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货币市场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欧洲货币市场名词解释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始于欧洲经济联盟(EEA)的生效,随着欧洲货币联盟(EMU)的形成和欧洲货币单一市场(ECSM)的深化而发达起来。
由于货币的重要性,货币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欧洲货币市场及其各个术语也越来越重要。
首先,欧元是欧洲货币市场的核心,也是欧盟最重要的货币。
它是欧洲经济中货币的基础,负责欧洲经济的基本货币政策。
欧元的实施于1999年,自此欧洲的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始接续,使欧洲货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之一。
其次,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由欧洲经济联盟(EEA)成员国组成的货币市场,由欧洲中央银行(ECB)监督管理。
这个市场主要包括外汇交易、汇率调整、债券发行、货币政策实施等经济活动,涵盖了欧洲多个国家的货币政策。
接着,欧洲货币市场还形成了多个术语,使市场活动更加透明有效。
其中,最重要的有TARGET2和TARGET2-Securities,它们是欧洲中央银行(ECB)实施的两个系统,负责欧洲内部支付结算。
TARGET2是一个由欧洲中央银行(ECB)设置的支付结算系统,主要用于欧洲多个国家之间的货币结算。
它可以实现跨境付款的实时结算,保证货币的流动性。
TARGET2-Securities(T2S)则是一个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建立的统一的账户体系,用于结算证券以及资产管理的一系列结算活动。
支持多个国家的市场交易,改善证券结算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ESMA是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机构,旨在提高欧洲货币市场整体水平,维护市场稳定、防止风险以及促进市场竞争。
它主要负责欧洲货币市场投资者保护的监管活动,包括投资者教育、市场研究、市场参与者的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以及投资者争议纠纷处理等。
最后,欧洲货币市场还发展了其他一系列衍生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和风险管理渠道。
这些衍生品包括期货、衍生工具、交易系统、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权、货币质押和欧洲票据市场(Eurobonds)等。
简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是指欧洲地区各个国家的货币市场的总称,包括了欧元区内的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的非欧元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欧洲货币市场具有多样化的市场参与者和产品。
不同国家的银行、企业、政府和中央银行都参与其中,市场上的产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货币市场工具等。
2. 跨国交易: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跨国交易的市场。
欧元作为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货币,促进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各国的货币市场相互联系,资金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3. 高度竞争:欧洲货币市场具有高度竞争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竞争,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来吸引客户。
这种竞争促使市场更加高效和透明。
4. 监管机构:欧洲货币市场受到欧洲央行和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
欧洲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确保货币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
各国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运营和交易活动,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5. 风险管理:欧洲货币市场注重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来管理自身的风险,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对冲等。
此外,欧洲货币市场也提供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如衍生品合约,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对冲和投资组合管理。
6. 利率和汇率波动:欧洲货币市场受到利率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欧洲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也影响欧洲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7. 跨市场联系:欧洲货币市场与其他地区的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在欧洲货币市场进行交易和投资,欧洲货币市场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动态对欧洲货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8. 金融一体化:欧洲货币市场是欧洲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元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统一货币,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一体化和统一规则的制定。
欧洲货币市场的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简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是指欧洲各国之间进行货币交易的市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种货币:欧洲货币市场涉及的货币种类繁多,包括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朗等。
这些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对于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具有重要影响。
2. 跨国交易: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跨国交易的市场,各国之间进行的是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和交易。
由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理接近和经济联系紧密,跨国交易在欧洲货币市场中非常活跃。
3. 银行间交易: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主要由各大银行之间进行,这些银行之间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这种银行间交易的方式具有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特点,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
4. 金融产品丰富:欧洲货币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证券、外汇期权等。
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进行交易,以达到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目的。
5. 交易规模庞大: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规模庞大,每天的交易额可以达到数十亿欧元甚至更高。
这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之一,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和交易者参与其中。
6. 高度流动性:欧洲货币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交易品种众多,市场参与者众多,买卖双方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市场。
这种高度流动性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更好的交易价格。
7. 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例如,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局势、经济数据的公布、央行的货币政策等都会对市场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
8. 资金成本低: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大银行之间为了吸引交易和客户,通常会提供相对较低的利率和佣金。
这使得市场参与者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提高了交易的效益。
总的来说,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多元化、跨国交易、高度流动、交易规模庞大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交易活动非常活跃,给投资者和交易者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和选择。
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Euro currency market),也称“欧洲通货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欧洲货币市场概述欧洲货币市场,就是经营欧洲美元和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境外货币交易的国际资金借贷市场。
这里所谓的“欧洲”一词,实际上是“非国内的”、“境外的”、“离岸的”或“化外的”意思。
欧洲美元,是指存放在美国境外各银行(主要是欧洲银行和美国、日本等银行在欧洲的分行)内的美元存款,或者从这些银行借到的美元贷款。
这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一货币,具有同等价值,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帐务上的处理不同。
例如,一家公司在欧洲的一家银行存进一笔美元,实际上只是把它原来存在美国银行的一笔美元转存到这家欧洲银行的帐户上。
所谓欧洲其他货币,有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欧洲瑞士法郎、欧洲荷兰盾等等。
它们的性质也与欧洲美元的性质相同,都是指在本国境外的该国货币资金。
比如,日本银行存放在法国银行的英镑存款或德国银行对瑞士公司提供的英镑贷款,就叫做欧洲英镑。
欧洲美元起源于欧洲,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以及其他同样性质的欧洲国家的货币的借贷也集中在欧洲,因此,这些国家的境外货币,一般统称为欧洲货币。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市场上最初只有欧洲美元。
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来存在美国的美元转存到原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和开设在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为避免其“帐外资产”公开暴露,从而引起美国管制和税务当局追查,也把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从而出现了欧洲美元。
当时,欧洲美元总额不过10 亿多美元,而且存放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安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通过对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的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
欧洲货币市场名词解释1. 汇率(Exchange Rate)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换算的比率。
在欧洲货币市场中,汇率通常以欧元(EUR)为基准,用来换算其他国家的货币。
2. 货币市场(Currency Market)货币市场是指交易不同货币的金融市场,也被称为外汇市场。
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投资者可以进行买卖货币的交易。
3. 欧元区(Euro Area)欧元区是指一些欧洲国家采用欧元作为官方货币的地区。
目前欧元区包括19个成员国,这些国家都使用欧元进行交易和支付。
4. 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简称ECB)欧洲中央银行是欧元区的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和监督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ECB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价格稳定,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可控范围内,并支持欧洲经济的发展。
5. 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费用,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是由ECB决定的,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和借贷供求关系。
6. 政府债券(Government Bonds)政府债券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务证券,用于筹集资金以支付政府的开支。
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各个国家的政府债券可以交易,投资者可以购买并持有这些债券。
7. 外汇交易(Forex Trading)外汇交易是指以一种货币购买另一种货币的交易行为。
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外汇交易是最常见的交易方式之一,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货币对来获得利润。
8. 外汇保证金(Forex Margin)外汇保证金是外汇交易中的一种交易方式,投资者只需支付一小部分的资金作为保证金就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交易。
这种交易方式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交易杠杆,但也伴随着风险。
9. 外汇衍生品(Forex Derivatives)外汇衍生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其价值是由一种或多种货币汇率的变动所决定。
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外汇期权、远期外汇合约等都属于外汇衍生品,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交易。
欧洲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及发展1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
欧洲货币市场最早出现的是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冻结了我国存在美国资金,原苏联政府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损失,便把其持有的在美国的美元存款调至美国境外的银行中去,多数存在伦敦,形成欧洲美元最早的组成部分。
1957年英磅发生危机,英国政府为维持英磅的稳定,严格限制本国商业银行向英磅区以外的国家提供英磅贷款。
伦敦的商业银行为展信贷业务和解决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便把它们所吸收的美元存款贷放出去。
这样,一个美国境外的美元借贷市场就在伦敦出现,这一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
2.欧洲货币市场在六十年代的发展从1958年开始,西欧主要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同时恢复了各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于是美元在欧洲地区自由买卖,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另外西欧各国对欧洲美元市场采取宽容的态度,以及对境外银行的不同待遇和市场的效率与便利,使得在欧洲各金融中心经营这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大量增加。
与之相反,当时美国的金融管理当局却对本国的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限制美元外流。
1963年起实施的利息平衡税,规定美国人购买国外有价证券所获得的高于本国证券利息的差额,必须作为税款上缴,由此限制了美国企事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
1968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
根据在3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定的Q项条款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并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
另外,联邦储备银行的条款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必须缴纳存款准备金,而美国国外分行不受此项条例的约束,国外的欧洲美元不必缴纳任何存款准备金。
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
此外,进入60年代以来,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美元危机爆发,美元的地位极其不稳定,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
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战后出现的最大国际借贷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借贷资本和银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跨国银行是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主体。
美国跨国银行长期以来是欧洲货币市场实力最强大的银行,对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以下着重剖析欧洲贷币市场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国际经济影响。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欧洲货币这一概念随着国际借贷资本流动的新发展不断扩大和充实。
最早的欧洲货币几乎全是欧洲美元。
50年代美元外流,持有者将这些美元存入欧洲银行,而不存入美国境内银行,故称欧洲美元。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增长,西德马克,英镑,法国法朗,瑞土法朗,日元,荷兰盾等货币也流入外国。
被存入发行国的境外银行,便产生了欧洲马克,欧洲英镑,欧洲瑞土法郎,欧洲日元……。
可见,欧洲货币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境外货币。
60年代初期,它们的绝大部分被存入欧洲银行。
60年代中期,以新加坡为中心出现了亚洲美元。
亚洲美元是欧洲美元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同样,70年代以后,存入加勒比海的开曼和巴哈马的美元也称欧洲美元。
简言之,80年代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境外货币存款部属欧洲货币。
“欧洲”二字等同于境外,并不限于欧洲。
1981年12月,美国批准在其境内建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吸收非美国居民存款,同时各个国际银行业设施之间可以在美国境内互相借贷美元。
美国货币当局把这些在美国境内,但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管制的美元存款也定义为欧洲美元。
80年代以来,日本借贷资本充溢,随着日元国际化的发展,1986年12月1日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终于开业。
有180多家日本和外国银行参加营业,当天成交总额超出500亿美元。
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一样,不受日本国内银行法管制,可以吸收非日本居民的日元存款。
这些存款也当然是欧洲日元的—部分。
可见,欧洲货币这一概念逐步突破特定的地理区域限制,表现出国际借贷资本流动性的特点。
至此,所谓欧洲货币就是“治外”货币,即不受金融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存款,不管其在境内还是境外。
欧洲货币市场是经营欧洲货币的借贷市场。
美国和其它国家巨型跨国银行是欧洲货币的经营主体。
凡是经营欧洲货币借贷的银行被称作“欧洲银行”。
西方国家把一年期以内的资金借贷市场称作货币市场,把一年期以上的资金借贷市场称作资本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既是货币市场又是资本市场。
不过,由于欧洲银行之间的短期拆放占了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交易,所以,人们习惯上称欧洲货币市场,而不称欧洲资本市场。
这一市场遍布全球各大洲,主要集中于各个国际金融中心。
每家跨国银行都是一个小市场。
各国跨国银行之间和银行内部通过电话、电报、电传进行借贷交易。
欧洲货币市场也是空前庞大的外汇市场。
跨国银行、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地区公司以及各种经济实体出于各自的需求既可进行外币借贷,又可进行各种可兑换货币的买卖。
欧洲货币市场产生于50年代后期。
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避免美国冻结其资产,将美元存款从美国提出,转存于英国和法国境内的银行,从而产生了最早的“欧洲美元”。
但是,这一偶发事件还不能说明欧洲货币市场产生于50年代初期。
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取决于欧洲美元的自由借贷。
1957年,英国为防止英镑外流,加强了外汇管制,于是伦敦银行开始对客户提供美元贷款。
1958年,欧洲大多数国家实行了自由兑换外汇,为欧洲美元的自由借贷提供了必要条件,从此,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欧洲货币市场规模1959年为15亿美元,1960年为20亿美元,1964年增至200亿美元,1969年底也才有900亿美元。
70年代,这一市场规模空前膨胀起来,l979年底达12450亿美元,1988年3月底更高达45610亿美元。
60年代,欧洲货币存款毛额年平均增长46.3%,70年代年平均增长26.3%,但是,这一市场绝对规模的膨胀是在70年代以来。
欧洲货币存款有毛额净额之分。
净额是由毛额减去银行之间的存款和重复计算的部分而得。
摩根银行统计的欧洲货币存款比国际清算银行更为广泛、全面,包括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和离岸金融中心的外币存款。
美元一直在欧洲货币中占主导地位。
欧洲货币存款属于定期存款,在其发展过程中相继超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银行定期存款。
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的相对重要地位。
在西方国家的定期存款中,银行之间的存款比重很小,故欧洲货币净额与西方国家国内定期存款比较是适当的。
直到1980年,欧洲货币净额仅次于美国国内定期存款额。
上述统计资料说明,欧洲货币市场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国际借贷市场,是战后借贷资本大规模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欧洲贷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战后美国跨国银行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一致的。
跨国银行先于欧洲货币市场而产生,但是它们是在60年代以后与欧洲货币市场并行发展起来的。
既然跨国银行主要经营欧洲货币,那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能把跨国银行和欧洲货币市场割裂开来加以考察。
欧洲货币市场产生的必要前提是: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松和取消外汇管制,否则欧洲货币的自由借贷是不可能的。
50年代末期的西欧和日本已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校复过来,国力增强,出于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和输入的需求,纷纷放松了外汇管制;廖西[欧北美和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对跨国银行施以各种优惠政策,如跨国银行外币借贷业务不受国内银行法管制,自由汇出利润,税收优惠等等。
没有这些条件,跨国银行无法在海外立足,欧洲货币市场也不可能产生和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既然欧洲美元是欧洲货币中的主要贷币,美国大量国际收支逆差所导致的美元外流便是宜接原因。
境外美元不仅是美国跨国银行,而且也是其它国家跨国银行经营的主要货币。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美国跨国银行率先,西欧,日本跨国银行继后,纷纷在伦敦和其它金融中心建立分支机构,经营有利可图的欧洲美元的过程。
对于这一公认的理由,美国学者安·吉德持否定意见。
他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人手中,但是这本身并不真的是欧洲美元市场发展的原因。
欧洲美元并不必然被美国境外的人们持有,欧洲美元存款人可以是美国居民…更甚者,尽管联邦德国有持续国际收支顺差,欧洲贷币市场的西德马克比重和美元比重并行增长”。
吉德的意见显然是错误的。
即使欧洲美元的全部存款人是美国境内居民(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存放在境外银行,便不受任何国家国内银行法管制,可以自由借贷。
欧洲美元概念与其持有人屈何国居民毫无关系。
美元持续大量外流当然扩大了境外美元的借贷。
其次,即使美国居民持有欧洲美元,这也并不等同这些美元必然回流到美国,因为欧洲美元存款利串较高。
再次,国际收支顺差国也会产生境外货币,下面将要讨论这个问题。
吉德援引联邦德国的例子作为反证是不成功的。
第三,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是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并且久盛不衰的最深厚的经济根源。
在论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书籍和文章中,许多西方学者脱离经济根源,力图把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的差异说成是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例如,安·H·吉德说:“国内外市场对金融机构的一系列调节差别是欧洲货币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原因。
其实,国际金融中心宽松的环境只不过为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没有持续不断的国际借贷资本的巨额需求,欧洲货币市场并不会产生,更谈不上发展。
政策因素只起次要的影响作用。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美国和西欧、日本实力对比的变化是欧洲货币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60年代和70年代美元危机频频爆发,人们纷纷抛售疲软的美元,抢购坚挺的西德马克和瑞士法郎。
但是联邦德国和瑞士担心马克和瑞士法郎升值,不利出口,同时也为了避免美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限制国内银行接受非居民的本币存款。
于是,境外西德马克和瑞士法郎只好存于伦敦和巴黎等金融中心,成为欧洲贷币。
可见,从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发展为以后的欧洲贷币市场正是欧洲美元比重不断下降,其它欧洲货币不断增长的过程。
联邦德国经常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其所以出现欧洲马克,是因国际收支中货币不对称所致。
顺差只说明收人大于支出,至于收入什么货币和支湖什么贷币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只要联邦德国支付西德马克,收入外币,总会有一部分西德马克不再回流到联邦德国,而被外国居民所持有。
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支付,抛售西德马克,收购美元等弱币都会产生境外马克。
80年代以来,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剧增,与此同时,日元国际化加快了步伐,欧洲日元总额上升。
可见,国际收支顺差国和逆差国都可以产生境外贷币。
不过欧洲马克和欧洲口无比重上升是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和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表现。
第四,欧洲货币市场在70年代以来的大发展还有一些具体原因。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或停滞,对外直接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空前加强,从而扩大了欧洲货币供应;70年代两次石油涨价产生了大量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回流为欧洲贷币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恶化,重点转向跨国银行告贷,从而增加了欧洲货币的需求;从1982年以来,石油美元枯竭,但是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取代了石油美元,成为欧洲货币的新来源。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借贷市场,既不同于国内借贷市场,也不同于战前的国际借贷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彻底的国际化:上世纪初到二次大战结束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借贷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的主要形式是外国债券,同时,外国信贷也有相当发展。
然而,不论债券投资还是外国信贷,都是用本国的过剩资本,从本国领土上,用本国货币发放国际信贷。
而欧洲货币市场却是吸收全国各地居民的外币存款,从外国基地或本国境内的离岸金融中心向外国居民或本国居民进行外币贷款。
而外国居民中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有把借款作全球的调拨使用。
过去,银行对本国居民发行外币贷款是少量偶然现象,现在跨国银行向本国居民发行大量外币贷款以用作国际支付,却是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部分。
欧洲货币市场使借贷资本国际化进入全面和彻底的新阶段。
2、统一性:历史上,由于各国借贷市场的分割,国际贷款利息率受贷款国利息率制约很大,竞争性很差。
而欧洲货币市场虽然广布全球,却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借贷市场。
各种国际货币的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具有全球统一性,成为国际利率的基础。
跨国银行网的全球分布沟通了欧洲货币市场与民族借贷市场资金双向交流的渠道。
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全球资金调拨极其迅速而方便。