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
先生: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1.教师范读。 2.指名朗读。 3.思考: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景物雄奇瑰丽、宏伟博大,气势磅礴,情感热烈奔放。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诗人设想自己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 上,放声呼唤,纵情高歌。他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晴景,要把地球推 倒的太平洋。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 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 着“力的律吕”。
2.课外阅读郭沫若的《天狗》,与本诗进行比较阅读。
பைடு நூலகம்
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 诗人的感情。 2.小组讨论。
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问 题 一 : 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有什么象征意 义?结合背景进行分析。
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 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的 如椽巨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 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诗中所描绘的全部的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 作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
对比阅读,归纳特点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叹、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 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 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 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课堂小结
1.郭沫若善于以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自古以来满怀豪情 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试着在同学间组织交 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