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课件2-PDF
- 格式:pdf
- 大小:631.27 KB
- 文档页数:26
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课程内容标准1、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2、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此,本节共设置了二部分的内容:“一、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在各自的活动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限制,只能够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从长远角度和全面角度进行规范。
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普遍性、强制性,才能有效地保护信息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打击处罚力度。
为了使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设立了几个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并给出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加深理解。
本节采用了“提出任务→掌握知识→拓展视野”的线索组织内容,具体如下:“提出任务”:本节教材首先提出一个任务,列举一些信息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让学生列举出还存在的另外一些问题以及造成的危害,接着引出了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信息安全。
教材中任务的设置及其用途如下表示:任务1:该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列举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良行为。
提高自律意识。
任务2: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目前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并认真研究这些法律法规中所涉及到的行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行为会触犯到法律法规,会受到什么惩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课题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授课人课时1时间地点课程标准1、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2、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掌握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
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1、了解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2、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犯罪。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2、学生们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或者基本上没有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一组名人的ps恶搞照片,在开心一笑之余,问学生:“你同意上传自己被恶搞的照片吗?为什么?”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出示目标)答:侵犯名誉权、肖像权,造成心理伤害等。
“你知道上网时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吗?”网络世界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是非,确实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上的“自由”不能滥用,不能通过网络做一些为法律所禁止或社会道德不容的行为。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危害。
(2)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掌握一些国内外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
二、教学重点(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1)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2)要求草拟一份“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倡议书。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小组活动,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已经国家或地区联成了一个整体,同时也可以把“你”、“我”、“他”联系到一起,正可谓“天下被网罗”、“天下被网络”,形成了一种“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我们在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快乐的同时,但也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其易用性和安全性。
请同学们思考下:在信息活动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二>教授内容1、存在问题归纳总结:(1)不良信息毒化网络“空气”。
(2)网上犯罪。
(3)虚假信息严重影响网络信息的可信性。
(4)信息垃圾泛滥。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应该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2、解决方法:(1)计算机技术手段。
(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A、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B、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
C、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
D、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E、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查找我国和其它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国内立法情况:A、法律层次;B、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之前通过对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一些信息安全产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计算机犯罪及防范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中起指导的作用。
但是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在各自的活动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限制,只能够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从长远角度和全面角度进行规范。
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普遍性、强制性,才能有效地保护信息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打击处罚力度。
本节共设置了二部分的内容:“一、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主要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提出,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将近一个学期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良行为,信息安全意识并不十分强烈。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使他们从身心健康方面得到锻炼,成为信息社会守法公民的先锋。
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合了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本节课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将近一个学期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良行为,网络道德观念不是很强烈。
因此,我们应该使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使他们从身心两方面得到锻炼,成为信息社会守法公民的先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危害。
2、能够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能够掌握一些国内外的法律法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了解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2、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与重视。
2、通过前面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3、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查找国内外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信息活动过程必须遵守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1、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2、草拟一份“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倡议书。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对比分析、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有FTP服务。
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搜集和准备素材,七、教学过程:八、教后反思学生们平常对于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些学生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法规知识和意识,做信息社会的守法公民。
同学们早上好,请大家打开书,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六章的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犯罪,整理了许多破坏信息安全的案例。
实际上破坏信息安全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就时有发生。
举一个贴近咱们高中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来说:
如今同学们经常在网上购物,虽然大家都知道在网上购物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但是可能不清楚犯罪分子种种高明的手段。
近日就有一篇报道,一位姓苏的同学用父母的工资卡在网上买书,最后卡里的一万多块钱居然不翼而飞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苏同学在淘宝网上发布了一条求购信息,不久就有一位卖家和他联系,称有这本书出售,并表示可以先发货,待苏同学收到书后再结账。
苏同学欣然接受了。
然后这位卖家又说因为是网上统一发货,需要苏同学到另一个网站下订单,支付一毛钱,然后就可以发货了。
这位苏同学也是处世不深啊,他还就真登陆了卖家指示的网站,并选择了支付方式,输入了自己银行卡号、密码。
但之后书却迟迟没有寄来。
苏同学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去查询工资卡里的现金余额,结果发现卡里的一万多块钱已经没有了。
他们立即报了警,在一个月后犯罪嫌疑人被成功烛火。
其实呢这位卖家所指示的网站根本就是伪造的,这是一件恶略的违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从这个案例呢我们就可以看出了解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重要性,并且应该具备抵制和防范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
规范。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蔡楚雄 2005年5月25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②学会辨析日常信息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③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有趣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教会学生认识信息安全问题与道德规范知识;
③通过网络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交流和探讨信息安全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
②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③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利用网络探讨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维护信息安全”的定义;
2.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3.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
2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初步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3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
【教学设备】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
【教学过程】。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案————————————————————————————————作者:————————————————————————————————日期:课题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授课人课时 1 时间地点课程标准1、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2、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掌握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
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1、了解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2、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犯罪。
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学生们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或者基本上没有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出示目标)导入:展示一组名人的ps恶搞照片,在开心一笑之余,问学生:“你同意上传自己被恶搞的照片吗?为什么?”答:侵犯名誉权、肖像权,造成心理伤害等。
“你知道上网时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吗?”网络世界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是非,确实了解网络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