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冀教版品社四上《快乐的节日生活》word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教案四年级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第三课“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二课时)新星小学刘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及节日习俗。
2通过让学生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节日习俗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剪窗花纸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体验节日活动——剪窗花纸,使学生认识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培养学生向往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让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体会其节日习俗里寄托的美好寓意到体验节日活动——剪窗花纸,使学生认识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三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节日活动的资料。
2学生课前练习剪一两个窗花纸。
3教师准备少数民族节日的录像。
四教材分析: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了解各民族都有哪些节日和节日习俗。
“窗花表达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图片引导学生去体验人们寄托在节日里的美好情感。
五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对策:1 学生对汉族和许多民族共有的节日比较了解,对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却很生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和观看录像使学生有生动形象的了解。
2 经调查有些学生对节日所包含的丰富意义不很了解。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搜集丰富的资料了解各族人民在节日里寄托的美好寓意;让学生通过动手剪窗花纸体会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体会到文明健康的节日活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养成向往文明、美好的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和许多民族共有的哪些节日和节日习俗?学生:春节:吃年夜饭、包饺子、吃年糕;拜访亲朋好友;元宵节吃元宵和看花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品尝瓜果和月饼。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你们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及节日习俗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数民族的节日,看看少数民族同胞是怎样过节的。
冀教版品社四上《快乐的节日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节日生活》是冀教版品社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节日里的快乐生活,展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插图生动,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某些节日的风俗习惯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节日风俗,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节日、风俗、欢聚”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的快乐。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风俗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节日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节日手工作品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3.准备课文中所涉及的生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节日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生词卡片,帮助学生认读词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风俗的了解。
《快乐的节日》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九课《快乐的节日》。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节日里孩子们欢庆的场面,传递了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喜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自己过节的经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强调易错点。
4. 解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快乐的节日》2. 生字词:欢笑、喜庆、热闹、祥和3. 重点句子:节日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过节的短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节日快乐的情感的?答案:(1)课后自行完成。
(2)示例:过年了,大街上热闹非凡。
人们穿着新衣服,欢笑着,相互祝福。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收到了很多红包,心里开心极了。
(3)作者通过描绘节日里的场景和人们的表情,运用生动的语言,传递了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快乐的节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快乐的节日》。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节日的快乐气氛。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节日的快乐,学会分享与感恩。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抽象的描述,如“快乐的节日”所指的具体节日。
(2)培养学生对于节日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经历,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2.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节日的感知。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快乐的节日生活》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快乐的节日生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快乐的节日生活》从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和习俗,还有每个民族内部特有的节日及其习俗两个方面,增加对家乡文化、中华文化的了解。
这个课题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第二课时主要讲其他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风俗。
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
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知识目标(1)了解人们欢度春节时多姿多彩的活动。
(2)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能力目标动手制作“节日手册”。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节日增强家乡自豪感,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骄傲。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节日及其习俗教学难点:在了解不同节日及其习俗后,制作“节日手册”。
一、学情分析《快乐的节日生活》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的内容,通过前面《乡音乡情》、《乡风乡俗》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家乡的风俗,这一课将目光集聚到了家乡的节日上,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家乡,在快乐中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运用图片欣赏法、故事讲解法、示范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的节日及其习俗。
另外,我尝试着将思品课与美术课整合,展示家乡节日手册的样品,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
尽最大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
四、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儿童的生活入手,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欣赏激趣——课间互动---创造表现第一个环节:欣赏激趣。
课一开始,告诉学生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福娃,这位新朋友还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营造出好奇的氛围,继而播放《开场童谣》的视频,引出家乡的重要节日之一—春节。
教案《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一章:认识节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介绍现代节日,如国庆节、劳动节、圣诞节等。
讲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并介绍其特点和习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节日的文化意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各种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第二章:节日习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培养学生对节日习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和参与各种节日的习俗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节日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动手制作与节日相关的物品,如剪纸、灯笼等。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节日习俗的理解和参与热情。
第三章:节日美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对节日美食的兴趣和品尝能力。
提高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介绍中秋节的美食,如月饼、柚子、糕点等。
介绍端午节的美食,如粽子、艾草糕、糯米团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品尝,了解和体验各种节日的美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节日美食的起源和特色。
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动手制作与节日相关的美食,如包饺子、做月饼等。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节日美食的理解和品尝能力。
教案《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一章:了解节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各种节日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等常见节日。
讲解每个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节日的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和庆祝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文化知识竞赛。
1.4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关于节日起源和习俗的填空题。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竞赛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二章:节日美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对节日美食的兴趣和品尝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节日特色美食。
讲解每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
教师展示节日美食的制作过程,并邀请学生参与。
学生分组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节日美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食分享和品尝活动。
2.4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关于节日美食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品尝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三章:节日装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装饰特色。
培养学生对节日装饰的兴趣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红灯笼、端午节的艾叶、中秋节的花灯等节日装饰特色。
讲解每种装饰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节日装饰的制作过程,并邀请学生参与。
学生分组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节日装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装饰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4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关于节日装饰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展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四章:节日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游戏。
培养学生对节日游戏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猜灯谜等节日特色游戏。
讲解每个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和演示每个节日游戏,并邀请学生参与。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体验,并互相竞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总结和分享感受。
《快乐的节日》的优秀教学设计《快乐的节日》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节日》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乐的节日》的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阅读活动,读懂诗歌,体会幸福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1、歌曲《快乐的节日》。
2、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儿童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为画起名,激情引趣。
1、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这些爱动脑筋、善于想象的孩子帮一个忙。
我这里有一幅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想请你们帮我给它起个名字。
(学生汇报,让学生说起名的理由。
)2、你们给了老师很多好的建议。
为了感谢同学们,我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边听歌,边看图,边想象,我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3、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4、动听的歌曲让人过耳难忘,细细品味它的歌词,其实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快乐的节日》。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指导学生把自己听歌、看图的感受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汉字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和它交上朋友。
2、这首诗有几节?标出来。
和同桌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你们俩想怎样读?(可同桌齐读、分节读、分句读)如果他的字音都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3、指名分节读,全班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这首诗琅琅上口,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读的时候,嘴角都浮出了微笑。
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常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2.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常见的节日。
2.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节日的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简要介绍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利用PPT课件和视频或图片,详细讲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庆祝这些节日,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各种节日的习俗,如贴春联、吃粽子、赏月、看烟花等。
2. 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节日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各种节日的习俗。
2. 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节日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节日的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习俗,并简要介绍这个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利用PPT课件和视频或图片,详细讲解各种节日习俗,如贴春联、吃粽子、赏月、看烟花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尊重这些节日习俗,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节日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各种节日的活动,如舞狮、赛龙舟、赏花灯、放风筝等。
2. 让学生了解节日活动的由来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节日活动的热爱和参与。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各种节日的活动。
2. 让学生了解节日活动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了解节日活动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节日活动的热爱和参与。
教案《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一章:了解节日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主要节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分析节日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资料,进行分享。
2. 组织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节日的看法。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日起源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
第二章: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2. 培养学生对节日习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主要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2. 分析节日习俗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进行分享。
2. 组织节日习俗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三章:节日美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美食。
2. 培养学生对节日美食的兴趣和品尝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主要节日的特色美食。
2. 分析节日美食对于节日氛围的营造作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美食的资料,进行分享。
2. 组织节日美食品尝活动,让学生品尝不同节日的美食。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日美食的了解和品尝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品尝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章:节日装饰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节日的装饰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节日装饰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几种主要节日的装饰方式和特点。
2. 分析节日装饰对于节日氛围的营造作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节日装饰,进行分享。
2. 组织节日装饰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装饰品。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日装饰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五章:节日庆祝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节日庆祝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021秋冀教版品社四上《快乐的节日生活》word教
学设计
陈瑜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春节的各种习俗。
2、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家乡节日的风俗适应,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预备:
1、让学生搜集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2、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引入,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辉煌文化。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更是文化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2、播放《新年好》。
今天老师为大伙儿带来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能够
一起唱。
师: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歌呢?(春节)
除了春节,我国还有专门多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
揭示课题:欢乐的节日生活。
齐读课题
二、走近春节
1、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2、走近春节,了解春节。
我们国家农历的新年确实是春节,每当新春佳节来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只要条件许可,不管多远都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团圆、吃年夜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整个中华大地都充满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那你们明白春节也确实是过年是从什么时候拉开序幕,什么时候落下帷幕的吗?
师:看来专门多同学还不是专门确信,我们就从书上来找答案吧!
打开课本71—72页,读课本。
师:我们通常把腊八到除夕这段时刻叫做春节的预备期,是过年的前奏。
除夕一直到元宵就叫做春节,这是家乡最喧闹的生活,是中国的狂欢节。
3、出示歌谣,读一读:
春节的预备活动尽管忙碌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欢乐,在老师小的时候,每当春节来临,街头巷尾便听见小孩们争相传唱如此一首歌谣,说的确实是过年之前的事,一起来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童谣)
三、畅谈春节,了解春节习俗
1、关于过年,还有一个动听的传奇故事呢。
讲故事:“年”的故事。
2、过年的习俗有专门多,你明白哪些呢?
3、说说这些习俗中,最让你感到欢乐的是什么?
A:贴春联。
就拿贴春联来说。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迎新年。
谁能说一幅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春联?(先让学生说2副,师出示1副,齐读。
)
师总结:一幅幅春联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
B:吃团圆饭。
C:拜年。
(说一说演一演。
)
师小结:拜年确实是把心中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既加深友谊、孝敬长辈,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当我们沉醉在节日的喜庆中时,还有许多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奉
献的人,他们差不多上谁呢?
生先说。
师小结
四、“传统节日知多少”
1、你明白我们家乡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内派代表全班交流
3、填表。
清明节——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师小结。
4、课件:一起观赏全国各地在这些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吧!(点击课件)
五:“节日手册我会做”
1、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味的家乡节日和节日习俗活动,看,书上的小朋友打算做一个节日手册,我们也来出版一本“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好吗?
2、请看老师手里的这本手册,一本完整的手册要有——引导学生回答:封面、名目、内容等。
3、小组制作手册内容。
(1)、小组内做好分工:两人选择资料,两人粘贴,两人勾勒花边(2)、要求:
A、内容丰富:有节日名称、时刻、活动习俗、节日趣闻等。
B、设计美观:图文并茂、美观得体。
C、小组内举荐一人上台展现。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系列的活动,了解了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生活习俗,切身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
我们为生活在如此一方奇异的土地上而感到自豪自豪!节日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期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热爱生活,珍爱生活!
三、总结体验
师:是啊,尽管每个家庭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同,然而过年时的喜庆、喧闹,以及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差不多上永久不变的。
通过这些节日,不仅让我们传承了中华辉煌的文化,而且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
我们相信,我们的来年会更幸福!最后让我们在《新年好》的歌声中终止今天的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