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逃逸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6
氨逃逸检测系统工艺和技术参数氨逃逸检测系统的工艺包括氨气检测机制、传感器布置和报警系统。
氨气检测机制可根据测量原理分为机械式、电化学式、光学式及电子式四种类型。
其中,机械式检测机制是最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测量氨气的压力和温度来判断是否发生泄漏。
电化学式检测机制则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测量氨气的浓度,这种机制对氨气的检测非常敏感。
光学式检测机制则通过特定的光谱吸收法来检测氨气的存在。
电子式检测机制则是利用电子气体传感器测量氨气的浓度。
传感器布置是氨逃逸检测系统的关键步骤。
传感器应该布置在可能泄漏的区域,如氨气贮存设备、输送管道和装置设备。
根据氨气泄漏的特性,传感器应该布置在可能泄漏的较低位置,以确保能够及时检测到氨气。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氨气泄漏可能扩散的方向,对传感器的布置进行优化。
报警系统是氨逃逸检测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传感器检测到氨气泄漏,报警系统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
报警系统可以是声光报警器,也可以是与其他监测设备或控制系统连接的自动报警装置。
警报系统应根据氨气泄漏的严重程度设置不同的警戒级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氨逃逸检测系统的技术参数包括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和工作温度范围等。
灵敏度是指检测系统对氨气浓度变化的反应能力。
精度是指检测系统测量值与实际氨气浓度之间的差异。
响应时间是指检测系统从检测到氨气泄漏到发出警报信号的时间。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检测系统可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总之,氨逃逸检测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监测和预警设备,可以及时发现氨气泄漏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工艺和技术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将直接影响氨逃逸检测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因此,对于氨逃逸检测系统的工艺和技术参数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氨逃逸测量国家标准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氨气体的逃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对氨气体的测量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氨气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我国制定了《氨逃逸测量国家标准》,以确保氨气体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
《氨逃逸测量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氨气体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的要求、测量操作的规范等内容。
其中,氨气体测量的方法是关键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中规定了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氨气体的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标准还对氨气体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以保证测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除了方法和设备的要求,标准还对氨气体测量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比如,在样品采集和准备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样品的采集时间和条件,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在测量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氨气体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
《氨逃逸测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氨气体的测量和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氨气体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促进氨气体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它也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指导,有助于加强对氨气体排放和逃逸的监管和管理,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
总的来说,《氨逃逸测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氨气体测量和监测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我国的氨气体测量和监测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两种燃煤电厂逃逸氨的在线测量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氨浓度的方法,它基于氨与试剂的反应产生反应产物,并通过反应产物的浓度来估计氨的浓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俄杜瓦尔试剂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等。
俄杜瓦尔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氨浓度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氨与俄杜瓦尔试剂(Nessler's reagent)发生反应生成深棕色物质,通过测量深棕色物质的吸收光强来确定氨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而且对氨的浓度范围适用广泛。
然而,该方法可能会受到其他干扰物质的影响,需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工作。
高锰酸钾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氨浓度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氨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氮气,在酸性条件下,用含有亚硫酸钠的甘汞溶液滴定未反应的高锰酸钾。
通过测量滴定液的消耗量来估算氨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低浓度的氨测量。
2.传感器方法:传感器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氨测量方法。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或化学参数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
针对测量燃煤电厂中氨的在线测量需求,发展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常用的传感器方法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气体敏感传感器等。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氨浓度测量传感器。
该传感器基于氨与电極表面的反应产生的电流变化来估量氨的浓度。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易于集成等优点。
然而,该传感器对操作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维持恒定的工作温度和湿度。
光学传感器是另一种常用的氨浓度测量传感器。
该传感器基于氨与特定光反应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吸收光强变化来测量氨的浓度。
光学传感器具有无需进行气体前处理、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然而,该传感器对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气体敏感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气敏材料对气体敏感性的变化进行测量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将气敏材料与氨进行接触,当气敏材料吸附氨后,其电阻或电容等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来估算氨的浓度。
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
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是一种检测工业用气体中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烷等)的含量的有效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检测区域内建立一个空气混合物,将一定量的格林氨气体加入进去,然后在短时间内观察格林氨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
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首先安装好相应的仪表,确保其各项参数达到要求,并校准仪表;
2.设置仪表:设置仪表的参数,包括检测区域的大小,检测时间,格林氨的质量流量等;
3.开始检测:建立检测区域,将一定量的格林氨气体加入,然后在短时间内观察格林氨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
4.检测结束:当检测结束,根据检测所得结果,估算工业用气体中可燃气体的含量。
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主要优点有:
1.快速准确: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可燃气体的含量;
2.方便操作: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操作;
3.低成本: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的仪表设备成本低,而且校验方法的操作成本也比较低。
总之,格林氨逃逸仪表校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工业用气体中可燃气体的含量,它的安全、快速、准确、低成本的特点使它成为当今许多工厂和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
烟气脱硝中氨逃逸浓度测定操作规程1 测定方法和原理1.1 测定方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2 原理:氨被稀硫酸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硫酸铵。
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离子、水杨酸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2 试剂和材料2.1 样品分析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或优级纯化学试剂。
2.2 所有分析试剂及氨吸收液应使用无氨水配置,2.3 吸收液〔c(H2SO4)=0.05mol/L〕:量取2.8mL浓硫酸(优级纯)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L。
(注:临用现配)2.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解于250mL 水中。
2.5水杨酸溶液(50g/L):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和10.0g 柠檬酸三钠,加适量水,再加55mL氢氧化钠溶液(2.4),用水稀释到2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2.6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0g/L):称取0.1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2H2O},溶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摇动使之溶解,临用现5NO配。
2.7 次氯酸钠溶液〔c(NaClO)=0.05mol/L〕:取标定后的次氯酸钠试剂原液,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2.4)和去离子水稀释成次氯酸钠浓度为0.05 mol/L、游离碱浓度为c(NaOH)=0.75mol/L(以NaOH计)的溶液,贮于棕色瓶中,可稳定一周。
(注:一般配制50ml由此计算所加试剂量)2.7.1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如下:称取碘化钾2.0g碘化钾(KI),加水50mL溶解,加1.00mL次氯酸钠试剂(NaClO),再加0.5mL盐酸溶液〔50%(V/V)〕,混匀,暗处放置3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1/2Na2S2O3)=0.100mol/L〕滴定至浅黄色,加1mL新配置的淀粉指示剂(5g/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
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方法浅析摘要:目前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在线仪器分析法和离线手工采样分析法。
主要论述了在线仪器分析法中的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稀释取样法,及离线手工采样分析法中的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并对其测量原理、优缺点及改进方法进行了阐述。
此外,还简要介绍了飞灰中含氨量的测量。
引言现阶段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消耗虽然逐年减少,但其仍然是主体,在各种能源消费形式中,电力及热力生产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渠道之一。
煤炭燃料在不同场合的使用中都会产生NOx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脱硝设备已成为各发电厂重要的环保设备。
目前最成熟可靠且应用广泛的脱硝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其基本原理为NH3与NOx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
喷氨量很关键,喷氨过少,会降低脱硝效率,NOx的排放无法达标;喷氨过多,虽然可以提高脱硝效率,但过量的NH3会增加成本,而且会导致NH3逃逸。
NH3逃逸已严重影响到脱硝经济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SCR脱硝装置出口的NH3逃逸量应控制在2.28mg/m3以下,如此可延长催化剂的更换周期和空预器的检修周期。
因此,快速、准确地测试NH3逃逸量至关重要,可以确定最优的喷氨量。
对NH3逃逸量的准确测量比较困难。
目前,国内外对NH3逃逸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在线仪器分析法和离线手工采样分析法。
在线仪器分析法是指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其作用是对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
目前文献中大多将在线仪器分析法分为3类:激光原位测量法、抽取法和稀释取样法。
事实上激光原位测量法和抽取法的测量原理是相同的(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只是抽取法需要对原烟气进行预处理,所以从测量原理的角度,本文将在线仪器分析法分为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稀释取样法两类。
离线手工采样分析法主要有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
工艺方法——火电厂脱硝氨逃逸监测方法工艺简介一、在线监测方法(1)原位式激光分析方法原位式激光分析方法原理是应用可调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激光单色性对特定气体吸收特性来对烟气成分中的氨气进行测定。
该方法的选择性与灵敏度极高。
具体应用到电厂氨逃逸检测是在SCR系统出口烟道的对侧或者对角安装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激光发射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激光,烟气中的NH3吸收此特定波长激光形成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信息在激光接收端被捕捉,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得出烟气中NH3浓度。
但是在电厂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方法却有局限性。
第一,SCR系统一般安装在锅炉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即除尘器之前),烟气含尘量很高,大量灰尘会严重影响激光投射光程,造成分析精度的下降,同时大量高速飞灰严重磨损激光探头,容易造成检测系统损坏与失效;第二,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要求中心严格完全对称。
但在烟道实际安装过程中很难保证,且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风机运行产生震动造成发射探头与接受探头相互错位,严重影响吸收光谱信息的捕捉;第三,随着锅炉负荷变化,烟气温度也有较大波动,造成分析检测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分析准确度。
(2)抽取式分析法A、稀释取样转化分析法稀释取样转化分析法是将烟气分三路进入分析仪,一路将烟气中HN3和NO2在750℃高温炉中转化成NO,分析测得TN总氮浓度;另一路将NOx在325℃高温炉中转化成NO,测得NOx浓度;最后一路不经处理直接测得NO浓度,则氨逃逸浓度为NT减去NOx浓度。
此分析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分析仪器工作环境较好,测量精度较高。
但此法的缺陷是在抽样过程中氨的损耗不便于控制,另外在高温炉中的转化效率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一定的修正系数。
B、取样激光分析法取样激光分析法又称为抽取式激光分析法,该方法检测原理与原位式激光分析方法原理相同。
都是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对特定气体的吸收特性来对烟气成分中的氨气进行测定。
neo氨逃逸测量原理
标题:探索NEO氨逃逸测量原理
导语:NEO氨逃逸测量原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氨逃逸的过程和特性。
本文将通过人类的视角,深入探讨NEO氨逃逸测量原理,并以生动的叙述方式呈现给读者。
一、NEO氨逃逸现象的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氨气的味道。
这是因为氨逃逸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
然而,对于氨逃逸的具体过程和机制,我们却知之甚少。
二、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发现
就在不久前,一群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终于揭开了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面纱。
他们发现,氨逃逸的过程与氨分子的活动性息息相关。
三、氨分子的活动性与逃逸速率
科学家们发现,氨分子的活动性对于氨逃逸速率起到关键作用。
当氨分子的活动性增强时,逃逸速率也会相应提高。
这一发现为NEO 氨逃逸测量原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核心原理
基于以上发现,科学家们提出了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核心原理:通过测量氨分子的活动性,可以准确地预测氨逃逸的速率和规律。
五、NEO氨逃逸测量的应用前景
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发现,将极大地推动氨逃逸的研究和应用进程。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制定更科学的氨逃逸控制策略,保护环境,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六、结语
NEO氨逃逸测量原理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氨逃逸的奥秘,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氨逃逸问题,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浅析烟气脱硫脱硝氨逃逸量检测摘要∶在脱硫脱硝装置性能验收试验中,氨逃逸浓度是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本文阐述了氨的测定方法,详细介绍了烟气中氨的采集方法和氨逃逸浓度的测定方法,探讨了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分析和氨逃逸量检测。
关键词:烟气; 氨逃逸;脱硫脱硝检测1引言近年来烟气脱硫脱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中喷入NH,可以大幅度提高脱硫脱硝效率,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NH,逃逸的问题。
因此,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中的氨逃逸检测很重要,超低排放中氨逃逸浓度要求≤10 ppm,测量难度较大,而且在线NH,逃逸监测技术也存在诸多影响NH,逃逸监测数据准确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如水分、烟尘、酸性物质进入装置中影响氨浓度的测定,若加过滤装置,在过滤装置内会积聚一定量的烟尘、水汽等会吸附烟气中的氨,从而导致采样损失,使测量结果不能够准确反应烟气中氨逃逸情况。
综上原因,由于受粉尘、水汽、振动等现场条件的制约,实际工程在线仪表在测量氨逃逸方面均偏差较大,测试结果仅能作为相对变化趋势的参考,而实际的氨逃逸浓度往往仍依赖于定期测量,现场抽取一定量的烟气,利用吸附剂对其中的氨采样,然后分析测定氨浓度。
采用吸收法,不需要提前除水,除烟尘,硫酸等酸性物质进入系统中不影响对逃逸量的测定。
2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分析和氨逃逸量检测分析2.1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分析脱硫技术所使用的烟气排放检测系统主要是对烟气排放的SO2以及氧、烟尘和氮氧化物等进行检测。
监测烟气脱硫装置及FGD对进口和出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检测,以此为基础可以计算出脱硫的效率。
经过FGD脱硫的净烟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已经达到了50-200 mg/m3,二氧化硫的浓度比较低,但是含水量却比较高,监测的难度比较大,对于含水烟气比较高的可以采用多级除湿技术,比如选择两级的压缩机制冷或者是电子制冷除湿。
采用湿法的烟气脱硫装置最高的脱硫率甚至可以达到99%,一般情况在为90%-95% 。
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方法浅析概述脱硝系统是用于降低燃煤发电厂排放氮氧化物(NOx)的关键设备,其中的氨逃逸问题一直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就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方法进行浅析,包括测试原理、测试仪器和步骤等内容。
测试原理脱硝系统中的氨逃逸问题主要是由于氨水作为还原剂被注入到燃烧系统中,但在脱硝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部分氨逃逸,从而导致排放氮氧化物超过标准。
因此,测试脱硝系统中的氨逃逸比较重要,可以帮助运维人员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脱硝系统进出口净氨浓度差值来判断系统的逃逸情况。
进口净氨浓度是指进入脱硝系统前的氨浓度减去进入脱硝系统后的氨浓度,如果净氨浓度较大,则说明系统存在较严重的氨逃逸问题。
测试仪器为了测试脱硝系统中的氨逃逸情况,需要使用到一些专业的测试仪器,包括:1.氨浓度检测仪:用于测量脱硝系统进出口的氨浓度,可以得到进口净氨浓度差值。
2.烟气分析仪:用于测量脱硝系统进出口的烟气成分,包括氮氧化物的浓度。
3.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脱硝系统进出口的温度、压力参数,以便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和修正。
这些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
测试步骤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脱硝系统氨逃逸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工作:检查测试仪器的准备情况,包括是否已经校准、是否有足够的电力供应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脱硝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2.安装仪器:根据测试要求,将氨浓度检测仪、烟气分析仪、温度、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安装在脱硝系统进出口相应位置。
注意安装时要密封好,避免氨气泄漏。
3.启动测试:按照测试仪器的操作说明,逐步启动各项测试功能。
记录进出口净氨浓度、烟气成分、温度、压力等参数。
4.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进口净氨浓度差值、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等。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氨逃逸浓度的测定方法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氨逃逸浓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1.采样装置调整:根据烟气的流量和房间的大小确定采样装置的类型,如连续式采样装置和空气动力式采样装置等,安装在烟气出口处,确保采样装置合理且安全,并进行测试,确保采样装置良好、准确地将烟气中的气体收集到采样器中。
2.采样系统准备:向采样器中加入少量稀释剂混合,选用醋酸铵、氯化钠、硫酸等无腐蚀性、非毒性稀释剂,连接采样装置和采样管,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3.样品的检测:利用盐酸法测定氨的含量,分别将稀释后的氨气样品和标准样品加入到盐酸溶液中,利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其吸光度,计算出气样品中的氨含量,得出烟气脱硝装置氨逃逸浓度。
4.质控操作:质控操作包括比较样品浓度和标准样品校准曲线、绘制样品含量检出率曲线、记录误差等,以确保本方法的准确度。
环保检测-氨逃逸(氨逃逸标准是多少ppm)氨逃逸率,一般来说,为SCR脱硝和SNCR脱硝工艺出口,未参与还原反应的NH3与出口烟气总量的体积占比,一般计量单位为PPM,如果用质量占比,为mg/M3.也叫氨逃逸浓度。
对于行业标准,一般有两个解释口径,分别如下:1、DL/T260-2012对氨逃逸浓度如此解释:烟气脱硝装置出口烟气中氨的质量和烟气体积(标准状态、干基、6%o2)之比,用mg/m3表示。
2、DL/T335-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SCR)系统运行技术规范.>氨逃逸率如此描述:在SCR脱硝反应器出口中氨的浓度,用UL/L表示。
由于工艺的不同,测量地点稍有不同,一般来讲,SCR的氨逃逸测量位置在SCR脱硝反应器出口,SNCR的氨逃逸测量位置在空气预热器之前。
同时氨逃逸在线测量也有三种方法:1、TDLAS激光原位安装法(适合低含尘烟气小于5克/m3)2、TDLAS激光干式抽取法(适合于高含尘烟气大于20克/m3,绝大部分煤粉锅炉都适合)3、抽取式化学分光法(仅适合于少量测量要求不高的场合、纸厂、化工厂、钢铁厂等)氨逃逸标准是多少ppm执行《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2001—2018)标准。
氨法脱硫液中烟筒排出的烟气所夹带的氨水挥发逸出气态氨,与烟气中未脱除的二氧化硫通过气相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硫酸铵等组分形成气溶胶。
该项气溶胶组成决定于二氧化硫/氨的比值、温度及烟气中的水分和氧量,烟气的二氧化硫及氨气越多气溶胶形成越严重。
氨水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后脱硫液滴被高温烟气携带出,由于蒸发作用析出亚硫酸铵固体结晶形成气溶胶。
排出烟气中氨与二氧化硫形成重要途径是脱硫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铵的分解,亚硫酸铵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硫的温度要大于70℃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同时在碱性环境中亚硫酸铵也易分解。
吸收塔中吸收液与170℃的烟气交换热量后的温度为85℃,现在可将此循环液可通过水水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保证循环液温度降至55℃。
氨逃逸浓度摘要:一、氨逃逸浓度的定义和重要性二、氨逃逸浓度的测量方法三、氨逃逸浓度对环境的影响四、氨逃逸浓度的控制和减少方法五、结论正文:一、氨逃逸浓度的定义和重要性氨逃逸浓度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中,氨气从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逸散到大气中的浓度。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氨逃逸浓度的监测和控制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氨逃逸浓度的测量方法氨逃逸浓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样法:通过采集大气中的氨气样品,然后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2.连续监测法: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氨逃逸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中的氨气进行监测和测量。
三、氨逃逸浓度对环境的影响氨逃逸浓度过高会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空气污染:氨气是一种有害气体,高浓度的氨逃逸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水体污染:氨气在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3.生态环境破坏:氨逃逸浓度过高,会对植被和土壤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四、氨逃逸浓度的控制和减少方法为了降低氨逃逸浓度,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氨气排放。
2.加强储存和运输管理:合理设计储存和运输设施,确保氨气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氨气排放。
4.采用环保替代品: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环保型肥料,减少氨气的使用。
五、结论氨逃逸浓度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锅炉氨逃逸的标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氨逃逸浓度和氨逃逸率。
1. 氨逃逸浓度:氨逃逸浓度是指SCR脱硝反应器出口测量出的氨浓度,单位为ppm (parts per million,即每百万份中的份额)。
根据国家最新的标准规定,SNCR脱硝氨逃逸标准为8mg/m(相当于10ppm),SCR脱硝氨逃逸标准为
2.5mg/m(相当于3ppm)。
2. 氨逃逸率:氨逃逸率是指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与出口烟气总量的体积占比,一般计量单位为ppm,也可以用质量占比表示,即mg/m。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降低氨逃逸对锅炉下游设备的腐蚀,需要将氨逃逸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SCR脱硝和SNCR脱硝工艺出口的氨逃逸率控制在10-12个滴定度时,脱硫效果能达到98%-99%且氨逃逸较少。
为什么要对氨逃逸进行检测?
1、保证设备安全长周期经济运行
氨逃逸过量将腐蚀催化剂模块,造成催化剂失活(失效)和堵塞,大大缩短催化剂寿命,逃逸的氨气,会与烟气中的SO3生成硫酸氨盐(具有腐蚀性和粘结性)并在脱硝装置反应器下游的设备及管路上附着,造成淤积不畅、腐蚀及压力降低等危害。
同时会腐蚀放置催化剂的支撑体。
通过查阅有关研究资料:当氨逃逸量为2ppm左右时,空气预热器经过半年运行后其运行阻力会上升30%左右,当氨逃逸量升至3ppm左右时,空气预热器经过半年运行后其运行阻力会上升50%左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硝系统被喷入的氨一般均高于理论值,虽然脱硝效率随着氨逃逸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也会造成原料的浪费。
这样既降低相关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运维成本。
2、适应更加严苛的环保要求
就目前来讲,对使用SCR脱硝系统的发电企业而言,通过最小的氨逃逸保证NOX的达标排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大多数燃煤火电企业在脱硝系统低效率运行时,氨逃逸率近乎为零,但此时任然存在着一定的氨逃逸,尤其是伴随催化剂的活性下降以及尾部烟道中NOX 浓度分布不一等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得氨逃逸量的逐渐增加,随着环保对NOX排放标准的越来越严格,要求脱硝效率不断提升也无法避免造成氨逃逸量的增大,以此氨逃逸检测的准确性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