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优质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0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1.2 课程内容概述1.3 学习方法指导1.4 经济学家简介1.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与讨论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2.3 市场均衡与失衡2.4 价格弹性2.5 互动环节:案例分析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3.2 预算约束与选择3.3 需求曲线与无差异曲线3.4 价格与消费量3.5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4.1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4.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4.3 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最大化4.4 生产要素的定价4.5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完全竞争市场5.2 垄断市场5.3 寡头垄断市场5.4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5.5 互动环节:商业模拟游戏第六章:宏观经济学基础6.1 国民收入的测量6.2 国民收入的构成6.3 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6.4 失业与通货膨胀6.5 互动环节:数据解读练习第七章:财政与货币政策7.1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7.2 税收与政府支出7.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4 利率与信贷市场7.5 互动环节:政策模拟游戏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8.1 经济增长的衡量8.2 经济增长理论8.3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8.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8.5 互动环节:小组研究项目第九章:国际经济学基础9.1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9.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9.3 贸易政策:保护主义与自由化9.4 国际金融市场9.5 互动环节:模拟国际贸易谈判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局限性10.1 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0.2 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0.3 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评10.4 行为经济学简介10.5 互动环节: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劳动市场与工资11.1 劳动市场的供需分析11.2 工资的决定与变动11.3 劳动力迁移与国际贸易11.4 劳动法律与政策11.5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劳动力谈判第十二章:金融市场与机构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12.2 股票市场与资本市场12.3 银行与货币市场12.4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12.5 互动环节:模拟股票交易第十三章:公共经济学13.1 公共商品与市场失灵13.2 外部性与环境政策13.3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3.4 公共支出与效率13.5 互动环节:政策辩论公共预算分配第十四章:发展经济学14.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14.2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14.3 贫困与不平等问题14.4 全球化与新兴市场14.5 互动环节:案例研究某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十五章:经济学研究方法15.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5.2 经济模型与假设15.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15.4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15.5 互动环节:研究提案设计与评审这些后续章节的内容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的第八章,章节名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需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和产量决策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
2.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需关系。
3.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
2. 黑板。
3. 粉笔。
4. 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的蔬菜价格竞争,引出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特征和供需关系。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例题,自行解决一些类似的练习题。
5. 企业利润最大化:讲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如何通过价格和产量决策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解和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完全竞争市场定义:许多生产者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特征:1. 市场上有许多卖家和买家。
2. 产品同质化。
3. 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
4. 生产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供需关系:1. 需求曲线:水平线。
2.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价格和产量决策:1. 企业利润最大化:P = MC。
2. 产量:Q = Q(P = P)。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是什么?请列举四个特征。
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需关系是如何表现的?3.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请给出具体的价格和产量决策方法。
答案:1.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是许多生产者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1.2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支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四个主要分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1.3 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解释经济学在个人、企业和政府决策中的应用探讨经济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和竞争解释市场的定义和特征介绍竞争的不同形式和市场结构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探讨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弹性2.3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探讨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控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3.1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解释边际效用和需求之间的关系3.2 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解释需求曲线的形状和需求定理的含义探讨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和需求弹性的概念3.3 消费者剩余和需求预测解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应用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4.1 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解释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的概念4.2 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解释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供给定理的含义探讨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和供给弹性的概念4.3 生产者剩余和供给预测解释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供给预测的方法和应用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5.1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探讨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资源分配5.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探讨垄断市场的价格设定和市场效率5.3 竞争和垄断的政府干预介绍政府对竞争和垄断市场的干预措施探讨反垄断政策和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第六章:价格歧视和市场策略6.1 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解释价格歧视的定义和形式探讨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和目的6.2 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解释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特点和实施方式探讨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影响6.3 价格歧视的市场策略和道德考量分析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市场策略和好处探讨价格歧视的道德问题和公平性考量第七章:外部性和市场失灵7.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探讨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和市场失灵的原因7.2 外部性的纠正政策和市场机制介绍外部性的纠正政策和手段:税收、补贴、企业合并等探讨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性7.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解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特征和供给问题探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经济学分析和政策选择第八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8.1 国民收入的测量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探讨GDP在衡量国家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8.2 通货膨胀和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8.3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发展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稳定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挑战第九章: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9.1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解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等9.2 利率和信贷市场解释利率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利率对信贷市场和投资的影响9.3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探讨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第十章: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10.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原因探讨国际贸易理论和框架:比较优势、绝对优势、贸易政策等10.2 贸易政策和关税同盟介绍贸易政策的类型和影响探讨关税同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效应10.3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因素和影响探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策略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解析: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掌握供需分析、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三大原理: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和市场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图形和数据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料和案例分析。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图形表示方法。
使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变化和价格形成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价格弹性及其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和案例讲解供需分析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价格弹性的不同情况。
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供需分析的图形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供需分析的理论和应用。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市场的数据和新闻报道。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使学生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3.2 课程内容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及其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不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