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8000容灾解决方案建议书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2
容灾解决方案容灾解决方案引言容灾(Disaster Recovery)是指在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各类灾害中,通过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
容灾解决方案是实现容灾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将介绍容灾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手段。
容灾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则在制定容灾解决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可靠性:容灾解决方案必须基于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能够在发生灾害时保持运行,并尽快恢复正常。
2. 可行性:容灾解决方案必须是可行的,在技术和经济上都能够被接受和实现。
3. 可扩展性:容灾解决方案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系统规模和业务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
4. 高效性:容灾解决方案应尽可能地减小数据和服务的恢复时间,提供快速的灾难恢复能力。
常用的容灾技术手段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容灾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地点的独立存储设备上,可以在数据丢失或遭受灾害时,快速恢复数据。
常见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包括:- 磁盘备份:将数据备份到磁盘设备中,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恢复。
- 磁带备份: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中,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长期保存。
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集群是通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提供冗余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实现系统和数据的高可用性。
常见的高可用集群技术包括:- 主备切换:将主服务器的功能实时切换到备份服务器上,确保在主服务器故障时,系统能够快速恢复。
- 负载均衡:将用户请求均衡地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跨机房部署跨机房部署是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机房中部署相同的系统和应用,实现系统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备份,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
常见的跨机房部署技术包括:- 多活部署:在多个机房中部署相同的系统和应用,通过数据同步和负载均衡,实现系统的并发访问和容灾恢复。
- 异地多中心部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立多个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同步和延迟恢复,提供更高级别的容灾和灾难恢复能力。
容灾备份建议书一、背景和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灾害,容灾备份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容灾备份建议书,以帮助您制定有效的容灾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二、容灾备份策略1. 容灾备份目标根据您的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明确容灾备份的目标。
例如,保证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减少业务中断时间等。
2. 数据备份频率根据数据变化的频率和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备份频率。
例如,对于频繁变动的数据,可以选择每天进行备份;对于不经常变动的数据,可以选择每周进行备份。
3. 备份介质选择选择适合您业务需求的备份介质。
常见的备份介质包括磁带、硬盘、云存储等。
根据数据量和恢复速度要求,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选择最合适的备份介质。
4. 备份存储位置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位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可以考虑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程数据中心、云存储服务商等地方,以防止单点故障和灾害风险。
5. 容灾测试和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测试和演练,以验证备份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模拟各种灾害情况和数据恢复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提高容灾备份的可靠性。
6. 数据加密和安全性在备份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数据加密措施,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可以使用加密算法、访问控制措施等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7. 容灾备份策略文档化将容灾备份策略进行文档化,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和执行该策略。
文档中应包括备份流程、恢复流程、联系人信息等重要内容,以便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恢复业务。
三、容灾备份实施步骤1. 评估现有系统和数据对现有的系统和数据进行评估,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备份,哪些系统需要容灾备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容灾备份方案。
2. 选择备份工具和技术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和技术。
可以考虑使用专业的备份软件、云备份服务等,确保备份过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篇一: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xxx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建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XX-10-18目录11.11.21.3233.13.244.14.2备份容灾系统概述................................................. ................................................... .....................3容灾概念................................................. ................................................... ...................................3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 ...................3容灾的等级................................................. ................................................... ...............................4xxx项目背景................................................. ................................................... ...........................5xxx网络现状................................................. ................................................... ...........................6现网络设备拓扑图.................................................................................................... ...................6建设目标................................................. ................................................... ...................................7华为解决方案................................................. ................................................... .............................8设计原则................................................. ................................................... ...................................8基于存储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 .. (9)4.2.1备份容灾方案拓扑图................................................. ................................................... .. (9)4.2.2灾难恢复................................................. ................................................... .. (14)端到端集中备份的必要性................................................. ................................................... . (18)IT运维系统常见问题................................................. ................................................... (18)业务系统面临的挑战................................................. ................................................... . (20)5.2.1系统恢复的复杂性................................................. ................................................... . (20)5.2.2恢复系统的时间................................................. ................................................... .. (21)5.2.3维护硬件的复制.................................................................................................... .. (21)5.2.4对远程地点的IT支持................................................. ................................................... .225.2.5传统桌面系统备份方式的不足................................................. .. (22)5.2.6使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自带的备份工具进行备份................................................. (23)数据备份系统应达到的要求................................................. ................................................... .235.3.1端到端覆盖能力................................................. ................................................... .. (23)5.3.2备份构架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23)5.3.3灵活和易于使用................................................. ................................................... .. (24)5.3.4技术先进性................................................. ................................................... . (25)相关产品附录................................................. ................................................... (26)oceanstors5000系列存储系统................................................. . (26)oceanstorVTL3605虚拟带库................................................. . (31)symantecVeRITAsbe产品介绍................................................. ...........................................3555.15.25.366.16.26.31备份容灾系统概述1.1容灾概念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
AIX 的存储高可用和容灾解决方案实现本文介绍如何结合使用AIX LVM Mirror 和DS8000 Metro Mirror 技术,在存储架构层面实现存储高可用的同时满足企业同城容灾需求。
本文同时就该方法最受人关注的容灾切换部分,分别就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场景进行详细讨论,并结合实验,充分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基本技术介绍AIX LVM Mirror 本地存储高可用解决方案介绍Logical Volume Manager(LVM)是AIX 上用于逻辑卷管理的软件。
LVM 本身提供Logical Volume (LV)数据在多个Physical Volume (PV)之间做数据镜像的功能,以达到存储的本地高可用性。
在LVM Mirror 方案中写I/O 与底层设备交互如下图所示。
图 1. LVM Mirror 方案架构当服务器发出写I/O 时,该I/O 在Parallel 模式下会同时并行发送到两台存储设备上。
如上图中Step 1, Step 2 和Step 1',Step 2'。
只有当Step 2 和Step 2’都完成时,一个写I/O 才会被服务器认为完成。
在该解决方案中,当底层任一存储,即PV,出现故障时,LVM 会自动将停止该PV 上所有的I/O 活动,并将相应读写切换到剩下的正常PV 上.整个切换过程在LVM 层完成,所有LV 在故障切换过程中状态保持在线,对应用层透明.切换时间最低在15 秒左右,甚至更短.同城容灾解决方案介绍DS8000 Metro Mirror (MM)技术是一种满足Recovery Point Object (RPO)为0 的存储级同城容灾解决方案。
该方案中,数据通过存储底层的I/O 同步复制到容灾站点来达到相应的容灾目的.在DS8000 MM 方案中写I/O 与不同站点间DS8000 存储交互如下图所示。
图 2. DS8000 MM 方案架构当服务器发出写I/O 时,首先该写I/O 首先放往在生产站点主存储设备上;其次该写I/O 由生产站点主存储发往灾备站点备存储;接着备存储发回写I/O 完成信息;最后主存储向服务端发送写I/O 完成信息.整个过程中,每个写I/O 保证会在生产和容灾站点间同步完成。
容灾备份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在面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风险时,容灾备份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企业的容灾备份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需求分析1. 数据备份:确保企业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灾备方案: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运作。
3. 成本控制:提供高效且经济实惠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三、容灾备份建议1. 多地点备份:建议在不同地理位置设置备份中心,以防止地区性灾害对数据的影响。
备份中心之间应具备数据同步和互备能力,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2. 定期备份:根据企业的数据变化频率和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
对于关键数据,建议实施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速度。
3. 多层次备份:采用多种备份技术和媒介,如磁带备份、硬盘备份、云备份等,以增加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同时,备份数据应定期进行验证和检测,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容错冗余:在备份系统中引入冗余机制,如RAID技术、冗余备份服务器等,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当主备份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5.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灾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恢复流程、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等。
定期组织演练和测试,以验证灾难恢复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监控与管理:建立全面的备份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及时发现备份异常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
四、成本控制建议1. 技术选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备份技术和设备。
可以考虑使用开源软件或云备份服务,以减少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的成本。
2. 存储优化:通过数据压缩、去重和分级存储等技术手段,优化备份数据的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
容灾备份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容灾备份是确保企业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企业的容灾需求,我们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二、容灾备份需求分析1. 数据安全性需求:确保数据不会因为意外事件(如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而丢失或损坏。
2. 数据可靠性需求: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降低因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带来的业务中断风险。
3. 数据恢复时间需求: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能够尽快恢复数据,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4. 数据备份频率需求: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更频率,确定合理的数据备份频率。
三、容灾备份建议1. 多地点备份:建议将数据备份分散存放在多个地点,确保即使某个地点发生灾难,数据仍能够安全可靠地恢复。
2. 定期备份:根据数据变更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计划,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
建议采用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占用,全量备份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备份介质选择:根据数据量和备份速度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
常见的备份介质包括磁带、硬盘和云存储等。
需要考虑备份介质的容量、速度、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4. 定期测试: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测试恢复,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测试恢复的过程可以帮助发现备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
5.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采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策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6.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
包括灾难恢复的流程、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等。
四、容灾备份实施方案1. 确定备份策略: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选择、备份存储位置等。
2. 配置备份系统:根据备份策略,配置备份系统,包括备份软件、备份设备和备份存储设备等。
IBM存储应用解决方案图解1.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两地三中心容灾是目前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追求的目标。
如何构建两地三中心方案,其中数据的容灾以及恢复是重中之重。
DS8000是IBM高端的存储产品,据悉,目前用户购买DS8000,一买就是2套,主要用于同城数据的复制和容灾。
这是一种流行的方案。
2.异构存储平台同城异地容灾解决方案如果用户不采用DS8000同城复制容灾的方案,特别是用户已经采购或者拥有了其他品牌的存储产品,例如EMC、HDS或者NetApp的存储产品,就可以利用IBM SVC的方案(我们的视频直播节目,曾专题讨论过基于SVC的存储虚拟化应用),构建同城复制容灾的方案。
此外,SVC在存储虚拟化应用,也就是整合现有多套SAN应用系统,简化管理,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方面,SVC也非常流行。
3.重复数据删除解决方案数据爆炸性增长,存储是最大的受害者,也给容灾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以备份为例,数据量的加大导致备份窗口过长,以往行业所采用的白天工作,晚上备份的做法,已经变得不可行,一晚上的时间,还不能够完成备份,也就是备份窗口时间过长。
解决的办法,一方面进行归档,另外一方面就是减少重复数据在网上传输。
可以采用增量备份,同时,也应该重复利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IBM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更多细节参见“存储:压垮企业的最后一颗稻草”一文。
4.TSM存储管理和FastBack备份软件需要注意的是,两地三中心构建与备份并不对立,构建了两地三中心部能够代替备份。
道理很简单,两地三中心只能够保证两地的数据一致,对都对,错都错。
而备份可以进行数据的回滚,纠正人为操作的错误。
据数据统计,类似的问题远远高于地震、火灾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因此,备份在两地三中心建设中,不容忽视。
5.DS5000IBM DS8000,从功能、到性能都非常不错。
但是其价格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相对而言,中端存储的市场比例更高。
容灾备份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
在面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突发情况时,容灾备份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您的企业现状和需求,提出一份容灾备份建议书,旨在为您提供全面、可靠的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企业规模和业务特点:您的企业是一家中型企业,拥有500名员工,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业务。
2.数据规模和重要性:您的企业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订单、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3.现有备份方案:目前,您的企业使用磁带备份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但备份速度慢、恢复时间长,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容灾备份建议基于您的企业需求和现有情况,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容灾备份措施:1.引入云备份方案云备份是一种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存储的方式,具有高可用性、弹性扩展和低成本等优势。
我们建议您选择可信赖的云服务提供商,将重要数据备份到云端,并确保数据的加密和安全性。
2.实施定期备份策略制定定期备份策略是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一环。
我们建议您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和保留周期。
例如,对于核心业务数据,建议每日全量备份,并保留30天的历史备份。
3.建立异地备份中心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建立异地备份中心是必要的。
我们建议您选择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安全、离主要数据中心一定距离的地方,建立异地备份中心。
将备份数据实时复制到异地备份中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实施灾难恢复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是验证容灾备份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建议您每季度进行一次灾难恢复演练,模拟各种灾难情景,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速度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5.监控和报警机制建立监控和报警机制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容灾备份异常的重要保障。
我们建议您选择一款可靠的监控系统,对备份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备份失败、异常等情况,并通过报警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容灾解决⽅案容灾解决⽅案⽅案概述数据容灾⼀般要求在异地建⽴⼀套数据保护系统,⽤以保证数据安全和提⾼数据的连续可⽤性。
信息IT保护、故障预警、离线保存等⽅⾯考虑。
就主要从数据备份、数据复制、链路冗余、RAID系统⽽⾔,数据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提供⼀个应对各种灾难的环境。
当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受到如洪还;;亦或由于设备⽼化、计算机宕机、服务器故障等硬件故障⽔、地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然灾害有计算机病毒、软件故障、⼈为误操作等直接影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
数据容灾系统可以给数据提供切实有效安全保障。
像医疗、电信、⾦融、海关等⾏业来说,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同等重要,因此容灾系统可以完成业务接管、数据保护。
由此可见,建⽴⼀套完善的、安全的、有效的数信息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IT据容灾系统将是现代对国家安全、社会信息系统根据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
因此,数据容灾系统必须满⾜不同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来充分满⾜⽤户的需求。
⽕星舱数据容灾系统,依据⽤户的需求,充分满⾜不同的等级保护要求。
从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络存储等专业技术,灵活⽽有效的为⽤户提供⼀套完整的,⾼续性出发,依托数据备份、CDP 可靠地数据安全保护容灾系统。
价值体现全⽅⾯数据保护平台异构)全⾯兼容1架构IT简单部署,⽆需改变现有.技术限制,⽀持任意存储设备、软件及协议不受品牌/异构系统平台⽀持、异构数据类型⽀持链路冗余,避免单点故障、⽹络存储完美结合,提供全⾯的数据保护CDP备份、⾼效容灾灵活扩容2)策略保护多模式结合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式的数据保护⽅法多种模式相结合,充分满⾜各种应⽤场景定时与实时相结合,应对不同架构,不同数据类型随着业务需求灵活扩容专利数据传输技术、存储、应⽤)3双主控远程备份模式的专利技术断点续传、流量控制、双向缓冲、数据压缩存储介质多样化,⽀持磁盘、磁带、虚拟磁带库备份单台设备完成跨平台的LAN-Free80%带宽节省达50%存储容量节省超过带宽及容量的投⼊成本极⼤节省通过主机虚拟化环境来为⽤户提供应⽤服务器的数据及应⽤保护,最⼤限度降低资⾦成本)倍以上⾼效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和压缩技术,极⼤地提⾼⽹络利⽤率(8-10灵活恢复、完美的界⾯管理、安全、灾备演练)4管理界⾯,⽅便管理Java完美的Web和:秒级RPO本地实时备份,⼤幅度提⾼本地故障应对的:分钟级RTO本地快速恢复,⼤幅度提⾼本地故障应对的任何故障的恢复,包括历史数据丢失、删除的快速恢复)带宽允许时RPO:秒级(实时容灾复制,⼤幅度提⾼灾备系统:分钟级RTO灾备系统快速恢复,⼤幅度提⾼灾备系统轻松验证灾备数据,随时进⾏容灾演练明确的权限划分,分级管理应⽤场景,架构图如下:CDP:备份加1⽕星舱应⽤场景⽹络中,对各个服务SAN LAN和如上图所⽰:部署简单,⽕星舱⼀体化设备直接接⼊现有的因持续数据保护;器及⽣产存储中的数据进⾏备份,同时,对要求业务的连续性的⽣产服务器进⾏CDP。
容灾备份建议书一、背景介绍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变得尤为重要。
突发的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意外事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建立有效的容灾备份系统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
二、容灾备份方案1. 数据备份为确保数据安全,建议采用以下备份策略:- 定期全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全量备份,将所有数据备份至离线存储设备中,如磁带库或云存储。
- 增量备份:每日进行增量备份,仅备份当天新增或修改的数据,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占用。
- 多点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 容灾设备为确保业务连续性,建议采用以下容灾设备:- 冗余服务器:在主服务器故障时,冗余服务器能够迅速接管业务,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 网络设备冗余:采用冗余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以防止网络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 磁盘阵列冗余:采用磁盘阵列技术,如RAID,可以在单个硬盘故障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灾备中心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建议建立一个灾备中心,包括以下要素:- 地理位置:灾备中心应位于主数据中心的远离地区,以防止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主数据中心的影响。
- 设备冗余:灾备中心应具备与主数据中心相同或更高的设备冗余能力,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 数据同步:主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应建立数据同步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4. 容灾演练为验证容灾备份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建议定期进行容灾演练:- 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标和内容,如故障切换、数据恢复等,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演练计划: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参与人员、演练步骤等,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 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三、容灾备份的益处1. 数据安全性:容灾备份系统可以保护企业数据免受意外事件的损失,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企业级容灾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书(含链路选择)7容灾系统第一章容灾的定义本章较为详细介绍了灾难的定义、灾难恢复的定义和灾难恢复的技术指标,以及业务连续性方面的相关内容。
1.灾难恢复概述1.1. 灾难的定义引起灾难的因素很多,目前,对灾难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将灾难定义为任何不可预知的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事件(也包含预知事件产生的不可预知的影响)。
灾难可能是部分或全部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附属设备、文档表格或机房环境损坏,以至于严重影响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事件,它可能由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设备故障及人为因素等造成。
不是所有的灾难都会毁掉整个数据中心。
很多灾难规模较小,如果有的话也只会影响到一个或者两个系统。
尽管没有正式的行业标准,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根据灾难的严重程度定义下面这样的灾难级别。
⏹一级受到攻击和分析的威胁。
如果有人声称知道业务系统里有后门可以进入或者准备用病毒发动攻击,就可认为正在受到攻击和分析的威胁。
遇到这种情况就,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戒备,截击攻击者。
此时,企业或机构还没有受到损失,攻击行动还没有开始。
⏹二级这一情况不会对数据系统产生冲击,但是它仍然是企业或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
例如,即使安全漏洞让入侵者获得了敏感的信息,但是数据系统仍然在运行。
但必须立即扭转这一局面。
⏹三级单个系统故障:单个系统故障造成其离线时间超若干分钟或者任意长时间,离线时间取决于系统受到威胁的程度。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应用转移,如果可能的话,要转移到本地的备用系统上;否则,必须把系统从磁带上恢复到备用的硬件上。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会对商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但是必须尽快解决问题。
⏹四级单处致命故障或者多处非致命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对商业运行的直接威胁已经发生,但是,数据中心仍然在正常运行。
如果有可能,还是要恢复到备用硬件或进行本地的应用转移,但是响应时间现在变得非常重要。
到达这一级别,系统正面临大面积的威胁。
五级数据中心即将或者已经发生故障,甚至更糟:断电、间谍活动、恐怖活动,以及自然灾害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容灾解决方案Global Mirror 在DS8000/DS6000/ESS上的实现Version 2.02006.11.7徐原xuyuan@IBM中国有限公司目录1GLOBAL MIRROR简介 (3)2GLOBAL MIRROR规划 (5)2.1最低要求(微码及其他): (5)2.2在ESS和DS8000上建立相符的ID/PASSWORD (5)2.3网络连接: (6)2.4PPRC卷大小的考虑问题: (6)3配置ESS COPY SERVICE SERVER (8)4GLOBAL MIRROR场景 (11)4.1建立G LOBAL M IRROR环境 (11)4.2清除G LOBAL M IRROR环境 (12)4.3生产中心故障或维护,切换到容灾中心 (12)4.4生产中心恢复,从容灾中心切换回来 (12)4.5容灾演习并在容灾中心获得测试用的D卷 (13)5实现GLOBAL MIRROR 的脚本 (14)5.1定义环境 (14)5.1.1DS cli profile文件的定义 (14)5.1.2定义环境变量的脚本 (15)5.2主选单和建立/清除G LOBAL M IRROR环境脚本 (16)5.2.1GM_main_menu.CMD主选单脚本 (16)5.2.2执行结果: (22)5.3生产中心故障或维护,切换到容灾中心脚本 (28)5.3.1SwitchToB.cmd脚本 (28)5.3.2执行结果 (31)5.4生产中心恢复,从容灾中心回切脚本 (33)5.4.1SwitchBackA.cmd脚本 (33)5.4.2执行结果 (38)5.5容灾演习并在容灾中心获得测试用的D卷脚本 (42)5.5.1practice.cmd脚本 (42)5.5.2执行结果 (46)6参考文档 (53)1 Global Mirror简介2004年中,IBM 推出了基于企业存储服务器ESS的全球镜像(Global Mirror, GM,也称为Async PPRC)容灾解决方案,该模式采用异步方式工作,同时利用同步的数据一致性优势和异步的性能/距离优势,并且采用一系列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彻底解决了数据保护/距离/性能之间的矛盾。
DS8000容灾解决方案建议书1 第1章存储容灾为业务运营遮风挡雨1.1构建存储容灾解决方案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业务运营,对IT系统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加。
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企业周围,您的业务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世界里运行:⏹无法预知的IT硬件设备的损坏、断电、火灾、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造成数据丢失或业务的突然中断;⏹系统人员误操作造成意外宕机或关键数据丢失,无法避免;⏹手段频多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垃圾邮件、网络与系统的漏洞,造成网络瘫痪、系统崩溃。
如果不能对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上述某种原因丢失,就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在运营上的重大不便和经济损失,企业的信誉也将受到影响。
如果核心数据丢失,严重时完全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瘫痪。
由此可见,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运营及数据处理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已经成为所有IT 人员在建设IT基础架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建立和加强企业的业务恢复计划,以便在发生系统灾难后能够从容应对风险。
企业对存储系统提出了以下要求:⏹数据与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保证数据7X24小时的连续访问;⏹将现有的存储技术集成,创造出一种更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实现高效、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数据管理;⏹需要对企业现有的数据库、邮件系统、文件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系统进行集中化、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的保护;⏹需要一套成熟度高,业内应用广泛的企业级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易于IT部门日常的管理维护,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一旦发生灾难(洪水、地震、火灾等),或者人为灾难(用户失误、磁盘失效等)导致数据丢失或者业务中断时,能够快速、及时地恢复数据,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
1.2IBM企业级存储DS8000容灾解决方案简述IBM企业级存储容灾解决方案通过IBM System StorageDS8000企业级高端磁盘存储系统,结合IBM特有的数据复制技术Metro Mirror(同步的数据复制)和Global Mirror (异步的数据复制),在两套或多套DS8000磁盘存储设备间建立数据复制关系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在数据存储方面提高您IT基础架构的整体可用性。
目录第1章我们对您目标的理解 (1)1.1 为什么要构建存储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 (1)1.2 IBM存储容灾解决方案简述 (2)第2章IBM存储容灾解决方案介绍 (3)2.1 IBM灾难备份方案技术介绍 (3)2.2 IBM容灾解决方案的价值 (8)第3章IBM 容灾存储系列产品介绍 (10)第4章为什么选择IBM (16)4.1 IBM存储容灾解决方案优势 (16)4.2 容灾产品优势 (16)4.3 IBM业务连续性服务优势 (17)目录第1章我们对您目标的理解我们对您目标的理解1.1为什么要构建存储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业务运营越来越依赖于IT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威胁也越来越大,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运营是所有IT 人员在建设企业IT 架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企业周围,如果不能对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造成业务中断,企业为此蒙受的信誉和经济损失将无可估量;如果企业发现数据丢失,业务的开展将变得极其困难,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以及一系列的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
核心数据的丢失,严重时完全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瘫痪。
企业由于信息和处理的高度集中,主机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带来的业务影响范围将被迅速扩大。
可以设想,在集中处理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中,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出现故障时(如断电、自然灾害、火灾、人为事故、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等),都会造成全省各地的各项工作停滞,如果发生数据完全丢失或大量丢失,则后果不堪设想。
显然,客户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造成业务的突然中断;♦系统人员误操作造成意外宕机或关键数据丢失,不可避免;♦手段频多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垃圾邮件、网络与系统的漏洞,造成安全隐患;♦IT投资巨大,但系统数据与资料的利用率低下;♦存储媒介繁杂,统一管理困难。
数据的疯狂增长,缺少完善的数据管理与备份方案;♦用户需要实时应用与访问机密、关键数据,向企业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与政府的标准与法规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与成本。
第1章存储容灾为业务运营遮风挡雨6.1构建存储容灾解决方案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业务运营,对IT系统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加。
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企业周围,您的业务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世界里运行:⏹无法预知的IT硬件设备的损坏、断电、火灾、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造成数据丢失或业务的突然中断;⏹系统人员误操作造成意外宕机或关键数据丢失,无法避免;⏹手段频多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垃圾邮件、网络与系统的漏洞,造成网络瘫痪、系统崩溃。
如果不能对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上述某种原因丢失,就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在运营上的重大不便和经济损失,企业的信誉也将受到影响。
如果核心数据丢失,严重时完全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瘫痪。
由此可见,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运营及数据处理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已经成为所有IT 人员在建设IT基础架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建立和加强企业的业务恢复计划,以便在发生系统灾难后能够从容应对风险。
企业对存储系统提出了以下要求:⏹数据与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保证数据7X24小时的连续访问;⏹将现有的存储技术集成,创造出一种更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实现高效、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数据管理;⏹需要对企业现有的数据库、邮件系统、文件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系统进行集中化、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的保护;⏹需要一套成熟度高,业内应用广泛的企业级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易于IT部门日常的管理维护,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一旦发生灾难(洪水、地震、火灾等),或者人为灾难(用户失误、磁盘失效等)导致数据丢失或者业务中断时,能够快速、及时地恢复数据,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
6.2IBM企业级存储DS8000容灾解决方案简述IBM企业级存储容灾解决方案通过IBM System Storage DS8000企业级高端磁盘存储系统,结合IBM特有的数据复制技术Metro Mirror(同步的数据复制)和Global Mirror (异步的数据复制),在两套或多套DS8000磁盘存储设备间建立数据复制关系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在数据存储方面提高您IT基础架构的整体可用性。
方案配合Power服务器AIX操作系统的特色软件PowerHA/XD及IBM全面的业务连续性计划配套服务,为您建立完善的灾难备份中心,从而保证关键数据的可恢复性与业务应用的可持续性。
6.3IBM企业级存储容灾方案的价值IBM企业级存储容灾解决方案从多方面提高您的IT基础架构的整体可用性,使您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并给您带来以下好处:⏹100% 的本地数据访问弹性;⏹提高系统可用性,增加业务的可持续性,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免受故障影响;⏹根据业务规范制定全面的连续性和恢复计划,确保程序和基础架构有效地恢复;⏹预测潜在崩溃,并实施计划来保持业务系统和资源的可用性;⏹在灾难和不可预知事件发生后,最快恢复关键业务数据,保障业务运营持续性;⏹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业务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7章IBM企业级存储DS8000容灾解决方案介绍7.1DS8000容灾解决方案介绍我们按照两地三中心、异地两地、本地存储HA+异地灾备的方案架构分别介绍基于DS8000存储系统的容灾解决方案。
7.1.1两地三中心方案(MGM)灾备复制方法:Power Server + DS8000 + Metro/Global Mirror +Power HA XD集群我们选用IBM的企业级存储系统DS8000,结合磁盘层叠式数据复制技术(Metro Global Mirror,简称MGM)为您建立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在本地生产中心的DS8000存储相应的业务数据,通过Metro Mirror数据同步复制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同城灾备中心的DS8000,可以实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同时位于同城灾备中心的DS8000的同一份数据可以同异地远端的DS8000通过Global Mirror数据异步复制技术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
当同城灾备中心发生故障时,生产中心的DS8000可以向异地灾备中心的DS8000通过Global Mirror 数据异步复制技术同步数据,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
生产中心及灾备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均由Power服务器来承担,当生产中心所在地发生灾难时,生产中心的Power 服务器AIX操作系统的PowerHA/XD功能将应用切换到同城灾备/异地灾备中心的Power数据库服务器,同时灾备中心的Power服务器接管灾备中心的存储,从而恢复数据的访问及业务的连续性。
方案技术优势:⏹ 同城范围镜像数据可以不丢失;⏹ 异地镜像数据根据灾难情形,尽可能降低数据丢失机率;⏹ 镜像网络中断恢复后,任意两站点之间可以通过增量方式实现再同步,无需重传;⏹生产中心应用系统响应时间只受本地的两个中心的距离影响。
生产中心 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同城RPO=0,距离Max 303公里,⏹异地RPO最短 3-5秒,无距离限制,保证数据一致性,且可故障切换⏹带宽要求低(较友商磁盘级DR),先进的复制机制提高带宽利用率⏹充分利用同城灾备中心的设备,DS8000 FlashCopy的数据可用于系统查询、批处理、测试7.1.2异地二地灾备方案(GM)▪灾备复制方法:Power服务器 + DS8000 + Global Mirror +Power HA XD集群我们选用IBM的企业级存储系统DS8000,结合磁盘数据异步复制技术Global Mirror为您建立异地二地容灾解决方案:在本地生产中心的DS8000存储相应的业务数据,可以同异地远端的DS8000通过Global Mirror模式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
生产中心及灾备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均由Power服务器来承担,当生产中心所在地发生灾难时,生产中心的Power 服务器AIX操作系统的PowerHA/XD功能将应用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的Power数据库服务器,同时灾备中心的Power服务器接管灾备中心的存储,从而恢复数据的访问及业务的连续性。
方案技术优势:⏹异地RPO最短 3-5秒,无距离限制,保证数据一致性,且可故障切换⏹带宽要求低(较友商磁盘级DR),先进的复制机制提高带宽利用率7.1.3存储HA+异地灾备(HA+GM)⏹灾备复制方法: Power Server + DS8000 + Metro Mirror + Global Mirror +Power HAXD集群我们选用两台IBM的企业级存储系统DS8000,在本地生产中心的DS8000存储相应的业务数据,在生产中心通过数据同步复制技术Metro Mirror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实现存储的高可用性,任意一台存储的宕机,也不会影响业务的运行。
同时,结合磁盘数据异步复制技术Global Mirror为您建立异地二地容灾解决方案:本地生产中心的其中一台DS8000存储可以同异地远端的DS8000通过Global Mirror模式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
生产中心及灾备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均由Power服务器来承担,当生产中心所在地发生灾难时,生产中心的Power 服务器AIX操作系统的PowerHA/XD功能将应用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的Power数据库服务器,同时灾备中心的Power服务器接管灾备中心的存储,从而恢复数据的访问及业务的连续性。
方案技术优势:⏹生产中心存储HA,RPO=0⏹异地RPO最短 3-5秒,无距离限制,保证数据一致性,且可故障切换⏹带宽要求低(较友商磁盘级DR),先进的复制机制提高带宽利用率⏹充分利用生产中心HA的设备,DS8000 FlashCopy的数据可用于系统查询、批处理、测试上述三种方案共有的特色有:⏹Power服务器集群与基于DS8000数据镜像的理想集成方案⏹不依赖服务器、文件系统、数据库或操作系统,客户可自主实施、演练,发挥系统的最佳性能⏹可靠性高,技术成熟且应用最广泛⏹实施复杂度低,方案成熟⏹便于管理⏹易于扩展⏹开发投资小,服务成本低方案业务价值:尽可能保障没有数据丢失影响;为多种应用和业务提供保护;为灾难后业务的恢复提供最好的数据基础;远距离备份,提高灾难抵抗能力;降低镜像网络成本。
7.2DS8000存储容灾技术介绍DS8000存储系统具有智能的数据复制功能,通过FlashCopy(本地数据复制技术)、 Metro Mirror(远程数据同步复制技术)和 Global Mirror (远程数据异步复制技术),在两套或多套DS8000磁盘存储设备间建立数据复制关系从而实现高可用性。
方案不消耗主机系统的资源,保证相关主机上的应用高效运行。
7.2.1本地数据复制技术– FlashCopyFlashCopy提供一个“时间点”的拷贝服务功能,从源卷到目标卷快速地复制数据。
逻辑拷贝通常可以在数秒时间内完成,然后就释放源卷,进行正常工作。
而物理拷贝操作在后台进行。
当物理拷贝进行过程中,拷贝和被拷贝数据都能被客户应用使用。
Flashcopy产生的目标卷可以进行查询、数据挖掘、后台分析、备份等。
产生的目标卷的数据库也可以在指定的主机上ONLINE起来,进行备份,另外,Flashcopy可以定制COPY的时间间隔,如8小时。
对于主机的误操作如删掉一个表(8小时之内),则可以通过Flashcopy的目标卷找回这个表,如果超过两小时,又可以通过备份的磁带回存找回。
如果数据库处于归档模式(ARCHIVE MODE),对于误删除的表也可以通过磁带备份的ARCHIVE LOG来找回。
FlashCopy支持两个选项,它提供NOCOPY选项来支持灾备应用需求。
关于COPY选项下图对FlashCopy COPY选项进行了说明,请注意,生产数据的一份真实拷贝是为其它的应用使用而产生。
对于一般客户应用,需要实时生产数据的时间点物理拷贝,这样的应用示例包括日常重要卷的备份、日常报表生成、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应用等。
COPY选项能够在磁盘存储设备中产生一份生产数据的真实时间点拷贝。
该选项可以满足以下的应用需求:1.在磁盘存储设备中保存生产数据的一份时间点拷贝的业务需求。
这方面的例子是日常工作系统备份。
2.生产数据的时间点拷贝将被多个应用重复使用,特别是对每日的结束处理和报表生成。
3.生产数据的时间点拷贝将被某些统计分析类应用,如MIS或数据挖掘应用频繁使用。
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需要生产数据的物理拷贝,就可以使用COPY选项来进行支持。
关于NOCOPY选项(IBM 独有技术)IBM FLASY COPY 除支持COPY 选项外,还支持NOCOPY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