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九象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中美婚礼文化习俗比较摘要: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证明了彼此的相爱。
东西方文化有着诸多的差异,而婚礼文化作为文化百科中的一个分支,同样展现了东西方的迥异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婚礼习俗的文化对比来体现中美两种不同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时代中不同以及相互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对比中国婚礼美国婚礼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
婚礼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围绕着婚礼,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的婚礼,都包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民俗特色,婚礼上的婚服、婚照、婚宴、婚俗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中美婚姻观的比较婚姻在两个家庭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古代,中国人对待婚姻是非常谨慎的, 甚至把它看作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捷径。
中国传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 壮大家族, 维护并提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
由于结婚意味着要娶进一位不同姓氏的女子, 因此, 为了不有损家族的声望, 男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非常谨慎的, 选择妻子的意义对家庭比对个人更重要。
结婚不再是个人的事, 而是整个家族的事, 爱情也不是婚姻的基础。
当代中国, 婚姻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再以维护和提高家族声望、地位为目的。
现在, 男女双方是否相爱已经成为婚姻中最重要, 也是最基础的因素。
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爱人, 父母很少干涉。
虽然婚姻仍包括订婚、结婚两步, 但礼节上已比过去简化多了。
与中国传统婚姻观相比, 美国的传统婚姻观更加开放。
对于美国人来说, 结婚并不是爱情的坟墓, 而是爱情的完美结局。
父母对儿女的婚姻没有决定权。
情侣们为了爱而结婚, 而不是为了家族的声望和地位。
通过对中西传统婚姻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人的婚姻观更开放、更自由、更浪漫。
二、中美婚礼形式比较(一)中美婚礼的总体形象我们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中美婚礼:红色和白色。
在中国,红色象征吉祥和兴旺。
关于中西方婚礼礼仪习俗中外结婚习俗的区别1.中国结婚礼仪传统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象征蝴蝶双飞,痰盂,即子孙桶,是多子多福的意思,铜盆及鞋意为同携到老。
2.西方结婚礼仪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
“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中外结婚方式的区别旧时代中国结婚的繁文缛节众多,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妁之言,历三书六礼的程序。
旧时贫富悬殊,以上所述系富庶和中等人家。
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贴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
比如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
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在外国各国结婚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大家了解较多的是英国的结婚方式,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
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
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传统婚礼礼仪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传统与现代婚礼习俗的对比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它承载着两个人的爱情和承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婚礼习俗也在逐渐演变和改变。
本文将对传统与现代婚礼习俗进行对比,探讨其异同之处。
传统婚礼习俗是指根植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婚礼仪式。
在传统婚礼中,有许多仪式和习俗需要遵循。
首先,传统婚礼通常会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这需要新娘新郎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
新娘通常会穿上一袭红色的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新郎则会穿上一套传统的礼服。
在仪式上,有许多传统的祝福和祈福的环节,例如敬茶和献花等。
这些传统习俗代表着家庭的传承和祖先的祝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现代婚礼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婚礼注重个性化和创意,许多新人选择摒弃传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婚礼仪式。
例如,现代婚礼中的服饰选择更加多样化,新娘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婚纱,而新郎也可以选择非传统的礼服。
此外,现代婚礼更加注重仪式的简洁和紧凑,许多传统的繁琐环节被简化或省略。
现代婚礼也更加注重新人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例如新人可以共同宣誓或互赠戒指。
传统与现代婚礼习俗的对比不仅体现在仪式上,也体现在婚礼的策划和布置上。
传统婚礼通常会选择传统的场地和布置,例如教堂或宴会厅。
而现代婚礼则更加注重场地的选择和装饰的创意性。
现代婚礼可以在户外举行,例如海滩婚礼或花园婚礼。
同时,现代婚礼的布置也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例如花艺装饰、灯光效果和音乐选择等。
除了仪式和布置的不同,传统与现代婚礼习俗还体现在婚礼活动和娱乐上。
传统婚礼通常会有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在宴会上,有许多传统的节目和表演,例如舞狮和舞龙等。
而现代婚礼则更加注重婚礼活动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新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婚礼活动和娱乐,例如婚礼游戏、现场表演和婚礼主题派对等。
综上所述,传统与现代婚礼习俗在仪式、布置、活动和娱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传统婚礼注重历史和文化传承,强调家庭和祖先的祝福。
古代婚礼习俗与现代婚庆文化的对比婚礼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爱情、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古代婚礼习俗与现代婚庆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婚礼形式、仪式内容、婚纱礼服和婚庆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婚礼习俗和现代婚庆文化的对比,探讨两者的特点和变迁。
一、婚礼形式古代婚礼形式多样,受各个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婚礼主要有三种形式:娶妻、嫁女和迎亲。
娶妻是以男方为中心的婚礼形式,女方将嫁入男方家庭;嫁女则是以女方为中心,将女儿送入男方家庭;迎亲则是男女双方家庭互相迎接,并进行一系列的礼仪活动。
而现代婚庆文化则更加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从传统的婚礼形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创意性。
现代婚礼形式包括传统婚礼、教堂婚礼、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各种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进行选择。
二、仪式内容古代婚礼仪式繁琐,环节复杂。
在中国古代,婚礼包括提亲、纳采、定婚、过门等多个环节。
婚礼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礼仪进行,包括行礼、宴请宾客、交换礼品、酒仪等环节,以示尊重和喜庆。
相比之下,现代婚庆文化注重情感和仪式的简洁性。
现代婚礼仪式通常包括结婚宣誓、戒指交换、证婚人讲话等环节,短小精悍,更加注重新人的情感和对爱情的表达。
三、婚纱礼服古代婚礼中,婚纱礼服多样且富丽堂皇。
中国古代婚礼中,新娘通常穿着红色的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在西方文化中,新娘一般穿白色婚纱,象征纯洁和祝福。
现代婚庆文化中,婚纱礼服款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白色婚纱,还有粉色、红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可供选择。
婚纱款式也从传统的长裙逐渐演变为短款、拖尾、公主裙等,追求时尚和个性。
四、婚庆方式古代婚礼习俗中,婚庆方式以大规模的婚宴为主。
无论是村庄还是城市,婚宴都是庆祝婚礼的重要环节。
宴席上,亲友们享用美食,祝福新人,并进行一系列的喜庆活动,如敬酒、唱歌、表演等。
而现代婚庆文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婚礼习俗有何异同?婚礼,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两个人走进婚姻殿堂的仪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风情,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婚礼习俗。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婚礼习俗的异同点。
一、婚前的仪式和习俗在中国,结婚前有许多仪式和习俗。
例如从订婚开始到婚礼那天,这中间的时间,两家父母要相互邀请吃饭,交换礼物,表示家庭的互相认可和祝福。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要举办独立的订婚宴会,并在订婚戒指上刻下彼此的名字或重要日期。
在拉丁美洲,父母会彩礼和排场的一部分,因此是伪装成绝地和打扮的家庭成员出现的节日,并在这个节日中展示并推销婚约的美味。
1、中国的婚前准备:古老风味的婚姻仪式,中国式的婚姻是充满了习俗的。
中国人一直将婚姻视为人生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特别是男子,结婚已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
因此,在中国,结婚前准备工作有许多需要准备的事项,如找贺喜人、闹洞房和拜堂等。
首先是找贺喜人,找贺喜人一般由两方各找两位,男方家找两位贺喜女方家,女方家也找两位贺喜男方家。
相互祝愿以及长辈的祝福是结婚的一个传统习俗。
其次是闹洞房,闹洞房是指在结婚前夜,新娘入洞房后,需要由迎娶人组织有趣的活动,如扔沙子、弹吉他、唱歌等等。
这个习俗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放松新娘的紧张情绪。
最后是拜堂,拜堂是中国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意味着彼此不离不弃、永不分离。
当新郎在诚恳而郑重的气氛中向她的新娘下跪求婚,揭开红盖头后互相耳语,其实在探询是否真正有动情意,确定自己是否与心仪的那个人携手一生。
2、西方的婚前准备:在西方,人们会举行订婚宴会、精心准备婚礼仪式、选购婚纱等等。
订婚宴会是西方人特有的婚礼习俗,当男方向女方求婚成功后,成为订婚的状态,通常要在一个合适的场所,以盛大宴会的方式宣布这一喜讯。
订婚仪式上,还会为女方戴上一枚花冠或小结,类似于中国的寿字。
此外,西方流行的婚纱文化,成为诸多少女心头的梦想,新娘在婚礼上穿上自己梦想中的婚纱,向世界宣判着爱情的甜蜜与真挚。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婚礼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而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非常显著。
本文将从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礼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婚前准备1.求婚方式在西方国家,求婚通常是男方向女方求婚,通常会送上鲜花、求婚戒指等礼物。
而在中国,求婚大多数是女方家族的中间人与男方家族联络,面谈后才知道彼此是否合适。
2.婚纱与礼服西方新娘通常会选择白色婚纱,象征纯洁和神圣的爱。
而中国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的嫁衣,象征喜庆和幸福。
3.婚礼场所在西方国家,原则上只需拥有证婚人的权威,便可在任何场所结婚。
而在中国,大多数婚礼仍然选择在宾馆、饭店和婚纱摄影馆等场所举行。
二、婚礼仪式1.主礼人在西方国家,通常会邀请牧师、教士等职业人士来担任主礼人,而在中国则是由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担任主持。
在中西方婚礼中都有对新郎对新娘的誓言,但内容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誓言较为庄重,通常会包含严肃的承诺,如承诺相爱到永远等。
而在中国,新郎新娘在宣誓时则可以加入一些幽默或逗趣的元素,使得仪式更为轻松愉快。
3.喜宴活动在西方国家,主要的喜宴活动通常是先进行祝酒仪式,之后是食物与音乐表演节目等奢华排场。
而在中国,则几乎所有的喜宴活动,都离不开红色,如“一戴靴子二撑伞”、“三照镜子四梳头”、“五看月亮六吃围炉”等等。
有的还会有“糖罐茶杯”、“爬楼梯”等习俗。
三、婚礼习俗1.人数大小在中西方婚礼中,宾客数量有很大的差别。
在西方国家,由于婚礼场所不限,所以婚礼的宾客数量一般较少,常常只有亲朋好友参加。
而在中国,婚礼宾客数量通常较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常常要请几百位甚至上千位亲戚和朋友。
2.新娘新郎的角色在婚礼中,新娘和新郎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新娘通常是主角,而新郎则是配角。
新娘穿着婚纱,扮演公主,新郎则是陪伴者,出席坚定地承诺为妻子负责直到永远。
而在中国,新郎扮演的角色要明显高于新娘。
在婚礼中,新郎负责接新娘到家,准备房间、敬父母等,而新娘则要遵守传统习俗,如磨耳朵、拜堂、三鞠躬、献花、跳花轿等。
婚礼习俗一、新郎出发前准备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时,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二、到娘家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为新郎一下,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
(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新房: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婚礼目的:婚姻、生育是密切相连的。
婚姻的目的,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看来是广家族、繁子孙。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人道所以有嫁娶何? ……重人伦,广继嗣也”( 《白虎通义·嫁娶》) 。
这里均强调了婚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
当然,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缔结婚约的一个重要目的。
孟子就曾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宗教对婚姻中的生育问题也给予了密切关注。
比如道教,它是一个非常重“生”的宗教,并素来以“乐生”、“贵生”为宗旨。
道教还有不少专司生殖或与生育子嗣有关的神仙,如西王母、九天玄女、碧霞元君、后土神( 又称后土娘娘)[8]。
道教《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 出) 绝灭无世类也。
”也就是说两性结合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
在这些宗教的影响下,结婚礼仪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围绕着生育来展开,例如传统婚礼上新房里“铺床”仪式中洒在婚床上预示着“早生贵子”的花生、红枣、桂圆和莲子以及新婚夫妇坐帐时同吃的“子孙饺子”无不显示着生育后代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同样在西方社会,其生育观也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基督教认为,上帝( 耶和华) 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七天之内创造了天地万物,并根据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圣经》在诗篇第127 篇第 3 节里说: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所怀的胎,是神所给的赏赐。
”在西方文化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们认为儿女是上帝给父母信仰的报酬,是上帝向他们显慈爱的明证,所以为了遵从上天要求繁衍后代的明确旨意,鼓励生育也曾经是西方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如《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对犹太始祖亚伯拉罕就许诺让他的后裔“多如天上众星”; 对亚伯拉罕之子以撒的祝福是让他的子孙“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
由此可见,结婚和生育除了具有历史和社会学上的意义之外,作为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之一,也获得了神学意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以,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并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
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免有辱家声,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要。
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男女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
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爱情的归宿,缔结婚姻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长相厮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一起,是个人的私事,所以,西方人在选择伴侣时,注重的是感情的有无,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声望。
婚礼信仰: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认为婚姻是五百年前上天注定的,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
中国古人最早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蜗,相传伏羲和女蜗结为夫妻而繁衍了人类,他们既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制嫁娶”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将他们奉为婚神。
中国古人还相信“赤绳系足”的天命观,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被月下老人以红绳系足,姻缘早以天定。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主持人间婚姻的爱神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芙罗狄德、维纳斯等,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则是维纳斯之子丘比特,丘比特手中有爱之神剑,当射出的金剑射中了青年男女的心,两人就会产生美妙的爱情,进而缔结成婚姻,但当射出的是银剑时,男女青年就不会有美满的结局。
1.婚姻的社会地位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之根本,家族兴衰之关键,传统典籍《礼记》说道: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对待婚礼,人们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此外婚姻也被认为是天地之本源。
如《礼记》云: “天地合,而后万物生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
”道教《易传》也强调: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很明显,婚姻中的男女结合相当于天地之合。
正因为婚姻以宇宙秩序为参照物,就导致了婚姻的神圣性与不可颠覆性。
在西方社会,受基督教影响,人们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
”《圣经》中阐述,婚姻的目的有三: “一是男女互助……。
二是性亲近……。
三是延续和繁衍人种。
”基于此,婚姻的神圣和权威在西方基督徒中是不可动摇的,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诫命。
在基督徒看来,他们的婚姻是神所赐的礼物,并且每对夫妻的婚姻都是独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
他们藉婚姻来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的盟约。
2.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并在传统道德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 “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
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
”也就是说,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5]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处处可见到这种思想的影子。
然而尽管“男尊女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这期间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佛教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与儒家不相同的看法。
例如佛教,自汉唐以来逐渐成为唐代民众信仰谱系中一个主导信仰,家庭伦理关系也被带入佛事活动中,佛事活动成为一种世俗化了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家庭婚姻观念。
由于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许多信佛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信仰。
在佛教影响下一些妇女甚至违背儒家封建家庭伦理,选择死后夫妻分葬。
[6]这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传统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的关注。
另一大宗教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显得得非常独特。
根据道家的思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由阴阳、乾坤这些两种对立的东西组合而成。
反映在夫妻关系上,自然要求两两相对; 结婚被称作为“匹配”,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男子在结婚时对女子至少要有表面的尊重,这可从一些婚礼习俗中看出。
至于缔结婚姻之后的夫妻关系,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婚姻中“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
”,也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
由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劳作,创造美好生活。
“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
”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 “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
”( 《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 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对传统的婚姻观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相比之下,西方的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基本平等。
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亚当夏娃联合的情况中可看出上帝视婚姻为一个盟约关系,要藉此使夫妻合而为一。
由这种盟约关系可见夫妻双方是平等的。
虽然上帝给亚当造了个女人是作为他的帮手来帮助他,但这里的“帮助”是平行的互补的意思,绝没有卑贱或奴役之意。
奥古斯丁曾说: 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 神没有叫男·48·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
肋骨是最贴心之处,是最亲密的表征。
[7]所以,基督教认为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灵魂体的合一。
正如亚当唱给夏娃的第一首情歌所说的: “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在新的圣经中,耶稣明确指出,上帝造人时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为一体”。
因此基督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特别强调了婚姻中的双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婚姻审美: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
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
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西方英语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
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
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
研究一: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
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
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研究二: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
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研究中西方婚礼的差异,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仪式。
中西方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婚礼风俗.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婚礼的内容:1时间上2形式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