2012年下降10.50%和51.25%。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报告发病总数的
99.29%,报告死亡数居前三位的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28%。
与2012年相比,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中的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7.84%、3.31%和6.89%,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14.83%。
肠道传染病中除伤寒/副伤寒和戊型肝炎发病率上升外,霍乱、未分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甲型肝炎发病率均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猩红热、百日咳和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有所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淋病、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乙型肝炎和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鼠疫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率下降,登革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和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附件
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名
2013年2012年与去年同期比(%)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增
增减减
甲乙丙类
总计
641641816592695147817315-8.15-4.65
甲乙类
传染病合计305746316301321693216721
-5.43-2.99
鼠疫0011-100.00-100.00霍乱531750-30.36-
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0000
--
艾滋病422861143741929115750.35-1.68病毒性肝炎12518727391380800747-9.79-1.44甲型肝炎222442244535-9.48-75.00乙型肝炎9629745501087086582-11.85-6.02丙型肝炎2031551532016221080.2641.25戊型肝炎27902182727128 1.81-38.10肝炎未分型35597164036824-12.26-33.33脊髓灰质炎000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211
100.00100.00
麻疹276462461838344.91200.00流行性出血热1281010913308104-4.21 3.90
狂犬病1172112814251361-18.15-17.52
流行性乙型脑炎217864176359
23.01 6.82
登革热466305750706.56-炭疽19312371-18.750.0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886691320742913
-9.490.00
肺结核90443425769515082662-5.42-3.74伤寒和副伤寒14136311998317.240.0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132119524
8.28-11.11
百日咳1712021831-21.98-100.00白喉0000--新生儿破伤风4924565651-25.27-13.89猩红热342072464592-26.740.00布鲁氏菌病4348603951519.51-100.00淋病9965919185317.960.00梅毒4067726941007479-1.30-13.56钩端螺旋体病35354405-20.180.00血吸虫病569914802418.10-66.67疟疾38962024511558.1636.36
人感染H7N9禽流感19100
--
丙类传染病合计33589552913734546594
-10.50-51.25
流行性感冒129873********* 5.81233.33流行性腮腺炎32775914795180-31.99-风疹175800401561-56.44-100.0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3870323330
11.98-
麻风病40224303-6.90-50.00斑疹伤寒1989021020-5.83-黑热病15812181-27.780.00包虫病384113234118.210.00丝虫病000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0125892088567817
13.7615.38
手足口病18283772522168737567-16.11-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